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提取高质量的高良姜基因组DNA,用于药材分子鉴定、分子系统分类和分子进化等下游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在CTAB改良法基础上,采用4个方案提取DNA.结果 用改良CTAB法方案4提取的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比值在1.8~2.0之间,产率为0.54~1.049 μg/mg干燥叶片.基因组DNA能被限制性内切酶EeoR Ⅰ和Mse Ⅰ完全酶切,经AFLP分析,得到了条带清晰的DNA指纹图谱.结论 用改良CTAB法方案4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符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变色硅胶干燥的忍冬叶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方法:分别采用常规CTAB法与改良CTAB法提取干叶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酶切检测其质量,并与鲜叶的提取效果比较。结果:改良CTAB法所得DNA优于常规CTAB法,电泳条带清晰,完整性好,纯度高,能被EcoRⅠ完全酶切。从变色硅胶干燥的忍冬叶片中提取的DNA质量与鲜叶无明显差异,且产率更高。结论:改良CTAB法适合忍冬干叶基因组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变色硅胶干燥的忍冬叶片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方法分别采用常规CTAB法与改良CTAB法提取干叶的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酶切检测其质量,并与鲜叶的提取效果比较.结果改良CTAB法所得DNA优于常规CTAB法,电泳条带清晰,完整性好,纯度高,能被EcoR I完全酶切.从变色硅胶干燥的忍冬叶片中提取的DNA质量与鲜叶无明显差异,且产率更高.结论改良CTAB法适合忍冬干叶基因组DNA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对荭草DNA提取,比较提取质量的差异,为研究药材的遗传多样性、种类鉴定和基因指纹图谱的构建等提供优质基础。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和SDS法提取荭草叶片基因组DNA,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OD260/OD280的比值,检测所提DNA的纯度和质量。结果采用CTAB法提取的荭草基因组DNA样品的纯度和浓度均高于SDS法,其DNA的OD260/OD280值为1.801~1.993,CTAB法所提的DNA泳带分布较集中,无拖尾现象,其DNA浓度能够满足RAPD、SSR/ISSR扩增模板的需求。结论改良CTAB法是提取荭草基因组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干品和鲜品基因组总DNA提取及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草药干品和鲜品总DNA的提取方法,并比较干、鲜品总DNA质量之间的差别,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SDS法和改良的CTAB法提取6种中草药干品和鲜品总DNA,并对其进行核酸含量测定、电泳检测和酶切反应检测. 结果改良CTAB法提取的DNA质量要高于SDS法,在干品和鲜品样品间,干品提取的DNA质量要高于鲜品.利用CTAB法提取鲜品和干品的各6种DNA样品,进行酶切反应得到了清晰的酶切条带.结论 改良的CTAB法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中草药总DNA,且该方法得到的干品DNA比鲜品DNA质量更高,酶切验证二者都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金银花药材总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提取方法。方法:对经典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进行了改良,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金银花药材的总DNA,通过紫外吸收、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纯度和浓度。结果: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总DNA的OD260/OD280比值在1.76-1.85之间,干药材提取率为89.8-325.4μg/g。结论:用改良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符合分子生物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确定适合何首乌RAPD-PCR的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及最适宜反应体系.方法 通过改良的CTAB法提取何首乌基因组DNA,研究其用于RAPD-PCR的可行性.利用正交设计方法L16 (45),针对Tag酶,引物,dNTP,镁离子,模板设计了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优化RAPD-PCR反应体系.结果 正交设计结果表明,可以得到几种不同的有效扩增反应体系组合.根据实际需求,最适宜的RAPD-PCR反应体系为20 μl,其中1×PCR buffer, Tag酶 1U,引物 1 μmol/L,镁离子 2 mmol/L,dNTP 300 μmol/L,模板 40 ng.结论 改良的CTAB法和正交优化得到的反应体系适合用于何首乌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药材鲜品与干品总DNA提取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茱萸药材鲜品与干品总DNA的提取方法,比较鲜、干品总DNA质量,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A,B和经典SDS法,提取山茱萸药材鲜品和干品总DNA,对其进行DNA含量测定和电泳检测。结果:改良CTAB法A提取山茱萸药材鲜品与干品总DNA的OD260/OD280比值在1.7~1.9之间,电泳条带清晰,无拖尾,对山茱萸药材鲜品与干品DNA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鲜品获得的DNA质量高于干品。结论:改良的CTAB法A是分离高质量完整DNA的方法简便、快速,该方法得到的DNA适合下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柴胡药材干根DNA提取及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柴胡药材干根DNA提取的方法,为实现以分子标记方法辨别柴胡药材奠定基础.方法 比较研究了分别用CTAB法、SDS法和高盐低pH法等3种方法提取柴胡样品基因组DNA.柴胡药材干根经过PVP以及TNE缓冲液进行不同的预处理,以CTAB法抽提DNA.以EcoR I/Mse I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RAPD扩增检测提取DNA的质量.采用NTSYS-pc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以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数法(UPGMA)建立聚类图.结果 常规DNA提取方法提取药材干根DNA溶液经4℃放置后,黏稠并褐变,严重影响酶切和RAPD扩增.样品预处理优化条件是研磨时加入3%PVP,TNE缓冲液于0℃浸提2次,每次30min.以该优化的预处理方法处理6个柴胡药材干根样品,提取DNA条带清晰,酶切完全,RAPD扩增图谱清晰稳定,共获得有效扩增条带2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为20条,占71.43%.聚类分析表明,6个栽培品中,原产地为山西灵丘外地引种(LQWY)和甘肃陇西(LX)、山西灵丘(LQ)和山西方山(FSH)的亲缘关系较近,陕西商洛(SHL)和其他5个栽培品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柴胡药材干根经过预处理后,可采用常规的DNA提取方法抽提DNA,所提DNA适合于酶切、RAPD等分子标记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并优化板蓝根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方法:以板蓝根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CTAB法、改进的CTAB法和试剂盒法(硅胶膜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和纯化,然后对其提取产物做光密度、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紫外光谱检测表明,常规的CTAB法的A 260/A 280比较低,不在理想值之间,而改进的CTAB法和试剂盒法均在理想值之间。琼脂糖电泳检测证实,常规的CTAB法提取的DNA条带最弱,其它两种方法的DNA条带很清晰,DNA没有降解,无拖尾现象。  相似文献   

11.
林下参与栽培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图谱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林下参与栽培参DNA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directamplificationoflengthpolymorphisms,DALP)特征,建立林下参与栽培参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鉴定图谱。方法采用改进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法提取林下参和栽培参基因组DNA,设计6条随机引物,优化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体系,进行PCR扩增。结果采用改进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法从人参样品中提取到约为19kb左右的基因组DNA,其纯度在(1.80±0.23)之间,并获得林下参与栽培参的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指纹图谱。结论获得的林下参直接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图谱具有指纹特征,可以作为林下参与栽培参的特异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别建立适用于提取不同类型沉香样品(叶片、干燥枝条、药材)DNA的方法,通过ITS2序列对沉香药材进行种质资源聚类分析。方法:根据沉香叶片、干燥枝条、药材的组织差异,分别采用试剂盒法和优化的CTAB法提取DNA;利用紫外分光光度仪、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及ITS2序列测定来检测DNA的纯度、浓度及可用性,以比较不同DNA提取方法的效率;将样品测序结果与从GenBank下载的沉香属(Aquilaria spp.)、拟沉香属(Gyrinops spp.),及沉香药材常见混伪品的ITS2序列,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优化的CTAB法提取得到的DNA纯度比试剂盒法稍低,但浓度更高。两种方法所提沉香总DNA进行ITS2序列的PCR扩增成功率和测序成功率均为100%。ITS2序列能准确鉴别出4个沉香混伪品和2个拟沉香物种,且15个沉香样品ITS2序列与Aquilaria subintegra(泰国)、Aquilaria sinensis(中国)、Aquilaria crassna(柬埔寨、泰国)三个沉香物种均100%相似。结论:本研究中的两种DNA提取方法均可用于沉香DNA条形码研究;优化CTAB法比试剂盒法更适用于药材DNA的提取,该方法为有关中药材DNA的提取提供了参考;ITS2序列可为沉香种质资源的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连翘干叶片和鲜叶片DNA提取方法和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群  米丽华  宋强 《光明中医》2011,26(7):1347-1349
目的探讨三种DNA提取方法对连翘干叶片和鲜叶片DNA质量的影响,比较干叶片和鲜叶片DNA提取质量。方法采用常规CTAB法、高盐低pH法和新改良CTAB法提取连翘干叶片和鲜叶片DNA,进行A260/A280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RAPD扩增分析。结果新改良CTAB法提取的连翘干叶片和鲜叶片DNA的A260/A280比值在1.8~2.0之间,电泳条带清晰无拖尾,选用随机引物(S7)对上述DNA样品进行RAPD扩增,可获得具有一定多态性扩增谱带。对连翘干叶片和鲜叶片DNA样品综合比较,结果显示由干叶片获得的DNA质量高于鲜叶片。结论新改良CTAB法是一种分离高质量完整DNA的简便、快速方法,该方法得到的干叶片DNA质量较鲜叶片更适合下一步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自然干燥的新疆一枝蒿中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为该药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种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与常规CTAB法提取新疆一枝蒿中基因组DNA,通过加适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研磨样本,在核裂解前用细胞核裂解液(STE)洗涤多酚类和多糖类物质,利用95%乙醇室温沉淀DNA等措施。改良CTAB法2与1相比不用液氮研磨样本。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检测提取DNA的质量。结果:2种改良CTAB法所得DNA质量均优于常规CTAB法,DNA完整性较好,A260 nm/A280 nm在1.8~2.0,多糖类杂质去除较为干净。SRAP检验条带清晰、多态性良好。结论:2种改良CTAB法均适用于高质量新疆一枝蒿干叶基因组DNA的提取,得到的DNA纯度和完整性均较理想,可为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模版。  相似文献   

15.
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直接从药材中提取DNA的方法以满足中药材DNA条形码研究的需要。方法: 以麦冬药材为实验对象,对比5种常用植物DNA提取方法,筛选出最优方法后,对不同部位入药的10种中药材进行DNA提取,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及PCR扩增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改良的CTAB法较适合药材DNA提取,虽然所有样品DNA都出现降解,但基于ITS2序列引物PCR扩增成功率为90%。结论:通过增加药材的预处理、核分离液等步骤,并改良CTAB浓度等措施,CTAB法能够用于上述不同药用部位入药的9种药材DNA提取,可以为中药DNA条形码鉴定中的DNA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选用金樱子作为研究对象验证DNA 条形码鉴定中药材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方法:通过改良的CTAB 法提取10 份样品的基因组DNA,扩增得到ITS2 片段。将得到的片段进行双向测序,运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进行拼接,其它6 份样品来源于GenBank。将金樱子与混伪品ITS2序列应用MEGA 5.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种间距离,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 NJ Tree)。结果:金樱子药材ITS2 序列长度为219~221 bp,存在两个Poly C 结构。金樱子种内平均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为0.005,远小于与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 遗传距离0.574。NJ 树结果表明金樱子与混伪品分为两枝,Bootstrap 支持率为99%,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 条形码能准确稳定的鉴别金樱子药材,本研究为保证金樱子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从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中提取RNA的最佳方法。方法:对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总RNA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考察了Trizol法、改良Trizol法、经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改良CTAB法提取RNA的效果,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核酸蛋白定量仪检测RNA质量。结果:Trizol法、改良Trizol法对成熟期山楂果实RNA提取效果不佳,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几乎看不到条带;经典CTAB法对各发育期样本RNA提取质量均不理想;改良CTAB法对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总RNA有良好的提取效果,A_(260 nm)/A_(280 nm)均在2.0左右,28 S和18 S条带完整,满足反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反应的需求。结论:建立的改良CTAB法是一种有效的山楂果实总RNA提取方法,适用于不同发育期山楂果实RNA的提取,为开展山楂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