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下法在眼科临床的应用泰州市中医院(225300)陈定峰关键词眼科寒下法温下法润下法攻逐水饮法下法是中医治则八法之一,适用于病邪积聚于里而形成的邪实之证。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功效。应用于眼科临床,又当根据眼病的不同症情,...  相似文献   

2.
周嘉惠 《天津中医药》1998,15(3):135-135
下法即“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从历史发展来看,下法内容首见于《素问·热论篇》:“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己”,指出热病以下而愈的时间要求,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充满了八法内容特别注重下法.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下法的临床运用,指出下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下法指通便泻热;广义的下法包含攻逐淤血、痰饮等。下法寓有以通为补、以泻为补之意。  相似文献   

4.
中医下法治疗肝病体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铁军 《吉林中医药》2007,27(1):11-12,24
中医的诸多治法中,下法是颇具特色的一种。下法的最早提出可追溯至《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等论述,这些论述为下法提供了理论基础。下法是攻逐体内病邪的方法,有去菀陈、推陈致新的作用。下法旨在祛邪,邪去正自安,故攻邪亦即扶正。在  相似文献   

5.
吴洋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12):1087-1089
下法是运用具有通便、利水、逐瘀作用的方药排除病邪的治疗方法。下法能治疗多种病症,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临床施治的八法中 ,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故下剂中包括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等几个方面。实践证明 ,通腑攻下 ,在临床运用上已遍及六淫七情、脏腑致病的各个方面。以西医的病名来看 ,则可列举出急性热病 ,以及急腹症一百多种 ,这些急性热病与急腹症 ,大多采取攻逐邪热的寒下法运用于临床 ,其中润下、逐水两法则偶尔运用 ,而温下法临床采用的机会不多。兹就本人对温下法谈点体会和认识。使用温下的病机 ,主要在于脾虚寒积 ,因而出现脐下硬结、大便不通、腹痛或胀、四肢不温、脉象沉迟 ,或阴寒内结引起腹胀水肿、大便不畅等症。而治…  相似文献   

7.
通下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近年来中医对运用此法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研究颇多,兹就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于下。1通下法应用依据研究1.1急性脑出血病机特点的研究邵氏[1]、蓝氏[2]、王氏[3]、卢氏[4]等认为,急性脑出血病位在脑,但与脾胃关系密切。中焦窒塞不通、气机升降失常、气血逆乱于脑是其中心病理环节,故调气通腑是治疗关键。权氏[5]认为瘀热互结是该病的病理特点,通下泄热,则散瘀而血止,血行则风息,热泄则阳降。杨氏[6]提出本病肝肾阴虚为本,…  相似文献   

8.
下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八法之一,是以泻下或润下的药物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疗方法。中风起病急骤,病变多,病势重。表现为神昏、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謇涩、半身麻木不遂等。正确运用下法,可有效的截断病势,促进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9.
热病运用下法,是指在病情严重或危急情况下用通里攻下的方药荡涤积滞、实热,祛邪安正的一种治法。下法根据“实则泄之”、“盛者泄之”、“留者攻之”的原则立法,以清热、消痞、导滞、攻实等作用的药物为主,经通里攻下、清热解毒、荡积逐瘀而达到推陈致新的功效。攻下法的特点,不仅在于祛邪,同时也因急下存阴,保存阴液而成为扶正的积极措施。热病运用下法,适应症比较广泛。临床对于多种急性或感染性疾病均有较好疗效。近年来,我国临床医务工作者从理论、临床、实验等各方面对热病运用下法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1理论研究有关热…  相似文献   

10.
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邪正交争的过程,治疗疾病的原则不外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下法”用于攻逐病邪,是祖国医学治病八法之一。古人运用下法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近数十年来不少单位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一些实验研究,在理论探讨上作出了新的成绩。认真回顾这些成就,可为我们今后对下法的进一步研究起到指导或借鉴作用。祖国医学对“下法”认识的发展早在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有有关下法治病的记载。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至真要大论》谓:“盛者泻之”、“留者攻之”。指出凡邪气实,病邪积留于内致中满腑实者均宜采用攻逐泻下法治疗。《素问·热论》还指出:“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泻而已”。所谓“未满`  相似文献   

11.
下法是指运用有泻下、荡涤、攻逐作用的药物,以通导宿食、燥屎、瘀血等糟粕的一种治疗方法。张从正下法思想是中医下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攻下思想、攻下禁忌、用药组方等方面与《伤寒论》下法一脉相承。考据《儒门事亲》发现,张从正使用下法,诊断上见微知著,多于细微处发现患者存在郁滞,治疗上提倡精细化治疗,深入挖掘攻下药物的性味区别,又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攻下方式。同时,张从正还提出了“下法可兼众法”“下即为补”“凡有郁滞者皆可下”等下法思想,验之临床多有良效。  相似文献   

12.
总结胡镜清研究员基于痰瘀互结病机证候的下法运用经验。痰瘀互结是当代临床各科许多疑难疾病的重要病机与证候,下法在理论层面可逐顽痰湿饮,行血通瘀,还可散中下部难解之癥结,故而适用于痰瘀互结证相关疾病之治疗。在临床下法应用过程中,胡镜清研究员强调诊断时将痰瘀互结病机具体分析,根据“湿热“”虚寒”不同分型运用下法,处方中灵活选择各类下法药物,同时注意下法宜与它法合用。  相似文献   

13.
王菊霞 《光明中医》2007,22(11):4-5
下法是中医攻逐病邪的主要治疗手段之.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留者攻之"等理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正> 温病中运用通下法,是一种攻导里实、逐邪下泄之治疗方法,具有“祛邪存正”之意义。其目的在于逐邪热,下燥粪,保津液,祛淤结。其应用范围之广,方法之多,用药之精,辨证之详,有发前人之所未发。现对温病中通下法的运用试作探讨如下。一、继承仲景之法,贵在创新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创承气汤之类,开逐邪热下燥屎治病之先河。明清温病学家宗其说,继承仲景运用承气之法,刻意创新。温病下法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通下等多种治法。同时根据不同的病机、病位加减变换其方,极力扩大承气汤在温病中的应  相似文献   

15.
倪宗珈教授运用寒下法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下法是通过泻下通便攻逐邪实积滞,用于治疗里实热证,属下法之一。临床上常采用大、小承气汤为主化裁运用,上两方虽组方简单,却具有攻下实热、荡除燥结之功,主治阳明腑实证。导师在继承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运用寒下法来治疗不全性肠梗阻、重症胰腺炎、顽固性荨麻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疾患,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导师应用寒下法的经验介绍如下,望同道斧正。1辨证应抓住燥热内结、腑气不通大、小承气汤为苦寒峻泻之剂,用于治疗阳明腑实证,其病机的本质是正盛邪实。中医理论认为:胃为水谷之海,阳…  相似文献   

16.
泻下法是临床祛除病邪的一种常用治法,尤其适用于急症,其通过"去邪安正,给邪出路"而保证六腑的正常通降功能。通过论述下法的概念、功能及分类,并结合通腑降浊法治疗横纹肌溶解症、温下法治疗晕厥病、通腑泄热法治疗卒中后肺炎、攻补兼施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等4个中医验案,阐述下法在急症中的广泛应用,通过下法达到泻下存阴、逐邪外出、六腑通降等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刚 《光明中医》2006,21(8):3-4
下法是中医重要治法之一.既运用泻下方法,使机体排便作用增强,达到通腑泻热、消除积滞、攻逐水饮、解毒祛瘀的目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用之得当,疗效甚佳.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运用下法治疗某些疾病,效果满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淼 《国医论坛》2001,16(4):46-49
急症用下法 ,是指在病情危急或严重的情况下用通里攻下的方法荡涤肠胃 ,攻实祛瘀 ,泻热逐邪 ,使邪去正安的一种治法。下法以“实者泄之”、“盛者泄之”、“留者攻之”为原则立法 ,运用具有清热、导滞、消痞、攻实等功效的药物以达去陈艹坐 而洁肠胃、尽疒征 瘕而昌营血、清热毒而安气血之效 ,因其疗效卓著 ,尤其在急症的中医救治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 ,众多医务工作者从理论、临床和实验等各方面对急症运用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综述如下。1 理论研究1 .1 历史沿革下法乃八法之一 ,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其在下者 ,引而…  相似文献   

19.
苏文桂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8):1357-1358
下法是中医传统治法中的八法之一,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科."下法"即运用泻下方药攻逐里实的治法.临床上多种急危重症,中医辨让以实让或本虚标实者居多,因此若能灵活应用下法攻下实邪,每每能收到满意疗效.现就其在急危重症中的运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法是攻逐体内病邪之法,具有去范陈_坐~艹、推陈致新之功。下法旨在祛邪,邪去则正安,故攻邪亦即扶正。吕承全教授行医六十余载,对于下法娴熟应手,炉火纯青。举凡用下,不拘新病久疾、耄耋婴稚,无论经期产后,孕中乳时,当下者,断然下之,屡收奇效。现将其临床擅用下法的经验整理于后。1 有是症、用是药,有故无殒,当下直须下 吕老认为,攻下之法,为兵家斩将夺关之术,非坚强状实、不可轻施。故仲景特立承气五不可攻证。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