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止咳灵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止咳灵合剂中金银花、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止咳灵合剂中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专属性强,含量测定绿原酸在12.5~200.0μg/m 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0.68%(n=6)。结论:结果表明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作为止咳灵合剂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银翘退热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连翘和甘草进行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绿原酸含量。结果:鉴别项下阴性对照无干扰,专属性强;绿原酸在0.1~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1.10%。结论:方法专属性、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段秀君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148-149
目的:建立清利合剂的定性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清利合剂中当归、金银花和黄芩.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清利舍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复方咽痛消喷剂的薄层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本制剂中的金银花、冰片、薄荷脑药材,采用HPLC法测定本制剂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用薄层色谱法可鉴别出金银花、冰片、薄荷脑的特征斑点。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0.08~0.28μg(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102.34%,RSD为2.03%。结论本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活血止痛合剂的薄层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活血止痛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投料量较大的5味药。结果处方中的红花、大黄、当归、赤芍、金银花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且重现性好。结论薄层色谱法鉴别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活血止痛合剂的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清热解毒合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金银花和栀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黄芩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专属性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黄芩苷在0.186~1.861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4%,RSD0.41%。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有效控制清热解毒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金花解毒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处方中的大黄、甘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金银花的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方中含有大黄和甘草,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在0.0804~2.01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RSD=1.05%。结论:所建立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金花解毒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咽干灵袋泡茶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金银花、桔梗、玄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木樨草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重现性好。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在进样量0.0352~1.408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RSD=0.68%;木犀草苷含量在进样量0.0255~1.0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8.5%,RSD=1.18%。结论:所建立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袋泡茶中的金银花进行定性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金银花袋泡茶的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消癖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丹参、白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建立的TLC法能有效的分离各组分,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TLC法定性鉴别方法简单、快速,重现性好,可用于消癖合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青银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青银注射液中的金银花、青蒿油进行定性鉴别,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在薄层层析色谱中均能检出金银花、青蒿油;总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19.38 mg/m l。结论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而分光光度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和回收率均较好,可用于青银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感冒止咳冲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订感冒止咳冲剂质量标准。方法: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金银花、黄芩、葛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定性定量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专属性强。结论: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吴滨  汤玉娇  黄杰伟 《中药材》2005,28(8):721-722
目的:建立口洁喷雾剂中药材的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为该产品提高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LC法鉴别金银花、板蓝根;采用HPLC法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色谱中均能明显检出金银花和板蓝根.绿原酸对照品线性范围在5~25 g/m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44%,RSD为0.95%.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口洁喷雾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袋泡茶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袋泡茶中的金银花进行定性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简便、专属性强,重一 好,可作为金银花袋泡茶的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15.
银连感冒合剂质量标准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和提高银连感冒合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金银花、连翘和黄芩进行了定性鉴别。结果薄层鉴别色谱中,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Rf值适中。结论所改进和使用的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能较全面地反映银连感冒合剂的内在质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定清肺止咳合剂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金银花、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色谱能明显检出金银花、黄芩,绿原酸含量,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258180.077X 5589.828,γ=0.9999,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9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清咽利喉片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的厚朴和玄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君药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分离清晰,阴性无干扰。定量方法简便、准确,绿原酸在0.198~1.98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65%,RSD为1.84%。结论:所建立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清咽利喉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祛斑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关小彬 《光明中医》2009,24(5):842-843
目的:建立祛斑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祛斑合剂中白芍、白术、茯苓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祛斑合剂中主药当归和川芎中含的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方法专属性好;阿魏酸在2μg/ml~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0.89%(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靠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作为祛斑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复方双花颗粒中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方法,为提高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研究金银花的鉴别方法,对鉴别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同样的方法检测山银花对比二者鉴别结果,为提高金银花鉴别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金银花薄层色谱法鉴别专属性试验存在一定的干扰;山银花薄层色谱检查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高,专属性试验无干扰。结论:不建议将金银花的薄层色谱鉴别纳入标准,改用山银花检查项控制其投料,可作为复方双花颗粒中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金银花总有机酸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金银花总有机酸有效部位中的绿原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总有机酸有效部位中总有机酸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金银花总有机酸有效部位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及异绿原酸C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HPLC法中,绿原酸在0.010 1~1.01m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3%(RSD=0.89%);异绿原酸A在0.01~1.0m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7%(RSD=1.03%),异绿原酸B在0.010 5~1.05m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7%(RSD=1.24%);异绿原酸C在0.010 1~1.01mg·mL-1浓度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1%(RSD=1.01%)。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金银花中总有机酸有效部位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