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湖北省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7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肝治疗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各项指标及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脂及肝功能各项指标(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CV、血脂及肝功能各项指标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抗肝纤维化和提高肝功能的效果,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以及防止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2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内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大、肝掌、蜘蛛痣的几率低于观察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指标低于观察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虽然都为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特征给予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肝病科接受诊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61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1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m-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m-AST、ALT、AST及GGT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性肝病患者中,脂肪肝、肝炎及肝硬化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AST可以同ALT、AST及GGT一起作为临床辅助诊断酒精性肝病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方法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3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密度;并抽取空腹血检测血清钙调节激素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骨钙素,血清钙、磷、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根据尺桡骨密度与20例健康者的各项检测指标进行对照。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尺桡骨密度、血清1,25(OH)2D3、骨钙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对血清1,25(OH)2D3、骨钙素水平与尺桡密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血清1,25(OH)2D3、骨钙素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正相关(r1=0.428,r2=0.425,P均<0.05)。酒精性肝硬化组血清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酒精性肝硬化组IL-6、TNF-α水平与尺桡骨密度呈负相关(r1=-0.306,r2=-0.467,P均<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存在骨形成减少和骨破坏过多两种因素,从而引起骨质疏松;在骨形成减弱的过程中1,25(OH)2D3起主要作用,在骨吸收增强的过程中IL-6、TNF-α起重要作用。适当补充维生素D3,降低体内IL-6和TNF-α水平,对防治酒精性肝硬化骨代谢异常以及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对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氨酰转移酶(GGT)]及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及白介素-6(IL-6)、IL-8.[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3.17%高于对照组的5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8、12周AST、ALT、TBIL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8、12周PcⅢ、Ⅳ-C、HA、L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12周IL-6、IL-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肠溶胶囊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肝硬化,可降低炎症水平,抑制肝纤维化,持续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该院在2015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1例酒精性肝病患者(A组)和50例非酒精性肝病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样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检者血清中m-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中脂肪肝患者、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血清m-AST、AST、ALT和GG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和B组患者m-AST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ST、ALT和GGT(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AST在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活性在酒精性肝病(ALD)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104例ALD患者[ALD组,包括酒精性脂肪肝(AFL)36例、酒精性肝炎(AH)52例和酒精性肝硬化(AC)16例]和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非酒精性肝病(NALD)组]治疗前(入院时)、治疗3周后及100名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m-AST活性,同时测定血清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观察AFL、AH及AC患者治疗前、后GGT、ALT、AST、m-AST活性的变化。结果 ALD组、NALD组血清GGT、ALT、AST、m-AS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ALD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ALD组(P<0.05)。治疗后AFL、AH及AC组血清GGT、ALT、AST活性均明显下降(P<0.001),AFL和AH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C组;AFL组血清GGT、ALT、AST、m-AST活性基本降至正常水平;AH组血清m-AST活性有明显下降,但AC组下降不明显。结论血清m-AST对ALD的治疗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2-微球蛋白(β2-MG)在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30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和7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LC)患者血清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亮氨酸氨基肽酶(LAP)、β2-微球蛋白(β2-MG),计算AST/ALT比值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LC患者血清中的LAP、r-GT活性和AST/ALT比值均高于HLC患者,β2-MG的含量低于HL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r-GT、AST/ALT比值、β2-MG在ALC患者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7、0.702、0.698和0.685;阳性率分别为75.0%、70.1%、67.8%和68.9%,ALC患者的各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高于HLC患者(P<0.01)。结论 LAP和β2-MG在酒精性肝硬化和乙肝肝炎肝硬化患者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清生化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胆汁酸(TB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诊断肝硬化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疾病类型分为急性肝炎肝硬化组45例、慢性肝炎肝硬化组48例和其他肝硬化组50例,另外选取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并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炎肝硬化组DBIL、TBIL、TBA等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肝炎肝硬化组、其他肝硬化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为100.0%,慢性肝炎肝硬化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2.0%。将阳性率前5位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变化幅度较大指标包括ALT、AST、TBA、GGT等。结论肝硬化疾病诊断中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诊断阳性率,对疾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HBV复制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与临床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血清病毒学指标、肝功能及甲胎蛋白定量,并按血清HBV、DNA是否阳性分组比较上述肝功生化指标。结果196例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仅53例(27%)。血清HBV、DNA阳性115例(59%),其中HBeAg阴性62例(54%),分组比较提示HBV、DNA阳性组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均较阴性组病例增高(P=0.000或0.009)。结论住院乙肝肝硬化患者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阴性者居多,血清HBV、DNA阳性的病人伴有明显的肝脏炎症,应及早予以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alcoholic liver cirrhosis,ALC) 失代偿期患者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epatitis B cirrhosis,HBC)失代偿期患者间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点,协助两者间的鉴别及诊治.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资料完整的ALC失代偿期患者72例(ALC组)和HBC失代偿期患者359例(HBC组)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合并症及预后等因素.结果:年龄小于30岁及女性HBC患者明显多于ALC患者(P < 0.05).ALC组乏力、食欲减退、黄疸、右上腹痛、肝掌、蜘蛛痣、肝肿大患者明显多于HBC组(P < 0.05),HBC组腹胀患者明显多于ALC组.ALC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及平均红细胞容积均明显高于HBC组,HBC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明显高于ALC组.ALC组肝性脑病、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胰腺炎及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明显比HBC组多(P < 0.05).ALC组好转率明显高于HBC组(χ2=5.517,P < 0.05).结论:ALC失代偿期患者主要分布于中年男性,而HBC失代偿期患者分布较平均.ALC失代偿期患者肝硬化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等)、实验室检查(如γ-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等)及合并症(如肝源性糖尿病等)较HBC失代偿期患者突出.ALC失代偿期患者的整体预后虽较HBC失代偿期患者好,但两组患者后期预后及病死率相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08-2015年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50例,依据预后结局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31例),存活组(119例)。将患者预后设为因变量,将年龄、性别、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基础疾病、出血量、合并症、贫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治疗后再出血等设为自变量,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男性、肝功能Child-Pugh C级、合并腹水、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出血量500mL、治疗后72h内再出血、合并肝性脑病、ALT≥120g/L、AST≥120g/L、TBiL17.1μmol/L、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肝功能Child-Pugh C级、合并腹水、既往上消化道出血史、出血量500mL、治疗后72h内再出血、合并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多发于中老年男性,临床上应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患者血清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终点法测定4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S的活性;计算GS诊断肝硬化的阳性率、阴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分析血清GS与清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血清GS活性为(13.28±3.62)U/mgprot,正常组血清GS活性为(6.62±3.23)U/mgprot,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GS活性与ALB、ALT、TB均无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患者GS活性增高,可作为肝硬化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相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SBP及改善预后、降低SBP死亡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9年3月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收治的住院患者病史等资料的相关因素回顾分析.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与未并发SBP患者发病前的性别、年龄、嗜酒史、Child-Pugh级别、血清白蛋白(ALB)、腹水蛋白、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补体C3、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糖尿病、肝昏迷、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门静脉直径等20项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6例慢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中,72例并发SBP,单因素分析显示:SBP组患者的ALB、腹水蛋白、PTA、血清补体C3、CH、ALT均明显低于非SBP组患者;而在Child-Pugh C级、TBIL、TG、消化道出血、便秘/腹泻诸方面均明显高于非SBP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嗜酒史、糖尿病、肝昏迷、AST、GGT、ALP、门静脉直径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BIL>51.3μmol/L、ALB<28 g/L、PTA<40%是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独立的相关高危因素.充分认识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可以进一步降低SBP的发生率,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单胺S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蛋白、碱性磷酸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总胆红素、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胶囊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缓解肝硬化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96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变化、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39/48),高于对照组的41.67%(20/48)(P<0.05);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肝硬化腹水伴黄疸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肝肾功能,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各4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GGT、UA、AST/ALT、TG、TC明显升高,并且多见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主要以支持治疗和戒酒为主,总体预后效果略好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两组患者晚期预后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叶蕾  朱肖鸿  赵慧敏 《临床医学》2003,23(12):27-28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5 4例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 ,单纯以拉米夫定10 0mg/d ,观察 3~ 3 6个月 ,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血清白蛋白 (ALB) ,谷酰氨传酞酶 (r -GT) ,白细胞和血小板 ,eAg/eAb血清转换及HBV -DNA的阴转情况 ,B超观察肝脾及门脉情况。结果 :ALT ,AST ,ALB ,r -GT四项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P <0 .0 5 ) ,治疗 12个月HBV -DNA阴转率为 82 .3 %。结果 :拉米夫定对乙肝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近期疗效显著 ,可作为治疗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IB-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及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GPR)等指标对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抚州市中医院确诊的184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及全血标本进行肝功能检测及血细胞分析,计算FIB-4、AAR、APRI及GPR等指标水平,回顾性分析这些指标对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FIB-4、AAR、APRI及GPR水平在丙肝肝硬化和慢性丙型肝炎两组间差异显著, FIB-4和AAR对丙型肝炎肝硬化达到中等以上诊断价值,AUC(95%CI)分别为0.798(0.727-0.869)和0.770(0.697-0.843),P0.001。结论 FIB-4和AAR可以作为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诊断的参考指标,对丙型肝炎病程监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8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不同级别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标准分为A、B、C级)血清总胆汁酸(TBA)浓度及其他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清蛋白(ALB)]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肝硬化患者TBA阳性率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逐渐递增且C级与A、B级之间TB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硬化Child-pughC级TBA阳性率与A、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硬化C级TBA与TBil、ALB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血清TBA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是反映肝实质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对监测肝硬化病情的发展、严重程度、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比常规肝功能项目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