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本文报道了从腹泻病人粪便、水产品及苍蝇中检出10株河弧菌,其生物学特性与国内外报道相符,大部分菌株能产生LT或ST肠毒素。30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为:对链霉素、多帖菌素B、吡哌酸等18种高度敏感;对强力霉素、头孢霉素、四环素中度敏感;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麦迪霉素等耐药。 相似文献
3.
从两例健康人中分离出致病性弧菌程如华,单锦春,王明珠,郭正华(烟台市芝罘区卫生防疫站,烟台)1990年3月和9月,我们从烟台市城区饮食服务人员中查出两株致病性弧菌,一株为F群弧菌FV19型,另一株为非01群弧菌VBO32型。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同时分离出海鱼弧菌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腹泻病人粪便中同时分离出海鱼弧菌和类志贺氏邻单胞菌。经检索此两种菌混合感染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有报道。为此,作者对该两株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鉴定和动物试验。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8年 8月中旬 ,我们对本市饮食业进行卫生学监测时 ,从某海产品销售处的黄花鱼中检出一株副溶血弧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以无菌手续称取上述黄花鱼 1g1.2 培养基 :购于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1.3 微量生化管 :由上海医学化验所供给 ,部分自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近年国外学者关于副溶血弧菌(V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一些进展,着重介绍了VP质粒的发现、质粒的有关功能、VP的毒力因子溶血素、溶血素的基因位点及其流行病学方面的意义。 VP首次于1950年从污染的食品中分离出来,是日本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子。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污染海产品,导致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因子。在此就VP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深圳市2007年感染性腹泻分离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分布,携带毒力基因情况,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方法]对4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用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tdh,细菌基因组DNA经Not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菌株共分为5种血清型,27株为血清型O3:K6,所有菌株毒力基因tdh荧光PCR检测阳性,血清型O3:K6菌株主要有3种PFGE型,其余同种血清型的大部分菌株有相同的PFGE型。[结论]O3:K6血清型菌株是引起腹泻副溶血弧菌的主要菌型,部分菌株有共同的来源,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有助于副溶血弧菌所致感染性腹泻的主动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9.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10月 1日 ,我县孝丰镇某酒店因中、晚两次婚宴 ,共设酒席 30桌 ,导致 6 6人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1 个案调查两次婚宴共设酒席 30桌 ,有 30 0人就餐。由于就餐者都散居各处 ,再加上宴请者未能及时提供全部就餐者名单 ,根据所掌握的以及宴请者提供的 10 0位就餐者展开了个案调查 ,发生食物中毒有 6 6人 ,其中中餐就餐 190人 ,发病39人 ;晚餐就餐 110人 ,发病 2 7人 ;没有中、晚两餐都就餐者。发病距就餐最短 7小时 ,最长 48小时 ,平均发病时间 2 2小时。症状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腹泻… 相似文献
10.
11.
1999年 10月泰州市某酒店在举办婚宴时 ,由于管理不善 ,在冷菜加工制作过程中 ,致使冷荤菜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 ,导致 2 5 3人发生食物中毒。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案例调查及初步分析10月 3日上午 ,泰州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 ,称 10月 2日晚在某酒店吃婚宴酒席后 ,不少客人相继出现急性胃肠炎的症状 ,并已到医院就诊。当日食品卫生监督员分赴各就诊单位及酒店进行现场调查。据调查 ,酒店 10月 2日晚婚宴 2 8桌酒席的客人中 ,相继 88人发生食物中毒 ,最短潜伏期 1.5小时 ,最长潜伏期 2 7小时 ,平均 13小时 ,发病高峰集中于 3日晚 8~… 相似文献
12.
13.
一起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昌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1999,17(3):221-221
驻青岛某部于1997年8月10日发生大面积食物中毒,我们对此进行了紧急调查处理。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该部8月10日晚餐副食为当日购进的猪肉、蔬菜、冻扇贝柱及鲜海带结等,主食为大米,饮用水为自备水源,未经消毒处理。该部三个食堂同一菜谱,同种原料加工...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混合污染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无锡市北塘区发生1起食物中毒事件,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事件是由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混合污染食物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2007年和2008年腹泻病副溶血弧菌感染状况和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4个哨点监测医院每月至少对80份腹泻病例的粪便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对所分离的361株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型分型和两个主要毒力基因tdh和trh的检测.对2007年8月和2008年9月6个疑似腹泻暴发地点的60株O3:K6型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4个哨点临测医院共检测4384份标本,分离出361株副溶血弧菌,361株副溶血弧菌分属于28种不同的血清型,其中O3:K6型占67.90%,其次是O4:K8和O1:KUT血清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50%和6.10%.深圳地区腹泻病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主要是tdh+trh-菌株,361株菌株中有337株是tdh+trh-菌株,11株为tdh-trh-菌株,13株为tdh+trh+菌株.60株副溶血弧菌分型得到20种图谱类型,分别属于3个克隆群.分离自同一个地点的副溶血弧菌菌株具有相同的PFGE图谱,来自不同年份的菌株仅有部分菌株有相同的PFGE图谱.结论 深圳地区腹泻患者的副溶血弧菌分离菌株主要以O3:K6型为主,大部分菌株携带tdh基因,少数携带trh基因.来自6个地点的副溶血弧菌都具有相同的PFGE图谱,说明该地区存在副溶血弧菌腹泻病的暴发.但2007年和2008年菌株的PFGE图谱又不相同,说明副溶血弧菌的来源存在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某大厦职工食堂于 2 0 0 0年 6月 19日因食用干豆腐丝而引起 2 3人食物中毒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查 ,证实为 1起由副溶血弧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1 1 中毒经过 6月 18日中午大厦职工在食堂吃饭 ,有 35人就餐 ,主食为大米饭、白菜炖豆腐和凉拌干豆腐丝 ,只有干豆腐丝是未加热处理的凉拌食品。餐后 7h出现中毒症状 ,10~ 15h病例逐渐增多 ,至 19日早晨 7点先后有 2 3人发病 ,罹患率为6 6 %。中餐凉拌干豆腐丝吃得多的发病较重 ,吃得少或没吃的发病轻或不发病。1 2 临床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原因,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剩余食物、病人粪便等样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Sensititre半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鉴定板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从15份样品中分离到氧化酶阳性菌株,鉴定结果证明所分离的菌株为副溶血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于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创伤弧菌(VV)是革兰氏阴性嗜温、嗜盐、嗜碱型致病性弧菌。进食被创伤弧菌污染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疾病。若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海产品,就有腹泻的可能。在浙江省,近年来也发现了由创伤弧菌导致的散发病例的报道[1,2]。我们于2010年5月-2010年10月 相似文献
19.
20.
我区内发生的这两例腹泻患者,都同餐食用了凤爪、海参,并在食入后同时发病,先是上腹部疼痛,继之腹泻,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细菌学鉴定,二者患急性期粪便及可疑食品中均检出副溶血弧菌,本文就这一检验结果及检验方法进行如下报告。1临床表现 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