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 S)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98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医学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37.7%。高水平焦虑的学生占10.4%。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t=9.181,15.983,9.074;P〈0.01);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存在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医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积极应对能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等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63名男护生进行测量并与男医学生组比较。结果护理专业男生在人际敏感、抑郁、焦虑3个因子得分较高,与男医学生组有显著差异(P〈0.05)。应对方式中消极应对得分明显高于男医学生组(P〈0.05),积极应对得分与男医学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护生组积极应对得分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呈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各因子(除恐怖、强迫因子外)呈正相关(P〈0.05)。结论应对方式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应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问卷(TCSQ)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32名男护生进行测评并与男医学生相比较。结果①男护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男医学生,尤其在偏执、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因子上尤为显著(t4.05,P0.001);②应对方式中男护生积极应对得分低于男医学生,而消极应对得分高于男医学生(t=2.401,P0.05),消极应对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576,P0.01);③男护生在社会支持利用度上低于男医学生,客观支持得分高于男医学生,主观支持得分上差别无意义。男护生社会支持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结论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影响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高等护理院校应重视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社会支持,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考试焦虑诊断问卷(TA S)和自我妨碍问卷(SHS)对医学院394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自我妨碍水平高于男生(t=-2.42,P=0.016);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效应(r=-0.12),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产生正向效应(r=0.19);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女性、自我报告学习成绩、考试焦虑对自我妨碍有36.6%的预测。结论医学生考前应对方式、考试焦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一定的影响,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考试焦虑诊断问卷(TAS)和自我妨碍问卷(SHS)对医学院394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在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自我妨碍水平高于男生(t=-2.42,P=0.016);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效应(r=-0.12),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产生正向效应(r=0.19);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女性、自我报告学习成绩、考试焦虑对自我妨碍有36.6%的预测.结论 医学生考前应对方式、考试焦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一定的影响,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医学生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5;t=-2.726,P〈0.05);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城乡来源等因素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9,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172,P〈0.05);机遇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 1性别对医学生应对方式和控制源水平有影响;2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医学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反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信机遇的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孤独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医学生教育及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手机依赖指数(MPAI)、UCLA孤独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的MPAI平均得分为(42.82±11.30),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得分(t=1.975,P0.05);农村学生得分要高于城市/城镇学生得分(t=2.056,P0.05);不同年级及专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医学生MPAI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孤独感呈正相关(r=0.31,0.29;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不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消极应对方式在孤独感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10.8%。结论:孤独感、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依赖关系密切,孤独感能够通过消极应对方式影响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在医学生特质应对方式、幸福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405名学生施测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AFW-US)。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探索。结果①医学生幸福感与自我效能感和积极应对有显著正相关(r=0.353,0.281;P<0.01),而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102,P<0.05);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256,P<0.01),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261,P<0.01);②自我效能感和特质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医学生幸福感;自我效能感是应对方式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结论自我效能感在特质应对方式影响医学生幸福感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为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科大学的31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结构上有所失衡:医学生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比较低;女医学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显著高于男医学生(t=2.83,P0.01);而男医学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t=4.78,2.19;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与消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医学生对情绪的调节效能感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变认知,从而更好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女大学毕业生的道家传统价值观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369名女大学毕业生完成了道家传统价值观、简易应对方式、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结果:女大学毕业生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高;t检验发现女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抑郁和积极应对在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反向辩证维度和道家价值观总分高低组上差异显著,消极应对在知和豁达、少私寡欲和超脱自在高低组上差异显著;相关分析发现知和豁达、顺其自然、反向辩证及道家价值观总分、积极应对跟焦虑、抑郁成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跟焦虑、抑郁成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知和豁达、返璞归真对抑郁、焦虑的预测作用显著,其解释率分别为37.7%和44.8%。在道家价值观影响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中,积极应对方式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女大学毕业生焦虑抑郁情绪严重,道家传统价值观对焦虑抑郁情绪的调节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学生焦虑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从两所中学随机抽取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焦虑总均分为2.13±0.62分,51.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以轻度焦虑为主,占41.4%。不同性别、年级的焦虑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学生焦虑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有关,有无焦虑者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指向问题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的焦虑状况、应对方式以及两者的关系,为学生高考前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4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8.6%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中;学生性别和文理科在焦虑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来应对考前焦虑,理科生较文科生更多地使用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考前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而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自责和解决问题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应对方式,减少自责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1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不同性别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焦虑情绪(t=1.826,P<0.05)、负性情绪(t=1.049,P<0.05)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情绪(t=0.072,P<0.05)、负性情绪(t=-0.698,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均不存在差异;③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医学院校男生焦虑情绪、负性情绪高于女生;心理学专业学生焦虑情绪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负性情绪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的特点及相互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付方式问卷(CSQ)和社交焦虑问卷(IAS)对36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解决问题应对方式中存在显著差异,但社交焦虑无显著性差异;理科、文科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但在社交焦虑和求助应对方式中差异显著。②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解决问题和合理化应对方式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而自责与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③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责、合理化应对方式三变量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和应对方式上表现出差异性,并且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和社交焦虑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硕士生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040名硕士生,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特质焦虑问卷(T-AI)评估其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与特质焦虑。结果:(1)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t=-2.60,P0.05),城市学生自我接纳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2.37,P0.05);(2)自我接纳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57,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0,P0.001);特质焦虑得分与自我接纳(r=-0.61,P0.001)、积极应对方式(r=-0.49,P0.001)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8,P0.001);(3)自我接纳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61,P0.001),又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34,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8%;又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抑郁(β=-0.25,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结论:硕士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震状况下医疗救援人员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54名参加过汶川和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人员进行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状态-特质焦虑、急性应激反应量表的测量,评价其心理健康状态结果。结果①抗震救灾医务人员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②应对方式中除解决问题(t=9.62,P<0.01)和求助(t=2.09,P<0.05)高于军队常模外,其余4个因子得分(P<0.01)显著低于军队常模;③在应对方式中6个因子与状态特质焦虑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与特质焦虑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解决问题和求助与特质焦虑无相关关系。结论需要对地震医疗救援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安顺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7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朋友支持相关较高,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80后和90后贫困大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20,-2.50,2.40,-2.2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朋友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结论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关联.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