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3.
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方法,以减少病人不适,提高灌肠效果。方法将10 0例需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 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量不保留灌肠方法,灌肠时间5~8min ,实验组采用开放式膀胱冲洗装置连接16号双腔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10~15cm ,气囊注气15~2 0ml,灌肠时间延长至2 5~3 0min ,观察灌肠效果及灌肠过程中病人的舒适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量多,灌肠液保留时间长,灌肠效果好。结论改进后的大量不保留灌肠提高了灌肠效果,减轻了病人灌肠中的不适,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改进灌肠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 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厦灌后的体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 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渍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改进溃疡性结肠炎病人保留灌肠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需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的78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研究组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法药液外溢例数少,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病人满意度提高、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段微秀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11(7)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后的体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需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的78例轻度、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按照《护理学基础》中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研究组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实施操作。[结果]改进保留灌肠法药液外溢例数少,药物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延长,病人满意度提高、住院时间缩短。[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人采用改进保留灌肠法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改进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11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的改进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现将其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三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男64例,女36例,年龄25~60岁,平均42岁。100例患者均经直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其病变部位分别为:降结肠30例,乙状结肠或直肠36例,横结肠14例,全结肠10例,升结肠10例,属于中药保留灌肠的适应证。1.2方法1.2.l灌肠液的配制根据医嘱配制灌肠液,本组使用的灌肠液由银花、连翘、地丁、天癸、蒲公英、甘草等前成水剂,经纱布滤过备用。1.22用物准备(1)热水袋1个,250ml无菌输液瓶1个,细肛管1根,常规… 相似文献
9.
保留灌肠是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中医认为,肺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条水道,与大肠相表里。药物从大肠吸收后,通过肺的宣发作用输布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莱菔承气汤、宽肠理气汤、清胰汤、复方红藤煎剂、大承气汤等中药保留灌肠,达到全身的治疗作用以通里攻下、清热祛湿、调理气血、活血化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量药液保留灌肠新方法,简化操作步骤。方法将所需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连接一次性输血器代替灌肠筒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小量药液保留灌肠,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新方法行小量药液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对灌肠用物改进后,新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效果好,减轻患者精神负担,观察组副作用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小量保留灌肠新技术的改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保留灌肠方法,观察组采取双腔球囊乳胶导尿管代替一次性肛管,用一次性输液器控制注药速度,球囊内注水防止药液外溢,并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插管深度及灌肠后体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灌肠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均〈0.01)。结论改进保留灌肠方法可减少灌肠药液外溢,延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利于药液与溃疡面的广泛接触,从而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灌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104-2106
探究改良保留灌肠用具对保留灌肠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选择2014年7月~2016年8月新丰县中医院收治的需保留灌肠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灌肠袋实施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改良保留灌肠用具实施保留灌肠。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有效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对照组管道脱出、药物外泄、肛门疼痛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1次插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3.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需保留灌肠患者实施改良保留灌肠用具,能有效提高1次插管成功率,减少管道脱出与药物外泄情况的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是软化粪便,排除肠道积存气体,减轻腹胀。常用溶液:1、2、3溶液即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温度38℃。传统的灌肠均采用肛管,肛管直径粗,与一次性空针不配套,漏液极其明显,从而导致:(1)用量不准确,达不到治疗效果,增加了患的痛苦;(2)弄湿患的衣裤或床单,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种矛盾在冬天尤为突出。自2001年来,我们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消 相似文献
17.
18.
19.
刘璐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0):2741-2741
药物保留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利用肠黏膜直接吸收药物,达到治疗的效果,而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肠腔环境、病变部位及灌后的体位,直接影响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保留灌肠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儿童溃疡性结肠炎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儿按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组采用先开塞露灌肠.再进行药物保留灌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明显延长,药液外溢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明显增高。[结论]改进的保留灌肠方法可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减少药液外溢.从而提高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