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淑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95-2998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中改善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已被确立,目前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应用仍很不够,并且使用剂量也太小。1999年在我国近2 000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1〕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随后二级预防的使用率分别仅为43%和35%,且平均剂量仅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4左右。这大多源于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的顾虑。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焦虑状况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通过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对其焦虑等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43例AMI患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和对照组,通过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了解患焦虑等状况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SAS评分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β受体阻滞剂能显降低AMI病人的焦虑情绪。并不加重病人的抑郁情况。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与否,分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变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大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电风暴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电风暴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分析总结8例患者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心室电风暴发作距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时间、心室电风暴持续时间、治疗效果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 8例患者中6例(75%)为男性,70~79岁4例(50%),6 h以内发病5例(62.5%),下壁梗死5例(62.5%),心室电风暴平均持续时间(107.4±110.9)min,2例单用胺碘酮,3例胺碘酮加用硫酸镁,1例胺碘酮加利多卡因,2例胺碘酮治疗无效的患者使用艾司洛尔后心室电风暴立即终止。死亡2例,抢救成功6例,抢救成功率75%。结论心室电风暴好发于老年男性,常于急性心肌梗死后6 h以内发病,右冠状动脉病变更易诱发心室电风暴,早期电复律、除颤及合理应用包括β受体阻滞剂在内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关重要,抢救同时静脉溶栓开通罪犯血管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已有一系列大规划临床试验证实早期应用阿斯匹林,β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改善急性心股梗死(AMI)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仍不尽人意。国内外90年代医院及社区的调查资料显示:阿斯匹林应用率在70%以大多数达80%~90%;β阻滞剂应用率仅为20%~30%;ACEI亦在这一水平,而且前两者在老年及女性患者用率更低。由此可见AMI的治疗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阿替洛尔或美托洛尔的疗效。方法:选择病情,年龄相匹配的AM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替洛尔组(n=126)、美托洛尔组(n=122);另设对照组(n=124)。观察并对比患者用药1、2、3、4周后血压、心率、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及心性死亡等情况。结果:治疗组2周后(1)控制最佳心率值(50~65次/min)例数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34/124),P<0.05,阿替洛尔组为81.8%(103/126),美托洛尔组为73.0%(89/122);(2)控制最佳血压值(90~100/55~60mmHg)例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2%(61/124),P<0.05,阿替洛尔组为73.8%(93/126),美托洛尔组为64.0%(78/122);(3)治疗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梗死后心绞痛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4周时心功能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阿替洛尔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组。结论:β_1-受体阻滞剂尽早应用于AMI急性期能改善失衡的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及保护心功能,预防心脏突发事件,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均显示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病人的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猝死及非致死性再梗死的发生.同时对β受体阻滞剂的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肌梗死,无论是急性期、稳定期以及梗死后的长期二级预防,均有循证医学提供的确切证据,肯定了β受体阻滞剂的益处.国际指南包括2004年ACC/AHA STEMI指南和2003年ESC AMI指南和2004年ESC β受体阻滞剂专家共识文件,都将口服β受体阻滞剂作为Ⅰ类推荐、A级证据;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则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COMMIT/CCS-2研究为临床合理应用β受体阻滞剂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同时,根据COMMIT/CCS-2研究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β-受体阻滞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及使用达标率.方法 收集2003年-2007年我院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7例,剔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患者29例,并统计使用β-受体阻滞剂3 d后心率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达51.74%,静息状态下3 d心室率控制在77/min.结论 基层医院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认识不足和副反应的顾虑,阻碍了循证医学证实的结论性证据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已有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早期应用阿斯匹林、β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存率,然而这些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仍不尽人意.国内外90年代医院及社区的调查资料显示:阿斯匹林应用率在70%以上,大多数达80%~90%;β阻滞剂应用率仅为20%~30%;ACEI亦在这一水平,而且前两者在老年及女性患者使用率更低.由此可见AMI的治疗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8岁,因劳累再发胸痛7d入院,高脂血症及2型糖尿病史3年,23年前服用阿司匹林半月导致血小板减少,停用后血小板数目在50×109/L左右波动,未行诊治。3年前患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回旋支植入2枚支架,右侧冠脉植入2枚支架(支架类型不详),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氢氯吡格雷75mg/d,共20d,血小板降至20×109/L,咨询医生停药。无胸痛,检测血小板波动于40×109/L~50×109/L。  相似文献   

12.
研究的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目  的 为了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tPA、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时 ,联用血小板抑制剂粘合素对再灌注、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事件的影响。设  计 安慰剂对照 ,剂量递增 ,多中心。病人资料  180例病人 ,18~ 75岁 ,急性心肌梗死发作 6h内。排除标准 :体重 >12 5kg ,出血体质 ,严重高血压 ,当前华法林治疗 ,贫血 ,血小板减少 ,肾功能衰竭 ,最近非加压性血管穿刺 ,2周内≥ 10min的心肺复苏 ,6月内的严重创伤 ,或者脉管炎。随  访 第一个 2 4h内连续 12导联数字心电图监测 ,在开始溶栓治…  相似文献   

13.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住院治疗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CC/AHA200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南强调所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应得到及时再灌注治疗,在此基础上早期应用B受体阻滞剂(BB)、ACEI等药物可提高患生存率。我国指南同样强调了这些治疗的必要性。本研究参照上述指南及以往调查结果,对我院STEMI患早期住院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死(MI)后早期常并发心律失常,提示预后不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是导致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因此与之对抗的β受体阻滞剂能减轻心脏的电不稳定性。MI后出现的大部分房性心律失常是高危的。目前尚不明确对已经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能否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早期(72小时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AMI患70例,根据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或ACEI类药物分为对照组(I组,20例),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Ⅱ组,26例)和ACEI治疗组(Ⅲ组,24例),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分别进行HRV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Ⅱ、Ⅲ组的HRV各指标SDNN、Trianguax-Index、LF(nu)、HF(nu)、LF/HF、VAI、VLI、Poincare Plots均明显改善(P<0.05);(2)Ⅱ、Ⅲ组HRV所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3)治疗后Ⅱ、Ⅲ组之间HRV指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药物可改善AMI患的HRV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测定48例急诊科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apoprotein B,ApoB)水平,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载脂蛋白B进行比较,采取统计学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MI组载脂蛋白B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MI与ApoB关系密切,这可能与ApoB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易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急民生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 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于即刻给予氨酰心安(12.5~25mg/天),或美多心安(25~50mg/天),余两组治疗相同,入院后10~14天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析时域指标SNDDSDANNrMSSDPNN50,散点图指标VLI,VAI的变化,用配对t  相似文献   

19.
行紧急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给予配方中药治疗7d;于PCI治疗前和治疗7d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T)、黏附率(PAdT)、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两组治疗后PAdT、PAsT、TXB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变化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Plt和Hb无明显变化。提示益气活血配方中药可有效的抑制AMI后血小板过度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β -受体阻滞剂可显著减少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尤其是心脏猝死的发生[1 ] 。Q -T离散度 (QTd)主要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Q -T间期延长 ,心脏病患者易产生恶性心律失常。本文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作探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9年 5月到 2 0 0 1年 5月 ,我院参与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与英国牛津大学联合进行的CCS2 (第二届中国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研究 )协作课题 ,入选病人 85例 ,诊断标准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倍他乐克治疗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A组 45例 ,心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