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洋地黄中毒主要引起心律失常,包括:①激动起搏点被抑制,②异位节律的发生;③传导障碍;④前三者混合。它具体表现为: 1)早搏 典型洋地黄中毒引起的早搏多为室性早搏,约占整个洋地黄诱发心律失常的50%,而且常以二联律或多源性的形式出现。 2)窦房结激动形成及传导障碍 出现窦性心律减慢,直至心动过缓,是洋地黄使用过量的表现之一,须立即停药,否则可引起窦性停搏和窦房传导阻滞等。在此情况下,往往由房室交接区释放激动维持心律,因此常发生房室分离。  相似文献   

2.
乌头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心律紊乱者少见,我们遇到2例,1例女性,40岁,服乌头药酒25ml,频发单源多形室早、二联律、室速、室颤。另1例男性43岁,服乌头药酒50ml,多发性多源室早、二联律、室速。乌头碱引起心律失常的机制是:①兴奋心脏的迷走神经,引起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逸搏一夺获心律、加速的交界性自搏心律等。②引起心室内异位结  相似文献   

3.
以下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最佳答案。1.低钾易引起洋地黄中毒,当洋地黄中毒时,除哪种心律失常外可补钾治疗: A.室性早搏二联律 B.多源性室性早搏 C.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D.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E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2洋地黄用于治疗: A.室性心动过速 B.快速性心屠颤动 C.心房颤动并预激 D.房室传导阻带 E.多源性室性早搏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出现哪种心律失常: A.房性早搏 B.房室传导队滞 C.室性心律失常 D.心房颤动 E.窦性心动过速4.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易出现哪种心律失常: A.房室性传导阻滞 B.窦房传导阻滞 C.室性心电失常 D房性心律失常 E.窦性心动过缓5.下述心律失常属于冲动起源异常所致的心律失常,除哪项以外: A.窦房阻滞 B.室性早搏 C.心房颤动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性早搏  相似文献   

4.
洋地黄中毒可表现为消化系、神经系及心律失常三方面症状。心律失常中,室性早搏(下称室早)又占50%左右。但室早的发生有多种原因,对于心力衰竭患者来说,未用洋地黄的患者或用较小量洋地黄的患者均可发生室早,此时是应用洋地黄或洋地黄不足的指征。  相似文献   

5.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49岁 ,因频发室性早搏 (室早 ) 4年入院。早搏时感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恐惧 ,曾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无心脏病及其它可致室早的疾病。超声心动图及X线心脏片正常。心电图上有频发单形室早 ,多呈二联律 ,偶呈四联律。导管射频消融 (ra diofrequencyablation ,RFCA)术前 2 4h动态心电图室早总数32 40 7个 ,其中成对室早 15 6对。于 2 0 0 0年 4月行RFCA术。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 2周。术中自发室早与患者平时室早图形完全相同 ,呈二联律 ;室早QRS波在Ⅰ导联呈小“M”形…  相似文献   

6.
男,49岁。因心跳间歇感20年入院。病初心电图示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平素能耐受一般体力劳动,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及下肢肿,无类似家族史,常因劳累、情绪波动而诱发,曾单独或联合应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未能控制。查体:心电图:窦律,电轴不偏,V_1呈RS型,ST V_(1-3)稍下移,T波V_(1-3)倒置,频发室早呈二联律,室早形态V_1rS型,V_5R型。Holter示频发室早呈多源多  相似文献   

7.
<正> 例1 男,27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ECG(图1)示:基本节律为窦性,可见呈二联律出现的联律间期固定(0.44s)的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呈A、B两型交替。因以往图曾记录到典型多源室早及成对室早,故可除外交界性早搏二联律伴左右束支阻滞交替出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性早搏的临床与治疗黄振平作者单位:解放军105中心医院(230031)室性早搏(室早)颇为常见,可见于正常人及各种心脏病。故如何正确判断和评价其临床意义十分重要。一、室早的分类室早可偶发或呈联律出现。多形的或R撞T(RonT)则称复杂室早,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各类室性早搏:孤立或偶发室性早搏亦常称简单室性早搏;频繁室性早搏(>6次/分或>10或20次/小时);复杂室性早搏(二联律、成对、多形、早周期型);以及室性心动过速(连续3次或3次以上室性早搏,频率>100次/分)。本文综述正常人、冠心病、心肌病、二尖瓣脱垂、Q-T 延长综合征和其他情况下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5岁。1989年4月因感冒后3周出现心悸、乏力。体格检查:血压120/75mmHg,神清,心率120bpm,律不齐,双肺(—)。血液柯萨奇病毒抗体阳性。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二联律。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室早二联律。服用普罗帕酮、慢心律、安他心和心肌营养药治疗。其后四年间,患者因室早二联律反复发作,10次住院治疗。曾先后静脉滴注利多卡因、普罗帕酮、胺碘酮,服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辅助糖皮质激素、免疫增强剂、心肌营养药治疗,疗效不佳。因胸闷、头晕、恶心二周于1993年5月29日再入我院。体检:心率75bpm,律不齐呈二联…  相似文献   

11.
魏登斯基现象是传导组织受抑情况下可引起超常传导机制之一 ,常见于房室交界区 ,亦可见于左、右束支 ;由室性或交界性异位激动隐匿性逆行传导引起。我们近期遇到一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伴室早二联律 ,每间隔一次室早后出现魏登斯基易化造成 2∶ 1CRBBB QRS“正常化”,实为少见 ,简报如下 :患者男性 72岁 ,高血压 ,冠心病 ,心功能 级于 1999年 11月 2 5日入院 ,体检发现频发早搏呈二联律 ,12导联心电图呈窦性伴 CRBBB。三天做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 :窦性伴 CRBBB、除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外 ,出现一次室性早搏后下传的 QR…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为广谱抗生素,疗效稳定,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易产生过敏反应。临床上青霉素过敏反应引起多原性室性早搏二联律,未见报道。我院遇到一位患者,在用毒霉素期间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心律失常、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二联律,经及时诊断。抢救治疗,完全恢复,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44岁,以月经量增多一年,头晕两个月,临床诊断:①子宫肌瘤。②子宫内膜炎。术后输液瓶内加青霉素860万单位,(青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联律间期室早的发生与心室解剖位置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orenz散点图找出室早点集中显示最短联律间期点,并通过逆向技术确定室早起源部位。测量401例单源性和93例多源性、不同起源点室早的最短联律间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短联律间期室早的易发部位。结果左、右室心尖部起源的室早在单源性及多源性室早中形成的联律间期均为最短,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部位起源的短联律间期室早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右心尖部起源室早形成短联律间期,可能与心尖部的结构及功能有关。同时,该部位室早是否是一些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因,尚待进一步做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41岁。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心电图检查(附图第1~4行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节律,P—P0.86s~1.22s,相差>0.12s,系窦性心律不齐,每于心律不齐的侵相(≥1.14s)之后均出现联律间期相同的室性早搏(室早),室早之代偿间期≥1.38s者,常再引起室早,形成室早二联律。令病人运动后复查图(附图末行)。P~P缩短至0.82s~1.02s,室早消失。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伴慢率性室早形成室早二联律。  相似文献   

15.
室性早搏出现在较长的联律周期之后者,称为慢率性室性早搏。由于室早后通常有一较长的代偿间歇,因此,亦可引起另一次慢率性室早。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系列的室性早搏双联律现象。双联律现象可随基本心律的频率渐加快至一定程度时而消失。这种双联现象通常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报道的长QT综合征(LQTS)患者发作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初始节律(基础节律)进行分析归纳,发现TdP发作有4种初始节律:①快速节律依赖性TdP:快速节律+长间歇+窦性心律(简称窦律)+室性早搏(简称室早);②缓慢节律依赖性TdP:缓慢节律+长间歇+窦律或交界律+室早;③T波电交替依赖性TdP:T波倒置、振幅大小交替,室早落在振幅大的T波上;④室早依赖性TdP:成对的、二联律室早与窦律可形成二、三联律,有规则出现,而多形室早与窦律一起形成节律则不规则,室早之后直接发生TdP。各类发作的初始节律变化都有其规律,临床上同一病人可同时出现多种类型,使问题复杂化,但针对初始节律规律特征,可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正> 1.正常人心律失常在正常人中,动态心电图示41%有室性早搏,但每小时少于36次,运动后消失,11%~15%有短暂性窦性静止或窦房传导阻滞,26%有Ⅰ度、11%~3 2%Ⅱ度Ⅰ类房室传导阻滞,3%示Ⅱ级窦房传导阻滞,44%示室上性过早搏动1.243次/24h,1.5%示Ⅱ°Ⅱ类房室传导阻滞,8.4%示完全性窦房传导阻滞,但极短暂。上述心律失常不恒定出现。室早于运动后消失,如果在活动地板运动试验出现心律失常,多较人可在10年内出现心脏病。室早大多源自右室,呈单灶性。正常人中出现二联律或短阵性室速而无症状,预后和无室早者相仿。  相似文献   

18.
二连发室早为连续出现的2个室早,也称成对室早(图1)。二连发室早可偶尔出现,也可频繁或呈联律出现。连发室早多为病理性室早,表明心室内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较高或存在室内折返,往往预示着可能发生同源性室速。连发室早是诱发室速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一种警告性室性心律失常,倍受临床医师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室性早搏(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以往多强调发生部位、功能性还是器质性,认为功能性室早一般不需治疗,器质性室早可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而猝死,应该积极治疗,但是对室早联律间期缩短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关注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51例室早患进行了心功能检查,观测室早时桡动脉图形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联律法则与长短周期现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二联律法则与长短周期现象早在1955年,Langendorf注意到心房颤动病人间歇性室早二联律的出现与室早前的心动周期密切相关,室性早搏仅出现在超过600ms的心动周期之后,此后这一现象被称为二联律法则(RuleofBigeminy)。二联律法则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