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34例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平滑肌瘤15例,平滑肌肉瘤19例。钡剂造影表现是充盈缺损,龛影和桥形皱襞等。CT主要表现包括软组织叶块,伴有或不伴有坏死,液化和坏死囊性变。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有效方法,良恶性平滑肌肿瘤的鉴别诊断应当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临床病理分析在鉴别诊断子宫平滑肌肿瘤良恶性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经手术切除的子宫平滑肌肿瘤标本198例,所有标本均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组织类型进行观察。结果:子宫平滑肌肿瘤多位于肌壁间,占74.2%,其他部位占25.8%,其中,多发性肿瘤发生90例,占45.5%。普通良性平滑肌瘤占90.4%,特殊组织学类型平滑肌肿瘤占7.6%,平滑肌肉瘤仅占1.0%,其余1.0%介于良恶性之间为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结论:核分裂象数目的不同、细胞学异型性和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是鉴别诊断子宫平滑肌肿瘤良恶性的标准,同时,还要紧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综合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则钦  邱月燕  陈斌 《河北医学》2005,11(3):206-209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子宫平滑肌肿瘤发生的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3.2岁.高发年龄41-50岁。②子宫平滑肌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病、卵巢各种囊肿及多种良恶性病变并存。③在652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普通平滑肌瘤628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23例.平滑肌肉瘤1例。结论:①子宫平滑肌瘤常见,可同时与子宫、卵巢各种良恶性病变并存。②核分裂数是诊断良恶性子宫平滑肌肿瘤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应综合细胞异型性、边缘浸润、临床资料而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4.
徐亮  易其林  周业江  付华 《四川医学》2004,25(4):395-396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12年36例GIST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发生部位:胃16例,小肠18例,结肠2例。肿瘤直径2~18cm(平均7cm),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痛和腹部肿块。术后随访1~5年,病死率17%(恶性为44%)。结论 GIST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光镜下不易与平滑肌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鉴别,免疫组化有重要诊断价值,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胃平滑肌肿瘤临床屡见不鲜,但在术前确诊率不高,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恶性,在临床工作中常需要术前有较明确的诊断,充分估计其良恶性,以便决定手术方式和切除范圈。我院自1986~1992年间共收治10例胃平滑肌肿瘤,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恶性间质肿瘤的病理诊断。方法 通过1例胃恶性间质肿瘤患者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及病理检查,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该病例手术标本作镜检和免疫组化染色,诊断为胃恶性间质肿瘤。结论 胃肠道间质肿瘤有良恶性之分,恶性诊断标准主要为瘤体大、细胞密度高及核分裂>5/50HPE;病理上需与平滑肌、神经来源的肿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参数对下肢良恶性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肌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9例下肢肌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良恶性情况分为良性组(n=26例)及恶性组(n=43)。分析下肢良恶性肌骨肿瘤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术前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及时间-信号曲线(TIC)图像差异,并记录DCEMRI诊断良恶性下肢肌骨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26例良性患者中非骨化性纤维瘤6例,肌间血管瘤5例,脂肪瘤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神经鞘瘤各3例,软骨母细胞瘤、血管平滑肌瘤各1例;43例恶性患者中骨肉瘤26例,软骨肉瘤6例,脊索瘤5例,高分化脂肪肉瘤4,高分化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各1例。两组V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Ktrans、Kep水平明显低于恶性组(P<0.05)。两组TIC图像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对良恶性下肢肌骨肿瘤诊断准确64例(92.75%),Kappa值为0.847(P<0.001),一致性极强。结论 DCE-MRI诊断良恶性下肢肌骨肿瘤效果较好,其Ktrans、Kep等定量参数及TIC图像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二维超声观察肿块的声像图特征,运用彩色多普勒及能量多普勒观察乳腺肿块的血流情况,做出超声诊断后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照,从而对超声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病理结果33例良性,35例恶性,高频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7%、91.2%、91.5%。结论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较高,可做为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应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0例经术后病理学检验确诊为乳腺肿瘤的临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例.在治疗前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结果 B组患者治疗前对肿瘤性质的鉴别的准确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和家属对诊断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没有出现由于诊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的准确率非常高,基本可以和术后的病理学检验结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通过对P16基因的深入研究,了解其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②方法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对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癌基因产物P16表达进行定量分析。③结果:10例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P16表达均为阴性,70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平滑肌瘤20例,P16过度表达为3例115%),交界性平滑肌瘤19例,P16过度表达为14例(75%),而平滑肌肉瘤31例,P16过度表达为29例(93%)。随着细胞分裂相对增加和异型性及细胞密度的增加,P16过表达率逐渐增加,子宫平滑肌肿瘤的恶性度也增加。④结论:P16表达并结合病理组织学观察,是鉴别子宫平滑肌肿瘤良恶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以期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1999年收治的78例胃平滑肌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78例胃平滑肌肿瘤中肌瘤36例,肉瘤42例。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64.1%),腹块和腹痛。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为重要诊断手段,但术前诊断率仍较低(30.8%)。本组行局部切除术46例,胃大部切除术32例。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胃平滑肌肿瘤常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块,腹痛,当临床出现上述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本病,并及时地钡餐和胃镜检查,以期早期诊断。手术切除为本病唯一有效的治疗,其预手较其他胃恶性肿瘤为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胃肠道平滑肌肿瘤41例,其中良性平滑肌肿瘤28例(平滑肌瘤26例,平滑肌母细胞瘤2例);恶性平滑肌肿瘤13例(平滑肌肉瘤11例,平滑肌母细胞肉瘤2例)。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痛,肠梗阻。结合文献对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T在良恶性胸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9月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和35例良性胸腺瘤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观察良恶性胸腺瘤患者CT征象,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检出率均为100%,35例良性肿瘤均有完整包膜,边缘光滑,3例发生胸膜增厚。24例恶性胸腺瘤患者包膜均不完整,边缘粗糙,16例发生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低危组、高危组及胸腺癌组肿瘤大小、形态、纵隔脂肪层及密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好,准确率高,在良恶性肿瘤及其亚型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报告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肿瘤16例,包括平滑肌瘤11例,平滑肌母细胞瘤1例,平滑肌肉瘤4例。临床表现不上腹不适、隐痛及饱胀感(8例),呕血或黑便(7例),上腹部肿块(1例)。发病率低.本组术前经多项检查确诊者不过半数,误诊9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本组术后随访,良性肌瘤最长已存活14年(平均9年),2例肉瘤患者已存活8年和5年.对肿瘤性质、分布、大小及手术方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4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结果: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表现为子宫黏膜下或肌壁间结节,浸润性生长。镜下肿瘤细胞似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细胞异型性程度低,卵圆或短梭形,弥漫成片分布,瘤细胞间见多量螺旋小动脉样血管。肿瘤组织可向平滑肌样、性索样、腺管样、上皮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常表达CD10、ER、PR,也可表达SMA、CK(Pan)、Desmin、α-inhibin。结论: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可向多种成分分化。诊断时应结合形态学变化、分化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并与其他一些子宫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P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通过对6例LPD的临床病理分析,探讨该病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等。结果肿瘤在腹腔内呈多发性结节状生长并突出于腹膜表面,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瘤细胞呈束,相互垂直交错排列,除其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式不同外,其他组织学改变类似于普通平滑肌瘤。结论LPD是发生于腹腔内的良性平滑肌增生性病变,可结合发生部位、生长方式、组织形态等确诊,注意与分化好的平滑肌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混合性子宫内膜间质和平滑肌肿瘤(MESSM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MESSMT患者进行苏木精-伊红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光镜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肉眼观:2例均为子宫全切标本,肿物呈结节状,位于肌壁间,与肌壁分界尚清,1例伴有显著的黏液变及囊性变;光镜:肿瘤由梭形和圆形两种细胞构成,弥漫密集或不规则束状排列,两种成分均超过30%。肿瘤间质有明显的玻璃样变,形成网格状和类似花环或"星爆样"结构。肿瘤与子宫肌壁大部分分界清楚,局部舌状浸润。免疫组化:内膜间质成分细胞表达vimentin、CD10阳性,平滑肌成分表达vimentin、SMA、Desmin、h-caldesmon阳性。结论 MESSM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子宫间叶性肿瘤类型,应与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等肿瘤鉴别,免疫组化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钦立  甄洪伟 《河北医学》2005,11(2):104-105
目的:探讨胃恶性间质瘤的免疫组化特征和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对21例胃恶性间质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免疫表现、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1例免疫组化结果示CD34均为阳性,而上皮指标细胞角蛋白(CK)和膜上皮抗体(EMA)大部分阴性;其中3例广泛转移者于术后4~6月死亡,姑息性切除2例,术后8月及9月均复发,其中1例再次手术,存活1年,其余16例均无瘤生存,生存期为3至6年。结论:免疫组化检查可确定胃恶性间质瘤的恶性程度,手术应争取行根治性切除。对预后防止复发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评价CT对恶性胃肿瘤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分析233例经手术病理、内窥镜活检以及B超、CT等多种检查方法证明实的恶性胃肿瘤的CT表现。结果:233例中,贲门胃底癌82例,胃癌142例,胃平滑肌肉瘤6例,淋巴肉瘤3例。肿瘤的主要CT表现为局限或广泛胃壁增厚、胃腔内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肿块,其它征象是邻近器官浸润、局部淋巴结转移及器官广泛转移等。结论:CT扫描增加了恶性胃肿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弥补了常规X线钡餐和内窥镜检查的不足,可作为进展期胃恶性肿瘤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首选检查方法;CT、内窥镜、X线钡餐造影都可作为胃恶性肿瘤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