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脱垂的超声特点及其与压力尿失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90例膀胱脱垂合并SUI的患者,设为脱垂+SUI组。同期来本院就诊的90例膀胱脱垂患者,设为脱垂组(无SUI)。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女性患者95例,设为对照组(无泌尿系统疾病)。各组均经会阴进行盆底二维超声检查。比较各组超声参数,根据二维超声检测结果,进行膀胱脱垂的分型。比较不同分型膀胱脱垂患者的超声参数。结果 脱垂+SUI组、脱垂组的膀胱尿道后角(PUA)、膀胱颈下降值(BND)、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尿道旋转角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垂+SUI组的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尿道旋转角均明显低于脱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脱垂+SUI组以I、II型膀胱脱垂为主。I、II型膀胱脱垂患者的PUA均明显高于III型,膀胱后壁最低点下降值、尿道旋转角均明显低于III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维盆底超声能够对膀胱脱垂及其不同类型进行评估和分析。SUI患者的膀胱脱垂以膀胱尿道膨出为主,主要超声表现特点为膀胱尿道后角增大及膀胱颈漏斗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智能识别及自动测量软件量化评价膀胱后壁脱垂的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超声科行盆底超声检查的130例女性膀胱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超声智能识别及自动测量(以下简称智能测量)、人工测量膀胱脱垂最大距离、POP-Q分度,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结果一致性。将患者根据膀胱脱垂超声分度标准分为Ⅰ、Ⅱ、Ⅲ度组,采用智能测量测定三组患者的膀胱颈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静息状态以及Valsalva动作的相关角度。结果智能测量与人工测量膀胱后壁脱垂POP-Q分度一致百分比为89.23%,智能测量与人工测量膀胱后壁脱垂POP-Q分度检测一致性较好(P0.05)。智能测量与人工测量膀胱脱垂最大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可重复性检验结果示智能测量膀胱后壁脱垂最大距离和POP-Q分度均具有较好重复性。智能测量对Ⅰ、Ⅱ、Ⅲ度组的膀胱颈距离、肛提肌裂孔面积、静息状态(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与Valsalva动作(膀胱颈下降值、膀胱最低点下降值、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膨出、孤立性膀胱膨出)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智能测量膀胱后壁脱垂与人工测量具有较高一致性,且具有较高重复性,测量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多模态盆底超声参数评估产伤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海南省中医院200例产后妇女,将其分为尿控正常组(n=144)与SUI组(n=56),均于产后42 d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即二维、四维、断层超声成像等检查),SUI组则继续于产后3、6月随访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膀胱尿道后角(RVA)、盆膈裂孔面积、子宫以及直肠壶腹最大下降位置、尿道漏斗形成情况、肛提肌是否损伤,分析盆底超声参数与SUI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子宫下降距离、直肠壶腹下降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尿控正常组(P<0.05),尿道漏斗形成率、肛提肌损伤率高于尿控正常组(P<0.05);SUI患者不同时间点子宫下降距离、直肠壶腹下降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6月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尿道漏斗形成率、肛提肌损伤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BND、URA、RVA、盆膈裂孔面积与SUI呈正相关关系(P...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盆底器官脱垂分度(POP-Q)、盆底电生理、盆底超声、肛肠动力检查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进行功能评估,探讨各指标与女性SUI的相关性及女性SUI患者盆底整体功能的变化。 方法 共选取SUI女性患者25例作为SUI组,另选取健康女性2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POP-Q对2组受试者POP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盆底超声测量2组受检者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以及从静息状态到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盆膈裂孔大小;采用盆底电生理检查评估2组受试者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和疲劳度;并对2组受检者进行肛肠动力学检查。对2组受试者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指标与女性SUI发生风险的相关性。 结果 SUI组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程度(其中POP-QⅠ期,POP-QⅡ期,POP-QⅢ期的例数分别为11例、12例、2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va动作时,SUI组的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静息状态到Valsalva动作时,SUI组的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器官脱垂严重程度、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Valsava动作时膀胱颈位置、尿道倾斜角是女性SUI发生的危险因素,与SUI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且盆腔器官脱垂、膀胱颈及尿道支撑功能改变影响了SUI患者盆底整体功能。 结论 女性SUI患者的膀胱颈移动度和尿道活动度越大则POP越严重;POP、膀胱颈和尿道支撑功能的改变会影响女性SUI患者盆底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盆底功能。方法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的盆腔器官进行观察,并对盆底组织各参数进行测量。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观察膀胱颈及近端尿道的移动情况;测量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计算膀胱颈下降度(BND),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在静息状态下BSD测值为(-2.73±0.37)cm,膀胱尿道后角测值为(119.00±22.40)°;最大Valsalva状态下BSD测值为(-0.25±0.67)cm,膀胱尿道后角测值为(114.74±21.50)°;BND测值为(2.46±0.59)cm,膀胱颈旋转角度测值为(70.68±19.91)°,尿道旋转角度测值为(60.81±17.34)°。结合临床及盆底超声测量结果诊断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29例(58.00%,29/50,压力性尿失禁5例,直肠脱垂8例,膀胱脱垂16例)。研究中不同观察者之间测量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BSD、膀胱尿道后角及计算BND的一致性非常好,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89、0.91、0.88、0.92;尿道旋转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88,表明观察者之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动态观察女性盆底器官的运动变化,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进行评估,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Ⅱ型和Ⅲ型膀胱脱垂在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应用经会阴超声观察膀胱脱垂Ⅱ型和Ⅲ型患者的盆底信息,张力期观察尿道内口是否呈漏斗状开放,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比较膀胱脱垂Ⅱ型和Ⅲ型患者临床表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测量参数。结果膀胱脱垂Ⅱ型患者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开放、颈部脱垂明显,膀胱颈移动度大于Ⅲ型患者,尿道内口漏斗状开放和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高。膀胱脱垂Ⅲ型患者张力期膀胱尿道后角完整、后基底部脱垂明显,患者排尿困难、排空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结论Ⅱ型和Ⅲ型膀胱脱垂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及声像图特征,膀胱尿道后角是否开放以及脱垂最低点的不同是两者最显著的声像图差异,也是临床表现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经会阴盆底超声定量参数评估产后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月于酒泉市人民医院分娩并进行产后复查的418例初产妇为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发生POP分为POP组(n=147)和非POP组(n=271)。所有产妇均接受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缩肛状态下和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膀胱尿道后角(posterior urethrovesical angle,PUA),计算膀胱颈移动度(bladder neck down distance,BND)和膀胱尿道后角变化[changes in PUA,R-A(PUA)]。结果:POP组静息状态下、缩肛状态下、最大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PUA均大于非P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OP组BND、R-A(PUA)均显著大于非POP组(P <0.05)。结论:产后POP患者盆腔结构不稳定性增加,肛提肌裂孔形态改变、膀胱颈移动和膀胱尿道后角改变与产后POP...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会阴部二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盆底结构功能参数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例(SUI组),同时选择20例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会阴部二维、三维联合超声检查,并在不同状态下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等参数及观察盆底结构容积断面成像,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及形态学变化。结果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裂孔长度、宽度、容积及肛提肌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检查可显示SUI患者盆底结构功能参数的改变,而三维超声检查则能直观地观察女性尿道、肛提肌等盆底结构。盆底超声检查是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会阴四维盆底超声技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因素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9月随机抽取33例来我院就诊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患者作为观察组与19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进行四维盆底超声检查。检查时探头放置会阴部,运用四维超声显像观察与膀胱脱垂有关的各个指标在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变化,对两组妇女的膀胱颈初始位置、两种状态时膀胱颈移动距离、膀胱后角、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准确测值相比较,评估各指标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度。结果:观察组妇女的膀胱颈初始位置、两种状态时膀胱颈移动距离、膀胱后角、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肛提肌裂孔面积在静息和最大Valsalva两种状态下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有压力性尿失禁症状的女性患者与其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和膀胱尿道后角等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盆底超声评估这些指标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提供有力的依据,肛提肌裂孔面积与SUI诊断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超声在宫颈癌术前分期及术后盆底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进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二维超声、超声微血流成像(SMI)及病理组织活检,比较二维超声检查、SMI与病理检查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差异及准确性,并分析超声对术后盆底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二维超声对宫颈癌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70.97%,SMI为80.65%,两者联合诊断为88.71%。术后会阴盆底超声检查有26例(41.93%)患者发生前盆腔脱垂,10例(16.13%)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UI),9例(14.52%)发生后盆腔脱垂,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6.45%。且宫颈癌术后患者最大Valsalva下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度、静息下膀胱颈尿道后角、最大Valsalva下膀胱尿道后角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且对术后盆底功能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女性尿道形态和活动度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0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76例单纯SUI妇女和132例健康妇女,在压力咳嗽试验(CST)中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测量尿道漏斗、膀胱颈部下降距离(BND)、尿道旋转角和膀胱后角(RVA)评估膀胱颈部的形态和活动度,应用UMP软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85-2486
选取产后6周经检查证实的SUI患者30例,均为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育正常妇女30例,设为对照组,均行盆底超声检查,对比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等指标。结果在指导下,两组Valsalva动作完成均较好,获取的图像质量理想,可对Valsalva动作后及静息状态下盆腔器官功能、位置的变化清晰显示。参数对比方面:观察组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膀胱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5)。观察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18例,占60%;对照组3例,占10%,对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盆底超声除可对产后SUI患者盆底变化情况观察,得出尿道内口漏斗有无形成、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等相关超声参数外,还可作为对产后SUI形成诊断的客观影像学指标,为评估本病提供了一项操作简便、安全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参数对剖宫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诊断效能及生物反馈疗效评估效能。方法 采用简单抽样方式选取行剖宫产的孕妇21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后是否发生SUI,分为SUI组(n=88)和非SUI组(n=127)。SUI组实施生物反馈治疗。比较2组盆底超声参数。比较SUI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超声参数。结果 SUI组的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及Valsalva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LHA)、膀胱尿道后角(PUVA)大于非SU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例剖宫产后SUI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32%。SUI组治疗后的BND、URA及Valsalva状态下的LHA、PUVA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D、URA、LHA、PUVA预测生物反馈治疗剖宫产后SUI疗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3、0.897、0.865、0.887。结论 盆底超声参数在诊断剖宫产后SUI和评估生物反馈治疗效果方面具有较高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3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9例SUI患者(轻度SUI组40例、中重度SUI组39例),同期因健康查体就诊后排除SUI和(或)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41例(对照组)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安静状态下测量膀胱尿道后角(α),在屏气用力动作时检测患者膀胱颈移动度(Mu),将两种状态下的图像冻结并存入计算机,之后测量膀胱颈旋转角度(θ)、膀胱颈下移距离(X)。结果:对照组与轻度SUI组、中重度SUI组间的Mu值、α角、θ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SUI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Mu、α、θ的r值分别为0.861,0.750,0.619,P<0.05)。对照组与轻度SUI组、中重度SUI组间的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SUI组与中重度SUI组间的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直观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改变,在SUI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结构的变化,建立基于判别分析的产后早期SUI超声诊断模型。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行产后早期常规体检者115例,随机分为训练样本98例和验证样本17例,其中训练样本中SUI者52例,非SUI者46例;验证样本中SUI者10例,非SUI者7例;应用盆底超声检查所有受检者静息状态下膀胱颈在X轴的距离(HBL)、张力状态下膀胱颈在Y轴上的移动度(BND)、膀胱旋转角度(URA)、静息及张力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PVUA1、PVUA2);利用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诊断模型,并对诊断模型进行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产后早期SUI的效能。结果训练样本中,SUI者HBL、BND、URA、PVUA1、PVUA2均较非SUI者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UI诊断模型:Y0=-108.764+2.223X2+1.187X3+1.404X5;Y1=-144.728+4.145X2+1.879X3+1.499X5(其中Y0为非SUI者,Y1为SUI者;X2为BND,X3为URA,X5为PVUA2)。通过训练样本进行自身检验及交叉验证,所得到的准确率分别为94.9%、93.9%;通过验证样本验证,所得诊断准确率为82.3%。ROC曲线评估其诊断产后早期SUI的曲线下面积及95%可信区间为0.939(0.895~0.983)。结论通过Fisher判别分析综合盆底超声建立的多变量联合诊断模型可以客观反映产后早期SUI患者盆底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四维盆底超声检测在初产妇不同分娩方式下前盆腔损伤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至6月我院收治的产后随访的500例初产妇,将自然分娩的产妇纳入自然分娩组288例,将剖宫产的产妇纳入剖宫产组212例,两组均采用四维盆底超声检测盆底成像。对比两组在静息、Valsalva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PUA)、尿道旋转角(UR)的观察结果;对比两组在静息、Valsalva状态下的盆底裂孔测量参数;对比两组膀胱膨出的Green分型发生率。结果 两组静息状态下的BSD、PUA与BND、U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组Valsalva状态下的BSD、BND均短于自然分娩组,Valsalva状态下的PUA、UR均小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膀胱膨出的GreenⅡ型、Ⅲ型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息状态下,两组LH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剖宫产组的LUG、LHLR、LHAP均低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状态下,剖宫产组的LHA、LUG、LHLR、LHAP均低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膀胱膨出的GreenⅠ型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四维盆底超声检测可以清晰观察初产妇的前盆腔成像,能准确评估初产妇在不同分娩方式下前盆腔损伤的情况,为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针联合“骶四针”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SUI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头针联合骶四针疗法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超声测量值,包括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最大Valsalva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以及ICI-Q-SF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的盆底超声测量各值均较治疗前减小,ICI-Q-SF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盆底超声测量各值均小于对照组,ICI-Q-SF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针联合“骶四针”疗法对女性SUI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观察膀胱膨出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48例经临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无压力性尿失禁的正常女性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最大Valsalva动作时尿道旋转角、膀胱尿道后角、膀胱后壁最低点位置,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评价超声观察膀胱膨出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膀胱膨出情况均能清晰观察,两组患者中膀胱膨出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会阴超声观察膀胱膨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4%、94.1%、72.4%、92.3%,其中SUI患者中GreenⅡ型膀胱膨出占绝大多数。结论经会阴超声能清晰观察膀胱膨出情况,膀胱膨出特别是GreenⅡ型膀胱膨出对SUI的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可为临床诊断SU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于盆底超声参数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骨桥蛋白(OP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预测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列线图模型建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48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3个月是否发生SUI分为SUI组(37例)及非SUI组(11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产妇SUI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盆底超声参数[尿道旋转角(URA)、尿道倾斜角(UTA)、膀胱颈移动度(BND)、膀胱尿道后角(PUA)、肛提肛裂孔面积(LHA)]及血清MMP-1、OPN、CTGF等均为初产妇SU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8个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41(95% C.I.:0.756~0.926),均高于模型中各单项指标,且该列线图模型拟合程度较好(Hosmer-Lemeshow x2=82.349,P=0.642)。结论 URA、UTA、BND、PUA、LHA、MMP-1、OPN、CTGF等均为初产妇SUI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以上8个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初产妇SUI具有较高预测价值,能为初产妇SUI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及初产妇产后盆底肌肉训练的疗效评估。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产后检查的产妇873例,所有产妇均需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回顾分析SUI筛选结果与诊断准确性,为其中的初产妇制定个性化盆底肌肉训练方案,6个月后再次进行盆底超声检查,评估训练效果。结果:873例初产妇盆底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9.43%,初产妇训练6个月后静息时膀胱位置、膀胱颈位置、膀胱尿道后角、尿道倾斜角、最大Valsalva动作时膀胱降低距离、膀胱颈降低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明显优于训练前(P<0.05)。结论:盆底超声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清晰显示出产妇盆底结构,指导制定科学盆地肌肉训练方案,有助于评估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