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地菍提取物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合格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辛伐他丁阳性对照组(20mg·kg-1)、地菍提取物高(20 g·kg-1)、中(10 g·kg-1)、低(5 g· kg-1)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外,其余各组每天上午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下午除空白对照组继续灌胃蒸馏水外,其余各组灌胃给予高脂脂肪乳剂,连续11天.观察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高脂血症模型组小鼠比较,地菍提取物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地菍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双花颗粒对正常小鼠及不同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血脂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蛋黄乳致急性高脂血症和Triton WR-1339诱导的内源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及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双花颗粒对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双花颗粒5.6,11.3,22.5 g·kg-1能有效降低正常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P<0.05,P<0.01),对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指数无明显影响;双花颗粒5.6,11.3 g·kg-1显著降低蛋黄乳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水平,22.5 g·kg-1显著降低Triton WR-1339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P<0.01);双花颗粒能有效抑制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肝脏TC,TG,LDL-C水平,升高HDL-C值,使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总脂酶(LA)活性升高,降低丙二醛(MDA)与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同时显著降低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和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刚性(IER)和聚集(IEA)指数(P<0.05,P<0.01).双花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脂饮食造成的脂肪肝损伤.与高脂模型组相比,双花颗粒各给药组大鼠粪便中脂质含量无显著增加.结论:双花颗粒能明显调节高脂血症小鼠或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脂机制不是通过增加脂质排泄来实现,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LPL,HL,LA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鸭跖草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鸭跖草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4 mg·kg·d-1组和鸭跖草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灌服纯净水外,其余5组均灌服高脂乳剂0.02 mL·g-1,qd,连续14 d,鸭跖草高、中、低剂量组ig 16,8,4 g·kg-1.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总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测定血清、肝脏和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高脂模型组相比,鸭跖草3个剂量组小鼠血清TC,LDL-C水平和AI降低(P<0.05,P<0.01),HDL-C显著升高(P<0.01),而TG无明显变化;鸭跖草16,8 g·kg-1剂量组小鼠血清、肝脏和脑SOD,GSH-Px活性均升高(P <0.05,P<0.01),鸭跖草16,8,4 g·kg-1剂量组MDA含量均降低(P <0.05,P<0.01).结论:鸭跖草能调节血脂代谢异常,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复方虎杖提取物对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质量、血脂水平和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灌胃给予复方虎杖提取物低、中、高剂量(4,8,12 g·kg-1),连续8周。分别于给药第2,4,6,8周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虎杖提取物灌胃给予大鼠4周后即出现明显降血脂作用,除低剂量组AI外,其余各剂量组TC、TG、LDL-c及AI明显降低(P <0.01,P <0.05)。给药8周,低剂量组TC、LDL-c及AI明显降低(P <0.01);中剂量组血清TC、LDL-c及AI明显降低(P <0.01,P <0.05),HDL-c明显升高(P <0.05);高剂量组AI明显降低(P <0.01),HDL-c明显升高(P <0.05)。结论 复方虎杖提取物4,8,12 g·kg-1 3个剂量组均可以改善高脂饲料致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清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且高、中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蜂胶与姜黄配伍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蜂胶加姜黄提取物低剂量组、蜂胶加姜黄提取物中剂量组、蜂胶加姜黄提取物高剂量组、蜂胶组、姜黄提取物组、水对照组和山茶油对照组,分别观察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体重、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在本实验中,与水对照组比较,蜂胶加姜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均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含量;蜂胶加姜黄提取物高、中剂量能提高大鼠血清HDL-C含量;而蜂胶具有降低TC的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蜂胶加姜黄具有增效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神秘果果肉与种子的水提取物对高脂模型小鼠的降血脂效应。方法:构建昆明种小鼠高脂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灌服神秘果提取物组(包括神秘果果肉与种子水提取物,分为高、中、低三种剂量)。4周后测定脏器指数、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并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同时进行肝组织石蜡切片和HE染色。结果:神秘果果肉与种子水提取物均可显著降低高脂模型小鼠TC、TG与LDL-C水平,此外,神秘果果肉水提取物还可以显著提高HDL-C水平。结论:神秘果具有良好的降血脂效应。  相似文献   

7.
研究荜茇有效部位群对高脂血症的影响.将SD大鼠、金黄地鼠及昆明小鼠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受试组,空白组饲喂普通饲料,其他组饲喂高脂饲料(小鼠实验腹腔注射蛋黄乳),每天依次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赋形剂、赋形剂、辛伐他汀、荜茇有效部位群乳剂,一定时期后测定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肝脏TC,TG的含量,以反映荜茇有效部位群的调血脂功能.结束后,与空白组比较,成功造成SD大鼠(TC升高)、小鼠(TC,TG,LDL升高),地鼠(TC,TG,LDL升高,HDL降低)高脂血症模型(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荜茇有效部位群既能降低血清TC,TG,LDL(P<0.05,P<0.001)和肝脏TC,TG含量,又能升高血清HDL含量(P <0.05,P<0.001).从而证明荜茇有效部位群具有显著调节血脂功能,金黄地鼠为造高脂血症模型较理想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牛蒡子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肪肝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高脂血症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牛蒡子提取物进行治疗,测定大鼠肝指数、血脂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切片观察大鼠肝脏细胞病理改变.结果:与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组比较,牛蒡子中、高剂量治疗组体质量下降,肝指数降低(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模型组大鼠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高中剂量牛蒡子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脂肪肝模型组大鼠与正常饲养组比较,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牛蒡子提取物高中剂量组与脂肪肝模型组比较,MDA浓度降低,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牛蒡子提取物具有降低血脂和防治脂肪肝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OD活性,减少MDA的产生,而发挥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正常、模型、西药组、不同剂量中药干预组,共6组;西药组给予普伐他汀钠(3.6 mg·kg-1)灌胃,中药干预分别给予高(7.2 g·kg-1)、中(3.6 g·kg-1)、低剂量(1.8 g·kg-1)枳实薤白桂枝汤灌胃3周;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 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均显著升高(P<0.01),HDL-C降低(P<0.05);血清NO水平降低(P<0.05),血浆ET-1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普伐他汀钠组、枳实薤白桂枝汤高剂量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1),枳实薤白桂枝汤中、低剂量组TC,LDL-C均降低(P<0.05),中剂量组TG降低(P<0.05);用药各组对HDL-C均无明显影响.普伐他汀钠组、枳实薤白桂枝汤高剂量组NO明显升高(P<0.05),普伐他汀钠组ET-1明显降低(P<0.05).结论:枳实薤白桂枝汤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和LDL-C含量,提高血清NO水平,对ET-1的释放没有明显影响.枳实薤白桂枝汤具有降血脂及部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布渣叶总黄酮分散片对高脂血症模型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蛋黄乳致急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模型、胆固醇—脂肪乳汁和高脂乳剂致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布渣叶总黄酮分散片给药后测定动物模型血清中TC、TG含量,及大鼠血清中HDL-c、LDL-c含量和肝脏LPL、LXR-α基因表达,综合分析药物的降血脂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理。结果 :布渣叶总黄酮分散片降低蛋黄乳致急性高胆固醇血症小鼠TC含量,降低胆固醇—脂肪乳汁和高脂乳剂致高脂血症小鼠TC、TG含量,降低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含量,促进肝脏LPL、LXR-α基因表达。结论:布渣叶总黄酮分散片具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蒙古扁桃药材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脂质过氧化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次以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蒙古扁桃种仁,得各部提取物。Wistar雄性大鼠60只按体重均衡随机分组,分别为正常组(10只)和模型组(5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高脂模型。建模成功后,持续按前述方法饲养,同时模型组分组为模型组、阳性药组(血脂康,0.061 7 g·kg-1)、给药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和水提物组,2.0 g·kg-1),每组10只,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ig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以蒙古扁桃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ig给药。给药7周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LDLC/HDL-C)。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LDL-C,AST,AI,LDL-C/HDL-C,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高脂模型组比较,正丁醇组能显著降低TC,LDL-C,AST,AI,LDL-C/HDL-C,MDA水平(P0.05),显著升高SOD,POD,GSH-Px水平(P0.05);水提物组能显著升高POD(P0.05)。结论:蒙古扁桃药材的正丁醇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脂水平和抵抗脂质过氧化,并且能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和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改善过氧化脂质在大鼠肝脏内的蓄积,减少氧化应激,这可能是正丁醇提取物降血脂的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DER)对实验性鹌鹑高脂血症的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将鹌鹑随机分成11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脂必妥(0.2 g·kg-1)组,白鹤灵芝乙酸乙酯、正丁醇、石油醚3个提取部位各高(21.6 g·kg-1)、低剂量(5.4 g·kg-1)组。实验采用喂高脂饲料复制高血脂动物模型。白鹤灵芝不同提取部位各高、低剂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3个月,每个月末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对主动脉和肝脏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HDL-C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高,其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高血脂模型建立成功。第3个月末,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TC,TG,LDL-C含量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HDL-C含量增高,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前两个月对比,3个月后TC,TG,LDL-C含量下降更明显,HDL-C含量增高更明显,其中,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血清脂质各项指标的作用较石油醚部位和水提物效果好;病理结果显示主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鹌鹑为高脂血症模型的理想动物,白鹤灵芝有较好的抑制高脂血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马齿苋不同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抗疲劳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0.5,0.25 g·kg-1)组、马齿苋乙醇提取物(1,0.5 g·kg-1)组.除正常组sc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均sc D-半乳糖(1 g·kg-1)42 d制备衰老小鼠模型.用疲劳仪测定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并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0.5 g·kg-1)和乙醇提取物(1 g·kg-1)组均可提高衰老小鼠的抗疲劳能力,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0.5,0.25 g·kg-1)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和提高SOD活性,马齿苋乙醇提取物(1 g·kg-1)可降低脑组织MDA含量.结论: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可提高衰老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马齿苋正丁醇提取物作用好于乙醇提取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芭蕉芋RS3型抗性淀粉对肥胖型高脂血症小鼠的减肥降脂作用,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KKAy小鼠高脂饲料喂养20周,建立肥胖型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1)),RS3抗性淀粉高、低剂量组(2,1 g·kg~(-1)),并以维持饲料喂养的小鼠为正常组。给药组分别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去离子水。8周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的含量,精密称量脂肪质量,计算脂/体比、体脂率及Lee's指数,伊红-苏木素(HE)染色观察肝脏及脂肪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限量法评价RS3抗性淀粉的安全性,连续观察14 d,记录小鼠毒副反应情况。结果:RS3抗性淀粉高剂量能显著降低小鼠体质量、脂肪质量、体脂率、脂/体比、Lee's指数,以及血清中TC,TG,LDL-C,AST,ALT水平(P 0. 05)。组织形态学检测显示,给予RS3抗性淀粉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的脂肪病变情况,保肝作用明显,可以抑制脂肪细胞膨大,降低小鼠脂肪累积,以高剂量为优;急毒实验小鼠按36 g·kg~(-1)剂量给药后,动物未出现中毒反应及死亡。结论:RS3型芭蕉芋抗性淀粉具有良好的减肥降脂作用,且以高剂量组为佳,最大给药量证明无毒副作用,临床常用剂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西地桃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108只KM小鼠随机分成9组,正常组,模型组,地桃花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g·kg-1),头孢唑林组(0.5 g·kg-1),地桃花+头孢唑林组(地桃花水提物20 g·kg-1,头孢唑林钠0.5 g·kg-1),左氧氟沙星组(0.09 g·kg-1),地桃花+左氧氟沙星组(地桃花水提物20 g·kg-1,左氧氟沙星0.09 g·kg-1),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滴鼻法建立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模型,小鼠在接种菌液24 h后给予相应的药物,连续给药4 d,头孢唑林针剂im给药,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片剂ig给药,每日1次;地桃花水提物ig给药,每日2次;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小鼠肺组织菌落数,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免疫球蛋白Ig G,Ig M的含量,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细菌性肺炎模型小鼠的抗菌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地桃花水提物中、高剂量组的小鼠肺组织菌落数分别为(7.212±0.578),(6.210±0.570)×108CFU·g-1,头孢唑林组、地桃花+头孢唑林组小鼠肺组织菌落数分别为(3.928±0.165),(2.042±0.076)×108CFU·g-1,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且地桃花+头孢唑林组肺组织菌落数显著低于头孢唑林组(P0.01);左氧氟沙星组、地桃花+左氧氟沙星组肺组织菌落数分别为(5.375±0.837),(4.880±0.233)×108CFU·g-1,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且地桃花+左氧氟沙星组菌落数显著低于左氧氟沙星组(P0.01)。地桃花水提物中、高剂量组,以及地桃花+头孢唑林组、地桃花+左氧氟沙星组均可减少支气管炎性渗出物和肺泡炎性细胞浸润,促进肺泡结构恢复正常。地桃花水提物高剂量组,以及地桃花+头孢唑林组、地桃花+左氧氟沙星组均可减少小鼠血液WBC,NEU%,NEU和血清Ig G,Ig M水平(P0.05,P0.01)。结论:地桃花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菌作用。地桃花分别与头孢唑林钠、左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程度的联合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毒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不同寄主来源的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药材的毒性。方法: 对6种不同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进行急性毒性实验,测定半数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并根据寄主来源不同,将98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沙梨组、李树组、白杨组、柞木组、夹竹桃组和漆树组,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小鼠每日ig 7.5 g·kg-1水提物1次,共4周。测定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夹竹桃上的桑寄生、漆树上的桑寄生毒性明显,LD50及95%可信限分别为109.276 (96.837~122.645) g·kg-1和77.286(66.891~89.296)g·kg-1;其余4种寄主上的桑寄生药材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夹竹桃上的桑寄生能引起Cr指标的升高,并对小鼠肾组织影响较明显;而其他各寄主上的桑寄生组肝、肾功能检测指标差异不明显,对小鼠肝、肾组织损伤也较轻。结论: 寄主为夹竹桃、漆树有毒木类的桑寄生药材有明显的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脉康颗粒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血脂和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将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糖脉康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相关指标、血脂和血清ET-1水平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率为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7.2±0.4)VS(7.9±0.5)mmol·L~(-1),餐后2 h血糖(2 h plasma glucose,2 h PG)(8.5±0.5)VS(9.4±0.6)mmol·L~(-1),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7.0%±0.4%)VS(7.6%±0.5%)水平显著降低,血脂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4.36±0.82)VS(5.21±0.94)mmol·L~(-1),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1.93±0.68)VS(2.20±0.53)mmol·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3.10±0.54)VS(3.90±0.64)mmol·L~(-1)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1.59±0.35)VS(1.29±0.32)mmol·L~(-1)水平显著升高,ET-1(70.2±7.4)VS(75.6±8.3)ng·L~(-1)水平显著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为8.1%,与对照组4.8%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糖脉康颗粒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T2DM的临床效果可靠,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血糖、血脂指标,降低ET-1水平,且不会增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石榴果实乙酸乙酯提取物(PGFEAE)对正常大鼠及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血糖、血脂的干预作用,评价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理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加链脲佐菌素(STZ)2次ip(30 mg·kg-1)建立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分别以PGFEAE 100,200,300 mg·kg-1ig干预4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甘油三酯(TG)浓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BG,FINS,FFA,TG水平显著上升,胰岛素(INS)水平下降(P0.05,P0.01);造模4周后,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FBG,FINS,TG分别为5.94,30.71,0.57mmol·L-1;13.05,42.36,1.62 mmol·L-1;给药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PGFEAE各剂量组均可有效降低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FBG,FINS,FFA,TG水平,使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INS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PGFEAE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血糖、血脂偏高的症状,其对正常大鼠血糖、血脂无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方法:Wistar大鼠70只,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2只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小剂量ip链尿佐菌素(STZ)35 mg·kg-1造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将血糖值>7.0 mmol·L-1的大鼠按照血糖浓度随机区组分为模型组,消渴胶囊高、中、低剂量组(0.4,0.2,0.1 g·kg-1),阳性药组(格列本脲0.25 mg·kg-1),连续ig给药36 d。给药期间每周测大鼠体质量,测量大鼠给药前1 d及给药后第8,16,24,32 d空腹血糖浓度,末次给药后12 h麻醉后断头处死大鼠。取血清测大鼠的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取大鼠的胰腺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糖明显升高(P<0.01),血清INS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清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渴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P<0.05),消渴胶囊中剂量组可明显降低血清INS,TC,TG和LDL-C的水平(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胰岛数及岛内细胞数较模型组为多,形态较为规则,胰岛内分泌细胞形态接近正常组。结论:消渴胶囊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有降血糖以及降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藜芦配伍人参对未成熟小鼠子宫系数、性激素水平、靶器官子宫和阴道的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雌性小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特异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组(5 mg·kg-1)、藜芦组(0.045 g·kg-1)、人参低、中、高剂量组(12,18,24 g·kg-1)、ICI和人参低剂量混合组(混合低剂量组)、ICI和人参中剂量混合组(混合中剂量组)、ICI和人参高剂量混合组(混合高剂量组)、藜芦和人参低剂量配伍组(配伍低剂量组)、藜芦和人参中剂量配伍组(配伍中剂量组)、藜芦和人参高剂量配伍组(配伍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5 d后分别观察小鼠子宫系数,血清中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的水平及子宫、阴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人参各剂量组能使未成熟小鼠的子宫系数显著增加(P0.05),E2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LH,FSH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还能明显促进靶器官子宫、阴道的生长发育。配伍藜芦后,人参各剂量组的子宫系数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E2,LH和FSH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子宫和阴道的促生长发育作用减弱。结论:藜芦与特定剂量的人参配伍能够妨害人参的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