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5月间来我院采血进行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不合格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质量控制前后标本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质量控制之后,免疫学检验分析采血标本不合格率由2.42%降至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标本采集的准备、采集、运输以及接收过程,均是有效提升采血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全面地、系统地提高质量控制,有利于提高血标本合格率,并为免疫学检验分析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科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18670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有375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占比为2.01%(375/18670);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标本受到污染、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不符合要求、标本容器用错等。结论: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检验分析前出现质量问题的血标本600份,结合相关血标本质量控制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分析免疫学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合理的应对措施。结果:影响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准质量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心理、饮食状况和用药情况,占据比例为;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之后采血标本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结论:要想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首先必须保证全面的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控制。医学界对此必须更加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前检验诊断项目繁多,影响结果 的因素十分复杂,过去认为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管理,对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的阶段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并未重视.依据我国推行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医学实验室一质量和能量的专用要求>(ISO/IEC15189)文件,检验科室应当有SOP文件确保分析前质量,使标本的采集按标准进行,完善标本送检和接收制度.为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实验室全程质量控制.检验人员、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分析前阶段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以提高检验结果 的精确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5.
朱丽林  王慧珍  杨锐 《吉林医学》2011,32(12):417-418
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手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7.
8.
9.
近年来,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的影响不断增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成为医学检验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为目前检验全面质量管理最薄弱的环节,涉及人员较多,环节较复杂,较多的细节问题仍需进一步进行探讨、改进。文中从医生、患者、护士、送检人员4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为今后加强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与措施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准确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我院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并就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找出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采血标本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受检者是否服用药物、采血量、采血时间、血液贮存运输等,针对上述影响因素提出应对策略。结论加强对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可以进一步提升血常规临床检验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要求临床实验室建立全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分别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3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按ISO15189文件规定,分析后质量管理的内涵包括:被授权者应系统地评审检验结果,评价其与可利用的患者有关临床信息的符合性,并授权发布结果;原始样品及其他实验室样品的保存应符合经批准的政策;不可用于检验样品的安全处置应符合当地有关废弃物处置的法规或有关废弃物管理的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检验诊断质量,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玉凤  李嘉惠  刘红 《中外医疗》2011,30(19):190-190
检验分析前阶段的质量保证是保证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为保证检查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采取必要措施,即:检查项目的正确选择;患者的准备;标本的正确采集;保存和运输过程的控制。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最难控制的环节。检查结果在"准确",也不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的病情。甚至还可能起误导作用。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提高对分析前质量控制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和完善分析前质量保证体系。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门诊和住院16152份尿液样本在接收时发现的缺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液分析前标本不合格率为0.49%。其中标本标记不清、尿液标本受污染、标本量不足是影响尿液分析前质量的前3位因素。结论:尿液分析前质量控制是尿液检查质量保证体系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环节,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前提,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相似文献   

14.
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可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部分,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医师的申请、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转运处理等部分。现就分析前检验的质量控制浅谈如下。1患者准备1.1患者状态一般需在安静状态下采集标本,如患者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时,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增高。由于劳累或受冷等刺激、也可见白细胞的增高。运动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如激烈运动后使CK、LDH、ALT、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有些恢复较慢,如ALT在停止运动1h后测定,其值仍可偏高30%~50%[1,2]。1.2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避免剧烈运动,采集前4h应不喝茶、咖啡、酒、饮料等。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而且参考值通常是根据正常健康人空腹血标本测定值确定的,空腹结果便于比较。1.3药物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在采样检查之前,以暂停各种药物为宜,如某种药物不可停用,则应了解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庆大毒素、氨苄青毒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大剂量输注青毒素可使尿蛋白出现假阴性[3]。1.4时间患者准备还应考虑患者的生物钟规律,特别是激素水平分析,如女性生殖激素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对诊断最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所现行采血模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我所治疗室护士真空采血及送检、检验室接收标本及前处理的过程进行分析。结果采血模式存在缺陷。结论通过加强科室间的沟通避免采集缺陷、改变采血环境等措施,使血标本从采集到上机的分析前质量控制达到最真实最准确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本文从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检验项目的 正确选择、标本的管理和分析前质量评估四个方面进行叙述,得出:为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检验质量的提高,除搞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外,更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同时也认识到,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程玲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1030-1031
质量控制的定义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或者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分析前阶段是指从医师选择检测项目提出检测申请单直至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这个阶段,分析前阶段的质量控制为保证检验结果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或健康状态所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加强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检验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本文从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标本的管理和分析前质量评估四个方面进行叙述,得出:为加强这一环节的质量管理,确保检验质量的提高,除搞好临床实验室的管理外,更需要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同时也认识到,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赵冬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51-3151
在检验工作中,要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标本采集是分析前阶段最关键的一步。标本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正确可靠,它反应患者当前的病情,需要医师、护士、患者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对采集标本的质量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血液标本最好在晨起空腹采集。患者进食后一定时间内可使血液中许多成分改变,特别饱餐后,标本常出现乳糜状,影响检验结果的正确性。但并非空腹时间越长越好,延长空腹时间患者可处于饥饿状态,会使血糖、蛋白下降,胆红素升高。因此控制这一现象的最好办法是空腹12h左右。采血前应使患者减少运动以保持平静。因运动后可使血中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血糖等成分改变,干扰医生判断。特别在抽取脑脊液以及胸、腹水时要注意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使其能够配合采集,从而提高采集标本的质量。采集时应注意规范操作,尽量避开皮肤损害部位处采血。采血时,不要挤压皮肤,要让血液自然流出。避免压迫时间过长,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缺氧引起血液成分变化而影响检验结果。要避免一些药物对检验结果和检验方法产生影响。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影响白细胞、血小板和肝肾功能,对临床起误导作用。为减少这种干扰,应在暂停药物后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20.
可靠的医学检验结果依赖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质量控制中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检验人员应高度重视分析前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为临床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