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癌占甲状腺疾患約2.4—4.3%, 关于甲状限癌之分类,各专家意見不一,一股常按癌肿之恶性程度分为三类: 一、輕度恶性者:有乳头状囊暸瘤或腺瘤并具浸潤血管之趋势者。 二、中度恶性者:有乳头状和小饱状腺癌二类。 三、高度恶性者:包括直細胞型、小細胞型、Huerthle氏細胞癌三种未分化型癌及鱗状上皮細胞癌。 乳头状腺癌生长緩慢,轉移多局限于頸部患側之淋巴結;因此这些病人常可維持一定健康水平生存数年甚至十年以上,故归納入第二类。本文报告乳头状腺癌合并广泛之顱骨轉移病案一例。  相似文献   

2.
肺泡細胞瘤(Alveolar cell tumor)为一少見之肿瘤,据統計仅占全部原发性肺肿瘤之2—5%。 本瘤首先由Malassez氏于1876年报告,并命名为肺之髓样癌(Encephaloid carcinoma)。此后陆續有所报导,在国內就作者所知除最近邱近明等所报告原发性肺癌中有三例“肺泡癌”外,尚未见有其他解剖报告,此外1939年Bonne氏曾于国外报告一中国入肺泡細胞瘤之解剖例。  相似文献   

3.
<正> 耳廓癌临床少见,国内罕有报告。我院1972~1984年共收治耳鼻咽喉肿瘤704例,其中耳廓癌仅五例,五例中耳廓鳞状细胞癌3例,基底细胞癌2例。现作报道,以供参考。病例报告(见附表) 讨论:耳廓癌临床少见。以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属于皮肤癌。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但实验和临床研究已证实有关因素可以诱发。一般认为长期日晒及接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可致耳廓皮肤癌变,一些皮肤的增生性病变如角化病,白斑,乳头状瘤,疤痕,慢性溃疡以及长期生长的皮样囊肿,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癌变。本文报告的五例中有3例是局部溃疡经慢性刺激而癌变。本病以男性为多,且40岁以前少见。本文介绍的五例中男性3例,女性2  相似文献   

4.
嗜鉻細胞瘤之了解較为近期,在1922年Labbe,Tinel与Doumer等氏曾首先描述嗜鉻細胞瘤之临床症状,1929年Shipley与Pincoffs二氏亦分别报告了腎上腺體貭瘤切除成功。1937年Beer,King与Prinzmetal氏指出突发性高血压症在突发期间,血浆中含有加压物貭(Presser substance),以后遂认为腎上腺體貭为此加压物貭之产生处。 腎上腺髓貭起源于胚胎的神經脊(Neural crest)之外胚叶,其原始组织为成嗜鉻細胞(Phecochromoblast),后发展成为嗜鉻細胞(Phecochromocytes)。  相似文献   

5.
背景:用放疗治疗耳部皮肤癌的可能性仍在讨论,很少有人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患耳部基底细胞癌或鳞癌患者皮肤放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108例患者患耳部皮肤癌115处(99处基底细胞癌,16处鳞癌),不伴外耳道受累。用千伏技术(55~120kV)做放疗,用不同的分段分离,总放射量45~70G y不等(仅1例105G y)。结果:平均随访28.80个月。放疗结束后1个月评估,111处损害获得完全缓解(96.52%)1例部分缓解(0.87%)。2处损害没有观察到有反应(1.74%),1处皮损的反应没有评估(0.87%)。随访过程中12处发现复发(全是基底细胞癌):9处在中央,3…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凝固酶試驗阴性的葡萄球菌所引起的疾病,已屡有报导。如Resnekov氏报告的70例心脏辦膜手术后心內膜炎,其中10例即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感染。Marthew氏(1951)及Cobb氏(1952)报告了白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感染的細菌性心內膜炎。Brandt及Swakn氏亦作了由凝固酶試  相似文献   

7.
在腎小体的血管极附近有腎小球旁器官(JuxtagIomerular apparatus)。它包括以下四部份:一、ε細胞(腎小球旁細胞,上皮样細胞),二、致密斑,三、Goormaghtigh氏細胞,四、Be-Cher氏門旁細胞群。早在1939年Goormaghtigh即考虑ε細胞可能是一种内分泌腺。1959年Marshall等发現ε細胞中的顆粒——腎小球旁顆粒(Juxtaglomerular granules)的溶解性与腎素(Renin高血压蛋白元酶)的相一致。1960年Bing等用显微解剖方法証明腎素存在于血管极附近。1959年、1960年Tobian等发現腎脏中腎素的含量和腎小球旁顆粒的多  相似文献   

8.
全身牛痘症(普遍性牛痘症),极为罕見,国內文献未见有报告。国外文献以日本学者报告較多,如Chaubeau氏在60万人种牛痘中发現6—8例,Jochmann氏在30年中曾发現一例。而种痘后局部发生湿性坏疽,同时有全身牛痘症者更屬罕見。本人在1952年曾遇尸檢病例一例,特报告于下,以供同道参考。临床摘要患兒男性,4个月,浙江蕭山籍,于1952年6月9日入××医院。(母述史)1952年5月13日患兒在蕭山铁路診所种牛痘,经7天,种痘局部  相似文献   

9.
亚利桑那研究发现,硒似乎能预防肺癌、前列腺癌及结肠直肠癌,但对基底细胞或鳞状细胞皮肤癌无效。 1312例有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病史的患者参加了一项双盲、随机性癌症营养预防研究。其中653例每天给予硒200μg(是推荐量的3~4倍),其余659例给予安慰剂。患者平均治疗时间4.5年,平均追踪时间6.4年。无硒中毒报告。在实验期内,硒治疗组出现了377例基底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79年11月至1992年12月共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425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肺癌患者741例,其中35岁以下者30例(4%),X线表现为肿块型者14例(47%),炎症型8例(27%),肺不张6例(20%),弥漫型1例(3%),胸膜受累1例(3%),25例为中心型(83.3%),5例为周围型(16.7%),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所见28例(93%)为腔内肿物完全或部分阻塞,呈息肉状或菜花状,仅两例为管壁浸润型(7%),30例中17例病理检查阳性,其中鳞状上皮癌8例(47%),腺癌5例(29%),未分化癌4例(24%)。  相似文献   

11.
1973年1月——1977年12月的5年中,经我科门诊活检证实的耳鼻咽喉癌瘤共1706例,包括鼻咽恶性肿瘤1298例(76.1%),鼻腔癌瘤120例(7%),扁桃体癌瘤90例(5.3%),上颌窦癌瘤54例(3.2%),其他口咽及下咽部癌瘤45例(2.6%),喉癌41例(2.4%),中、外耳癌37例(2.2%),外鼻癌11例(0.6%),筛窦癌10例(0.6%)。说明来我院就诊病人中,鼻咽恶性肿瘤在所有耳鼻咽喉癌瘤中仍占压倒的多数。本文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研究本病有关血細胞形态学上的特点,对临床确診典型成人患者30例进行了血液骨髓象的观察,茲报告如下。材料来源本组再生障碍性貧血30例均系哈医大一院內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在15~62岁之間,30岁以內佔三分之二,平均年龄30岁。病例选择;(1)全血細胞減少症。(2)原因不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3)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結腫大。(4)已除外其他全血細胞減少性疾病,特别是陣发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者。  相似文献   

13.
慢性骨髓炎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伴发鳞状上皮癌确属少见。国外文献最早见于Harkin's(1935年)报告一例慢性骨髓炎愈合后疤痕癌变;国内孟继懋氏1939年报告3例慢性骨髓炎癌变,以后李瑞宗(1957年),夏贤良(1964年)等详细复习文献,分析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病例报告,至今巳报告24例。本文报告我院建院30年以来所见慢性骨髓炎瘘道或疤痕伴发鳞状上皮癌14例(见附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液氮超低温冷冻治疗皮肤癌24例,其中22例随访1~3年多,效果良好。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细胞癌18例,鲍温氏病1例。皮损面积为0.64~35cm~2,其中15例(占62.5%)少于5cm~2。癌肿附近均未触及明显肿大的淋巴结,亦未发现远处转移病灶。治疗方法采用液氮喷雾或加压接触法,一般冷冻时间2~3分种,2~3个冻  相似文献   

15.
耳鼻咽喉科     
徐维城朱帮明凌国平1964耳源性脑脓肿临床观察(附10例报告)论文汇编(2):176一181内蒙古医学院 徐维城秦淑贤张世奎陈惟昌1 979先天性额外鼻孔及鼻腔畸形一例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4(1): 30一31 徐维城杨树美朱帮明章忠校陈海燕1965喉全切除发声重建一例报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n(3):153 徐维城耿慕锡1980 Bezold氏脓肿并发颈静脉出血一例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5(2):124 徐维城摘除的体会1975间接喉镜下声带息内 内医学报(i):76一771977大蒜修补鼓膜的体会· 徐维城1981颈段食管异物合并食管周围脓肿(附4例)耳鼻咽喉经纬杂‘志1:1 17一1 18 徐维…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全国86个单位统计了1972—1974年经病理确诊肺癌2,493例,其中男性1,922例(占77.1%),女性571例(占22.9%)。男:女=3.37:1。男女均多发于60—69岁,其次为50—59岁,最小者17岁,最长者96岁。 (1)病理组织分型:鳞状上皮癌占42.6%,腺癌占38.6%,小细胞癌9.4%,大细胞癌6.9%,肺泡上皮癌0.7%,腺上皮癌0.8%。男姓:鳞状上皮癌占48%,腺癌占32.4%。  相似文献   

17.
脑膜瘤为常见颅内肿瘤之一,发生于鼻腔或/及鼻窦者则罕见。北京首都医院统计41年中(1917~1958年)病理证实的鼻及鼻窦良性肿瘤201例,贵阳医学院耳鼻喉科10年半中(1954~1964年6月)治疗鼻及鼻窦良性肿瘤45例,Hondousa(1952)报告鼻及鼻窦良性肿瘤73例,在以上各组病例中均未见有脑膜瘤。Mojoros(1970)报告原发性额、筛窦脑膜瘤1例,并查阅文献(未包括我国文献),认为连同该氏病例共有8例原发性鼻腔及鼻窦脑膜瘤的报道。国内有关此病的报告亦仅数例。  相似文献   

18.
双行睫是少见病,国内童启哲(1952)氏报导一家族两代3人(母、女、子)同患此症。马庆恂(1982)氏报导一家四代人中有6人患双行睫。作者于1986年见一刘姓家族三代5人患此症。报告如下: 例一:先证者(第三代),男,8岁。住院号:118284。以左眼疼痛羞明流泪3。天住院。追问病史,双眼自幼“倒睫”,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耳带状疱疹3例並复习了文献。此病首先由Hunt(1907)描述,该氏认为病变乃原发于膝状神经节,后来Lanthrop等通过证明此说实误。文中3例皆为老年男性(平均年龄61岁),均出现水疱,耳区或耳周疼痛及面瘫。其中1例细胞免疫功能试验明显低于正常。3例经过治疗,疱疹均迅速消失,其中1例因腮腺癌转移死去,另两例经追踪观察面瘫分别于45天和120天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耳鼻咽喉病人感染多重耐药细菌的分布,并分析其产生的环境及细菌耐药原因,探讨相关对策。方法收集我院2008-01~2012-01耳鼻咽喉病人感染多重耐药细菌资料,并按社区感染及医院感染进行统计,并分析耐药细菌检出前抗生素使用的天数与检出率进行相关性。结果社区感染率(10.43%)大于医院感染率(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社区感染中以耳鼻咽喉的慢性炎症为主,致病多重耐药菌以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4.4%);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耳鼻咽喉头颈部恶性肿瘤围手术期,以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为主(30.4%);医院感染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社区感染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小于7 d感染多重耐药菌检出率(0.63%),较使用时间超过7 d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区分耳鼻咽喉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性质,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标本送检率,减少耳鼻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