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顽固性呃逆是指膈肌不自主的、持续间歇性痉挛 ,并经常规止呃药物及针灸治疗不能缓解者 ,常见于脑血管病并发症、胃肠功能紊乱。笔者近 1 0年来采用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本病 63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63例中 ,男 41例 ,女 2 2例 ;年龄最大 84岁 ,最小 2 6岁 ,平均 65岁 ;脑血栓 30例 ,脑栓塞 1 0例 ,脑出血 1 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3例 ,胃肠功能紊乱 4例。本组脑血管疾病均经 CT检查确诊 ,在原发病救治中出现呃逆症状 ;胃肠功能紊乱者系排除胃肠器质性疾病后引起的呃逆。二者皆经常规止呃治疗无效 ,确诊为顽固性呃逆。2 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应用氯丙嗪复合麻黄素膈俞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所取得的良好疗效。方法:双侧膈俞穴,坐位或侧卧位,常规穿刺点消毒;氯丙嗪50mg和麻黄素15~3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L,垂直缓慢进针约3~3.5cm,回抽无血,双侧各注2mL。结果:单次治疗治愈率高,全部患者均治愈。结论: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护理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穴位注射氯丙嗪治疗30例脑血管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的护理经验,尤其是对穴位注射氟丙嗪后的护理方法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2000年~2004年,我院运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氯丙嗪的方法治疗58例肝癌介入治疗后致呃逆的患者,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58例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52岁;多于介入治疗后1~2天即出现呃逆现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日,且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机体营养摄入障碍。治疗方法取足三里穴,先行穴位按压。消毒皮肤,术者右手持注射器,快速刺入皮下,进针约1~1.5寸,轻度上下提插,得气后回抽无回血,即将25mg氯丙嗪缓慢注入穴位。注射完毕,出针,以棉球按压针孔,并按摩穴位3~5min。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46例…  相似文献   

5.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合并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笔者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氯丙嗪治疗中风合并呃逆 38例 ,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一般情况本组 38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17例 ;年龄最大者 74岁 ,最小者 4 8岁 ;病程最长者 3个月 ,最短者 2小时。临床表现 :呃逆 ,气逆上冲 ,喉间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令人不能自制。2 治疗方法取穴 :双侧足三里。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 ,足三里穴常规消毒 ,取5ml一次性注射器 ,抽取氯丙嗪 2 5mg ,刺入得气后回抽无血 ,将药物缓慢推入 ,每穴各 12 5mg。一般治疗 5分钟~ 10分钟后呃逆即止。注意观察患者针后情况。3 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治疗中枢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 4 8例中枢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用氯丙嗪 5 0mg肌肉注射每日 2次 ,治疗组用氯丙嗪 5 0mg注射两侧足三里或内关穴 (每次 2 5mg)。结果两组疗效比较 (P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穴位注射把穴位刺激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既发挥了西药作用迅速的特点 ,又能体现穴位刺激作用持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中,顽固性呃逆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特别是术后病人,持续的呃逆致切口疼痛加剧,对病人康复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的理论。采用氯丙嗪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斌 《山西中医》2014,(9):35-35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46例,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3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华蟾素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呃逆是因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的病证。2004年8月~2006年12月我科采用盐酸氯丙嗪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胆道术后呃逆发生率较高 ,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笔者运用氯丙嗪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胆道手术后并发顽固性呃逆 38例 ,并与西药治疗 2 3例作对照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 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4 2~ 76岁 ,平均 5 6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转开放术 2 1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11例 ,胆囊切除术 6例。对照组 2 3例 ,男 16例 ,女 7例 ;年龄4 0~ 74岁 ,平均 5 4岁。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失败转开放术 12例 ,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7例 ,胆囊切除术 4例。均在手术后 1~ 2天内发…  相似文献   

11.
穴位注射氯丙嗪治疗骨折病人术后顽固性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作者临床观察发现骨折病人尤其是下肢骨折病人术后常发生此病,多于术后4—6小时后出现,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加重,多伴胸胁满闷,脘腹胀满,嗳气纳减,夜间为重,难以入睡。采用氯丙嗪内关穴注射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脑血管病后呃逆多由中枢神经病变作用于膈神经出现病症。采用黄芪注射液选用双内关、双足三里穴 ,使膈肌由兴奋转为抑制式直接使膈神经受抑制 ,而获效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58例刘方土(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312500)顽固性呃逆以胃气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症,是临床较为常见而难治的一种疾病。凡脾胃虚寒,或胃火上冲,或食滞停饮,或气机不畅,以及老年气衰等均可发生此病。发作剧...  相似文献   

15.
何梅雅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825-825
脑卒中后常伴发持续反复发作的问歇性呃逆,病因复杂,常规抗呃逆药治疗效果欠佳。顽固性呃逆常因影响睡眠而使患者情绪不稳,甚至诱发呕吐出现反流误吸等加重病情,临床上治疗较为棘手。2005年2月~2009年3月期间,笔者收治脑卒中后出现顽固性呃逆病人86例,采用氯丙嗪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止呃汤联合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方法:以止呃汤结合西药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13例在1天内呃逆消失,16例在2天内呃逆消失,5例在3天内呃逆消失,2例在5天内呃逆消失。结论:止呃汤联合内关穴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打嗝又叫呢逆,因隔肌痉挛、刺激因素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所致。笔者应用穴位注射治疗而逆不停,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法取穴:内关。可先行针刺,用强刺激法使患者感酸胀,不见效时,再用维生素B1、B6行穴位注射。用5ml注射器吸2ml(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650mg)药液后直刺内关穴,出现酸胀后.回抽无回血,则快速推药。另侧内关穴同法注射2ml。约半小时左右见效。2典型病例[例一]夏某.男,51岁。持续呢逆不停16小时,在本乡卫生院治疗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即先行针刺不效,途采用穴位注射法,约20分钟呃逆好转,半小时后痊…  相似文献   

18.
呃逆又称膈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症状,我科自1989年至1991年近三年时间,采用穴位注射治疗呃逆105例,收到较明显的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三年时间共收治170例患者,男98例,女72例,年龄72~55岁60例,54~34岁86  相似文献   

19.
自1995年3月~2005年3月,笔者应用维生素B6穴位注射治疗呃逆13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0例,男86例,女44例;年龄10~65岁;病程10天~15年。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0~62岁;病程15天  相似文献   

20.
自 1 992年以来 ,笔者采用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呃逆 3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中男性 1 4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1 2~ 63岁 ,平均 2 8岁 ;病程 2 h~ 7天 ,平均 2 4 h。原发病为脑梗死者 4例 ,胆囊炎者 6例 ,胃炎者 1 2例 ,不明原因者 8例。治疗方法及效果患者坐位或仰卧位 ,四肢自然下垂或伸直。取双侧手三里及足三里穴。皮肤常规消毒后 ,用 5ml注射器抽取胃复安注射液 (用量成人为 2 0 mg,7~1 4岁为 1 5mg) ,快速进针 ,予强刺激 ,抽吸无回血后每穴各注射 1 / 4量。注射后再给予强刺激 1次后迅速出针。本组经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