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约85%~9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较少,且90%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部[1]。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auda equina paraganglioma,CEP)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150余例[2]。我院收治2例CEP,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PGL)又称异位嗜铬细胞瘤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可发生于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1-2].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约占所有副神经节瘤的10%,相对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而言,其少见且具有更高的转移倾向.我们收治腹膜后副神经节瘤1例,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3.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罕见神经源性肿瘤[1]。人体正常的副神经节分布区域均有可能发生,但多见于头、颈、纵隔、肾上腺及腹膜后等有副神经节聚集的部位,其中发生于腹膜后者占9%[2],副神经节瘤发生于回肠系膜的临床类型非常罕见,国内外亦罕见报道。现将笔者医院收治的1例巨大回肠系膜副神经节瘤破裂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其确切发病率尚不明确,大概是每10万人0.2~1[1~3]。根据肿瘤细胞发生部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伴有大量儿茶酚胺分泌时,称为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的嗜铬细胞,或者头颈部的副交感神经节,称之为副神经节瘤。约69%的副神经节瘤位于颈动脉小球和颈静脉体附近[1],9.5%来源于胸部。大部分副神经瘤是良性和无分泌功能,极少数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  相似文献   

5.
副神经节瘤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属APUD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1]。1908年Alezai’S和Pey-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例。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为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而肾上腺外嗜铬性肿瘤称为  相似文献   

6.
节细胞神经瘤(Ganglioneuroma)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的神经组织来源的肿瘤,发生于骶管内者较少见,关于椎管内神经节细胞起源肿瘤,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Pick等的报道.1999年,Jiang等[1]报道了1例终丝神经节细胞肿瘤,到目前为止关于椎管内节细胞神经瘤的报道不到30例.现报告1例骶管内节细胞神经瘤.  相似文献   

7.
副神经节瘤属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肾上腺髓质、头颈部、腹膜后等副神经节区域,发生在椎管内的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术前容易误诊。2011年5月~2013年8月,我们共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椎管内副神经节瘤患者4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诊疗体会。临床资料4例患者中男2例,女2例;年龄43~73岁,平均59.3岁,病程2~60个月。均无明确家族史和肿瘤  相似文献   

8.
膀胱副神经节瘤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总结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报告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中4例为有功能性,1例为非功能性,病理均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细胞球”结构,周边血窦围绕形成器官样结构。3例行肿瘤切除术,2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效果满意。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是膀胱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赵兴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0):1360-1360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少见的肿瘤,尤其是发生远处转移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更加罕见,本文报告一倒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术后14年发生肋骨转移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对该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种起源于副神经节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自颅底至盆腔任何有副神经节的区域,但发生于胰腺的副神经节瘤少见。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胰腺副神经节瘤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42岁。因"反复上腹部胀痛3个月"于2014-9-10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无其它阳性体征。既往无高血压、头痛及心悸病史。辅助检查: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7.4 mmol/L;血清肿瘤标记物:癌  相似文献   

11.
<正>副神经节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属于神经外胚叶肿瘤,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目前公认的定义为:位于肾上腺髓质的副神经节瘤称为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外的副神经节瘤则依据解剖、功能状态或良恶性等综合因素命名,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以头颈部(颈动脉体、颈静脉球、迷走神经内、甲状腺等)最为常见,发生于椎管内较为少见[1-2]。本科诊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是以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为主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良恶性的判断有别于传统的病理学证据.本文就目前鉴别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良恶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膀胱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对5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男2例,女3例,平均46(36~77)岁。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2例,开放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5例患者随访1~7年,1例术后3年肿瘤复发行TURBT,术后病理诊断为移行细胞癌1~2级。1例术后6年复发,伴有左肾重度积水,左肾无功能,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左肾输尿管切除加右输尿管皮肤造口。3例患者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点,对于排尿时伴有相应副神经节瘤临床表现的患者应除外膀胱副神经节瘤的可能,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报告确诊前列腺副神经节瘤1例,肿瘤组织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嗜铬A、突触素(Syn)、S-100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情况。结果:这1例前列腺副神经节瘤以血精就诊。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副神经节瘤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NSE、嗜铬A、Syn、S-100阳性,PSA阴性。随访42个月,排尿和排便通畅,疗效满意,无转移和复发。结论:前列腺是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极少见的位置,临床非常罕见。前列腺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具有特殊性,需病理确诊,治疗宜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MRI常规T1WI、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34例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常规T1WI、T2WI、DWI及增强表现,所有病变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包括神经鞘瘤15例,副神经节瘤11例,节细胞瘤8例。结果 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易产生囊变,神经鞘瘤囊变多位于病灶中心,副神经节瘤囊变多位于病灶周边,神经鞘瘤出血明显多于其他两者(P<0.05),神经鞘瘤及副神经节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节细胞瘤在形态上呈不规则形;三种病例在DWI上均呈稍高信号,部分囊变出血呈混杂信号,DWI信号强度及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神经节瘤强化最明显,神经鞘瘤其次,节细胞瘤轻度强化。结论 MRI增强扫描对腹膜后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常规T2WI及T1WI对病灶形态、大小显示较好,T2WI对显示囊变、T1WI对显示出血具有优势,DWI鉴别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颈部少见的化学感受器肿瘤,属于副神经节瘤的一种,主要表现出良性肿瘤的特征[1]。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CBT的首选方案[2]。由于CBT血供丰富,与颈部颅神经、颈动脉关系密切,手术切除难度较大,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规范的围术期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尚无CBT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内血管外科医护专家,共同撰写《颈动脉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规范专家共识》(下文简称《共识》),旨在为CBT切除术围术期规范化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右侧坐骨神经化学感受器瘤一例报告张兆钰,张久全,孙宏心,王吾如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toma)又称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nonchromaffinparaganglioma),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大多数发生在成年人,性别差异不显著,转移率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8.
中枢神经系统副神经节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u J  Zhou L  Chen H  Mao Y  Zhang F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2):931-934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1976-999年手术治疗17例副神经节瘤,其中厮静脉球瘤11例,椎管内转移性副神经节瘤2例,颈动脉体瘤、鞍区副神经经节瘤、颞骨副神经节瘤及顶叶转移性副神经节瘤各1例。术中采用系统动脉压降压3例,亚低温麻醉1例;术前行血管内栓塞治疗7例;术后联合普通放疗5例,联合γ-刀治疗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10d死亡1例,远期随访6个月-6年,1例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3分,其余均4-5分。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手术全切除肿瘤为治疗首选方案,术后复发率低;术前栓塞应作为常规辅助治疗,可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术后放射治疗可控制残留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外交感神经节内的嗜铬细胞。90%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其余10%为肾上腺外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1])。目前国内尚缺乏该病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数据~([2])。Stenstrm等~([3])1986年报道1958~1981年瑞典国家癌症登记数据,每年每百万人中有2~8例副神经节瘤。由于尸检显示出更高的患病率,相当数量副神经节瘤患者生前并未能  相似文献   

20.
正副神经节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来源于副神经节的神经上皮细胞。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auda equina paraganglioma,CEP)少见,从1970年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254余例~([1])。本院收治1例CEP,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54岁,以"腰部疼痛3个月"于2018年1月6日入院。3个月前,患者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腰部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腰椎MRI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