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β-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 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  相似文献   

2.
定量RT-PCR检测PBC患者外周血中颗粒溶素的基因表达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1):1241-1244
目的建立检测人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mRNA含量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并测定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NLY的基因表达水平,探讨GNLY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biliary cirrhos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质粒pET28a-GNLY,作为定量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此方法测定了60例PBC、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及6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GNLY mRNA的含量。结果PBC患者GNLY mRNA的表达范围为5.35×107-4.61×109拷贝/μg RNA;健康对照者为9.28×105-7.32×107拷贝/μg RNA。PBC组GNLY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疾病对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人GNLY基因表达含量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PBC患者GNLY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GNLY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检测人Toll样受体3(TLR3)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ert)法,及探讨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水平。方法用Beacon Designer2.1软件设计TLR3基因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逆转录扩增目的片段,构建重组体pMD18-T-TLR3作为定量标准品。在ABIPrism7000型荧光定量分析仪上,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并检测30名正常人及2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BMCTLR3基因的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及循环阈值,由软件自动计算样本中TLR3mRNA的起始拷贝数。结果FQ-RT-PCR检测TLR3基因的线性范围为10^2~10^8拷贝数/μl RNA(r=0.9974),内参β-actin的线性范围为10^3~10^8拷贝数/μl RNA(r=-0.9984);高浓度样本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6.7%和8.7%,低浓度样本批内及批间CV分别为12.3%和14.0%,30名健康人,20例PBC及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中均有TLR3 mRNA的表达,分别为3.46×10^2~4.51×10^3拷贝/μg RNA、4.92×10^2~1.42×10^4拷贝/μg RNA和2.58×10^2~7.17×10^3拷贝/μg RNA。结论成功建立检测TLR3 mRNA的FQ-RT-PCR方法,可作为临床和基础研究TLR3基因表达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人B细胞激活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建立人B细胞激活因子(BlyS)mR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探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BlyS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克隆载体pMD18-T-BlyS作为定量模板,在GeneAmp 5700型检测仪上,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方法;并对20名健康献血者外周血中BlyS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FQ-RT-PCR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4-109拷贝/μg RNA(r≥0.996),内参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μg RNA(r≥0.998);低值的批内、批间的重复性分别为17.7%和24.3%,高值的批内、批间的重复性分别为5.3%和8.1%;20名献血员健康外周血的PBMC中均有BlyS mRNA的表达,范围为5.5×104-4.9×105拷贝/μg,均值为(1.7±1.4)×103拷贝/μg。 结论 成功建立人BlyS基因表达FQ-PCR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定量准确可靠,可用于BlyS基因表达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RAIL基因表达水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B—actin基因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即△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5例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30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AIL基因的表达,同时检测血浆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PBC患者PBMCTRAIL基因检测的△Ct值为2.4±1.2,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6.9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后肝硬化患者TRAIL基因△Ct值为3.3±1.7,其相对表达量是正常对照组的3.7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BC组与乙肝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TRAIL的△Ct值与GGT浓度的对数值呈显著相关(r=-0.396,P〈0.05)。结论PBC患者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PBMC TRAI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RAIL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肝脏病毒损伤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XCR3mRNA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病机制、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FQ-RT)-PCR的方法,在Light Cycler Real time PCR检测仪上检测59例PBC患者(活动期29例、缓解期30例)、结缔组织病(CTD)患者20例(疾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29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PBMC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和含量.以Act=Ct(待测基因)-Ct(内参基因)比较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缓解期PBC患者(Act=7.77±2.74,t=3.39,P<0.01);活动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Act=5.41±2.6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t=7.16±2.76,t=2.45,P<0.01)和疾病对照组(Act:7.24±2.75,t=2.53,P<0.01);缓解期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及疾病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C患者CXCR3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疾病对照组和疾病缓解期,提示CXCR3的表达与PB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r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含量的方法,探讨PBMC中TRAIL mRNA的检测价值.方法 在TRAIL基因第二和第三外显子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探针,用RT-PCR扩增目的片段,实时检测产物的荧光强度,以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软件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TRAIL mRNA含量,以TRAIL mRNA和β2M mRNA含量的对数比值进行TRAIL mRNA表达水平评价.结果 TRAIL mRNA含量线性范围为(2.9×10^3~2.9×10^9)copies/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9.5%和16.7%.30例健康献血员和58例慢性乙肝患者TRAIL mRNA与β2M mRNA浓度的对数比值的(x)±s分别为0.528±0.014和0.775±0.038,两组差异显著,P<0.001.结论 FQ-RT-PCR检测TRAIL mRNA水平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复性,适用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PBC患者、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检测,按临床生化常规上机进行。结果PBC患者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PBMC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在PBC患者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浆ALP及GGT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TLR4 mRNA的表达水平在PBC患者明显上调,但并无疾病特异性。TLR4及其通路的异常可能参与PBC的发病但与疾病的进展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检测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的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TaqMan-MGB探针技术,以18SrRNA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名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基因的表达.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的△CT值为9.5±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始模板浓度为正常对照组的4.3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ANA 1∶100组BLyS检测的△CT为11.4±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 1∶1 000和ANA 1∶10 000组BLyS的△C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BC患者PBMC BLy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mRNA的相对定量方法,探讨其基因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相关性。方法基于TaqM an-MGB探针技术,以18SrRNA为内参照,通过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之差(△CT值)定量原始模板浓度,建立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30名正常人和40例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LyS基因的表达。结果PB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BLyS mRNA表达的△CT值为9.5±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原始模板浓度为正常对照组的4.3倍。PBC患者中抗核抗体(ANA)阳性占80%;其中ANA 1∶100组BLyS检测的△CT为11.4±0.9,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NA 1∶1 000和ANA 1∶10 000组BLyS的△C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C患者PBMC BLyS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与ANA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O-RT-PCR)方法,并在食管癌组织中作初步应用。方法采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分别以pMD18-VEGF-C和pMD18-VEGFR-3质粒作为定量模板,应用循环阈值(Ct)定量起始模板,建立检测食管癌组织的VEGF-CmRNA和VEG—FR-3tuRNA的实时FQ-RT-PCR方法。结果所建方法的线性范围:VEGF-CmRNA和VEGFR-3mRNA均为10^3~10^8拷贝/μg总RNA;测定VEGF-C mRNA低值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7.07%和9.04%,测定VDGF-CmRNA高值的批内、批间CV分别为7.55%和10.28%;测定VEGFR-3mRNA低值的批内、批间CV分别为7.69%和12.49%,测定VEGFR-3mRNA高值的批内、批间CV分别为7.31%和9.17%。24例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癌组织VEGF-CmRNA和VEG—FR-3 mRNA的测定范围分别为3.69&#215;10^4~9.44&#215;10^6拷贝/μg总RNA和2.54&#215;10^4~8.03&#215;10^6拷贝/μg总RNA,均值分别为2.18&#215;10^6拷贝/μg总RNA和2.27&#215;10^6拷贝/μg总RNA。16例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癌组织VEGF-CmRNA和VEGFR-3mRNA的测定范围分别为2.32&#215;10^3~5.85&#215;10^5拷贝/μg总RNA和7.31&#215;10^2~8.21&#215;10^4拷贝/μg总RNA,均值分别为1.08&#215;10^5拷贝/μg总RNA和1.68&#215;10^4拷贝/μg总RNA。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VEGF-C和VEG—FR-3基因表达水平上调。结论本组建立的检测VEGF-CmRNA和VEGFR-3mRNA的实时FQ-RT-PCR方法灵敏、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供VEGF-C、VEGFR-3基因表达的临床检测和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sialic acid-binding immunoglobulin-likelectin 1,Siglec-1,也称CD169)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57例CHD患者及38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14CD169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脂水平;实时荧光相对定量逆转录(FQ-RT)-PCR方法检测入选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169 mRNA的含量.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CD169在健康对照组及CHD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均无表达;CHD组单核细胞CD14CD169双阳性率为(12.7±2.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0±0.3)%,t=23.2,P<0.01];CHD组CD169 mRNA的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拷贝数(t=6.59,P<0.01),为健康对照组的3..倍;而CHD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CD169阳性率[分别为(12.2±2.3)%和(13.4±2.5)%,t=1.87,P>0.05]和mRNA平均拷贝数(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3.64和2.79倍,t=0.9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169组成性表达于特定组织巨噬细胞上,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并不表达,单核巨噬细胞受到炎症刺激时,CD169表达迅速上调.CD169蛋白及mRNA含量在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表达显著升高,CH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CHD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RAIL mRNA与HBV载量的关系及TRAIL在HBV感染后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自行建立检测TRAIL mRNA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58例慢乙肝患者PBMCs中TRAILmRNA进行测定,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其血清可溶性TRAIL(sTRAIL)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PBMCs中HBV DNA含量,与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RAIL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t=28.311,P<0.001),但各组间差异显著性,与PBMCs中HBV载量无相关性。CHB轻度、CHB中度、重度~慢性重型肝炎、LC患者血清sTRAIL水平比健康者sTRAIL水平降低(t=0.801,P=0.430;t=2.315,P=0.027;t=2.672,P=0.013;t=5.085,P=0.000),各型慢性乙型肝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白蛋白(Alb)呈正相关(r=0.426,P=0.002),与TBil、ALT及PBMCs中HBV载量无相关性。结论:慢性乙肝患者PBMCs中TRAILmRNA表达水平增加,血清sTRAIL水平降低,血清sTRAIL与Alb呈正相关,提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结合型TRAIL增加,经TRAIL参与的肝细胞损害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IL-23p1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60例PBC患者及60例疾病对照和6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23p19基因表达量,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PBC IL-23p19基因表达与疾病分期及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PBMC中IL-23p19基因表达较健康对照和疾病对照均明显增高,且在疾病的I/II期表达高于III/IV期; IL-23p19表达与谷氨酰转肽酶(GGT)正相关。结论 IL-23p19基因在PBC中表达升高,通过促炎反应参与PBC发病。  相似文献   

15.
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血病bcr/abl mR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法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bcr ablmRNA的方法 ,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及微量残留病监测提供有用工具。方法 RT PCR扩增培养的K5 6 2细胞bcr abl融合基因 ,A T载体克隆法构建定量标准模板 ,用PE770 0型检测仪 ,建立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对方法的灵敏性、稳定性、重复性进行测定 ;定量检测 1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和 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样本。结果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 ,可检测出约 10 - 5μgK5 6 2总RNA中的bcr abl融合基因和 10个bcr abl重组质粒拷贝 ,重复性的CT值 (Cyclethreshold)管间、批间变异系数 (CV)分别为 :2 0 % ,3.7%。 14例CML患者bcr abl融合基因表达量中位数为 5 .15× 10 4 拷贝 μgRNA ,产物经电泳分析 ,其中 11例为b2a2 ,3例为b3a2 ,1例 12× 10 4 拷贝 μgRNA的CML患者 ,骨髓移植后 1个月变为 0 .2 3× 10 4 拷贝 μgRNA。 4例ALL患者中 1例有bcr abl融合基因的表达 ,为b2a2 ,表达量为 8.2×10 5拷贝 μgRNA。 结论 建立的荧光定量RT PCR方法灵敏、特异、重复性好 ,结果用拷贝数表示 ,准确可靠 ,利于统一标准。该方法能检测出b2a2、b3a2两种类型的融合基因 ,可广泛用于CML的诊断和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检测Sigtec-1(sialic add-binding immtmoglobulin-like lectins,唾液酸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CD169)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相对定量PCR方法检测3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Siglec-1mRNA的含量;生化常规测定所有人选者血清GGT、ALP指标水平。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Siglec-1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健康对照组的3.42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BC患者Siglec-1mRNA增高与GGT(r=0.482,P〈0.01)和ALP(r=0.365,P〈0.05)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单核细胞中mRNA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已经发生巨噬细胞化,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与评价PBC患者外周血TCRVα24+Vβ11+NKT数量和功能状态及其与PBC发生的关系.方法 制备60例PBC患者(PBC组)和60名年龄及性别匹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PBMC,以FACS检测TCRVα24+Vβ11+NKT数量;以α半乳糖酰基鞘胺醇(α-galcer)和IL-2诱导PBMC中NKT的扩增活化,用ICS-FC检测细胞内表达IL-4和IFN-γ的NKT比值;用ELISpot和ELISA定量检测细胞内及上清液IL4和IFN-γ的表达量.结果 FACS检测PBC组和健康对照组TCRVα24+Vβ11+NKT扩增前后的比率分别为[0.16(0.11~0.26)]%、[0.82(0.61~0.89)]%、[0.33(0.27~0.38)]%、[27.40(23.52~33.87)]%,前组显著低于后组(Z值分别为6.563、7.707,P<均0.01).扩增活化后PBC组和健康对照组TCRVα24+Vβ11+NKT的扩增倍数分别为扩增活化前的[96.05(80.50~100.27)]倍和[134.65(121.60~142.13)]倍,PBC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Z=6.462,P<0.01).同时于活化后用ICS-FC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PBC组和健康对照组IFN-γ+与TCRVα24+Vβ11+NKT比分别为[38.98(36.73~42.98)]%、[34.56(30.12~36.78)]%,前组显著高于后组(Z=3.158,P<0.05);PBC组和健康对照组IL-4+与TCRVα24+Vβ11+NKT细胞比分别为[0.193(0.179~0.218)]%和[34.36(30.93~38.77)]%,前组显著低于后组(Z=6.476,P<0.01).ELISpot和ELISA定量检测扩增活化后PBC组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数(SFC)和上清液IFN-γ分泌量分别为[410(380~500)]SFC/1×106 PBMC、(67.21±11.27)ng/L,健康对照组[340(280~390)]SFC/1×106PBMC、(31.45±8.17)ng/L,前组的IFN-γ斑点形成细胞数及分泌量显著高于后组(Z=4.312,P<0.05、t=27.25,P<0.01);PBC组的IL-4斑点形成细胞数和分泌量分别为[73(60~100)]SFC/1×106PBMC、(12.65±4.17)μg/L,健康对照组[245(230~280)]SFC/1×106PBMC、(28.31±6.31)μg/L,PBC组IL-4却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Z=5.112,P<0.01、t=25.34,P<0.01).结论 PBC组外周血TCRVα24+Vβ11+NKT数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经α-galcer及IL-2体外活化后扩增倍数及分泌细胞因子IL-4的功能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而分泌IFN-γ能力却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NKT数量的减少及免疫调节功能的紊乱可能是PBC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