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卵巢囊性畸胎瘤检查中B超和多排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且经过手术被确诊为卵巢囊性畸胎瘤的患者共计100例,选取的时间段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对所有患者的B超以及多排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进行对比。结果多排螺旋CT确诊率94.00%,B超确诊率98.00%,两组的确诊率指标均较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超能够在常规的筛选检查中被适用,无创且方便;多排螺旋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更高,两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实际情况联合使用,从而提高卵巢囊性畸胎瘤检查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5例经病理确诊的小儿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B超或CT等检查,了解病变位置、大小和范围。15例皆经手术切除,其中14例完整切除,1例行次全切除。术后1例出现轻微口角偏斜,1例出现Horner综合征,1例气管切开患儿在出院前已拔套管。13例完整切除者随访6个月~8年,均未见复发;1例次全切除者随访2年未见复发;1例失访。1例轻微口角偏斜经康复治疗有所好转,1例Horner综合征患儿经康复治疗未能好转。结论:B超及CT检查是小儿头颈部囊状淋巴管瘤的有效诊断方法,也是术前手术安全性评估的依据;手术治疗是囊状淋巴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了避免并发症产生,术中允许少量残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头颈部血管平滑肌瘤(angioleiomyoma,ALM)的认识。方法 收集并分析20例头颈部ALM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平均52.5岁。无痛性肿块13例、鼻塞或(和)反复鼻出血4例、体检意外发现病变3例。B超示呈瘤体内有较丰富散在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MRI示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内部为非均质高信号、边缘为环形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HE染色示血管壁平滑肌呈束状排列,血管壁增厚,管腔多呈裂隙状。免疫酶标检测示calponin、desmin和SMA阳性表达;部分病例孕激素、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所有病例行肿块切除后无复发、恶变及转移。结论 头颈部ALM行B超和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组织学检查和免疫酶标检测可明确诊断,性激素可呈阳性表达,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1例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行B超和CT检查后,手术治疗, 随访9个月~19年,无1例复发.结论 B超和CT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神经鞘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头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77~2006年收治的23例头颈部及颅底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头颈部神经鞘瘤主要表现为鼻塞、面瘫和声嘶等症状.20例患者术前行CT或MRI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和20%.全部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18例患者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明确诊断.19例完整切除肿瘤,4例切除大部分肿瘤.共有19例术后随访,随访期3个月~10年,15例完整切除者无1例复发,4例部分切除者1例复发.术后并发持续性动眼神经麻痹3例,听力下降1例,声嘶1例.结论 头颈部及颅底神经鞘瘤不易早期诊断,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完整摘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部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准确的诊断手段、医疗方案。结果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特点、辅助检查(B超、CT、MRI)以及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可作出诊断。本组6例术前诊断正确,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神经鞘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对于颈部神经鞘瘤患者,B超和CT检查特别是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致操作,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16例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9例,体检发现14例,因颈部肿痛发现1例,呼吸压迫感1例。囊肿最大径1.5~8.0 cm。影像学检查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性。16例患者术前均未准确诊断,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支气管源性囊肿。2例有症状患者术后症状缓解。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8年,B超检查未见复发。结论 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生率不高,容易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囊肿后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浆细胞肉芽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浆细胞肉芽肿(PCG)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头颈部PCG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行鼻内镜手术完全切除,术后使用鼻用和口服类固醇激素;2例行上颌窦根治术部分切除肿物,术后结合口服类固醇激素药物和局部放疗,其中1例并行化疗。结果:治疗后1例患者随访5年,鼻腔未见肿物复发,上颌窦开口处及窦腔内黏膜光滑无分泌物;1例患者术后2年行鼻窦CT检查,残留肿物未见增生;1例患者3年后行鼻窦CT检查,肿物较术前减小,患者无明显张口受限,疗效满意。结论:头颈部PCG较为少见,虽然是一种炎性反应性病变,但临床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类似于恶性肿瘤。该病变具有侵袭性,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不能完全切除者应结合激素和放、化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错构瘤的病理临床分析--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提高头颈部错构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我科诊治 30例头颈部错构瘤的病理和临床资料特点及相互关系。结果 :本病临床误诊率高 ,本组误诊构成比 6 3.3%。病因及病理为瘤样增生 ;倾向先天性 ,极少部分为炎性结果。本病手术彻底切除效果满意。本组病理类型可分为 5型 ,B超声像图分 3类 ,临床特点尤其是手术见到的部位形态特征 ;位于皮下 ,粘膜下肌层、肌间、颊肌垫或深筋膜浅层之上呈血管瘤样 /脉管瘤样 /脂肪瘤样 ,无或包膜欠清肿块。三者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病理五型及 B超声像图三征的分类法是可行的。临床征象特别是手术所见部位和形态与病理五型及 B超声像图三征相符合 ,可为头颈部错构瘤的诊断提供参考。并就头颈部错构瘤的诊断标准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儿童头颈部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 LM)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1年收治的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头颈部LM患者的CT资料。结果 2岁以内41例,病灶位于左侧26例,右侧26例,双侧5例;位于颈部、咽旁26例,头面部8例,跨越头面、颈或纵隔23例。临床表现无痛性肿块53例,面容改变25例,喉喘鸣、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7例,上述临床表现可单独或者同时出现。单房型25例,多房型32例;瘤内合并出血者30例;55例CT诊断LM,阳性率96.5%(55/57)。CT可表现单房或多房,呈圆形、不规则形及分叶状低密度或等密度影,沿着组织间隙呈现爬行性生长,边界清楚或不清,部分患者可见分隔影,增强后囊内容物不强化,纤维状分隔及囊壁呈点状、条状、条索状及网格状强化。合并感染或出血时CT值升高,部分患者可见液-液平面。结论 CT检查能清晰显示头颈部LM的位置、大小和累及范围,且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LM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熟悉咽旁间隙解剖与肿瘤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咽旁间隙肿瘤中病理类型较多,但以神经鞘膜肿瘤比例较大,占41.9%,混合瘤22.6%,畸胎瘤、错构瘤、脊索瘤、恶性淋巴瘤及脑膜瘤等共占35.5%。进行以颈侧入路为主的4种手术入路,2例肿瘤复发(1例神经鞘膜瘤,1例转移癌),再次手术治愈,其余均一次性手术治愈。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临床表现复杂,病理类型多样,肿瘤预后较好。其诊断较难,除症状体征外,CT、MRI及B超对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手术径路是根据患者体征、影像学特征结合肿瘤位置、大小及性质而最终确定。颈侧入路为主要手术途径,气管切开为预防窒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颈部B超及CT扫描,3例行增强MRI检查;均行颈侧入路切除肿瘤,其中2例同期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术中快速病理、术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5例中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腮裂癌1例,未分化癌1例,滑膜肉瘤1例;术前B超、CT、增强MRI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5例术后随访,3例随访1年内无复发,1例随访3年后死亡,1例半年后失访。结论 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预后差,颈部B超、CT扫描、增强MRI检查对肿瘤的诊断有帮助,选择合适入路肿瘤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很关键。  相似文献   

13.
12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行局部广泛切除,另1例行姑息性切除术联合术后放疗。结果:术后6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2次,5例复发1次。所有患者随访至今无一例死亡。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发病率较低,症状无特异性,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确诊;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复发或难以彻底切除的患者,可配合放疗和化疗;此病有高度复发倾向,但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例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结合文献分析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的临床特点.结果 B超、CT可以对颈前包块占位病变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 影像学能为正确诊断甲状腺锥体叶腺瘤伴囊性变提供帮助,术中探查及病理检查可最终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198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例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6例病人的共同临床表现均为局部肿块合并或不合并肿块引起的功能障碍。病理表现为轮辐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混杂有其他多种细胞成分,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6例病人均接受了局部扩大的手术切除,术后3例病人复发,其中2例死于颅内转移。1例有可疑胸壁转移,行局部放疗和手术切除。1例无瘤存活。1例术后失访。结论 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上少见,易于与其他肿瘤混淆;其临床特点是容易复发,容易转移;预后差。因此,对病情反复的可疑头颈部肿瘤病人应警惕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可能。对确诊为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人应行扩大的手术切除和放疗,术后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66年6月-2008年12月间89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增强CT、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48%、93.10%、85,00%。手术完全切除85例,活检2例,部分切除加放疗2例。手术平均时间176分钟。动脉切断(切除)率22.35%,术后脑神经损伤率36.46%,偏瘫发生率为2.35%。结论术前B超、增强CT及MRI诊断均具较高准确率,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能显示瘤体与大血管关系,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手术为治疗颈动脉体瘤的主要手段,Shamplin I、II型肿瘤92.6%能与动脉完整剥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对头颈部错构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头颈部错构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CT检查结果分别提示血管性肿瘤、脂肪肿瘤或骨化斑块等,本组误诊率为66.7%。病理表现为瘤样增生,其主要成分为以脂肪为主、以脉管为主和以软骨为主的良性错构瘤。结论目前应用CT、MRI和B超等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头颈部错构瘤,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彻底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头颈部肿块针吸活检术(FNAB)安全、可靠又经济。在CT引导下,效用更为提高。据作者经验该法可适用于:(1)头颈部深在病变,如颅底等难以接近部位;(2)以往手术和/或放疗后局部解剖关系不清;(3)全身情况差,不适宜全麻手术。FNAB在门诊进行,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方法:用3英寸(76mm)长,22或25号针头,在CT扫描指引下确定针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为临床医生正确诊治及降低该病复发率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侵袭性纤维瘤病以浸润性生长、局部易复发及无远处转移为特点。病理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单克隆增生,由分化良好的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组成,无恶性细胞学特征和有丝分裂相。本组患者中1例第1次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另1例手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并减少复发的主要手段。对于复发或难以完整切除的患者,可配合放化疗。  相似文献   

20.
鳃裂畸形4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鳃裂囊肿及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经验及教训进行探讨;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切除囊肿及瘘管。结果:随诊1~5年,2例失访,36例无复发;2例复发,再次手术,分别随访42和14个月,未复发。结论:颈侧部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自耳周腮腺区至锁骨上孤立的、无痛囊性包块,或有反复感染成颈部脓肿、破溃、多次切开引流者均应考虑鳃裂囊肿及瘘管。颈部B超、增强CT、MRI、碘油造影、钡餐检查、直接喉镜检查均可辅助诊断,病理检查可确诊。手术切除仍为治疗鳃裂畸形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