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重要的学术流派,吴门医派代表性医家辨治疮疡经验丰富,理法方药完备,在分析病因、辨证论治、预后调护等方面既与传统内科理论相联系,又形成了外科自身的诊疗特色,还结合吴门医派特点。吴门医派外科认为疮疡病机为气血不畅,辨证以阴阳为纲,结合经络辨证,治疗上强调清热凉血、滋阴降气,内外兼治,并重视顾护胃气。吴门医派外科辨治疮疡之学术思想进一步拓展了中医外科学的内涵,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疡科心得集》“外科三焦辨证”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新六  赵唯贤 《四川中医》2008,26(12):53-54
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中提出“外科三焦辨证”理论,认为头颈疮疡多为风温风热,胸胁疮疡多为气郁火郁,下肢疮疡多为湿火湿热。通过研究发现,高氏临证用药,头颈疮疡多用辛凉疏散之剂,如牛蒡解肌汤;胸胁疮疡常用行气散火解郁之剂,如疏肝导滞汤;下部疮疡多用化湿清热之剂,如萆渗湿汤。  相似文献   

3.
<正>甬,即宁波,地处东南沿海,集浙东毓秀,聚富饶物资,汇通交流频繁,素有“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之美誉,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中医底蕴。甬派中医指在宁波地区从事医事活动的医生总称,是一支以地域范畴命名的中医流派,是浙派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查阅了浙江宁波医药文献、地方志涉医资料,粗略统计甬派中医医家400余人,其中外科名家逾70位,所占比例颇多。今对甬派中医外科学术发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汪剑  和中浚 《四川中医》2007,25(4):16-17
通过介绍四川“火神派”的代表医家及学术源流脉络,探讨四川“火神派”的形成和传承发展,认为该派以明析阴阳、重视阳气、汇通医易、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等为主要学术思想及特色,重点探讨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的异同,提出对“火神派”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高憩云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外科名医,津沽疮疡学术流派的创始人,《外科医镜》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他倡导内、外治结合,认为学习外科著作应批评继承,重视阴阳辨证,创立方剂,强调顾护脾胃;创制外科器械,主张刀针切割,配图说明器械的应用要点,开创了中医外科手术器械的先河;提出了许多至今仍指导临床的外治原则。本文整理了高憩云《外科医镜》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北省第三批中医药师承工作的开展,总结并初步领会王敏淑老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如:灵活用药、综合辨证、证与症相结合的一整套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与方法活用、妙用对药、组药,善用经方、效方,喜用清热、益气、活血化瘀大法,提高自己的临证水平,在发扬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中医创新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传统的中医外科"消法"用于治疗各种疮疡的实际效果,寻找到治疗各种疮疡的标准方法。方法: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这一段时间里,我院收治了30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配,共分两组,分别称为实验组(154例患者)和对照组(154例患者)。实验组运用中医外科的"消法",采取内消与外治相结合治疗各种疮疡;对照组则使用抗生素治疗各种疮疡。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6.10%)要比对照组(88.96%)明显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科"消法"治疗各种疮疡的疗效显著,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认真钻研、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科“正宗派”学术源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术源流发展的角度,举例讨论《外科正宗》之前及其后的重要医家和文献,认为龚庆宣可推为正宗派的滥觞,继之元.齐德之以及明.王肯堂和申拱辰当属此派。清·祁坤、祁宏源等与陈实功一脉相承,形成了关系最为紧密的金鉴派。主张内外并重是外科治疗的主流,也是正宗派的重要特色,其学术思想不始于陈实功。外科流派医家之间师承关系多数不明显,主要基于相同的学术思想倾向,故强调学派划分的标准应进一步严密、细致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贺菊乔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教学、科研50年,谙熟本草药性,精通中医理论,擅用古方化裁和自制新方,用药精炼,治验甚众,尤其在运用中医外治法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贺菊乔教授的中医外治学术思想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内外并举,长于外治;二是辨证精细,审征度机;三是病证并重,中西联合;四是处方精炼,巧用虫药;五是继承创新,师古不泥。初步总结了贺菊乔教授的中医外治学术思想,以飨同道,启发后学。  相似文献   

10.
中医外科明清三大流派关于脱疽的辨治各具特色,正宗派认为其发病与寒湿、情志、饮食、房劳、外伤、药邪、误治等有关,全生派认为与气血亏虚、寒凝阻络有关,心得派认为与饮食、房劳及消渴等有关。内治方面,正宗派体现了“治疮全赖脾土”及整体观,全生派体现了阴阳辨治、因人制宜、阳和通腠及以消为贵,心得派提出“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扶正及标本兼顾。外治方面,正宗派有膏药、油膏、箍围、掺药、结扎、切割、针灸、浸渍及熏法,全生派反对滥用针刀,酌情使用切割法,心得派提倡灸法,慎用切割。三大流派均指出脱疽病位在手足且疼痛剧烈,病情复杂,症状重,疗效及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谭新华(1936-),湖南炎陵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名中医,全国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湖南省卫生系统中医药高职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湖南中医药导报》、《湖南中医杂志》、《湖南中医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1959年以优秀成绩考入湖南中医学院师资班深造,系统学习了中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外科工作。1962年师事中医外科名老肖梓荣教授,1964年师从名老中医汤炳光,1965年赴广州中医学院进修,师从名师张景述。谭教授治学严谨,主张学中医必历经“读、背、临床”三步曲。精读、钻研,深识“久病入血”、“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外科疾病多痰瘀”,善用理气开郁、化痰软坚、活血化瘀等法治疗外科疑难杂症。主张外科病“内治与外治结合,治外必先安内”。他提出的“蛇伤解毒六法”和治蛇伤验方“百步丹”、“半边莲汤”、“蛇伤消肿散”均为效法良方。完成“前炎清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舒通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熊胆消石片治疗胆石病”等科研10项,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4项。出版著作1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任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副主编、全国高等自考教材《中医外科学》主编;《传世藏书·医部》、《中华医典》光碟版编审。培养硕士、博士、高级学术继承人18名。曾荣获湖南省人民政府三等功嘉奖。  相似文献   

12.
对病机概念进行解读,通过文献考证,直解其概念内涵;从病机与辨证的关系、历代医家对病机理论的创新,论证病机理论为中医理论创新突破口的可能性,提出病机是中医理论之“靶点”、“敏感点”的猜想,并对病机理论研究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与瑰宝,为我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些年,随着国家政府层面提出并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国家对中医药投入加大,使得中医药科技发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思维的碰撞,实践的检验,问题也暴露不少。将这些问题整理后,从医学史、科学性、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评价标准、科研现状、产业化共7个角度对中医药的科研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引发中医药同仁,特别是年轻学者对中医药科研方向的思考、探讨和梳理,共同为中医药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尹先达 《光明中医》2008,23(10):1425-1426
因为自然界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人体形质与气化,脏腑气机之升降出入,气血、水火之平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适应,都必须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保持动态平衡,否则百病生焉。由于人的生命活动、人和自然的关系非常复杂,其间还有许多东西还未被人们所发现和认识。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在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在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促进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认真研究、整理中医学之“平衡观”,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蛋白组学作为近年来一门较为新型的学科和研究手段,已被应用于生命学科的各领域。笔者主要从中医证候与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与蛋白组学研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找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在研究中相互渗透的切入点,并希望能为银屑病的诊断与治疗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和依据,进一步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金世元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本文主要从"德""行""识" 3个方面研究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医药圆融"思想传承特色,阐述"德""行""识"的内涵及三者关系,为传承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作为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环节,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减毒增效。中药如何经炮制后在临床上发挥最佳疗效,关键在于"适度""适应"和"适时"三方面,即"三适"理论。近些年来,学者们围绕炮制的"三适"原则和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充分阐释了"三适"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极大推动了中药炮制的传承与创新。笔者总结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三适"的基本内涵,并结合现代研究报道,分析探讨了"三适"理论是如何贯穿于药物炮制前后的药效及成分变化研究,并提出既要系统地整理传统炮制理论,也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阐释炮制理论本质,创新发展现代新理论,更好地推动炮制学科发展,促进炮制行业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中医急诊学在本科教学中虽然属于考查课程,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医急诊学体现了中医急救方面的特点与优势,证明中医不是“慢郎中”。然而中医急诊学设置的开课时间段、目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值得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改变对“中医是慢郎中”的认识,重拾对中医急救的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医药的热爱,值得我们思考并采取措施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传承与发展中医药文化成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化改革中医药文化体系,推动中医药文化的建设,探索高效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方法成为迫在眉睫的核心问题,此研究系统总结我国在中医药文化发展过程中,名老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过程中形成的特色传承方法,及其指导中医药学术传承的重要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医发展路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发展已出现空前良好的机遇,但中医现状并不乐观。中医发展路径应该立足于中医理念的基础上,保持中医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地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让现代科学技术为我所用,助我所长、补我所短,使中医保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而得到发展、拓新。作者认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检查搜集各种病情资料和实施治疗、评定疗效、判断预后的环节上,可以利用好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但在分析疾病和立法选药的环节上还难以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因为中医“辨证审机定治”的思维方式还不具备现代科学要求的统一尺度和统一标准,这还有待于我们依据中医的思维模式,拓展思路,创新相应的科学技术,阐发中医理论的本质,促进中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