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球囊辅助呼吸,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急救后1h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可有效清除呼吸道阻塞物,从而提高急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凌希 《中国医药指南》2010,8(29):147-148
目的探讨减少脑血管意外患者鼻饲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120例住院需鼻饲的脑血管意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置鼻饲管,待胃肠功能恢复即给予鼻饲,观察组采取插管前、插管操作及插管后护理及预防常见并发症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呕吐反流、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代谢性并发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及能够预防并且减少脑血管意外患者鼻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0例急诊呼吸困难需接受气管插管的患者,按插管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对照组接受经口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插管不良事件发情况,插管前后血压、心率,插管后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插管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插管时间为(41.25±5.32)s,短于对照组的(56.32±6.3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经口可视喉镜下气管插管术,便携式支气管镜下导管引导法气管插管术在救治急诊呼吸困难患者中更为有效,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且患者体征稳定,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院前急救中喉罩置管和气管插管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76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在院前急救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喉罩置管,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插管时间及首次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每搏输出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为(42.15±5.48)s,短于对照组的(103.15±10.4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插管成功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65.79%(2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16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65,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时候通过采用喉罩置管的手段进行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缩短插管时间,提升首次插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优质的置管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诊脑血管意外院前急救效用,总结急救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院前急救路径,评价急救效果,分析影响急救效果因素。结果 155例患者均安全送抵医院,病情得到有效控制,5例病情相对恶化,低于同期全院急性脑血管事件死亡率5.31%(6/113),5例病情恶化者,发病至接受院前急救时间(49.2±10.4)min高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55例均获得院前救护时间(35.0±8.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有助于降低急性脑血管意外死亡率;发病至获得院前急救时间是影响急救效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应用气管插管和球囊辅助呼吸进行急救的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进行院前急救的心脏停搏患者共5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气管插管辅助呼吸,观察组患者接受球囊人工通气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建立通气时间方面有显著优越性,二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停搏患者进行院前急救的时候,应用球囊或者气管插管的急救方法,在临床效果对比方面相似,但是球囊辅助呼吸建立通气的时间要比气管插管短很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气管插管时机对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心搏呼吸骤停者,依据气管插管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延时插管(入院后由院内麻醉师进行),观察组给予及时插管(由院前急救医务者进行),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插管时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苏率、存活率相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中,及早进行气管插管,可提高复苏成功率,可以考虑在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8.
预见性气管插管应用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防性气管插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治疗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将2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在治疗早期即行预防性气管插管,对照组93例在出现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后再行气管插管组。观察两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与病死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14例,发生率11.4%,致残16例,致残率13.0%,死亡11例,病死率8.9%;对照组入性肺炎发生26例,发生率27.9%,致残24例,致残率25.8%,死亡18例,病死率19.4%,两组比较,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明显低对照组(P<0.01)。结论预防性气管插管可以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院前应用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小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2例在小儿急诊科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相同时期在进行治疗但未接受院前紧急气管插管的35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应用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可以在小儿急救过程中提高插管一次性成功率,缩短插管时间,能有效改善患儿生活质量,缩短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有效减少住院花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加强院前急救护理对于提高院前抢救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进行院前急救的患者35例,将患者随即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给予观察组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常规护理服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院前救护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急救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于提高院前救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院前急救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和采用传统治疗两种不同模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给予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救治;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治疗的模式救治。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病情出现恶化。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在院前急救中采用传统治疗结合颈托的模式优于传统治疗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气管插管鄄肺表面活性物质鄄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治疗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应用优势。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80例NRDS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InSurE策略治疗,对照组采用早期气管插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干预后常频通气(CM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变化、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SurE策略能明显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严重程度,迅速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显著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于某院治疗的68例患者为主要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抢救,观察组增加心肺脑复苏急诊抢救,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GC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1d、急救后3d、急救后7d的G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抢救中应用心肺脑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患死亡率,改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重症肺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鼻导管给氧。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心率、气管插管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血气指标,减少气管插管发生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气管内表面喷雾以预防气管插管所致应激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择期拟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76例分为2组各38例,观察组气管插管前先用0.75%的罗哌卡因+1mL生理盐水行气管内喷雾麻醉后再行气管插管;对照组直接气管插管。结果观察组插管时、插管后3min、5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气管内喷雾预防气管插管反应疗效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不同病因致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共48例,根据不同病因分为观察组(心源性肺水肿)和对照组(重症肺炎)。两组均实施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分别和对照组治疗6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发生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心源性肺水肿和重症肺炎所致急性呼吸衰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对心源性肺水肿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李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4):1714-1716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插管在急诊中毒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急诊中毒昏迷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胃管后插管组(改良组)与常规插管组(常规组),每组20例,比较两组插管效果.结果 改良组采用气管导管导丝引导胃管在咽喉镜明视下捕胃管胃洗胃病例中从插管到置胃管成功时间平均为(1.25±0.24)min,一次成功17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插胃管的方法 为重度中毒伴喉头水肿患者进行洗胃,置胃管成功时间平均为(4.65±0.75)min,一次成功10例.改良后的胃管置入方法 一次成功率85%明显高于常规捕胃管方法 的50%.改良后的胃管置入方法 从插管到置胃管成功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捕胃管方法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 著性(P〈0.05).结论 通过改良方法 在咽喉镜明视和气管导管导丝引导下插胃管,能避免插管失败或因肓插造成咽喉粘膜损伤,迅速吸引口腔内容物避免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及时洗胃清除胃内毒物,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胡军  陆皓  王宏玲  李娟  汉瑞娟  张华 《中国医药》2013,8(9):1310-1311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路径在高寒地区突发事件院前转运中的临床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12年9月在高原高寒地区突发事件的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9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质量控制,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的出诊速度、急救成功率、满意度及差错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到达现场的时间为(15±4) min,对照组患者到达现场的时间为(25 ±5) min,观察组患者出诊速度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84.9% (118/139)]高于对照组[62.5% (87/139)]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2.1%(128/139)]高于对照组[72.6% (101/139)] (P<0.05),观察组患者的差错率[8.6% (12/139)]低于对照组[25.2% (35/1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路径在高原高寒地区突发事件院前急救转运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