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方法186名志愿者被纳入研究,包括健康对照组40例、单纯糖尿病组38例(DM组)、DNa-硫辛酸治疗组35例(DNA组)、DN缬沙坦治疗组40例(DNX组)、DN联合治疗组(DNAX组)33例,对纳入对象进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晚期蛋白氧化物(AOPP)含量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测定,分析比较DN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及a-硫辛酸、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DM、DN组血清MDA(4.64±0.47、4.97±0.43)mol/ml、AOPP(45.28±5.99、70.80±12.40)μmol/L均显著升高,SOD(92.62±7.48、80.92±5.98)U/ml、T—AOC(8.17±0.94、7.19±0.73)U/ml均显著降低(p〈0.05),以DN组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UAER与MDA、AOPP呈正相关,与SOD、T—AOC呈负相关;治疗后DN各组血清MDA、AOPP及UAE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SOD、T—AOC显著升高(P〈0.05),以DNAX组MDA(3.95±0.52)mol/ml、AOPP(61.79±11.08)umol/L、SOD(89.35±9.57)U/ml、T—AOC(7.95±0.77)U/ml变化最为显著。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人体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仅一硫辛酸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善DN预后。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劲  冀秉公 《河北医药》2001,23(2):106-10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择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其中3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测定其在溶栓治疗前后NO含量变化,观察在临床上判断冠脉灌注再通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人的NO、SO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溶栓再通组的NO含量较对照组和未通组低(P<0.05)。结论:血清NO含量与老年冠心病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 leaves flavonoids,HLF)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电图、NO及丙二醛(MDA)变化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使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制备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10min,腹腔注射HLF(12.5、25.0、50.0mg/kg)。动态观察心电图,同时监测心电图ST段的变化,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浓度,采用硫代巴比妥钠(TAB)比色法测定组织内MDA含量。结果:HLF(12.5、25.0、50.0mg/kg)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心电图ST段变化,提高血清NO的浓度,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MDA含量。结论:HLF能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电图变化,对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加NO浓度、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蔡连锁  刘长江  张岳雯  宁佳 《河北医药》2016,(19):2967-296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亲环素A(CypA)、白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42例;同时取无血管病变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CypA、IL-6、MMP-9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ypA含量为(8.68±3.29)ng/ml、IL-6为(17.35±3.57)ng/L、MMP-9为(44.96±11.25)ng/ml;对照组3个指标的含量依次为(3.51±0.57)ng/ml、(6.16±1.87)ng/L、(26.87±5.21)ng/ml。冠心病组患者血清CypA、IL-6、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 UAP组血清CypA、IL-6、MMP-9水平分别为(13.45±4.51)ng/ml、(21.37±5.86)ng/L、(63.22±10.31)ng/ml;SAP组3个指标的含量分别为(5.62±1.09)ng/ml、(12.12±2.14)ng/L、(30.43±7.24)ng/ml。 UAP组血清CypA、IL-6、MMP-9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SAP组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UAP患者血清CypA水平与IL-6、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性( r=0.361、0.428,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ypA升高,其可能参与了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且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可能是CypA与IL-6、MMP-9协同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时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两组实验对象,PCa组89例经B超、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PCa)者。BPH组为11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c—PSA、t-PSA,记录结果并进干亍统计分析。结果PCa和BPH组的c—PSA、t—PSA和年龄值,BPH和PCa组t-PSA含量(3.6±2.4)ng/ml、(15.2±16.2)ng/ml,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年龄值两组间,差异兀显著性(P〉0.05)。t-PSA的cutoff为10ng/ml时,Pca89例中45例为假阴性(50.6%),t—PSA的cutoff为2.5ng/ml时,Pca89例中24例为假阴性(27.0%),但假阳性率相应升高。BPH和Pca的c—PSA含量(0.08±0.06)ng/ml、(28.9±37.6)ng/ml(P〈0.01),c—PSA的cutoff为2.5ng/ml时,Pca89例中18例为假阴性(20.2%1。t—PSA的cutoff为10ng/ml时,与c—PSA同时阳性占46.1%,而将t—PSA的cutoff定为2.5ng/ml时,与c—PSA同时阳性占69.7%。结论c—PSA在t-PSA〈10ng/mL的特异性优于t—PSA,t-PSA的cutoff为10ng/ml的设置过高,建议将其调整为2.5ng/ml,结合c—PSA(cutoff:2.5ng/ml)将有效提高PCa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将42例UAP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随机分为干预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100mg/d),疗程均为14d。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NO的水平。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86.4%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干预组(128.29±10.62)μmol/L高于对照组的(78.67±7.2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缺血心电图,提高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中NO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总结低分子肝素钠与葛根毒哈用时对U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吸氧、消心痛、法安明(低分子肝素钠)0.2毫升日2次皮上注射,连用7天。葛根素0.2加入%葡萄糖注射液中日1次静点。10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消心痛、吸氧、丹参静点为主。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指标:心绞痛控制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绞痛控制观察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3.3%(P〈0.01)。心电图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63.3%对照组30%(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与葛根素合用治疗UAP可减少发怍(P〈0.01)。心电图缺血ST—T改善明显(P(0.01)。心电图缺血ST—T改善明显(P(0.01)临床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予以消心痛,10mg,2次/d,口服;治疗组32例,消心痛,10mg,2次/d,加银杏叶片,40mg,口服,3次/d。疗程均2周。两组均视病情辅以13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及阿司匹林口服,分别观察主要症状、体征变化,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监测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总有效率(90%、88%)与对照组(86.7%、6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脉综合征的不同危险分层中的表达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症状、临床检验以及冠脉造影结果分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以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对比各组之间的hsCRP、hs-cTnT和NT-ProBNP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UAP、NSTEMI以及STEMI组的NT-ProBNP平均表达水平为(230±124)、(423±59)、(760±212)pg/ml,两个心肌梗死组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AP、NSTEMI以及STEMI组的hsCRP平均表达水平为(8.4±2.1)、(16.1±3.1)、(25.7±1.8)mg/L,NSTEMI以及STEMI组与UAP组相比hsCRP平均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UAP、NSTEMI以及STEMI组的hs-cTnT平均表达水平为(510±150)、(1670±620)、(6200±2500)pg/ml,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的hs-cTnT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hsCRP、hs-cTnT、NT-ProBNP与冠脉综合征的严重分级呈正相关(分别为r=0.71,P=0.009;r=0.82,P=0,00I;r=0.63,P=0.041)。结论hsCRP、hs-cTnT和NT-ProBNP在心肌梗死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hs—CRP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期间成功行PCI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术前1小时及术后72小时测hs—CRP,根据hs—CRP值,分为两组:A组(hs-CRP≥10mg/L)和B组(hs—CRP〈10mg/L),随访6月,观察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YL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小时两组在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总体心血管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只在总体心血管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及术后hs-CRP可预测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术前CRP预测较术后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12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冠心舒通胶囊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冠心舒通胶囊3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每日2次,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5%和64.5%(P0.05);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7%和47.5%(P0.05);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和20.0%(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复方丹参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5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颗粒剂组、胶囊剂组、片剂组及滴丸剂组,每组91例。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颗粒剂组、胶囊剂组、片剂组及滴丸剂组分别口服复方丹参颗粒,1袋/次,3次/d;复方丹参胶囊,3粒/次,3次/d;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4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每天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平均硝酸甘油使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滴丸剂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颗粒剂组、胶囊剂组及片剂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平均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滴丸剂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hs-CRP、IL-6、Lp-PLA2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滴丸剂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T-Aoc、MDA、GSH-PX及SOD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滴丸剂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与复方丹参颗粒、复方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相比较,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更好的疗效,且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炎症情况及机体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3.
徐传新  赵业清  胡燕  朱慧娟 《中国药房》2011,(44):4196-4200
目的: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筛选到有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而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RCT,包括3153例患者,其方法学质量评价仅有2篇为B级,其余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心绞痛发作有效率[OR=3.82,95%CI(3.15,4.62),P<0.00001]、心电图复查有效率[OR=2.50,95%CI(2.12,2.94),P<0.00001]、ST段缺血情况改善情况[MD=-0.61,95%CI(-0.88,-0.34),P<0.0001]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MD=-2.15,95%CI(-2.55,-1.74),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麝香保心丸组的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7,95%CI(0.29,1.11),P=0.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表明,麝香保心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ST段缺血和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使患者心电图复查有效率显著提高,并最终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率,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证据强度不高,且样本量较小,故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舒滴丸对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腹腔注射D一半乳糖以复制衰老模型。6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维生素E(27mg/kg)组与冠舒滴丸高、中、低剂量(800、400、200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测定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大鼠脑组织匀浆SOD活性与MDA、脂褐素(LPF)含量,并对大鼠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减弱,MDA含量显著减少,大鼠脑组织匀浆SOD活性显著减弱,MDA、LPF含量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神经元与胶质细胞排列紊乱,部分神经元萎缩变性,局灶性神经元核固缩,小胶质细胞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冠舒滴丸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增强,MDA含量显著增加,大鼠脑组织匀浆sOD活性显著增强,MDA、LPF含量显著减少(P〈0.01或P〈0.05),大鼠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排列较为规则,细胞大小及形态较为正常,脑膜无充血水肿,未见炎细胞浸润。结论:冠舒滴丸对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西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UAP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疗程均为30d,观察2组疗效和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O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常规西药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UAP疗效更显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E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患儿外周血清中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浓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收集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惠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并选取健康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在脓毒症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常规治疗组则只按照脓毒症常规疗法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儿入院时(基线)、药物干预3d后外周血血清NO、iNOS水平,观察其水平变化,分析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治疗的作用,并对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进行分层研究。结果:对照组NO均值为(8.63±2.15)umol/L,iNOS为(30.96±15.26)U/mL;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86.13±28.75)umol/L,iNOS为(10.76±4.28)U/mL;严重脓毒症组入院时NO均值为(101.89±35.83)umol/L,iNOS为(8.35±3.40)U/mL;脓毒性休克组入院时NO均值为(126.86±63.72)umol/L,iNOS为(7.08±2.32)U/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严重程度的脓毒症比较,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患儿血清NO水平降低优于常规治疗组,iNOS上升水平也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经乌司他丁干预3d,脓毒症患儿外周NO水平明显下降,而iNOS水平有所上升。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特别是一般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可以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炎症,值得临床早期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和血小板P-选择素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心绞痛患者116例,其中单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为稳定型心绞痛组,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8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42例;选择与心绞痛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健康者48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浆和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以及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含量,分析P-选择素与血脂、脂质过氧化物的相关性.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患者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P-选择素为(16.9±4.2) μg/L比(12.5±2.9)、(12.9±3.0)、(14.9±3.2) μg/L,均P<0.01;血小板P-选择素分别为(1.46±0.21)&#215;104分子/血小板比(0.80±0.18)、(0.86±0.20)、(1.28 ±0.19) &#215;104分子/血小板,P<0.05或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P <0.05或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及血小板内P-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4.98±0.76) mmol/L、(1.34±0.36) mmol/L、(1.23±0.40) mmol/L、(3.19±0.56) mmol/L、(0.15±0.05) nmol/L、(83±22) kIU/L;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5.41±0.76) mmol/L、(1.59±0.38) mmol/L、(1.18±0.44) mmol/L、(3.64±0.54) mmol/L、(0.22±0.06) nmol/L、(70±20) kIU/L;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5.46±0.82) mmol/L、(1.60±0.37) mmol/L、(1.14±0.45) mmol/L、(3.69±0.58) mmol/L、(0.29±0.06) nmol/L、(59±20) kIU/L;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血压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为(5.51±0.86) mmol/L、(1.60±0.40) mmol/L、(1.15±0.41) mmol/L、(3.78±0.66) mmol/L、(0.36±0.08) nmol/L、(89±29) kIU/L.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丙二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P <0.05或P<0.01).血浆P-选择素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二醛、血小板P-选择素呈正相关,r分别为0.187、0.422、0.457、0.193、0.566、0.669,均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负相关,r=-0.465,P<0.01.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P-选择素含量明显升高,这在合并高血压病者最为明显,且其含量与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物密切相关,说明其体内血小板活性明显增强,其原理可能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8.
林毅 《中国药房》2014,(48):4558-4560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小板抑制剂、转化酶抑制剂、调脂药、β受体阻滞药和/或钙拮抗药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以1020μg/min速度静脉滴注420μg/min速度静脉滴注46 h,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4粒,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心率×收缩压、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血液流变学指标、TG、TC、LDL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而运动诱发心绞痛时间、ST段下降1 mm所需时间、运动持续时间、HDL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硝酸甘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用硝酸甘油疗效更显著,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将90例 CHD伴高 Hcy 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4粒,每天3次;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叶酸5mg/ d、维生素 B12500μg/ d。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情况、心电图和血清 Hcy 水平改善情况。结果2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心电图改善率和血清 Hcy 水平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高Hcy 血症,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和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伟  张碧华  高素强 《中国医药》2013,8(8):1051-1052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按2∶1比例随机分为2组,脉血康胶囊治疗(750 mg/次,3次/d)的观察组72例,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治疗的对照组36例,治疗8周后,观察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观察组中心绞痛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1%(67/72),明显优于对照组(63.9%,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4.4%(68/72),明显优于对照组(75.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明显,在改善症状,控制和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方面优于西药抗心绞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