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证型分布特点的关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在体质分布中,痰湿质、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肝肾不足证显著相关(P〈0.05),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显著相关(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湿疹患者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设计《湿疹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调查患者体质;设计《湿疹患者辨证分型表单》,由调查者依据患者病情填写表单,调查患者中医证型:并进行体质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300例湿疹患者中,湿热质占16%,阳虚质占15%,阴虚质占15%,气郁质占14.33%,痰湿质占12.33%;湿热浸淫证占23.67%,脾虚湿蕴证占23%,血虚风燥证占37.67%,湿热瘀阻证占12.66%。湿热浸淫证与湿热质正相关(P〈0.01);脾虚湿蕴证与痰湿质、气虚质正相关(P〈0.05);血虚风燥证与阳虚质、阴虚质正相关(P〈0.01),湿热瘀阻证与湿热质正相关(P〈0.01)。结论湿疹患者体质与中医证型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7,(10):1380-138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型及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6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以脾胃湿热证最多,占36.26%,其次为脾胃虚弱证及肝胃不和证,而胃络瘀血证最少。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中以湿热质最多,占19.88%,其次是气郁质,占18.71%,特禀质最少。气虚质、阳虚质患者以脾胃虚弱证为多,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患者以脾胃湿热证为多,气郁质患者以肝胃不和证为多,阴虚质则以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较多,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虚弱证患者中阳虚质较多,脾胃湿热证患者中湿热质较多,胃阴不足证患者中气虚质较多,肝胃不和证患者中气郁质较多,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时,应辨体、辨病及辨证相结合,通过对患者体质干预及调节,进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512例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EGFR基因突变状态,探析中医体质、证型及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常见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512例患者中EGFR总突变率为48.4%,痰湿质与湿热质患者突变率在9种体质中突变率较高,脾虚痰湿证患者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突变率最高,而阴虚痰热证、肺郁痰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中突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EGFR基因在不同体质及中医证型中突变率差异明显,研究NSCLC患者不同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基因的相关性对提高NSCLC中医诊疗水平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干预和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行健康体检超声检查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中医"治未病"体质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再由中医内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有7种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例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34. 55%(85/246)、痰湿质27. 64%(68/246)和湿热质18. 70%(46/246)。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证候中气虚质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占82. 35%;湿热质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占56. 52%;痰湿质以痰湿内阻证为主,占63. 24%;瘀血质均为痰瘀互结证,占100%。采用非参数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各中医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高度相关(r=0. 816);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中度相关(r=0. 617);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中度相关(r=0. 663);气郁质与肝郁脾虚证低度相关(r=0. 410),与肝郁气滞证中度相关(r=0. 711);瘀血质与痰瘀互结证高度相关(r=0. 883)。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部分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关系。方法调查分析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规律及两者相关性。结果 64例三阴乳腺癌患者体质类型分布为气郁24例、气虚14例、阴虚9例、血瘀6例、平和4例、湿热3例、痰湿2例、阳虚2例;证型分布为肝郁气滞22例、气血两虚19例、冲任失调18例、热毒蕴结5例;其中气郁质与肝郁气滞密切相关、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密切相关。结论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中医证型肝郁气滞比例最高,气郁质与肝郁气滞、气虚质与气血两虚关系密切,三阴乳腺癌中医体质与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35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分别判定为9种体质类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有关内容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瘀阻胃络证,分析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结果:1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2中医证型频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3胃镜征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充血红斑、水肿多见于阳虚质,糜烂多见于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的炎症程度较重,阳虚质、气虚质的萎缩程度较重,气虚质伴肠化生多见;4脾胃虚寒证属阳虚质的较多见,脾胃湿热证属湿热质的较多见,瘀阻胃络证属血瘀质的较多见,胃阴亏虚证属气虚质的较多见,肝胃不和证属气郁质的较多见。结论: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和气虚质是Hp相关性胃病的主要体质类型,因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望成为防治Hp相关性胃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体质和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索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判定其体质及证型,研究体质与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AR患者其体质类型分布以特禀质、阳虚质及气虚质为多;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以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及肺经伏热证为多。部分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气虚质与肺气虚寒证密切相关,阳虚质与肾阳不足证密切相关;阴虚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痰湿质与脾气虚弱证及肺脾气虚证密切相关;湿热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特禀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气郁质、血瘀质与各中医证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研究二者相关性为AR的预防、诊治和预后调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从而分析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并对乳腺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32例乳腺癌患者中,气郁质占40.9%、气虚质占25.8%、瘀血质占15.2%、痰湿质占9.1%、湿热质占6.1%、阴虚质占3.0%。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气虚质与气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瘀血质与冲任失调型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与阴虚型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气郁质、气虚质。气郁质与肝气郁结型、气虚质与气虚型、瘀血质与冲任失调型、阴虚质与阴虚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31例受试者进行调查,其中观察组159例,对照组172例。同时对观察组进行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调查。结果:1两组体质构成不同(χ2=94.5,P0.05),观察组以气郁质为主,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2观察组中医证型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肝脾(胃)不和、脾胃(肠)湿热、寒热错杂、脾虚湿阻、脾肾阳虚和胃肠燥热;中医体质类型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及特禀质。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以肝脾(胃)不和为主要证型,与气郁质有密切关系。肝脾功能失调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证候分布和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90例,对患者四诊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以进行辨证分型,并对患者的体质进行初步判定,以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90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辨证分型为:肺脾气虚证42例(46.67%)、肝郁气滞证24例(26.67%)、气阴两虚证12例(13.33%)、肺肾两虚证12例(13.33%);体质分布为:气虚质64例(22.61%)、阳虚质64例(22.61%)、气郁质48例(16.96%)、阴虚质33例(11.66%)、痰湿质29例(10.25%),血瘀质13例(4.59%)、特禀质13例(4.59%)、湿热质10例(3.53%)、平和质9例(3.18%);体质类型与证型之间关系:气虚质与肺脾气虚证最为密切,阳虚质与肺肾两虚证、肺脾气虚证最为密切,阴虚体质与气阴两虚证密切,气郁质与肝郁气滞证密切,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中主要是肺脾气虚证、肝郁气滞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肾两虚证,并分别与气虚体质、气郁体质、阴虚体质和阳虚体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防治SPID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230例SPID患者为观察组,230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入组病例进行中医体质分类,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对SPID发病有影响的中医体质类型;运用对应分析探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在2组间分布差异显著(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P<0.05),平和质是SPID的保护体质(P<0.05);对应分析提示阳虚质较其他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寒湿瘀阻证,气郁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气滞血瘀证,湿热质人群更容易出现湿热瘀结证,阴虚质更容易出现血瘀肾虚证。结论SPID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的关系,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为SPID的易感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SPI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疗对于胃癌病人的中医证候的影响,为中医治疗胃癌化疗病人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科的胃癌化疗住院病人70例,观察经过2个疗程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化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特点,并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加以评分及分类为单一证候,运用统计学分析化疗前后中医证候的差异。结果:①化疗前胃癌病人以血虚、气虚、气滞和血瘀为主要表现,舌苔以舌淡苔薄及舌淡紫苔厚为主。②化疗后阴虚、脾虚和痰湿表现明显增加(P0.05),舌象转变为红舌厚腻苔为主(P0.05)。脉象在化疗前后以细脉为多见,化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癌病人经过化疗后血瘀和气滞表现减少,但阴虚、脾虚和痰湿表现明显增加,根据临床观察的结果提示对于胃癌化疗后患者中医治疗上应该将养阴及健脾化湿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进行辨证分型研究,探究不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499例糖尿病例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为不同证候组。结果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证候虚实夹杂,多以虚证为主证,其中气虚证最多(占34.4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30.26%)、阴阳两虚证(19.44%)和阴虚证(15.83%),以实证为兼证,其主要病理因素为痰湿、血瘀、气滞。结论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以气虚兼痰湿血瘀证为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15.
指导意见中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辩证分型只有脾肺气虚和气阴两虚两类证型,未能反映该类病症的中医病机,证型的全貌,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有限。根据小样本的临床病例分析,笔者提出了五大证型和两个亚型的分类,即肺虚咽喉不利型,肺虚痰浊内阻型,肺脾两虚型,正虚邪恋型和肺肾两虚,肾不纳气型。其中正虚邪恋型又分为气阴两虚,疫毒未尽和气虚湿热未化2个亚型。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该病恢复期中医病机、证型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评价卵巢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文献检索自建库截至2020年12月11日,合计收集文献6445篇,纳入有关卵巢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文献8篇,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卡方检验检测不同证候出现频次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类型证候进行分类,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8篇合格文献,包含765例卵巢癌患者,涉及18种中医证候。对18种中医证候出现频次进行两两比较的χ2检验,结果显示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将复合型中医证候拆分与原有单证型中医证候合并,得到13种单证型中医证候,对此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共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脾虚、血瘀;第二类:湿邪、阴虚、肾虚、气滞、气虚;第三类:痰凝、邪热、肝郁、阳虚、血虚、气郁。第一类单证显示频数最大。结论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可知,卵巢癌中医证候中脾肾亏虚证、血瘀证、阳虚证、痰湿凝聚证以及阴虚证是需重点研究的高频中医证候,脾虚、血瘀二项单证在卵巢癌中医证候中的辨证分型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25-27
目的 :观察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探讨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高血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高血压前期2 015例和血压正常者436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质判定并采集相关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常州市高血压前期人群常见体质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以阴虚质多见。2对高血压前期发病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6个进入回归方程的相关体质因素有:平和质、湿热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气郁质。3不同性别人群体质有差异性,男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阴虚质,女性高血压前期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血瘀质。结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为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痰湿质,需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体质调整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素分布特点,指导中医临床辨证.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结合朱文锋教授的"证候辨证素量表",制定〈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医症状量表〉并对相应证素赋值,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前瞻性中医四诊调查并建立证素研究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 2005 得出每位患者的中医证素,运用频数分析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50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肾〉肝〉心〉肺〉脾,虚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实证病性单一证素分布顺序为:痰〉血瘀〉气滞〉阳亢〉热,病位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肝肾同病〉心肾同病〉肺肾同病〉心肺同病〉心肝同病;虚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气阴两虚〉气血亏虚〉阴阳两虚〉阴虚血亏,实证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痰瘀互阻〉气滞血瘀〉气滞夹痰〉痰热互结,虚实兼杂证素分布顺序为:阴虚夹痰〉阴虚阳亢〉阳虚夹痰〉气虚夹痰.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病位单一证素以肾为主,血瘀、痰、阴虚是其主要的病性单一证素;兼杂证素主要为肝肾同病、痰瘀互阻、气阴两虚、阴虚夹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