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意义.方法 (1)按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专家制定的诊断标准,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I)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0例,正常对照组(Nor)78例.(2)对AMI组病人分别于梗死后4h,6h,12h,18h,24h,30h,48h,1周,2周抽取静脉血2~3ml,用酶法测定CK-MB,化学发光法测定肌钙蛋白I(TnI),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而UAP,Nor组病人分别于入院即刻,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CK-MB,肌钙蛋白I,CRP值.结果 (1)在Nor,UAP,AMI各组CRP比较:各组间相比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2)在AMI组,CRP浓度随时间呈动态变化,约于10.4h达高峰,此后又逐渐下降.结论 CRP随着冠心病(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病程中的相关性,从而为基层医院快速准确地确诊早期心肌梗死,以便临床尽早实施溶栓治疗,为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提供临床检验学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129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病后1、3、6、12h和溶栓后1h、6h、12h、24h、48h、72h、1周、2周分别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和CK-MB、肌钙蛋白的血清学检验,来评价高敏C-反应蛋白和CK-MB、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敏感程度和演变规律。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比肌钙蛋白和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出现阳性更早,阳性率更高,峰值变化更明显。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是临床医学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实用、准确、经济的临床检验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菌性肺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 isozyme MB,CK-M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急性期(住院后24 h)和恢复期(入院后第7 d)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检测62例患儿CK-MB和CRP,同时选择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期患儿CK-MB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患儿CK-MB和CRP水平均下降,但CK-MB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恢复期患儿CRP水平恢复至正常;急性期患儿CK-MB水平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儿CRP水平与恢复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期CK-MB及CRP水平与小儿肺炎病程有关;恢复期CK-MB仍高于对照组,而CRP可恢复至正常,说明心肌损伤的恢复要迟于肺炎本身的恢复,对疾病早期诊断、监测病情及指导临床治疗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感C- 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并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比较,分析CRP与ACS的关系。方法:6 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及ACS二组,分别测定CRP的血清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ACS患者CRP水平较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增高,P <0 .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参与了ACS的发生发展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ACS发生的重要因素。炎症过程在此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早期识别不稳定斑块的存在对转变病程和减少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找不稳定粥样斑块血清标志物是近年的研究热点。本组通过观察ACS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 CRP的变化。从临床的角度进行探讨CRP在ACS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宋娅萍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5(4):51-5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直接关系。斑块发生破裂时局部的炎症反应在ACS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答性反应,在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起保护作用,但当损伤持续存在时,应答性反应则可能演变为过度的炎症,并促进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lIP)检测在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120例发热待查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PCT和hs-CRP水平,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评价PCT和hs—CRP对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O.05);PCT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5%、82.4%、92.8%和75.7%,hs—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9%、58.8%、83.9%和60.O%。结论:细菌感染所致的急性发热患者血清PCT和hs—CRP水平显著升高,二者检测可用于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因学诊断,PCT敏感性及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研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液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及其在临床诊断AMI中的价值。方法将入住该院的68例AMI患者,按照心功能等级进行分组,检测各组的CRP水平。同时,将AMI患者整体组的CRP水平同健康样本组的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MI组CRP检测数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CRP与心功能Killip分级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Killip等级越高,CRP指标数值越高。结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诊断中,CRP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川崎病3种发热性疾病的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变化特点,为早期通过超敏CRP检测区分细菌感染抑或病毒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诊断明确的297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上呼吸道感染组、支气管肺炎组和川崎病组.另设正常查体小儿3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评价其在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53例健康人员纳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后hs-CRP的浓度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浓度的异常比例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表达的高低可作为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参考指标,其表达的变化对监测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梗三联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散射比浊法及免疫层析法对40例患者标本同时做血清hs-CRP及cTnI、Mb、CK-MB检测,进行动态分析,同时设38例健康对照组。结果:动态检测不同时间段的hs-CRP和cTnI、Mb、CK-MB,AMI患者的血样hs-CRP及cTnI、Mb、CK-M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阳性率为100%。结论:hs-CRP与心肌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并且有助于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雷京生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5):300-300
观察并分析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我院发热门诊468例急性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
1.临床资料:468例中,男性226例(48.3%),女性242例(51.7%)。0—5岁者205例(43.8%),6~14岁者99例(21.1%),15~24岁者86例(18.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褥期发热者C-反应蛋白( CRP )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产褥期发热产妇96例作为 A1组,选择同期分娩后无发热症状的正常产妇100例为A2组,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前以及分娩后48 h的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WBC水平,并对A1组分娩后CRP水平与 IL-6、WB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CRP水平将A1组产妇分为CRP>5 mg/L组以及CRP≤5 mg/L组,比较两组出现产褥感染发生率。结果分娩后A1组与A2组的CRP、IL-6及WBC水平均较分娩前升高(P<0.05),A1组高于A2组(P<0.05)。 A1组分娩后的CRP水平与IL-6及WBC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 CRP>5 mg/L组的产褥感染率为16.67%,高于CRP≤5 mg/L组的1.85%(P<0.05)。结论对产褥期发热产妇进行CRP检测,有助于评估产妇是否合并产褥感染,从而可给予针性干预措施,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测定在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合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确诊的57例SAP患者设为病例组,其中非感染者22例,并发感染者35例;另选取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行PCT和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SAP感染组血清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评估SAP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 Unicel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水平。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为(11.71±3.28)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22±1.73)mg/L(P〈0.01)。结论血清CRP的检测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水平测定与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水平的变化与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我院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组)CRP水平,按心功能等级进行分类统计,并测定同期50例健康志愿者(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CRP值为(3.2±0.8)ng/L;A组CRP值为(30.8±4.7)ng/L;心功能IIV级CRP值分别为(18.2±2.4)ng/L;(33.6±3.8)ng/L;(46.7±6.4)ng/L与(64.8±8.7)ng/L,与B组相比较,A组CRP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心功能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P〈0.01)。结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CRP水平升高较明显,且与心肌梗死Killip分级呈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与临床症状关系。方法80例健康对照和8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测定,临床分析。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P水平升高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三种肺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特点,来评价三个指标对判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21例小儿MPP的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并与90例细菌性肺炎和72例病毒性肺炎患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21例MPP患儿中,外周血WBC计数为(7.04±3.12)&#215;109/L,CRP为(9.10±3.66)mg/L,基本在正常范围;CKMB (52.00±3.75)U/L,高于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外周血WBC、CRP大多正常,血清CKM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及细菌性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相似文献
20.
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临床用于判断心肌损害的主要酶学指标,具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特点,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某些疾病如外伤、脑血管疾病、肿瘤及肝硬化患者CK-MB显著升高,而患者并不存在心肌损害,即为心肌CK-MB假性升高。现将46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