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评价电镜检查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北京大学病理学系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间的3457例肾活检病例进行分析,探讨电镜检查在其病理诊断中的作用。结果:3457例肾活检病例的病理诊断中,电镜检查起决定作用或修正作用的占全部病例的24.4%。结论:电镜检查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电镜检查在肾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S  Zhang Y  Zou W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82-784
目的客观评估电镜检查在肾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1995年1月~1997年6月的777例肾活检病例进行光镜和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并将光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的初步诊断与电镜检查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从电镜检查在病理诊断中起决定性诊断作用、重要参考作用或与光镜检查相互补作用三方面进行了总结研究。结果777例肾活检病例中,电镜检查起决定性或修正诊断作用的病例占18.5%,起重要参考作用或部分修正作用的病例占13.5%。结论电镜检查对约1/3的肾活检病例的病理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透射电镜检查在肾小球疾病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射电镜(电镜)检查在肾小球疾病病理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近五年来我院360例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组织电镜检查情况。将电镜检查结果作为最后诊断,与光镜与免疫荧光所作的初步诊断作比较,评估电镜检查在肾小球疾病病理诊断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在360例肾小球疾病病理诊断中,约1/3患依赖电镜检查得以确诊,其中23.8%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病理诊断被修正或补充新内容。结论:电镜检查在肾小球疾病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原发性肾小球疾患,部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及移植肾病例37例,在B超或X线电视荧屏IVP显像直视下,经皮肾活体组织穿刺.所取的肾组织分送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作出病理诊断,指导治疗.肾活检提供的组织学资料能直接观察到肾小球组织改变,免疫损伤及疾病的进展和演化,资料准确,指标可靠.肾活检技术和其它实验室检查相辅相成,在肾脏疾病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6岁以下小儿肾脏疾病病理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313例临床诊断为14种肾脏疾病的6岁以下小儿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采用快速经皮肾活检术,将穿刺取得的组织分成3部分,按常规方法所有病例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标本均作HE,PAS,PASM及Masson染色,均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IgG,IgM,IgA,C3,C4,C1q及Firibn,部分病例根据血化验乙肝抗原阳性者加做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的HBsAg,HBeAg和HBcAg.本组290例(92.65%)进行了电镜检查.结果:313例肾活检成功率为100%;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血尿103例(32.92%),单纯性肾病82例(26.21%),急性肾炎综合征63例(20.14%),紫癜性肾炎26例(8.32%),乙肝相关性肾炎15例(4.79%),孤立性蛋白尿8例(2.56%)等;病理改变主要为系膜增生性肾A炎162例(51.75%),IgM肾病26例(8.31%),微小病变扣轻微病变25例(7.99%),IgA肾病23例(7.35%),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6(5.1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4例(4.47%),薄基底膜病14例(4.47%),膜性肾病14例(4.47%)等.通过电镜检查,使Alport综合征、先天性肾病、薄基底膜病得以明确诊断.通过肾活检组织免疫病理学检查,使IgA肾病、IgM肾病及C1q肾病得以确诊.结论: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病理类型不同,同一病理类型的疾病,临床表现可以多样.肾活检病理诊断对6岁以下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价值.电镜在肾病理检查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肾活检在老年人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在彩超引导下,采用1秒钟抽吸法对29例老年肾小球疾病患者行经皮肾活检术,标本做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必要时做电镜检查。 结果:29例患者中,按病因分类,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1例,约占72.4%;病理类型以膜性肾病最高,约占38.1%。 结论:肾活检病理诊断对老年人肾小球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肾活检组织进行电镜观察,探讨电镜在肾活检中的作用。[方法]对165例肾活检组织进行研究,把电镜诊断结果与光镜和免疫荧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肾活检诊断过程中,27.88%必须有电镜结果才能做出正确诊断,22.43%需要做电镜加以证实。[结论]在肾活检病理诊断中电镜诊断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没有电镜诊断结果的肾活检诊断是不完善的。  相似文献   

8.
马美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95-596
目的了解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联系,认识肾穿刺活检术在成人肾脏疾病中的重要性。方法 40例肾活检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取肾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结果 40例肾活检病例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9例(72.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0例(25%),小管间质病变1例(2.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IgA肾病为主10例(34.4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狼疮性肾炎为主4例(40%),且以女性为多。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3例(30%)。结论肾活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Max—Core^TM自动活检枪在小儿肾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活检在小儿肾脏病诊断中的意义及Max—Core^TM活检枪在小儿肾穿刺中的应用。方法 在B超引导下用Max—Core^TM一次性活检枪行经皮肾活检术,标本分别做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结果 6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均一次成功,其中轻微病变1例,系膜增生2例,膜性肾病1例,局灶节段性硬化1例,弥漫性基底膜变薄1例。经肾活检纠正诊断2例。3例患儿术后出现了轻微并发症。结论 Max-Core^TM自动活检枪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适用于儿科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简称MPGN)系常见肾小球病理类型之一。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7年9月对64例各类型肾小球肾炎穿刺活组织检查,经病理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其中26例为MPGN,占全部肾活检40.6%。现将26例患者临床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中西药治疗肾小球疾病62例,现将近期疗效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为我科1993年12月至1995年8月住院并接受肾活检的62例肾小球疾病的病人,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38±15)岁,平均住院时间95d(18~174d)。1.2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1993年《实用内科学》第9版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肾炎普通型(CGN)8例,隐匿性肾炎6例,肾病综合征11型(NS11)40例,紫徽性肾炎(PN)3例,高血压肾病1例,狼疮性肾炎(LN)l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3例。1.3病理分型:全部病例均经皮肾穿刺活检作光镜、电镜…  相似文献   

12.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简称MPGN)系常见肾小球病理类型之一。我院自1985年10月至1987年9月对64例各类型肾小球肾炎穿刺活组织检查,经病理组织学及电镜观察结果,其中26例为MPGN,占全部肾活检40.6%。现将26例患者临床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联系,肾活检的并发症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及肾活检并发症。结果在176例肾活检病例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4例(70. 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46例(26.1%),小管一间质病变6例(3.4%)。术后并发症肉眼血尿5例(2.8%),大出血至尿路梗阻1例(0.56%),肾周围血肿14例(7.95%),腰腹痛28例(15.9%),尿潴留12例(6.8%),恶心、呕吐11例(6. 3%)。结论肾穿刺术并发症虽多,但大多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极低。肾活检病理检查与临床密切配合,有助肾脏疾病正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文科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12):1468-1469
目的:分析9例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膜增殖性肾炎患者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临床及病理诊断方面的认识。方法:回顾1998年9月~2008年9月237例肾穿刺活检病例中诊断为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9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光镜病理、电镜病理、免疫荧光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9例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占肾穿刺活检总病例数的3.7%,男女性别比为8∶1。年龄最小为18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为39.3岁。以肾病综合征伴血尿、高血压为其主要临床特点。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部分缓解3例,无效2例,恶化4例(进入透析)。结论:膜增殖性肾炎是一种发病率不高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伴肾炎综合征,病理表现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肾活检在小儿肾脏病诊断中的意义,对15年来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450例肾病患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方法:在B超引导下用国产肾穿刺针行1s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标本分别做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检查。结果:450例患儿共穿刺559次,满足诊断要求者435例,成功率达96.7%,并统计了病理类型所占的百分比,以微小病变和轻微病变型最高,约占12.6%。结论:①小儿肾活检术是一项较为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手段;②可明确病理类型,纠正临床诊断的错误,为临床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活检在肾脏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在B超定位下,采用负压抽吸法,对肾病患者进行经皮肾活检术。参照2000年5月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制定的指导性意见,通过光镜及免疫荧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取材成功并有完整病理资料肾活检病人107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2.9岁。男性占39%,女性占61%。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病占69%,继发性肾小球病占31%。原发性肾小球病中,,IgA肾病发病率最高(36.5%),继发性肾小球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最多(63.6%)。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病仍为常见的肾小球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为常见,继发性肾小球病中以狼疮性肾炎(LN)多见。肾活检病理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淀粉样变(amyloidsis,AL)的超微结构特点及电镜在其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室近两年来接收的肾活检病例的电镜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疑为肾AL的病例加做刚果红染色。结果 6例肾AL均以中老年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电镜下肾小球系膜区轻度或未见增生。6例患者均可在系膜区发现节段性的淀粉样纤维分布,纤维直径8~10nm。束状淀粉纤维可在肾小球基底膜(GBM)外侧沉积形成“钉”状突起结构,突起可呈节段分布或融合成片。刚果红染色均阳性。结论 当电镜下发现肾小球系膜区及/或GBM淀粉样纤维沉积(尤其GBM外侧有淀粉沉积)时,结合临床表现,应高度怀疑淀粉样变,此时应加做光镜刚果红染色进一步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31例肾脏病患者,有肾活检适应证者参照2000年5月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制定的指导性意见,通过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临床诊断、协助治疗。结果:31例肾病患者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窝岁,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病占77%,继发性肾小球病占20%。家族遗传性肾小球病占3%。原发性肾小球病中,IgA肾病发病率最高(33.3%),继发性肾小球病中(LN)最多(83%)。结论:肾活检技术是一种高效、可靠、安全的微创检查方法。在肾脏领域内,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的诊断治疗水平确实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临床水平,且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的病因、病理类型、诊断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致密物沉积病(dense deposit disease,DDD),属于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Ⅱ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一大量蛋白尿、血尿,持续低补体血症,其病理特征性改变是电镜下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内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自1998年我国台湾省首次报道2例DDD以来,国内散在病例的报道共10余例。我们在3年来近3000例肾活检中发现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轻链沉积病和轻链型淀粉样变的电镜及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在肾轻链沉积病(light chain deposition disease,LCDD)和轻链型淀粉样变(amyloid,AL)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2年2月间的肾活检病例进行电镜观察,对疑为LCDD及早期AL的病例进行轻链(κ、λ)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6例符合LCDD的诊断,36例符合AL的诊断。LCDD电镜下可见肾小管基底膜外侧、肾小球基底膜内侧、鲍曼囊外侧及小血管壁的点状、颗粒状电子致密物质沉积,其中2例早期病例表现颗粒状物质节段性分布;免疫电镜标记,颗粒状物质被单种轻链标记,其中K轻链4例,λ轻链2例。AL电镜下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壁及小动脉壁的纤维物质分布,其中15例早期病例表现系膜区或/及毛细血管壁的纤维结构呈节段性分布;15例早期AL的免疫电镜标记结果,纤维结构被单种轻链标记,其中κ轻链4例,λ轻链11例。结论:肾脏LCDD及早期AL的诊断需依赖于电镜检查,免疫电镜检查对早期LCDD及早期AL的确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