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中医》2021,43(5)
偏头痛具有反复发作、常有一定诱因的临床特点,症状不仅局限于头痛,还有眩晕、郁证、不寐、多寐、呕吐等。从脾胃角度对偏头痛的反复发作、饮食诱发因素及恶心呕吐症状进行分析,根据阳气不足、气血不足及脾虚生痰对偏头痛非头痛症状进行分析,从脾胃气机升降和饮食诱因分析与偏头痛发作的关系,强调脾胃因素贯穿偏头痛全程,特别从预防角度提出“治从肝胆,防从脾胃”的偏头痛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主要特征为间歇性发作的剧烈头痛,多局限于单侧,部分为双侧,常伴恶心呕吐,可有视觉、运动动或其他感觉异常等先兆。女性多于男性,常有家族史。男性年患病率为6%,女性年患病率为15%。据报道,偏头痛患者有10%出现短暂性脑出血,偏头痛型中风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8.47%~10.4%。由于脑实质对疼痛反应不敏感,故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疼痛的性质符合神经血管性头痛,认为该病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所致。  相似文献   

3.
杨翠柳 《河北中医》2010,32(12):1898-1900
<正>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神经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异常等先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释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是由颅内、外血管舒缩障碍引起,其发作因素与环境、精神、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指针刺激颞窝边缘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痛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可以分为血管舒缩性头痛、外伤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其中,血管舒缩性头痛又可分为偏头痛血管舒缩性头痛,非偏头痛血管舒缩性头痛。前者即为通常所说的偏头痛.偏头痛是指头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以疼痛突然发作,疼痛可自行缓解或用药物缓解,不留后遗症,贯于反复发作,并伴有无痛间歇期临床特点,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多汗等状态。本病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但一般认为情绪的焦虑、紧张、忧郁、饮酒、食用巧克力、红肠等食品,气候寒冷,耀眼的阳光,运动和过劳,及看到某些条纹图案.从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异常和神经机能障碍所致,并与女性经期有关。  相似文献   

5.
杨翠柳 《河北中医》2011,33(1):54-55
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最常见的头痛类型,以头痛剧烈、反复发作、搏动样疼痛为特征,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风、痰、瘀和虚等多种因素,其中风、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配合耳疗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百服宁片、三唑仑片、布桂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并配合耳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观察2周,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头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70%(P<0.05),视觉症状、眩晕耳鸣等伴随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77%,53%和98%,78%(P均<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红花注射液配合耳穴疗法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头痛、视觉障碍、恶心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病程缠绵,久治不愈者,称为顽固性头痛.顽固性头痛,有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和神经性头痛等.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可有视幻觉,偏盲等脑功能短暂障碍的先兆,发作时常有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非偏头痛性血管性头痛多数由于脑血管扩张引起,呈现弥漫的,深在的,两侧性疼痛与跳痛,常为头部的震动和强烈摇动所加剧.  相似文献   

8.
偏头痛是医学界一大顽症,现代医学称之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认为是因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本病发作时半侧头部疼痛剧烈,视力障碍,继之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往往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严重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原发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多在青春期起病,以女性多见,可有家族史。典型的偏头痛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症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出现搏动性一侧或双侧头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可自行缓解。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症状,头痛发作...  相似文献   

10.
芎芷细辛汤治疗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偏头痛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发作性头痛。发作时半侧头部可有血管搏动性疼痛,视力障碍,继之可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学习。有鉴于此,我们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中药的药理知识,拟定了“芎芷细辛汤”,临床用于治疗偏头痛,疗效迅速而显著,解除了部分偏头痛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头痛疾病,常为搏动性,呈一侧或双侧疼痛,常伴恶心、呕吐,少数有视觉、感觉、运动障碍等先兆.近年来,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取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5月国际头痛学会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第1次修订本(ICHD-ⅡRl)偏头痛分类和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无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者.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性的血管机能和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血管性头痛,表现为发作性、搏动性一侧头痛,也可波及双侧,常伴恶心呕吐及视觉障碍等。笔者从2005年起运用头针治疗偏头痛8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涵盖前庭功能、视觉、本体觉异常所致的临床症状,是人空间定位障碍所致的一种主观错觉,包括自觉摇晃、漂浮、升降等,常伴有行走不稳、眼球震颤、恶心、呕吐、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迷走神经刺激症状。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病因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后循环缺血、原发性高血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较为多见,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医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医病证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日益展开,中医药治疗眩晕的优势日益突出。眩晕的微观辨证是宏观辨证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是眩晕病症客观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探讨眩晕辨证分型与现代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眩晕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揭示眩晕证候的本质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偏头痛是一种以单侧周期性发作的剧烈头痛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它发作前往往有视觉方面的前驱症状,多伴有恶心呕吐。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系头部血管舒张障碍所致,但头痛出现在那一阶段尚无定论。对于该证的辨证施治,中医学尚无定型定法,西医治疗也仅能控制症状,治疗后易反复发作。近几年来,笔者根据祖国医学的理  相似文献   

15.
<正>偏头疼属于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依据相关国际头痛协会(HIS)疾病的分类标准,将偏头痛分成有先兆的偏头痛(MA)及无先兆的偏头痛(MO)[1]。MA主要表现为搏动性、单侧头痛,伴呕吐、恶心、畏光、畏声等,并于偏头痛的病发前出现构音障碍、视野缺损,一侧发生轻偏瘫,四肢、面部末梢麻木感等先兆性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而MO单纯表现为中重度搏动性单侧头痛,伴呕吐、恶心、畏声光等临床症状,且持续  相似文献   

16.
颈椎病并发症及新趋势针灸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变形或失调可诱发一系列病症,包 括疼痛和强直、头痛、眩晕、感觉异常、失眠、抑郁、焦虑、咳嗽、喷嚏、恶心、视觉和听觉障碍、耳鸣、复视、呼吸困难、假心绞痛、心悸和心动过速等。以前认为颈椎病并发症与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患,通常为单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头痛发作时伴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先兆。孙西庆教授认为湿热是导致偏头痛的主要病因,临床以清热燥湿为法治疗本病,收效甚佳。总结孙西庆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以期为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引起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颈项部疼痛不适等.本证属于中医眩晕范畴.跟师以来,龙老师以活血祛痰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颈性眩晕46例,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按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红 《新中医》1996,28(9):36-36
针刺加按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姚红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是由于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单侧或双侧颞部的搏动性头痛,常伴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其病因尚不清楚,临床少有疗效巩固的药物和疗法。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随机对照方...  相似文献   

20.
张俊莲  赵晓华  陈婧 《新中医》2012,(10):150-151
纤维肌痛综合征为一种病因不明的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特殊部位压痛点,并伴有疲劳、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肠道刺激症状、关节肿胀和麻木感等。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了,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丧失恢复性睡眠、神经生化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