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培生教授是全国著名伤寒论专家.李老临床用药简朴,组方严谨,常于平中求奇,屡起沉疴.兹举随师验案两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
陶春晖 《新中医》2010,(4):120-121
<正>李培生系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和伤寒学家,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老从事中医临床60余载,擅长内科,精通妇科、儿科。其用药遣方轻灵平稳,药量不大,方不见奇,而有良效。现将李老治疗妇科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培生验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培生教授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侍诊,发现李老用药朴简,组方严谨,常于平中求奇,屡起沉疴。兹将李老部分验案介绍如下。1 阳郁厥逆案 陈某,女,45岁,2003年5月20日初诊。诉四肢、头项不温10余天,且恶风寒甚,足软无力,大便稀溏,多梦,经前乳胀,经血色暗夹有少量血块,舌红  相似文献   

4.
李培生眼疾验案举隅大冶市还地桥镇还桥卫生所(435112)黄又平李培生教授精研“伤寒”,善治疑难杂证,年过八旬,仍精神矍烁,不忘培养后学,济世活人。现将李师几则眼疾验案整理如下。案一:陈某,女,45岁。罹患眼中心视网膜炎多年。诉头昏,眼胀,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5.
张利民 《新中医》2003,35(6):70-70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由苦杏仁、滑石、通草、白豆蔻、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等组成,主治湿温病初起。笔者运用其治疗男科病症,疗效满意,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力 《国医论坛》1997,12(4):20-20
陈亦人教授精研《伤寒论》数十载,学验俱丰,他认为《伤寒论》虽然书名“伤寒”,实际不是专论伤寒,而是伤寒与杂病的合论;《伤寒论》理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揭示了辨证论治的规律。笔者随师临证,深感陈老辨证论治精当,用药灵活多变,师古而不泥古。现举验案3则,供同道参考。三牌肾不足道精菜种某,男,19岁,1996年8月6日初诊。近来道精频频,饮食不馨,面色苍白,形瘦腰酸,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小。此乃劳伤心脾,气不授精,肾虚滑脱,精关不固所致,先后天俱损。给予培土开胃为主,参以固摄。处方:党参15g,白术12g,云警12g…  相似文献   

7.
先师王以文主任医师(1906~1986),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为浙江省1983年首批名老中医之一.平生治学严谨,造诣颇深,对男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选其验案3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介绍邹志为主任医师治疗男科病经验。不射精症用调补肾之阴阳,佐以宣通精窍的通补法;前列腺增生所致急性尿潴留善用滋肾通关丸;精液异常不育症用清解汤、柏菟汤行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9.
徐源泰 《新中医》1991,23(11):19-20
例一:王××,男,20岁,学生,梦遗三年,近日增多,白天亦有外泄,面色萎黄,神倦昏眩,腰痠肢软,纳差便溏,小溲清长,舌尖红,根有裂纹,脉濡细,两尺沉滑。此乃肝肾两亏,相火内动,扰乱精室,精关失固所致。治宜滋阴潜镇,固涩精关。处方:熟地  相似文献   

10.
血清治验2则     
  相似文献   

11.
冀振华  王立  李家庚 《新中医》2007,39(6):68-70
李培生是湖北中医学院教授,著名中医学家,医承家学。广撷博采,历经70余年临证与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体系。笔者通过学习李教授诊疗经验,归纳其临床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严峻峻  刘小斌 《新中医》2002,34(3):20-20
薛某,男,61岁,香港居民。1996年7月因疲劳,走路不稳,纳差,经香港玛丽医院,诊断为:①肝硬化失代偿期;②胃溃疡;③高血压病。住院期间出现肝昏迷、黄疸、腹水、食道静脉曲张致便血等,B超检查发现肝脏有2个肿块,性质  相似文献   

13.
邱某,女70岁,素患慢支高血压,某晚因家事争吵,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呼吸困难入本院抢救。西医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并心衰”抢救后仍伴昏迷,每日靠输液维持生命。半月后自动出院,其儿素有余热,挽诊以冀万一。察形体瘦弱,面黯灰,侧卧于床似睡非睡,神智迷糊,懒言,目光呆滞,唇周发绀干燥,气息微弱,食则吐,六脉沉伏,舌坚少  相似文献   

14.
验案2则     
曹泰安 《新中医》2001,33(3):66-67
1反流性食管炎   曹某,女, 42岁, 1997年 8月 14日初诊。患者喉中经常有异物感,噎气,胸骨后不适,胸闷,烧灼感,经某医院胃镜检查:贲门口糜烂、食道中下段充血水肿、血管网不清晰、食道中下段糜烂覆苔。诊断:反流性食道炎。曾服中西药罔效。诊见:形体瘦弱,面色无华,精神抑郁,心神不宁,胸骨后烧灼性疼痛,有时放射到背部及咽喉,口苦而干,眩晕头胀,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而黄,脉弦滑数。诊为郁证。证属肝郁脾虚,肝脾失和,脾虚湿盛,脾胃升降失调。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渗湿,和胃降逆。拟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化裁。…  相似文献   

15.
冯瑞雪  张再康 《新中医》2002,34(12):57-58
1 凉血解毒治丹毒 王某,女,11岁,2002年1月2日初诊。患者1月前右下肢胫前部突发红肿,色如涂丹,直径约5cm,与正常皮肤界限分明,抗生素治疗无效。诊见:无发热,颜面潮红,舌红、  相似文献   

16.
吴焕林  杨利  赵益业 《新中医》2003,35(5):15-15
郑某,女,72岁,2002年6月8日入院.头痛、头晕1月余.患者自5月4日起出现颈部疼痛伴后枕痛,前额、眉棱骨痛,有时出现双肩部麻木,恶心,呕吐,伴出汗,面部发热,在当地卫生所予以葡萄糖盐水静脉滴注好转,1天后又出现头痛,予参麦针静脉滴注,症状未能缓解,遂于5月17日到某人民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7.
李培生教授治疗乙肝心法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培生系武汉蔡甸区人 ,伤寒学家 ,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治疗肝胃病的丰富经验 ,尤对乙型肝炎的辨治见解独到。现将李师治疗该病之经验简介于下 :1 病因“湿热疫毒” ,病位“肝脾肾”李师认为 ,慢性乙肝属《金匮要略》“肝着”病范畴 ,本病乃“湿热疫毒”所致 ,发病取决于疫毒与人体正气相互作用的状态。实证多见于肝、胆、脾湿热明显 ,正气虚则多见脾、肾、脾气血亏损。李师潜心研究本病多年 ,总结该病的发病机制为、湿、热疫毒为病因 ,肝、脾、肾同病为病位 ,湿、毒、瘀、滞是其基本病理。2 疏、清、化、运、养是本病基本治法李师认为治疗…  相似文献   

18.
朱日 《新中医》1998,30(6):8-8
单兆伟教授脾胃病验案2则朱日主题词@单兆伟胃炎,萎缩性/中药疗法结肠炎/中药疗法慢性病江苏省名中医单兆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尤精于治疗脾胃病,笔者曾侍诊于单教授,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脾胃病验案2则介绍于下。1胃痞案谷某,女,工人...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国医论坛》2006,21(3):10-11
李培生教授精研伤寒,善治疑难杂证,年近九旬仍临证不辍.笔者有幸随诊,发现李老用药简朴,组方严谨,临证处方注重实效,往往于平淡之中屡起沉疴.此举验案2则以示其治.  相似文献   

20.
黄燕  缪晓路 《新中医》2003,35(11):51-51
李某,男,9岁,2003年3月9日初诊。患儿1月前因感冒、咳嗽,予以青霉素注射液静滴后,感冒已愈,继而出现咳喘,伴有痰鸣,胸闷闭塞,经多方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近日发作频繁,甚则整日不止,自觉乏力,气促,伴有咳嗽,呼吸困难,胸闷,活动后加剧。诊见:面色隐青、泛红,唇青紫,咽部微红,胸廓正常,呼吸急促,吸气困难较明显,喉间有痰鸣声,心脏(-),四肢无浮肿,舌质淡红、少苔,脉弦滑。中医诊断:咳喘。证属痰气郁闭,气不摄纳。处方:川芎、青皮、紫菀、钟乳石、生石膏各5g,射于、艾叶、百药煎、石韦、沉香、苦杏仁各3g,醋麻黄2g。水煎服,每天1次。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