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支气管哮喘中医“同病异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哮喘肾虚痰瘀型与非肾虚痰瘀型患者血浆代谢化合物,开展中医哮喘“同病异证”性研究。方法分别取肾虚痰瘀型和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浆进行1 H-NM R检测,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PLS-DA)分析图谱。确定健康组与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肾虚痰瘀型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的差异性代谢化合物。结果健康组与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异,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谷氨酰胺、肉碱、酪氨酸、肌酸、组氨酸、鲨肌醇、甘氨酸、葡萄糖、苏氨酸、肌醇、1-甲基组氨酸降低,肌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肾虚痰瘀型哮喘组与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比较,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丙酮酸、甘氨酸升高;非肾虚痰瘀型哮喘组血浆中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糖蛋白、丙酮、酪氨酸、1-甲基组氨酸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肾虚痰瘀证的临床症状在微观生物学存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但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明确,中医支气管哮喘存在一定的再分性,中医支气管哮喘“同病异证”性及中医哮喘肾虚痰瘀证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及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改变.方法 随机选取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84例,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应用高效液相-荧光检测分析法分析各型患者外周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正常对照组为46例健康志愿者.结果 中医分型中肾虚痰瘀型哮喘占46%,非肾虚痰瘀型哮喘占54%(其中冷痰型占21%、热痰型占15%、寒包热痰型占7%、风痰型占1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高(P<0.05);肾虚痰瘀型、非肾虚痰瘀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浆NE、DA三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低(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血浆NE、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DA含量较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高(P<0.05),两组血浆5-HT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哮喘患者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处于紊乱状态,哮喘可能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并有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加重哮喘症状.(2)肾虚痰瘀是支气管哮喘中常见的中医证型;"同病异证,异证异理",神经递质的释放因中医证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其中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血浆NE和DA水平的降低,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低下,而使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抑制所致,这可能是肾虚痰瘀型哮喘"本虚"之部分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医对哮喘"宿痰伏肺"理论认识的阐述,以及西医对哮喘缓解期存在慢性气道炎症的病理认识的总结,联系临床实践说明了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与慢性气道炎症是中西医对同一病理机制认识的不同表述。阐明了中医运用"宿痰伏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黏膜杯状细胞增生及化生致黏液高分泌,而血管渗漏导致黏液清除机制受损,表现为患者黏液分泌量成倍增加及黏液栓形成,引起气道梗阻和窒息,使哮喘病死率升高。中医认为哮喘病机"专主于痰",从痰治喘是治疗哮喘发作的关键环节。深入探讨哮喘发作期气道黏液增多与痰饮之间的关系,可为中医治疗哮喘理论及中药方剂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哮喘内有伏痰,复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以致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道,而致喉中哮鸣,气息喘促。痰气搏结,胶阻气道为其病发病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哮喘存在着气道黏液高分泌,并且黏液的粘弹性发生改变,难以被清除,滞留于气道内,所以致命性哮喘几乎都有黏液栓(痰栓)引起的气道闭塞。两者有一共同点,即痰阻滞于气道。而黏蛋白在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中起着重要作用,现试探讨黏蛋白与哮喘痰气搏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总属邪实与本虚两大类,邪实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可分为痰湿、寒痰、热痰、郁痰、燥痰、瘀痰;本虚则主要源于脏腑虚弱,可分为肺脾气虚型和肺肾两虚型.文章以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的中医证候采用不同药对治疗,分析中药药对的配伍特色,总结中药药对的研究现状,为中药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593例哮喘急性期患者,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证候信息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结果七个公因子的命名如下:F1:痰热郁肺兼血瘀证;F2:痰热郁肺证;F3:风邪犯肺兼表虚证;F4:气虚痰饮伏肺证;F5:风邪犯肺证;F7:脾虚湿盛证;F8:脾肾亏虚证。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期"气滞痰阻"主要病机,强调辨"痰"是哮喘辨证的要点,"卫外不固、风邪引触"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肺热"是当代哮喘发作期的重要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针对临床近6年来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到观察,解析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特点及论治疗药.方法 对12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结果 过敏性哮喘多以外邪侵袭、痰浊壅肺、肺,脾、肾虛损为主,治疗上以祛邪化痰、补肺固表、健脾化湿、补肾固摄、止咳平喘为主.结论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相应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9.
韩旭 《中国医学创新》2006,3(5):225-226
哮喘为痰阻喉间,痰气相击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突然、反复发作,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最早的中医文献中没有哮喘之名,其病名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发展到今天,其定义为: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的疾病,它的含义显然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中医学对哮喘病因的认识与现代医学有别.现代医学大多数主张哮喘是一种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中医认为哮喘是一种新感引发宿疾(又称夙根)而发生的疾病,新感因素包括外感六淫、疫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哮喘的反复发作主要责之于“宿痰”伏肺,治疗多从化痰着手.韩新民教授认为,“瘀”亦是哮喘难以治愈的一个重要原因,痰瘀互结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理机制,并于2003年提出了“活血通腑法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重要法则”的学术观点.对此学术观点从临床、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痰瘀关联、肺肠相关的机制,证实了“哮喘必当活血通腑”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有效治疗法则之一.通腑能够急折哮喘危重之病势、化瘀可以去除哮喘之病根,对于控制哮喘发作及反复,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在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辨证为宿痰伏肺兼肺脾气虚证患者ACT评分的影响,从而验证其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兼肺脾气虚证)患者通过中央系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口服,对照组不用药物干预,疗程均为120 d,随访期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中医症状积分、中西医疗效。结果:治疗组哮喘缓解期患者的ACT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显著改善,且治疗疗效持久(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CT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有显著差异(P0.01),中西医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金龙固本补肺健脾合剂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兼肺脾气虚证)的有效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属中医“哮喘”范畴。乃因内伏之夙根为外邪所诱发,或兼先天不足、肺肾两虚、痰阻气闭、阻塞气道所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哮喘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都有了新的认识。笔者回顾了1984年至1995年的文献,将其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 历代医家多以痰立论,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认识到瘀血亦是哮喘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姚惠陵认为血瘀是小儿哮喘的重要病机,“肺朝百脉”,当各种原因作用于肺,使肺的生理障碍时,就会产生血瘀。洪广祥认为哮喘缓解期气道中的顽疾、老痰并未彻底清除,在一定条件下阻塞气道引起血瘀,指出“痰瘀伏肺”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夙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中医古文献医案的数据仓库构建技术,挖掘哮喘中医证治规律.方法:收集历代哮喘中医文献医案,将医案四诊信息、用药按最小知识单位进行分解标注、规范,构建哮喘文献医案数据仓库,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医案症-药相应规律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共收集历代哮喘文献医案350例,构建了四诊信息、中药等哮喘证治主题数据仓库.因子分析结果提示,哮喘患者症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概括为6组基本症状组合,分别反映了哮喘患者肺气郁闭、痰热蕴肺、肺阳虚弱、外邪侵袭、心肾两虚、痰浊阻肺等证候特征;哮喘治疗中药的组合可概括为7种,与小青龙汤、七味都气丸、定喘汤、解痉平喘方、麻杏甘石汤、玉屏风散、苏子降气汤的组方规律接近.关联规则分析提示哮喘的核心药物组合为甘草、麻黄、杏仁、半夏.症状-药物之间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症状组合与中药组合相关.结论:采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能较好的挖掘出中医文献医案资料中潜藏的中医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医属"哮喘"、"哮证"范畴.本病发生是因宿痰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而触发,以致痰浊与外邪搏击于气道,使肺气上逆,痰气相击,哮鸣有声.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素体阴虚,痰从热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将94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为冷哮证、热哮证、风哮证、痰哮证和肺肾两虚证,将检测出的FeNO进行对比,观察各种证型的FeNO均数,从而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风哮证和冷哮证FeNO积分均数较痰哮证、热哮证、肺肾两虚正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痰哮证FeNO均数较热哮证、肺肾两虚证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风哮证和冷哮证FeNO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呼出气一氧化氮在哮喘证型中的敏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风哮证、冷哮证、痰哮证、肺肾两虚证和热哮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17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资料,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建立以中医辨证为特征的临床调查研究数据库,并进行频率的统计描述及卡方检验。结果发放表格2 500份,收回表格2 481份,有效2 428份。急性发作期以实证为主,临床表现为外寒内饮证、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风痰阻肺证、血瘀证;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杂为主;缓解期以虚证为主,表现为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阳虚证。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西医分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根据中医病理变化,结合西医分型标准,交野气管哮喘发作期患者进行中医分型规律探讨,结果表明:60例中18例为风邪束肺型,该型与现代医学过敏性哮喘相同;22例为痰邪阻肺型,属现代医学内源性或部分混合性哮喘;13例为气滞肺郁型,为夜间发作,与植物神经功能有关,见于过敏性及混合性患者;7例为痰瘀互阻型,见于混合性重症哮喘。60例病人中有16例伴有气阴不足、肺肾亏虚,为病情重、病史长,长期服用激素,或全  相似文献   

18.
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参与的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生伴有哮鸣音的、以呼气为主的呼吸困难。中医认为,哮喘属于“哮证”的范畴。按照哮喘患者的病情缓急,可将此病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两期。哮喘发作期包括两个类型,即寒痰伏肺型和痰热壅肺型。哮喘缓解期包括3个类型,即肺卫虚弱型、脾虚气弱型和肾元不足型。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型哮喘的特点及如何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辨证回顾性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哮喘的证型分布和四诊信息出现的频率,考证现代医学指标与证型的相关性,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现场调查和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12份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重点收集中医证型、四诊信息及检查指标等数据,对数值变量进行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多因素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2例支气管哮喘痰热蕴肺证占哮喘4个证型的83.93%。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最大呼气中段流量、最大呼气流率、75%肺活量最大呼气量、50%肺活量最大呼气量及肺纹理增粗与痰热蕴肺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证型分布呈极度偏态,大多集中在痰热蕴肺证;肺纹理增粗、肺功能指标与痰热蕴肺证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1989年8月至1990年8月间经治小儿哮喘84例,其中男50例,女34例,年龄均在1~14岁之间,全部病例均符合婴幼儿哮喘和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断标准。 1 中医辨证 1.1 风痰哮喘(34例):多见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