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生物发酵法获得的γ-聚谷氨酸经酸降解后得到小分子γ-聚谷氨酸(γ-PGA),柠檬酸(CA)通过酯化反应修饰其侧链羧基制备γ-聚谷氨酸-柠檬酸(γ-PGA-CA),再将顺铂(CDDP)与γ-PGA-CA上的羧基相结合制备得载药复合物γ-PGA-CA-CDDP,凝胶色谱法测定分子量,OPDA法测定载药量及有效结合率,透析法结合HPLC研究其对顺铂的缓释效果,MTT法检测复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采用新鲜兔血检测载体材料及复合物的溶血性。实验结果表明:成功获得γ-PGA-CA及γ-PGA-CA-CDDP,该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6k,有效结合率达65%,载药率达16%~20%,48 h时顺铂的累计释放率达到50%,MTT检测显示该复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相对于游离顺铂具有较低的毒性,且无溶血性。因此,γ-PGA-CA可作为药物载体,γ-PGA-CA-CDDP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去氢骆驼蓬碱N-癸酰-N-三甲基壳聚糖胶束(harmine loaded N-Decanoate-N-trimethyl chitosan micelles,HM-De-TMC-MIC)的处方优化,并考察在不同介质中HM-De-TMC-MIC的体外释放。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HM-De-TMC-MIC;以粒径、多分散系数、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综合考察药物与载体质量比和复水体积对HM-De-TMC-MIC的影响,并遴选其最优处方。在不同pH的释放介质中,分别考察HM-De-TMC-MIC和HM的体外释放。结果:筛优处方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为3.6∶10,复溶水体积为6 mL;以最优处方制备的HM-De-TMC-MIC粒径为(148.2±5.0)nm,多分散系数为0.198±0.045,包封率(89.80±0.19)%,载药量(22.79±0.05)%,形态圆整。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HM-De-TMC-MIC的释放曲线遵循Higuchi方程,与HM溶液相比其释放较为缓慢,并呈现pH敏感释药行为。结论:以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的HM-De-TMC-MIC具有较好包封率和载药量,粒径分布均匀,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3.
顺铂白及胶微球的制备及栓塞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顺铂白及胶微球的制备及栓塞特性的考察.方法:采用乳化-冷凝-化学交联技术制备顺铂白及胶微球,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顺铂白及胶微球的制备条件和工艺;对微球的载药量、大小及分布、形态及表面状态、体外释放以及栓塞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108.3±35.2)μm,顺铂含量为(20.7±6.2)%;电镜扫描显示,微球球形圆整,表面粗糙;微球经60Co辐射灭菌要求;其体外释药实验表明顺铂白及胶微球有明显的缓释性能;动物栓塞试验以及对肿瘤患者的栓塞治疗均显示良好的栓塞效果.结论:该微球制备工艺可行,制得的顺铂白及胶微球可达到介入栓塞和化疗的双重目的,适用于肝癌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4.
周世文 《中国药房》2001,12(8):460-461
目的:研究顺铂对培养的兔原代肾小管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以及牛磺酸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兔肾小管上皮细胞,顺铂损伤组用不同浓度的顺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共同孵育24h,牛磺酸保护组用不同浓度牛磺酸预先与肾小管上皮细胞孵育24h,然后再加入顺铂(26μmol/L)共同孵育24h,用DPH荧光探剂法测定细胞膜流动性。结果:顺铂13、26、52μmol/L能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荧光偏振度(P),各向异性(γ)和微粘度(η)显著下降(P<0.01),牛磺酸在10g/L时可逆转顺铂导致的P、γ和η的下降(P<0.05)。结论:顺铂可引起体外培养的兔肾小管上皮细胞膜流动性增加,牛磺酸可降低膜流动性,具有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甲硝唑缓释微球并装于结肠溶胶囊,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甲硝唑羧甲基壳聚糖微球,测定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存率等指标;将微球和原料药分别装于结肠溶胶囊,测定微球、原料药及结肠溶胶囊剂型在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人工结肠液中的释放性能。结果:重复制备6批微球,微球平均粒径为(197.1±3.9)μm,载药量为(48.2±1.5)%,包封率为(37.5±1.9)%;体外释放甲硝唑原料药0.75h释放完全,甲硝唑微球7h释放完全;甲硝唑原料药结肠溶胶囊和甲硝唑微球结肠溶胶囊,在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5h均无释放,移至人工结肠液后,前者于6.25h释放完全,后者于13h释放完全。结论:甲硝唑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稳定,甲硝唑羧甲基壳聚糖微球结肠囊胶囊具有结肠定位及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
碳纳米管-异甘草素复合物体内外释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碳纳米管-异甘草素复合物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考察该复合物缓释性能。方法:采用转篮法对复合物进行体外释放度测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对复合物进行体内吸收实验,按照Wagner-Nelson公式计算吸收分数。结果:碳纳米管-异甘草素复合物的体外释放度(F)与体内吸收分数(f)的回归方程为:F=2.980 2 f-35.948,相关系数为0.960 8。结论:碳纳米管-异甘草素复合物体内外释药相关性良好,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三七总皂苷缓释微囊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制备壳聚糖(CTS)-三七总皂苷(PNS)缓释微囊的工艺条件,确定微囊的缓释作用。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学学交联技术,制备壳聚糖-三七总皂苷微囊,并考察微囊的基本特性及其体外溶出性能。结果微囊的最优工艺条件为3%壳聚糖溶液,壳聚糖/三七总皂苷为2:1,在60%下交联2h.结论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药物释放速度较缓慢,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巴曲抗栓酶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存胜  芦丽 《中国药业》2000,9(1):57-58
巴曲抗栓酶是通过生物工程DNA合成的单一酶,选择性地作用于凝血因子IA2链,释放血纤维蛋白肽A,使纤维蛋白分解,并促使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释放和活性增加.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生成,减少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和抗纤溶酶,促使血栓溶解,防止血栓继续生成,根据巴曲抗栓酶的上述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现综述如下。1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 巴曲抗栓酶具有分解凝血因子I(FG)抑制血栓形成、诱发TPA释放、增强IPA的作用,促进纤维蛋白溶酶的生成,减少纤维蛋白溶酶抑制物(a2—PI)和 PAI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并评价Note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长效缓释微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Notel缓释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放为评价指标,考察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溶液浓度、硬脂酸、不同pH的聚乙烯醇(PVA)溶液等因素对微球的影响,筛选最优处方并制备微球,考察大鼠药动学及对db/db小鼠的降血糖作用。结果:按最优处方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60 μm,载药量12.5%,体外释药可达1个月。微球在大鼠体内1 h即有药物释放,第8天血药浓度达到峰值Cmax(52.96±3.20) ng·mL-1并持续释放30 d。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浓度在1个月内有效降低。结论:Notel缓释微球作为1个月长效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T2DM)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海洋假单胞菌纤溶酶的体外溶栓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确证血纤维蛋白溶酶的体外溶栓作用。方法用血纤维蛋白平板法、体外血块溶解实验研究该酶的纤溶特点及对血块的溶解作用。结果可直接水解血纤维蛋白 ,溶栓活性同蝮蛇抗栓酶类似 ,但对红细胞形态没有影响。结论血纤维蛋白溶酶是一种直接纤溶酶 ,有较强的纤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医用生物蛋白胶携载加替沙星(MBG-Gat)的体外释药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ZORBAX300SB-C18,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pH3.5)-乙腈=76:24,检测波长为293nm,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1,进样量为20μL。将MBG-Gat置于生理盐水中释放,每12小时1次取释放液测定,连续9d。结果:Gat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5~80μg.mL-1(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77%~103.53%,RSD≤2.77%(n=5)。MBG-Gat在生理盐水中释放9d时累积释药率在70%以上。结论:所建立的体外释药率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在体外条件下Gat的分析检测。Gat以MBG携载后具有缓释性。  相似文献   

12.
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小宝  陈仲清  杨莉  黄乐松 《中国药房》2008,19(13):998-1000
目的:优化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粉粒学特征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载体,采用W/O/W乳剂-扩散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微球的粒径、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微球形态等重要粉粒学特征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分析试验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释药研究。结果: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制剂,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2.525±0.047)μm,粒径在1.8~5.0μm的占总数的80%以上,载药量(6.067±0.312)%,包封率(58.05±1.169)%。其体外释药曲线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192h累积释药率达82%,t1/2=60.16h。结论:罗哌卡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去甲斑蝥素肝动脉栓塞缓释微球(NCTD-MS),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以NCTD为主药,海藻酸钠ALG)/壳聚糖(CS)为复合载体,采用内部凝胶化法制备NCTD-MS;选取ALG浓度、凝胶化反应剂冰醋酸的用量、药物-载体重量比(简称药载比)为因素,以粒径偏差、载药量及包封率为指标进行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并进行验证;动态透析法考察微球在不同介质(磷酸盐缓冲液和生理盐水)中的体外释放特性,并与NCTD原料药的释放性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处方为ALG浓度2.0%、冰醋酸1.0mL、药-载重量比0.8∶1,以该处方制备的微球平均粒径为(309.75±2.19)μm、载药量为(12.65±0.87)%、包封率为(68.66±0.38)%;NCTD-MS在2种介质中24h释放可达80%,释放行为均遵循Weibull方程,而NCTD原料药在3h内即释放完毕。结论:NCTD-MS制备工艺简单,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安眼膏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群  吕毅  张明亮  张湘辉  李希平 《中国药房》2008,19(22):1700-1702
目的:比较我院自制的目安眼膏(阿昔洛韦+蜂蜜)与市售阿昔洛韦眼膏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将《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第三法与透析袋法相结合进行体外释药试验,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2种制剂中阿昔洛韦含量以计算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比较2种制剂的释药特征。结果:目安眼膏体外释放符合威布尔分布模型,而市售阿昔洛韦眼膏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T80%分别为(3.156±0.013)、(10.16±0.009)h,Q8h分别为(93.28±0.010)%、(67.85±0.02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安眼膏释药速度及释药量均优于市售阿昔洛韦眼膏。  相似文献   

15.
陈永顺  吴珍  董永成  杜士明 《中国药师》2011,14(11):1624-1626
目的: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白蛋白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优化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粒径,形态,体外释放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制得的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16.82±1.25)μm,平均载药量为(52.08±3.26)%,平均包封率为(60.54±3.17)%,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11.5846t1/2-1.207(r=0.9985)。结论:沙美特罗白蛋白微球体外释放特性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乌苯美司-壳聚糖纳米粒(Uben-CS-NP),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Uben-CS-NP,并研究其形态、粒径、电势、pH值、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Uben-CS-NP的制备方法可行,其形态圆整规则,粒径为300600 nm,平均粒径为442 nm,zeta电势为+37.8 mV,pH值为6.0,包封率为69.1%,载药量为31.4%;体外释药:在1 h内突释,累积释药量达28.77%,之后缓慢释放,第12、24 h时累积释药量分别为42.56%、50.93%。结论 Uben-CS-NP的质量可控,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缓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7.
薛红  ;郭建鹏 《中国药房》2009,(27):2109-2111
目的:研究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特征。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在不同介质中的累积释放度,以零级、一级和Higuchi方程对释药行为进行拟合。结果:微球在人工胃肠液中连续溶出6h的累积释放度可达(92.84±0.35)%;以人工胃液为介质,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Q=5.941t1/2—11.083,r=0.9917);以人工肠液为介质,药物释放符合一级速率方程(ln(100—Q)=—0.4874t+4.588,r=0.9964)。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月见草油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  相似文献   

18.
邓艾平  王奕  符旭东 《中国药房》2010,(21):1982-1984
目的:制备盐酸多西环素(DXY)微球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O/O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外观形态和粒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载药量和体外释放度等。结果:所制微球外观光滑圆整,平均粒径为(49±6.9)μm,跨距为0.9,平均载药量为(3.3±0.2)%,平均包封率为(52.4±3.2)%(n=3),0.5h的累积释放度为28%,并可持续释药30d以上。结论:DXY微球的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9.
介孔二氧化硅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释放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载阿霉素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并对其体外释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聚合法制备MSN,应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粒的形态,动态光散射粒径测定仪测定粒子的平均粒径及分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评价载药量、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结果纳米粒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70 nm(PDI<0.1)。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0.38±3.58)%和(55.29±5.17)%。纳米粒经24 h恒温振荡释放达平衡,在pH 5.5磷酸盐缓冲液中累积释放分数达到95%。结论 MSN具有较高的药物载药量,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化疗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以复方丹参滴丸为载药丸芯,对包衣材料配比及包衣材料用量进行选择,对控释滴丸体外释药情况进行考察.结果 溶胀层的种类与包衣增重、控释层的包衣增重对药物的释放影响显著,采用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为溶胀层材料,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作为控释层材料,溶胀层包衣增重12%,控释层包衣增重20%,所制备的微丸时滞时间为4h左右,时滞后3h内累积释药达到80%.结论 制备的复方丹参脉冲控释滴丸体外释放可达到脉冲控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