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量表对12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尤其表现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②应对方式存在特质焦虑水平差异,高焦虑与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③毕业生与非毕业生的特质焦虑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差异。结论:消极应对方式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科大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 S)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983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医学生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37.7%。高水平焦虑的学生占10.4%。考试焦虑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t=9.181,15.983,9.074;P〈0.01);不同年级、性别、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存在负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医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积极应对能缓解考试焦虑,消极应对则反之。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考试焦虑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方法使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考试焦虑诊断问卷(TA S)和自我妨碍问卷(SHS)对医学院394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在自我妨碍策略的使用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自我妨碍水平高于男生(t=-2.42,P=0.016);积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向效应(r=-0.12),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我妨碍产生正向效应(r=0.19);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女性、自我报告学习成绩、考试焦虑对自我妨碍有36.6%的预测。结论医学生考前应对方式、考试焦虑对学业自我妨碍有一定的影响,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学生焦虑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从两所中学随机抽取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焦虑总均分为2.13±0.62分,51.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以轻度焦虑为主,占41.4%。不同性别、年级的焦虑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学生焦虑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有关,有无焦虑者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指向问题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对1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性别医学生有势力的他人量表得分和积极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9,P〈0.05;t=-2.726,P〈0.05);在年级、是否独生,是否恋爱,城乡来源等因素上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2医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有势力的他人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0.209,P〈0.05);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172,P〈0.05);机遇量表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1)。结论 1性别对医学生应对方式和控制源水平有影响;2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的医学生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反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相信机遇的医学生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应对方式测试结果,女生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合理化因子得分高于女生。EPQ问卷评定,男生的P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的L因子得分高于男生。应对方式因子分与EPQ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建议高校管理者应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师专学生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特点及其缓解和治疗。方法采用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 From Y-2),随机抽取河北省定州市225名师专学生追行问卷调查。结果(1)一年级、二年级与三年级学生的状态和特质焦虑都存在顾着性差异。(2)独生和非独生学生的特质焦虑存在顾着性差异。(3)单亲和其他家庭学生的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4)母亲职业是工人与母亲职业是农民学生的状态和特质焦虑存在显著性差异。(5)高状态和特质焦虑分别占9.3%和8.0%,出现焦虑症特征。结论显著影响学生焦虑水平的因素有年级、是否独生、家庭结构、母亲职业。 相似文献
8.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 30 8名中学生为被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IAI)调查 ,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父母亲温暖的情感、理解 (FF1,MF1)与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 ;父母亲的拒绝否认 (FF5 ,MF3)、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分干涉 (FF3 ,FF6、MF2 )、父母亲的严厉惩罚 (FF2 ,MF4)与学生的焦虑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的焦虑水平有关 ,父母应该改变自己对子女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状态焦虑和考试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1,他引:54
自我效能感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是指人们对个人行动控制的知觉或信念[1,2 ] 。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 ,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决断。自我效能感使人们面对环境的挑战而采取恰当的行动。因此自我效能感也可以作为人们在生活中能否处理各种压力的自信心指标。按照Bandura的理论 ,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知觉、思维和行动的方式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 ,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1,2 ]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个相关研究来探讨自我效能感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和考试焦虑之间是否存着这… 相似文献
10.
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关系初探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探索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中学生中245有焦虑,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和考试焦虑密切关系,积极的应对减少焦虑的产生及其影响,消极应对则反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军校大学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对某军校591名男性学员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的测评。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统计和分析。结果①军校男性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自我效能感(r=-0.735,P0.01)、社会支持(r=-0.637,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②男性军校大学生的特质焦虑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r=-0.715,P0.01)、求助(r=-0.522,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其余4个因子存在显著正相关;③军校男性大学生的特质焦虑程度对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中的6个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特质焦虑程度越低,军校男性大学生其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倾向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1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不同性别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焦虑情绪(t=1.826,P<0.05)、负性情绪(t=1.049,P<0.05)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情绪(t=0.072,P<0.05)、负性情绪(t=-0.698,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均不存在差异;③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医学院校男生焦虑情绪、负性情绪高于女生;心理学专业学生焦虑情绪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负性情绪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牛宏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689-691
目的研究临近高考的高三学生的焦虑状况、应对方式以及两者的关系,为学生高考前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状态焦虑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154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8.6%的学生处于高度焦虑中;学生性别和文理科在焦虑得分上无显著性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求助和幻想来应对考前焦虑,理科生较文科生更多地使用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考前焦虑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而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自责和解决问题进入了回归方程。结论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和引导高中生形成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应对方式,减少自责的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中师生考试焦虑与应付方式和自我接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师生考试焦虑与应付方式和自我接纳的关系。方法 以考试焦虑量表 ( TAS)、特质应对问卷 ( TCSQ)和自我接纳问卷 ( SAQ)对 1 81名新入学的中师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TAS得分与消极应付方式呈正相关 ( r=0 .5 5 82 ,P<0 .0 1 )、与积极应付方式、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呈负相关 ( r=- 0 .2 0 3 6~ -0 .3 63 1 ,P<0 .0 5~ 0 .0 1 ) ;3 5 .3 6%的中师新生为重度考试焦虑者。结论 中师生是问题性考试焦虑突出的群体 ,其消极应付方式和低自我接纳与低自我评价是形成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硕士生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040名硕士生,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特质焦虑问卷(T-AI)评估其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与特质焦虑。结果:(1)女生在消极应对方式方面的得分高于男生(t=-2.60,P0.05),城市学生自我接纳得分高于农村学生(t=-2.37,P0.05);(2)自我接纳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呈负相关(r=-0.57,P0.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0,P0.001);特质焦虑得分与自我接纳(r=-0.61,P0.001)、积极应对方式(r=-0.49,P0.001)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8,P0.001);(3)自我接纳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61,P0.001),又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特质焦虑(β=0.34,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8%;又通过积极应对方式间接预测抑郁(β=-0.25,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5%。结论:硕士生特质焦虑与自我接纳、特质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特质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特质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