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对中风病中医康复的文献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中风病中医康复工作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存在问题及对策,以期提高中风病中医康复医疗的临床与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前临床对中风病的康复治疗大多局限在医疗技术如针灸、药物、功能锻炼等方面,而很少考虑“神”的因素在中风病康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从一个治疗失败和成功的病例来看治患者之神、调家属之神、定医者之神在中风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并分析“治神”的重要性以及“治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中以脑梗死后抑郁症为多见,患者表现为中风后悲观、失望,对工作生活失去兴趣,对疾病的康复丧失信心,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甚至拒绝进食,自杀等,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据统计,美国每年卒中的600万人中,  相似文献   

4.
刘茂才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内知名中医脑病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刘教授从事中医脑病学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尤擅治疗中风,证治思路独特,谴方用药精妙,兹将刘教授分期治疗中风病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研究进展及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发生的抑郁症,属于继发性抑郁症的一种,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PSD作为脑卒中的“副产品”,严重影响中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和延缓其病势发生发展有一定优势,其相关研究已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中风早期康复及对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是当今中风病治疗的关键,直接影响病人预后,因此日益受到学术界重视,中医药在此方面日益显出其优势所在。本文简述了中风早期康复的机理及中风后抑郁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说明了中风早期康复及对中风后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性。并阐述了中医药在中风早期康复及中风后抑郁治疗中的作用,说明了将中医药引入中风早期康复及中风后抑郁症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风病在临床上是常见疾病,近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打破了过去的年龄界限,为此医学界同道对中风病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笔者在临床治疗中风病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康复疗法对促进和改善中风病人的功能恢复有其独道之处。康复疗法包括的范围很广,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国已初步成立了一些康复机构。日本、美国、保加利亚等国均成立了专门的康复医院,应用康复疗法治疗多种疾病。祖国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均有较深刻的认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发生在中风后的一种包括很多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的复杂情感障碍性疾病,是中风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20%~60%的中风病患者可出现抑郁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近年来对PSD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采用舒郁宁神活血汤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土居中央,斡旋气机,左旋木火生,右转金水降,气机回环,如圆运动。”后世医家总结为“一气周流”理论,该理论目前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对中风病诊治起到指导作用。黄氏认为中气亏虚贯穿中风病发病始终,通过调整气机,可以促进中风病的恢复,因而在“一气周流”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风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肖燕  任开益 《新中医》2014,46(1):11-13
任开益名中医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认识、治疗中风病,通过研究一组高危因素造成人体对中风病的易感性,提出高危中风综合征假说,运用个人经验方对中风病实施未病先防减少发病率,已病防变降低死亡率,康复与治疗同期开展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抑郁证属于中医郁证的范围,中医治疗抑郁证多立论于心、肝、脾、肾四脏其中“疏肝解郁”是主流治疗原则,而经验总结得来的“温阳开郁”治疗原则临床亦有较好的疗效。通过比较2种治法的异同发现2种治法的争论源于指导理论不同,温阳开郁法涵盖疏肝解郁法中调畅气机的重要内涵,并包含温补肾阳、肝阳、脾阳即“调整阴阳”的关键思想,是中医治疗郁证的关键临床经验,并有待从经典理论中进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总结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方法:以王振涛教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病例为研究对象,提取处方药物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频率、聚类分析,分析其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有196份病例纳入研究,共得药物191味,常用中药有茶树根、甘草、丹参、茯苓、三七、茯神等10味。聚类分析发现生脉散、四参定悸饮、桂枝甘草汤、黄连温胆汤、冠心Ⅱ号方以及解郁安神、健脾调肠类方药为王振涛教授辨治心悸病应用水丸剂的基本方药。结论: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从“虚”“痰”“瘀”“热”论治,以益气养阴温阳、清热化痰活血为原则,兼之注重解郁安神、健脾调肠。  相似文献   

13.
刘志龙教授认为,五脏阴阳调和,睡眠方可安稳.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胆俱虚均可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治疗以安神定志为本,常用经方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肝疏泄太过或不及,藏血功能失调,导致阴血不足,魂无所居而致失眠,治以疏肝理气或补养肝血,常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脾主运化,为气血生...  相似文献   

14.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抑郁症气虚络瘀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丁元庆教授近20年辨治的1600余例抑郁症患者中,择其一典型气虚络瘀证病案,详细阐析丁教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诊治该病证的辨治思路、用药特色。丁元庆教授提出抑郁症病位在心,阳郁神颓是其病机关键,振奋阳气、怡神强志为基本治则。抑郁症气虚络瘀证责之气血损耗,营涩卫痹,形神困顿。"损心调营卫"既是指导原则,也是基本方法。治当宣通营卫、畅达神机,以安形神。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并以"黄芪-桂枝-炙甘草"为基本药对,随证加减配伍,临床疗效满意。但抑郁症本为难治之疾,病程既久,治当形神兼顾,缓图收效。  相似文献   

15.
失眠属于中医学的"不寐"范畴,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有关。实证者,多因肝郁气滞化火,引起心神不安所致。故治疗当以疏肝理气入手,佐以安神宁心。  相似文献   

16.
李波教授对男科疾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认为其病位在宗筋,发病与肝肾心胆相关,提出化湿兴阳、疏肝通络、开心温胆、平补阴阳的治疗思路,通过4则验案进行分析总结这一学术观点的实用价值和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蒙中医药对抑郁症认识有别,蒙医药认为抑郁症是由赫依偏盛所致,治疗重在调节赫依、平衡三根、宁心安神、促进白脉传导;中医药认为肝郁气滞、情志不遂为抑郁症的核心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兼顾心脾为主。槟榔十三味丸为蒙医调节赫依的经典名方,具有调节赫依,安神止痛之功,通过调节赫依,平衡三根,促进了白脉的传导,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蒙医认为脑为白脉之海,故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实则为心脑同治。进而从中医药角度分析槟榔十三味丸,发现其多用辛味药,能行气温中,因而调理中焦脾胃气机可能是其治疗抑郁症的重要途径,温补肾阳的功效也提示其通过心脑肾同调治疗抑郁症。因此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中医可以学习蒙医辛味药的用药经验,重视调理脾胃气机和温补肾阳;中医治疗抑郁症多从肝论治,所以蒙医也可以借鉴中医疏肝解郁药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8.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19.
介绍许芝银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许老师根据甲状腺癌术后的症状表现,将其分为四个证型: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分别采用益气养阴、疏肝理气、温阳散结、破瘀化痰等法施治,可明显改善甲状腺癌术后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长期大量使用时,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带来较多的不良反应.王自敏教授认为糖皮质激素多具"纯阳"之性,初始及长期使用时,阳热过旺,易伤肾阴,减量阶段,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停用阶段,正气亏虚,阳气未复.对于其不良反应的防治,王老主张以分期论治为主,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不同,适当加减用药,归纳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