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是1986年和1987年Westermark等从胰岛淀粉样沉积物中分离提纯的一种多肽。已有研究证明,IAPP是存在于正常胰岛B细胞内的一种新知的激素。对胰腺IAPP定位研究表明,IAPP与胰岛素(insulin,Ins)共存于胰岛B细胞的分泌颗粒内。至今,关于胃肠道IAPP定位研究的报道甚少;对胚  相似文献   

2.
徐萍  刘超 《医学综述》2005,11(6):500-502
尸体解剖发现超过90%的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有一个胰岛中有淀粉样蛋白沉积,而无糖尿病的老年人(60岁以上)只有15%尸体解剖发现胰岛淀粉样蛋白沉积,这种淀粉样沉积物的主要成分是胰淀粉样多肽(IAPP),亦称胰淀素,还含有至少其他两种物质:载脂蛋白E和类肝素硫酸蛋白聚糖。正常可溶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Exendin4作用下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及胰淀粉样多肽(IAPP)的分泌模式。方法:观察小鼠胰岛瘤细胞系MIN6细胞在不同浓度Exendin4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细胞形态的变化;利用MTT实验检测MIN6细胞在不同干预后的细胞活性的变化;采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实验,检测MIN6细胞在不同干预后培养液上清中的胰岛素和IAPP分泌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各组MIN6细胞的胰岛素和IAPP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xendin4组的细胞数量增加,贴壁牢固,形态正常;细胞活性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胰岛素和IAPP的分泌水平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而IAPP/胰岛素的比值随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胰岛素和IAPP mRNA水平均随Exendin4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上调,具有一定的浓度及时间依赖性,IAPP/胰岛素mRNA比值随作用浓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结论:Exendin4作用于MIN6细胞可增加细胞数量和细胞活性,改善细胞状态,保护胰岛细胞功能;并且可引起胰岛素以及IAPP分泌水平增加,胰岛素和IAPP mRNA表达水平增加,而IAPP/胰岛素比值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BACE2(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2,BACE2)在人体胰腺组织和胰岛素瘤中的分布和表达,探讨其在胰腺组织中的生理功能及其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淀粉样蛋白沉积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人体胰腺和胰岛素瘤标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ACE1(Beta-site APP cleaving enzyme 1,BACE1)、BACE2、胰岛素淀粉样多肽(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IAPP)在胰腺组织中的分布和BACE2在胰岛素瘤中的分布,运用Western blot检测BACE2在胰腺和胰岛素瘤中的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BACE2表达于人体胰腺中的胰岛和胰岛素瘤中,BACE1表达于胰腺胰岛中;免疫组织化学双染发现BACE2在胰岛的表达部位和IAPP在胰岛中表达部位相同,即β细胞中;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ACE2在人体胰腺和胰岛素瘤中都有表达,且胰岛素瘤中表达高于对照组的胰腺组织。结论:BACE2在人体胰岛细胞和胰岛素瘤中的表达,特别是BACE2与IAPP同时表达于胰岛β细胞,可能与T2DM的淀粉样蛋白沉积相关。  相似文献   

5.
现今国际上普遍采纳专家组的建议,把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两型。其根据是胰岛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以及体细胞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两型并不相同。这种区分对估计病情、预后和选择治疗措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的方法,有较古老和间接的血糖测定和葡萄糖耐量试验,以及近年建立的胰岛素释放和C肽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已有报道。本文报道我们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的结果,并探讨它在  相似文献   

6.
胰淀素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β细胞除分泌胰岛素外还分泌一种由3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样分子一胰淀素,它是胰岛淀粉样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1988年,Leighton和Cooperl首次证明这种天然多肽具有抗胰岛素的生物活性。胰淀素有胰岛细胞膜毒性作用,它在胰岛素分泌以及磺脲类药物失效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胰淀素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如下丘脑),引起体重减轻,与肥胖、2型糖尿病(DM)以及高脂血症之间的关系逐渐得到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一敏  张献清  贺静  曾成鸣 《医学争鸣》2008,29(11):964-966
目的:研究氨基酸对牛胰岛素淀粉样纤维的生成、形态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硫黄素(ThT)荧光检测牛胰岛素形成淀粉样纤维的动力学曲线,透射电镜观察纤维形态;以淀粉样纤维诱导人红细胞的聚集和溶血为指标评估纤维对细胞膜的损害作用.结果:牛胰岛素在pH 1.6,57℃的条件下,可在1.5 h开始形成淀粉样纤维,5种氨基酸即组氨酸(His)、脯氨酸(Pro)、苏氨酸(Thr)、谷氨酰胺(Gln)和精氨酸(Arg)具有延迟胰岛素纤维化的作用,同时改变了淀粉样纤维的形态. 胰岛素在形成淀粉样纤维后可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诱导人红细胞溶血和聚集,该作用随着纤维的生长逐渐增强. 虽然在氨基酸作用下延迟生长的纤维具有不同的纤维形态,但并不能改变纤维对细胞膜的损害作用.结论:牛胰岛素在形成淀粉样纤维后具有破坏细胞膜结构的作用. 氨基酸可以抑制胰岛素的纤维化作用. 胰岛素纤维对红细胞膜的损害作用与其形态和生长动力学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卡格列净联合洛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疗效,及对胰岛功能、血清YKL-40、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影响。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洛塞那肽治疗)和联合组(卡格列净联合洛塞那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胰岛功能、血清YKL-40、PPARγ水平、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PPARγ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YKL-40、空腹血糖、2 h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指数降低;且联合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 结论卡格列净联合洛塞那肽治疗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胰岛功能,并显著改善YKL-40、PPARγ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是针对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干预的药物.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刺激胰岛素分泌,激活与胰岛β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促进葡萄糖转运子4易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γ (PPARα /γ)双重激动剂增加脂肪酸β氧化,激活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和葡萄糖激酶基因表达;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 受体拮抗剂引起脂联素水平升高;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与胰岛素协同发挥作用等.新型抗糖尿病药物通过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某些特殊的靶点进行干预,为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是针对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进行干预的药物.如胰高糖素样肽1(GLP-1)刺激胰岛素分泌,激活与胰岛β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AMP激活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促进葡萄糖转运子4易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γ (PPARα /γ)双重激动剂增加脂肪酸β氧化,激活葡萄糖转运体2(GLUT2)和葡萄糖激酶基因表达;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 受体拮抗剂引起脂联素水平升高;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与胰岛素协同发挥作用等.新型抗糖尿病药物通过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作用机制,针对某些特殊的靶点进行干预,为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发病的机制 ,并了解 APP- 17肽、APP- 11肽、胰岛素对胰岛 β细胞凋亡率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只 2型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 4组 ,其中 3组被分别注射 APP- 17肽、APP- 11肽和胰岛素 ,另 1组未用药 ,并设 6只非糖尿病KKAY小鼠为正常对照组。 6个月后 ,用原位末端转移法 (TUNEL)对各组胰岛 β细胞进行观察 ,计算凋亡胰岛 β细胞的阳性率 ;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的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胰岛 β细胞凋亡率 (5 6 .2 4± 2 .38)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47.38± 3.6 5 ) % (P <0 .0 5 ) ,APP- 17肽、APP- 11肽组胰岛 β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49.96± 2 .6 9) % ,(5 1.2 0± 2 .2 7) % ,显著低于 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 (P均≤ 0 .0 5 ) ;胰岛素组胰岛 β细胞的凋亡率为 (5 2 .84± 4 .5 6 ) % ,绝对值低于 2型糖尿病小鼠未用药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胰岛 β细胞凋亡率在 (47.38± 3.6 5 ) %~ (5 6 .5 4± 2 .38) %时 ,所检测的胰岛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胰岛 β细胞凋亡是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APP- 17肽、APP- 11肽、胰岛素可减少胰岛 β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窦易铭 《吉林医学》2013,(35):7363-736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CSⅡ)短期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CSⅡ强化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OGIRT)、C肽释放试验(OGC-PRT)检测;对血糖控制情况、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OGTT各时点血糖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OGIRT、OGC-PRT各时点胰岛素(Ins)、C肽(C-p)、HOMA-β和△I30/△G30明显升高(P<0.01)。结论:对初诊T2DM患者行短期CSⅡ强化治疗能早期解除高糖毒性,有效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不良的4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降糖治疗,比较两种降糖方案的有效性、安全性。结果变更治疗方案半年后,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均较前下降(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低血糖发生频率较前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并降低体质量,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I型糖尿病患者不仅不能分泌胰岛素,而且也不能分泌胰岛淀粉样多肽(amylin)。如在治疗过程中,同时注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无内源性IAPP表达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上进行体外表达实验,建立可产生hIAPP沉淀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hIAPP cDNA,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IAPP;随后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CHO细胞,以RT-PCR法检测重组质粒在mRNA水平的表达,以Thiaflavin S染色的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构建的pcDNA 3.1-hIAPP真核表达体系成功转染体外培养的CHO细胞,目的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转染后培养48 h内的CHO细胞用Thioflavin S染色,与阴性对照相比较,证实有hIAPP的表达而导致细胞内淀粉样沉积发生。结论构建了hIAPP真核表达质粒,并成功在体外表达,从而建立了可产生IAPP淀粉样沉淀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胰岛淀粉样沉积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高海娜  孙丽娜  陈树春 《广东医学》2014,35(15):2467-2469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新型降糖药物,它不仅可以改善血糖,还能改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善糖尿病血管病变.内皮祖细胞(EPC)在新生血管形成和维持内皮功能完整中有重要作用,与糖尿病并发症密切相关.现就GLP-1与EPC之间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GLP-1 GLP-1是由小肠远端和结肠的L细胞分泌的一种含有30个氨基酸的多肽.正常人体餐后内源性GLP-1水平明显增加.GLP-1受体被激活后以葡萄糖依赖方式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岛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降低血糖.此外,GLP-1还可通过延缓胃排空及抑制食欲等多个途径参与机体血糖稳态调节[1].MacDonald发现在正常人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GLP-1分泌是逐渐增强的,而曹洁等[2]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内源性GLP-1分泌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3个月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04~2008年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和门诊83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和强化治疗3个月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测定血浆胰岛素、C肽水平,用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结果 患者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达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无内源性IAPP表达的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上进行体外表达实验,建立可产生hIAPP沉淀的细胞模型. 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hIAPP cDNA,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APP; 随后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转染CHO细胞,以RT-PCR法检测重组质粒在mRNA水平的表达,以Thiaflavin S染色的方法检测重组质粒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结果 构建的pcDNA 3.1-hIAPP真核表达体系成功转染体外培养的CHO细胞,目的基因在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表达,转染后培养48 h内的CHO细胞用Thioflavin S染色,与阴性对照相比较,证实有hIAPP的表达而导致细胞内淀粉样沉积发生. 结论 构建了hIAPP真核表达质粒, 并成功在体外表达, 从而建立了可产生IAPP淀粉样沉淀的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胰岛淀粉样沉积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表达猴肾病毒40巨大T-抗原(Tag)的转基因鼠,在胰岛素基因调节区控制下,为肿瘤发生提供了一个很有用的模型。所有胰岛都表达Tag,尽管起初并无异常增生。但是,一半以上的胰岛逐渐开始增生,一小部分(大约10%)神经血管分化最终导致十四周以后1~2%的胰岛形成了血管丰富的硬癌。最初促发增生与局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Ⅱ(IGF-Ⅱ)的激活有关。用反义寡核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己酮可可碱、睡前诺和灵N联合治疗对伴有明显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初诊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的53例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住院治疗,使血糖达标后出院。出院后继续原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静脉葡萄糖耐量(IVGTT)试验时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和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Homa-IR等。血浆胰岛素、C肽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联合治疗显示出快速稳定的降血糖效果。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静脉注射葡萄糖后10分钟内出现了明显增加的胰岛素、C肽分泌相,相对应的每一点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和由Homa模型计算的Homa-β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Homa-IR指数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瑞格列奈、己酮可可碱和睡前诺和灵N联合治疗对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能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可作为对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初始可行性治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