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近十年不同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各种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以期择优选择适宜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方法:以"灸""原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为主题词,在中英文数据库上检索近十年(2010年1月—2020年2月)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文献。结果:临床上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众多,主要以温和灸、温针灸、热敏灸为主,应用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最多的证型是寒凝血瘀型(或寒湿凝滞型),但大部分临床研究未进行辨证给予艾灸治疗痛经以及同种证型痛经应用不同灸法的疗效差异未进行比较。结论:各种灸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均较显著,但疗效差异不详,故今后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不同灸法治疗痛经之间疗效差异,明确不同证型痛经所适宜的灸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痛经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纵观近5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从其发病机制、主要证型及其各家治疗经验等方面分析了国内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调肝养血化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9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对本院中医科应用自拟调肝养血化瘀汤为主方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各证型治疗前后积分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0岁者49例,21~30岁者27例,31~40岁者21例,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8.0%、96.3%、75.2%,发病率及有效率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气血瘀滞型38例,寒湿凝滞型19例,肝郁湿热型4例,气血亏虚型8例,肝肾亏损型18例,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7.4%、94.7%、75.0%、83.3%、89.5%,不同证型患者患病率及疗效比较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各证型治疗前后总积分均有明显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原发性痛经好发于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临床分型以气滞血瘀型常见。调肝养血化瘀汤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方法,尤其对30岁以前年青患者、辨证分型为气血瘀滞型的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经汤口服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妇产科门诊就诊,确诊为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72例),分别接受温经汤口服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和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疼痛缓解程度;检测血清疼痛介质水平及计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痛经持续时间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 0.05)。两组治疗后血前列腺素F_(2α)(PGF_(2α))、催产素(OT)、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明显降低,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P 0.05);治疗组治疗后前列腺素(PGE_2)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温经汤联合自制温宫贴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调节血清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经行腹痛五个证型在痛经发病人群中的比例及各型伴随症状。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在痛经发病人群中进行发放。结果经行腹痛五大证型中气血瘀滞型分布比例最高,其次为肝亏肾损型,肝郁湿热型最少。结论计算构成比及伴随症状比例可明确痛经中成药的开发目的性,提高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两部分。收集100例非原发性痛经和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回顾性研究结果,招募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取穴神阙、关元,给予隔药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和痛经视觉模拟评分(dysmenorrhea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变化情况。【结果】(1)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在月经期间测试SAS、SDS评分显示,原发性痛经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原发性痛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隔药灸治疗后,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隔药灸治疗后,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以血瘀证为多见,治疗当活血化瘀。近年对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血液流变学、微循环障碍及血流动力学等密切相关。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原发性痛经可通过降低月经期子宫内膜中前列腺素等致痛物质及改善血瘀证指标而起到多靶点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耳穴埋豆法对减轻原发性痛经常见证型疼痛的效果。方法对5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辨证分型后分别给予相应耳穴埋豆,评估患者0.5 h疼痛缓解和周期痛患者再发的情况。结果 50例各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0.5 h内疼痛缓解明显者49例,治疗后,总有效率98.0%;36例周期痛患者缓解31例,有效率86.1%。结论辨证应用耳穴埋豆法能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艾灸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任脉温度的影响,从而探讨其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18例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患者予艾灸关元穴治疗,采用红外热像仪记录艾灸前及艾灸30 min后患者的任脉红外热成像图,比较艾灸前后患者的任脉平均温度及腹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艾灸前比较,艾灸后患者腹痛VAS评分明显降低,任脉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寒湿凝滞证的作用机制与升高患者任脉温度有关,可通过温通经络促进任脉气血运行,从而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脉图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以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患者为原发性痛经组,健康者为对照组.在痛经典型发作时予以电针治疗,形成4个观测时点(T0:经前7~10 d,T1:经期痛经典型发作时,T2:针刺镇痛治疗30 min结束即刻,T3:针刺镇痛治疗结束后30 min).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结合低频脉冲电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及低频脉冲电治疗,对照组仅口服加味桃红四物汤,两组均连续治疗三个月经周期,治疗后随访三个月。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痛经症状积分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痛经症状积分和VA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与患者的痛经程度相关,对轻度痛经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结合低频脉冲电治疗能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腹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王琳  贺鹤 《海南医学》2022,33(3):338-341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颗粒治疗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咸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80例气滞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实施中医穴位贴敷结合辨证护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痛经两种证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针对寒凝血型和气滞血瘀型两种实证型原发性痛经来辨证护理,观察一段时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身体症状。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结果具有十分明细的差别,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实施中医穴位贴敷结合辨证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实用、有效、经济、方便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常给该病患者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吾师陈莹教授从事中医妇产科已近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有其独到之处,认为原发性痛经乃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证居多,脾肾阳虚为本,瘀血阻于冲任为标,故常常用补肾温阳、活血祛瘀止痛的治疗原则,临床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疏经防痛临方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肝郁血瘀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2013年04月~2017年12月于四川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肝郁血瘀型)患者102例,均于经前5 d开始服药,5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痛经疗效:愈显率为57. 84%,总有效率为88. 24%,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 0. 05);中医证候疗效:愈显率为28. 43%,总有效率为89. 22%,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疏经防痛临方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肝郁血瘀型)能明显减轻经行腹部疼痛程度,临床观察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针刀配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全部患者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痛经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配合中药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李立 《中外医疗》2009,28(17):104-104
痛经包括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由子宫内膜管型脱落、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态等多种原因造成,也不排除体质因素及精神因素等。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天性子宫畸型、盆腔炎症、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子宫息肉、子宫粘连、卵巢囊肿及盆腔瘀血综合征等。近年来,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瘀型患者50例,50例均系我科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的门诊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多发于未婚或未孕的青年女性.2000~2009年自拟化瘀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7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37例均为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12~31岁;病程1~14年;气滞血瘀证13例,寒凝血瘀证24例.  相似文献   

19.
钟翠琼 《海南医学》2006,17(6):135-136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辨证为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寒湿凝滞证、气血虚弱证、肝肾不足证的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6例予以自拟调经汤加减口服,并在经前3天加用艾炙.对照组30例,予以消炎痛,维生素B6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痛经程度,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及组间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6.4%,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显著者性意义(P<0.05);治疗组轻中重痛经程度治疗效果均较对照组好,愈显率82.1%,明显高于对照组56.7%.结论综合疗法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1年3月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78篇文献,涉及24个穴位,3种证型,腧穴使用总频次202次.总使用频次前3的腧穴为关元、神阙和子宫;寒湿凝滞证、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使用前3的腧穴同上,而气滞血瘀证主要选用神阙、关元和三阴交.所用腧穴多位于腹部,主要归经于任脉,经外奇穴多选用子宫.经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共得到5条关联规则和5个聚类群.结论 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遵循"治病求本"原则,多选用任脉和膀胱经腧穴,所选腧穴多位于腹部,腧穴配伍以调理冲任为主,兼以健脾、疏肝、益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