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黄柏平 《河南中医》2012,32(8):1082-1083
目的:观察附桂理中丸治疗冷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患者采用附桂理中丸治疗,日2次,每次1丸,温水送服,7 d为1个疗程。结果:32例中,治愈23例,占71.87%;显效5例,占15.63%;好转2例,占6.25%;无效2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附桂理中丸治疗冷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桂附理中丸的HPLC 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资生堂MGⅡ 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5nm,检测时间110min。采用2012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计算软件,对25批次制剂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价。结果:指纹图谱中有10个共有峰,大部分样品的相似度在0.9 以上。结论:该方法简便,稳定,重现性好,可用于桂附理中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对虚寒性胃脘痛,分别采用附桂理中丸敷贴、黄茂建中汤内服、附桂理中丸敷贴配合黄芪建中汤内服等三种方法治疗,均取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6%、93.3%、96.7%.经卡方检验证实,敷贴组与内服组疗效相当,而综合组疗效既优于敷贴组,又优于内服组.并对治疗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桂附理中丸中中桂皮醛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Merck LiChrospher 100RP-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在288nm波长处检测。结果:桂皮醛在0.018μg-0.18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RSD=2。27%(n=5)。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桂附理中丸中桂皮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桂附理中丸中6-姜辣素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Symmet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 L·min~(-1)。结果:6-姜辣素在0.001 142~0.022 84 mg·m L~(-1)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67%,RSD=0.72%。结论:6-姜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桂附理中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卢文彪 《中医药导报》2002,8(5):225-226
目的 :建立桂附理中丸中中桂皮醛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E .MerckLiChrospher10 0RP -18柱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5∶5 5 ) ,在 2 88nm波长处检测。结果 :桂皮醛在 0 .0 18μg~ 0 .18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0 .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6 .2 % ,RSD =2 .2 7% (n =5 )。结论 :该方法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可用于测定桂附理中丸中桂皮醛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复合因素法建立肾脾阳虚大鼠模型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脾阳虚模型大鼠的血清指标变化及温补脾肾方药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桂附理中丸组,造模采用氢化可的松肌注加大黄水煎液灌胃复制肾脾阳虚大鼠模型、维生素E组灌胃V-E混悬液,桂附理中丸组灌胃桂理丸混悬液.结果 肾脾阳虚大鼠血清SOD活力显著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论 肾脾阳虚可导致氧自由基过量聚积,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进而发生衰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代谢障碍导致的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以对称性肢体疼痛、感觉减退、麻木为主要特征。笔者用桂附理中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比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艳艳  郭煜晖  周安方  徐安莉  赵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11):2447-2449,I0004,I0005
目的:通过采用肌注氢化可的松和灌胃大黄水煎液复合方法复制肾脾阳虚模型大鼠,观察温补肾脾方药对肾脾阳虚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组织形态及Akt/FOX03a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肾脾阳虚模型大鼠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和桂附理中丸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同时灌胃生理盐水,其余组大鼠肌肉注射氢化可的松,同时灌胃大黄水煎液,维生素E组灌胃维生素E混悬液,桂附理中丸组灌胃桂附理中丸混悬液,共30d。取其大脑海马组织,透射电镜下观测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kt、FOX03a蛋白表达。结果:肾脾阳虚模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细胞器及神经元出现衰老表现,桂附理中丸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轮廓清晰,无细胞器及神经元细胞衰老征象,用药效果明显优于维生素E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磷酸化Ak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磷酸化FOXO3a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桂附理中丸组大鼠大脑海马磷酸化Akt蛋白明显降低(P〈0.05),磷酸化FOXO3a蛋白显著降低(P〈0.01)。结论:肾脾阳虚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细胞衰老的病理改变明显,肾脾阳虚可导致模型大鼠磷酸化的Akt、FOX03a蛋白表达增强,降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导致衰老。温补肾脾方药可以抑制Akt、FOX03a蛋白的磷酸化,增强抗氧化酶活力,改善大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的病理改变.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附子理中丸对脾阳虚证大鼠骨骼肌肌球蛋白ATP酶(M-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18窝新生大鼠,同窝9只匹配、体质量均衡随机分入9组;前5组不切除甲状腺为获得性脾阳虚;后4组切除甲状腺为发育性脾阳虚。第1d切除部分甲状腺,第42d切除肩胛骨间棕色脂肪,第56d开始高脂饲养,第70d开始用药防治,第98d取左侧腓肠肌,冰冻切片,M-ATP酶染色,形态计量单位体积相对总活性,t检验比较组间差别。结果:获得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26.10%(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0.40%(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降低21.39%(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升高34.89%(P<0.01)。发育性脾阳虚中,模型组M-ATP酶活性比对照组升高101.56%(P<0.01),高脂组比模型组降低19.98%(P<0.01),凉治组比高脂组升高8.01%(P<0.01),温治组比高脂组降低18.65%(P<0.01)。与获得性脾阳虚比较,性脾阳虚模型组、高脂组、凉治组和温治组分别升高59.85%(P<0.01)、42.76%(P<0.01)、96.14%(P<0.01)和18.29%(P<0.01)。结论:附子理中丸回调脾阳虚大鼠骨骼肌M-ATP酶活性,对发育性脾阳虚大鼠的作用效能大于获得性脾阳虚的作用效能。  相似文献   

11.
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脾虚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利血平脾虚大鼠自主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所生理室发明的小动物自主活动检测装置对大鼠的自主活动进行观察,并用生理实验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进行信号的采集和分析。结果正常组、理中丸组和四君子汤组大鼠的自主活动度高于模型组,差异显著。结论四君子汤和理中丸对脾虚大鼠自主活动有显著影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军  张宁  孙晖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1881-1884
目的:首次进行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知柏地黄丸和桂附地黄丸的血中移行成分的比较研究,试图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角度初步阐明地黄丸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利用RP-HPLC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给药后的大鼠血清色谱指纹图,比较分析,确定各复方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而通过单味药样品的对照,鉴定出衍生方与主方的差异血中移行成分及生药来源。结果:六味地黄丸及类方出现了14个共有血中移行成分,另外,知柏地黄丸产生了5个血中移行成分,桂附地黄丸产生了2个特有血中移行成分。结论:血中移行成分的数目与状态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的层面上反映了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功效上的异同,提示从经典方剂及其类方的体内成分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将是阐明复方配伍规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脾肾阳虚型的疗效以及对直肠黏膜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和PAR4的影响。方法:收集就诊于IBS-D患者共12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基础治疗参照《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制定标准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口服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2粒/次,2次/d;治疗组采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大便性状评分和排便情况;检测两组直肠黏膜中PAR2和PAR4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大便性状评分和10 d中排便急迫天数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治疗组PAR2和PAR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可减少临床症状,改善排便情况,提高临床疗效,下调直肠黏膜PAR2和PAR4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加味桂附理中汤治疗早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加味桂附理中汤口服治疗及必要时西医补液、降温处理;对照组仅给予必要时补液及降温处理,两组均连续治疗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总病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加味桂附理中汤治疗早期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利血平所致脾虚大鼠的脾阳虚证和脾气虚证的证候属性。方法SD大鼠8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腹腔注射利血平造成脾虚模型,选用分别代表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的四君子汤和理中丸作为治疗药物,检测各项指标,并将检测结果作为多元统计分析对象,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样本及指标的区分度,以探讨不同指标与脾气虚证和脾阳虚证的相关性。结果12项指标在正常组和模型组有较好的区分度;从白细胞介素1(IL-1)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和动物体重等指标看,二者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脾T细胞增殖、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指标看,理中丸组高于四君子汤组;从胃泌素、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等指标看,理中丸组低于四君子汤组。结论模型组与正常组有很好的区分度,利血平脾虚证模型成功;理中丸和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的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与中医理论相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耳聋左慈丸联合通气散加减味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SOM)肝肾阴虚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水通道蛋白(AQP)~(-1)和AQP-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中耳炎患者共117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头孢美特酯分散片治疗,500 mg/次,2次/d;枸地氯雷他定片,1片/次,1次/d;噻洛唑啉鼻腔滴鼻剂,2滴/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耳聋左慈丸联合通气散加减治疗,1剂/d,常规水煎煮,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患者均给予4周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和各频率下的骨导阈值;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QP~(-1)和AQP-4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9.61%,对照组为76.92%,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频率(1,2,4,8 k Hz)骨导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QP~(-1)和AQP-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聋左慈丸联合通气散加减治疗CSOM肝肾阴虚证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骨导阈值,上调血清AQP~(-1)和AQP-4水平。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试论滋补肝肾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陆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10):579-582
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等方面论述肝肾阴亏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病机,认为肝肾阴亏成于脑卒中之先,是脑卒中发病的基础,既病之后贯穿于脑卒中的整个病理过程。滋补肝肾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之基本法则。补益肝肾使肾精充足,脑髓得养,神机得复,而且有助于熄风、泻火、祛瘀、化痰、平逆、益气,有利于各种病理因素的祛除和功能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原文,参考各家方论,并结合中国古典哲学和中医学的精气理论,认为肾气丸主要通过激发肾精化为肾气,即少火生气,从而促进肾之气化功能,主治当为精不化气、气化失司所导致的痰饮水湿病证,而不是肾阳虚证。  相似文献   

20.
不孕从肾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肾藏精、生天癸、主月经、为冲任之本等方面,论述不孕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肾虚。不孕的治疗应通过补肾而达泌天癸、补冲任、调经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