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适合婴儿的负压吸引最佳数据,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0~1岁肺炎住院婴儿160例为研究对象,将选定患儿在应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时分为4个组,按不同负压水平进行吸痰,吸痰负压分别为10.67~14.53 k Pa,14.67~19.87 k Pa,20.00~25.20 k Pa,25.33~29.33 k Pa,记录吸痰时患儿心率、呼吸、经皮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患儿气道黏膜损伤情况、吸引效果及吸痰时间。结果不同的吸痰负压对患儿BR、R、SpO_2、气道黏膜、吸痰时间均有影响。当吸痰负压在14.67~19.87 k Pa时对HR、R、SpO_2影响最小,且气道黏膜损伤轻,吸痰时间短吸引效果好。结论 14.67~19.87 k Pa的吸痰压力最适宜婴儿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分析持续口腔负压吸引在新生儿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实施无创通气的危重患儿46例,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以及遵医嘱按需吸痰,观察组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持续口腔负压吸引,比较两组患儿的上机时长、舒适度和护理工作量.结果 观察组的舒适度(新生儿疼痛与不适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和口腔护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在上机时长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创通气患儿护理过程中,采用持续口腔负压吸引可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提高患儿舒适度,机械吸引代替频繁的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刘彦彦 《全科护理》2020,18(19):2398-2401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道清理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将在新生儿科住院的129例早产儿按照气道清理是否干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气道清理不干净的73例早产儿为观察组,气道清理干净的56例早产儿为对照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吸痰前后是否评估、气道有无湿化、气管导管有无冲洗、技术因素、吸引器压力、吸痰次数是早产儿呼吸道清理是否干净的影响因素。[结论]早产儿气道清理是否干净与多种因素有关,准确评估、湿化气道、严格规范吸痰技术、稳定的负压、呼吸机导管冲洗、合理的吸痰次数等有利于改善患儿呼吸道清理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无菌注射器针筒代替无菌吸引瓶,留取痰培养,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 取一个1ml注射器,先拔出活塞放入外包装内,注射器空筒口接负压吸引器,乳头部位接吸痰管,吸痰时当痰液经过注射器空筒时迅速分离吸痰管,然后将活塞推入注射器,便于化验室人员作痰培养时将痰液排出,  相似文献   

5.
正吸痰为常见的临床护理操作。我们常规用吸引导管连接吸痰管进行吸痰,痰量的多少难以得到客观的量,只能大概估算。为能准确得到痰液的量,观察痰液的性状,笔者利用1 ml一次性注射器空筒在吸引管及吸痰管中间链接后进行吸痰。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 ml一次性注射器空筒、吸痰器、吸痰连接管、吸痰管  相似文献   

6.
正临床吸痰常用中心负压吸引器或电动吸引器进行吸痰,而转运途中若需要吸痰,则常应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进行应急抽吸,但由于注射器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较差,易污染手及吸痰管,无菌操作难以保证,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负压大小也难以控制。为此,笔者采用电动吸乳器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效果良好,可在中心负压吸引器突然中断的应急情况中使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气管切开病人痰标本采集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减少污染 ,提高痰培养结果准确率 ,我们用一次性注射器接吸痰管取痰 ,效果满意。1 用 物准备一次性 1ml注射器 1付 ,12号或 14号吸痰管 1条 ,少许无菌棉花。2 操作方法2 .1 在取痰前将注射器活塞抽出及针头取下分别放好 ,勿使其污染 ,注射器的空筒前乳头处接吸痰管 ,空筒的尾部与吸引器玻璃接头连结。为防止开动吸引器时负压增高 ,将少许无菌棉花放入吸引器玻璃接头处。2 .2 注射器空筒连接好后 ,将吸痰管经气管套管插入气管深部 ,开动吸引器 ,痰立即吸入注射器空筒内 (图 1)。然后迅速将注射器活塞放入注射器空筒内 ,手稍向前推…  相似文献   

8.
临床吸痰常规使用中心负压吸引器吸痰或电动吸引器吸痰,当中心负压吸引器突然中断,而电动吸痰器缺失时,工作人员的有效应急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按突发事件应急对策,要求用50 ml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注射器乳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差,易污染手,而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胃肠减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装置(简称胃肠减压装置)接吸痰管吸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侯世华  侯世方  骆文敏 《护理研究》2004,18(17):1532-1532
病人气管切开后 ,需定期留取痰标本做痰培养。但用负压吸痰时 ,痰液易吸入到贮液瓶中 ,难以留取痰标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采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及负压吸引器留痰法 ,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制作  一次性硅胶吸痰管 1根 ,无菌棉球 1个 ,一次性 1mL注射器去掉活塞 ,一并  相似文献   

10.
吸痰在抢救新生儿过程中很重要。吸痰管第一次送入呼吸道时无负压,只要不打开开关或不踩踏板即可。但是吸痰管1次以上送入呼吸道时无负压就有一定技巧,通过40例新生儿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方法吸痰管第一次由呼吸道抽出。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后,左手食指立即将吸痰管近玻璃接头口处折堵住玻璃接头口,此时吸痰管无负压,将无负压吸痰管送入呼吸道适宜处,食指松开踩踏板抽吸痰液。2 优点21 无负压将吸痰管送入呼吸道时能顺利进入呼吸道深部,达到有效吸痰。22无负压送入吸痰管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减轻新生儿痛苦,防止医源性感染。23 …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生儿采用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和气道黏膜损伤情况。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8例,采用常规负压吸痰;观察组50例,吸痰过程中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等方法,观察两种吸痰方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吸痰方法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吸痰时结合应用解除负压的方法对黏膜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吸痰常规用中心负压吸引器吸痰或电动吸引器吸痰,当中心负压吸引器突然中断,而电动吸痰器缺失时,工作人员的有效应急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按突发事件应急对策,要求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抽吸,注射器乳头与吸痰管接口处不匹配,衔接不牢,效果差,易污染手,而且不能一人独立完成。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胃肠减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装置(简称胃肠减压装置)接吸痰管吸痰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吸痰是ICU的常规操作,负压吸引管的放置是护理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我科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放置负压吸引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材料20 ml注射器1支,橡皮筋1个。2制作方法取20 ml注射器去除针头和活塞,空针筒开口朝上用橡皮筋固定于吊塔上,将负压吸引管末端放置空针筒内即可。3优点(1)取材方便,制作简单。(2)操作简便,提高工作效率。(3)负压吸引管放于吸痰冲洗液内,取出后应用担心有损自身健康,此方法可以减轻护士不良心理反应。(4)使用完毕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新生儿及婴幼儿在基层医院洗胃大多采用注射器洗胃,洗胃时用50 mL注射器,回抽不仅费力,还易抽吸不干净.笔者在工作中应用吸痰器协助洗胃,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00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50例实施浅层吸痰法.比较2组新生儿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3 min的心率、呼吸、血压、皮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患儿烦躁、呕吐,气管插管脱出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吸痰时...  相似文献   

16.
护理学基础     
060708 巧用1 ml注射器配合负压吸引留取痰标本/张艳丽…//护理学杂志.-2005,20(3).-12 操作方法:连接吸痰管及负压吸引器,抽吸生理盐水试通畅;打开一次性1 ml注射器包装,弃去针头,抽出针栓,保留备用(避免污染);将针筒尾部与吸引器的玻  相似文献   

17.
病人气管切开后,需定期留取痰标本做痰培养。但用负压吸痰时,痰液易吸入到贮液瓶中,难以留取痰标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采用注射器连接吸痰管及负压吸引器留痰法,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留取痰培养标本时,清醒的患者护士可指导其将痰咳至标本容器中,而昏迷或气管切开的患者留取痰培养标本时,通常采用负压吸痰器吸引,这样痰液直接进人负压瓶或粘附于吸引管道内,护士很难留取痰标本或者留取的痰标本已被污染.自2008年以来,我们采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取痰培养标本,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留取痰标本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使用负压吸引装置进行吸痰操作由来已久,患者黏稠的痰液被吸入吸痰管及与之相连接的粗吸引管然后进入吸引瓶.在吸痰操作后,我们将吸痰管直接抛弃至医用垃圾,而粗吸引管在此患者结束使用时再抛弃掉.在未结束吸痰治疗之前的每一次吸痰操作后,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将粗吸引管插入准备好的冲洗液瓶中吸入冲洗液以冲走附着在管壁上的黏稠分泌物,以备下一次的吸痰使用.但在分泌物如痰液过于黏稠时,很难将其全部从管壁上冲刷干净,时间长了黏稠的分泌物结痂则更不宜被冲刷掉,影响以后的吸引效果及管腔的视觉清洁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和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行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观察组(30例)患儿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雾化湿化,对时照组(30例)患儿采用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雾化湿化,比较2组新生儿的湿化效果、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痰液粘稠度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湿化效果、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痰液粘稠度及合并症发生情况均优于时照组患儿(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法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