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气血运行正常,自然无病痛,如果气机阻滞则将发生各种疾病。五脏中肝主疏泄,直接影响着气机的条畅,若肝失疏泄,气机失调,郁阻不畅,则会影响血液、津液代谢,容易导致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形成,从而影响脏腑经络的功能,百病丛生。因此,恢复肝气的条达舒畅是临床上许多疾病的治疗要点。古代医家中持此观点者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2.
<正> “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李东垣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自张仲景“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主张提出以来,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补脾疗法。补脾法的应用相当广泛。笔者受李东垣“五脏皆得胃气乃通利……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之启发,用补脾法治疗与五官九窍相关的疾病,取得较好疗效。 1 过敏性鼻炎吴某,男,40岁,1992年12月10日初诊。3年来经常鼻痒发作,喷嚏频频,鼻塞流涕,须臾自行缓解。平素头昏体倦,食少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弱无力。五官科诊为“过敏性鼻炎”。曾服用“鼻炎康”、“藿胆丸”等未效,遂来我科门诊。中医辨证:脾肺气虚。治宜补脾益肺,培土生金。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血府逐瘀汤临证新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其方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牛膝、枳壳、桔梗、甘草组成.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此方用途广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证刍言     
临症是一种实践过程,时间既久,阅历渐多。笔者以管窥之见,提出一些不成熟见解。一、临床治病要温故而知新“故”即中医传统的诊疗理论和方法,“新”为现代研究中医药学术成果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就是要把这两者加以很好地学习掌握,并有机地密切联系起来,以指导临症诊疗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5.
陈奕糅 《光明中医》2008,23(7):1001-1002
乙肝是临床上常见病,其病机复杂多变,证型治法繁多。本文作者经过对肝病特点的研究及临床实践,总结出以调理气机为主佐以它法,对乙肝治疗特别是肝功能恢复取得较好效果。因该法易于运用,有利于防止组方时顾此失彼,对医者有一定帮助,特将其飨予读者。  相似文献   

6.
彭家柱 《光明中医》2012,27(1):149-150
唐朝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历代从师者大都以《周易》中"蒙卦"的哲理作指导,对"蒙"字的解释,《序卦传》说:"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  相似文献   

7.
二妙散 ,见于《丹溪心法》。药用 :黄柏、苍术 2味为末 ,沸汤 ,入姜汁调服。现代临床多改用汤剂 ,黄柏、苍术各 6~ 9g。主治湿热痹阻 ,肌肉关节、筋骨疼痛 ,舌质红 ,苔黄滑 ,脉弦滑数。方中黄柏苦寒 ,清热祛湿 ;苍术辛苦性温 ,芳香燥烈 ,内可燥湿健脾 ,外能疏散风湿。《医方发  相似文献   

8.
宣肺利小便,可谓“提壶揭盖”。笔者临床用麻黄通利九窍,治疗鼓胀,叙述如下,愿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9.
10.
丹栀逍遥散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以丹栀逍遥散治疗痤疮、月经先期、眩晕、胃痛 ,多获良效 ,兹举验案 4则如下。1 痤疮案薛某 ,女 ,17岁。于 2 0 0 2年 6月 2 0日诊。自诉面部痤疮1年 ,前胸、后背均有 ,色红 ,伴口渴 ,时有心烦 ,便干 ,舌红 ,苔白 ,脉弦细稍数。未曾用药来诊。辨证属肝郁化热 ,火热上炎。治以疏肝理气 ,清火泄热。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用 :丹皮、柴胡、当归、白芍各 15g、栀子、茯苓、白术、甘草、牛膝各10 g。 4剂 ,1 5日 1剂水煎服。 6天后复诊 ,面部、前胸、后背痤疮颜色变淡 ,减少 ,心烦、口渴症状减轻。继服 6剂后 ,面部、前胸、后背部痤疮均消…  相似文献   

11.
12.
辨证施治,就是运用中医的基础理论和辨证方法.证与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证”是多现象的综合意识,前贤任应秋先生认为是症候群,如“太阳证”,“阳明证”,“厥阴证”等;“症”是单独一种临床现象的意识.对“症状”进行分析:分析同一症状在不同临床现象中出现的特点,以及同一症状可能在哪些症状中出现症“状鉴别”所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张利 《光明中医》2011,26(8):1682-1682
1眩晕病机历代医家对眩晕有主风、主火、主痰、主虚之说。根据临床体会,眩晕患者的体质多半是"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由于阴不足而致肾水亏乏,肝阳之上亢初起眩晕,继而肾水耗甚,于是阳亢亦愈甚,而眩晕亦愈剧。酝酿日久,痰热内扰,终致言语不清,形成上实下虚,此时内风欲起,将由眩晕进而为类中;待内风已动,则眩晕心悸、汗出手颤,时时欲脱,这是类中的先兆。  相似文献   

14.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作者遵循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取该方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治疗证属脾胃气弱,中气不足或清阳下陷的病症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腹泻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中多应用西药治疗。中医治疗腹泻,若方法得当,可收效迅速。现简述几种常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饮食失节,重伤脾胃,肌表失于温煦的身冷;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气虚无以推动的便秘;治疗证属脾胃虚弱,阳气下陷,阴火上冲,灼伤津液的顽固口干等均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杨杰 《江西中医药》2006,37(8):58-59
现在初入临床的中医师多为院校毕业,不似从前之师徒言传身教者,较少临床经验,故在初接诊病人时每感手忙脚乱,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甚则以中医成方成药、乃至放弃中医家法而以西医诊治了事。笔者亦曾有过此段经历。但问题是,长此以往中医诊疗水平必难提高,甚则转而否定中医者亦或有之,如此,则中医危矣。然则,初涉临床之中医师该从何处下手为宜?山西朱进忠老先生曾云:“近世之言中医诊断者恒以非四诊结合不能言病的话论说之,粗看其言甚是有理,细研其论则甚感泛泛而不能用。试问编著该书者,哪一个著名医家诊病是看了又看,问了又问,闻了又闻,切了又…  相似文献   

18.
痛证是以疼痛为主症的多种疾患的总称 ,常见于妇科的经带胎产疾患。妇科痛证的成因比较复杂 ,但究其基本病理不外虚实二端 ,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二者往往又错杂为患 ,形成虚实夹杂的不同证候。笔者以通补二法为治疗痛证的基本治则 ,实者以通利为用 ,虚者以补养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施克州 《光明中医》2006,21(11):41-41
1一味之差悟得失 2000年仲春,余年近花甲,临证中遇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者,患者胸背皮损已愈2日,仍昼夜疼痛,夜不能寐,数日来虽口服和肛门给药以止痛,仍不得效,前来我处求诊,余以复元活血汤减大黄,合活络效灵丹加黄芩、蛇舌草、板蓝根、生米仁等清热解毒之品,3剂.孰料药后疼痛依然,余思此症,药证合拍,今缘何不效耶?诊时去大黄,因大便日2~3次,故减之;加黄芩30g,以泄肺热,力主上焦撤邪,臆断定可中的.  相似文献   

20.
徐惠玲  刘宁  常宏艳 《四川中医》2007,25(5):110-110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有益气固表御邪之作用,临床应用此方加味治疗音喑、鼻鼽、咽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