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乙 ,字仲阳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儿科专家。所著《小儿药证直诀》(下称《直诀》) ,不仅对小儿生理、病理、治疗、护理颇多发挥 ,而且也体现了钱氏重视小儿脾胃的学术思想 ,现浅探如下 ,请同仁指正。1 提出了小儿“脾主困”的学术观点小儿与成人比较 ,有许多不同的特点。钱乙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体会到小儿生理、病理上是与成人有一定的差别。钱氏认为小儿“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脏腑柔弱” ,治疗“不可痛击”(以下原文均引自《小儿药证直诀》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 983年版 ) ,特别在小儿脾胃病理方面 ,提出了“脾主困”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谈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果创立脾胃学说的初衷与依据。探讨了《脾胃论》中的内伤热中证的病机即“阴火”所致,而阴火产生总属气火失调,详细阐述“阴火”产生的机理。提出治疗内伤热中证的两大法则即甘温除热与升阳散火,并取其代表方剂附以分析。简述李杲脾胃学说的沿袭与继承。  相似文献   

3.
钱乙时间医学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乙仅存世的著作主要是《小儿药证直诀》三卷,钱乙治疗小儿疾病是把时间和患儿脉证结合起来考虑的,其儿科时间观科学,内容丰富。本文通过梳理《小儿药证直诀》中的“时间医学”,突出“时间”与患儿的生理病理、时间与辨证、时间与治疗、时间与服药的关系,从而提高中医时间医学在儿科中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李杲在《脾胃论》中提出甘温除热之说以后,对阳气损伤而导致的阴火证方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导性治疗原则。历年来,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但在理论上对阴火的认识尚不一致,存在着众多争议。 热即火,在自然界为六气和六淫之一。六气之火为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淫之火为异常的气候变化,若人体不能适应之则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在人体内为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生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少火”,病理之火即《内经》所谓“壮火”。前八对火分阴阳,虽大多认为阳火是指君火,阴火是指肾、肝、心包络、三焦和胆之相火。但也有不同观点,如李杲之说:“心火者,阴火也”。今天看来,火分阴阳,以君相别之,并无实际探求人身脏腑生理病理的意义。生理之火即人身之阳气,并无阴阳之分。五脏六腑各有自己  相似文献   

5.
<正> 一、关于《小儿药证直诀》的版本笔者近年来对于《小儿药证直诀》(以下简称《直诀》)的版本进行了考证,初步发现《直诀》现存仿宋本、聚珍本、互校本、加注本四种版本。仿宋本是照宋本影刻,现有康熙问起秀堂影刻本,清光绪间有重校复刻本,即为这种版本;聚珍本是清·纪昀等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事儿科临证多年 ,积累了些许经验和体会 ,现总结如下。1 解表热勿忘和少阳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五脏六腑 ,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小儿药证直诀》)。初遇天地间六淫之气 ,防而脏腑未全 ,抗而脏腑未壮 ,多致外邪长驱直入 ,破太阳之蕃篱 ,入少阳之转枢 ,结阳明攻心包 ,直中速传 ,变证蜂起 ,遗患无穷 ,“易虚易实 ,易寒易热”。因此 ,治疗小儿发热 ,在疏风宣肺、清解太阳风热的同时 ,要注意调少阳之经气 ,一则使少阳之气自内发外 ,以助肺卫之气驱邪外出 ;二则少阳经气舒畅 ,可预防太阳表邪循经传里。药选银花、连翘清疏太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小儿药证直诀》等北宋代表医籍整理研究发现,该时期从脾与其它脏腑关系出发治疗多种病证的理法方药,符合藏象辨证论治的规律,对于临床从脾治疗多种现代疾病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小儿生理特点我国历代儿科医家对于小儿生理特点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认为小儿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即为五脏六腑。形指的是形体,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等形态结构。气,指的是生理功能和生理活动,如脾气、肺气等。《颅囟经》中说:“孩子气脉未调,脏腑脆薄”。隋代巢元方在《请病源候论》中说:“小儿脏腑娇弱”。宋代《小儿药证直诀》中指出:“小儿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  相似文献   

9.
试论“阴火”之虚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垣所论“阴火”,一般理解是指因脾胃气虚、阴血津液不足所致的虚火,病变脏腑重点在脾胃,临床出现内伤热中证,治以甘温之剂。但脾胃学说是全面的,东垣在重点阐发脾胃内伤证论治时,还强调阴火的形成与心肾有关,虽然“阴火”以虚火形式呈现居多,但虚中挟实及纯属实火者亦有之。对此,从病变机理、水及脏腑、临床表现及治疗,东垣均有论述,故在学习和认识“阴火”理论时,应全面分析理解,不应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0.
<正> 由浙江中医学院俞景茂同志编释的《小儿药证直诀类证释义》,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的类证释义本。编释者较全面地收集了历代有关注释及论述该书的资料,参以已得,按清代周学海互校本加以系统整理,将原书中的“脉证治法”、“治案”及“诸方”三部分,以证候为依据进行归类,分别予以释义、按  相似文献   

11.
张承坤  崔为 《中医学报》2022,37(1):78-81
"阴火"最初为自然界真实存在的事物,如海火、地热等。宋代开始,理学思想兴盛,大量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被征引来解释人体。金代名医李杲将"阴火"的概念植入人体中,形成了中医的阴火理论,完成一次中医学术创新。李杲所论之"阴火",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引起的下焦病理之火,但明清医家将之与朱丹溪的"相火"理论混淆,形成内容相互冲突的阴虚之火说和命门之火说两种理论,并且各自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代中医教材《中医各家学说》为了消弭观点冲突,并基于临床实际情况,先后将"阴火"的概念进行范围扩大,最终形成"阴火"是指一切内伤引起的虚性火邪的观点,完成中医学术史上的又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12.
"四不足"是万全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和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小儿"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的临床特点。基于此观点可知,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应为肺常不足、娇脏易伤;脾常不足,土不生金;肾阴不足,水不制火;阴常不足,肺津耗伤。临证时,若属肺常不足,应治以益气固表,补肺散邪之玉屏风散;若属脾常不足,应治以培土生金、健脾化痰之二陈汤;若属肾常虚,应治以滋阴降火之六味地黄丸合补肾温肺之核桃仁、蛤蚧等;若属阴常不足,应治以益气养阴,生津润燥之沙参麦冬汤。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的"阴火"理论贯穿于慢性湿疹发生发展的始终。"阴火"的本质为一种致病性的内伤之火,其成因与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情志不调损伤脾胃,人体气机升降失常息息相关。脾胃元气亏虚,运化失常,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火"内生,与湿热相搏结,流注脏腑、肌肤及毛窍是慢性湿疹产生及病变之关键。治疗应标本同治,攻补兼施,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气为主,同时兼以疏肝理气、活血通络等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风证的辨证历来主要从火、热,阴虚阳亢、血虚等病因方面来论,理论上很少论及阳虚与风的关系,笔者临床时发现肾病阳虚患者尤其是肾阳气虚衰的患者亦可出现风证。肾阳进一步损伤至虚衰时,即可耗损真阳导致肾病的发生。本文从理论、临床症状、肾阳虚与肾病的关系、现代医学对中医肾的物质层面的研究方面来阐述阳虚生风后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肾病的辨证关系;同时通过临床案例简要论述了肾病阳虚风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第六条论述的"温病"与"伤寒"所感邪气相同,均为寒邪。二者发病形式不同,后者感而即发,前者感而不发,至春才病发诸证。温病的发病因春升之阳触动伏寒,邪正交争于外,故而"发热",少阴乏源于内,出现"虚故饮水自救"之象,故"渴";太阳病极轻,为区别中风、伤寒之恶寒较重,故言"不恶寒"。临证诊断温病应从发病时间、发病的气候特点、症状特点着眼。对于温病的治疗,应通过症状判断太阳之实与少阴之虚孰轻孰重,再定发汗解表与温阳补肾孰先孰后,或如何相兼而行,方可效如桴鼓,不至"变证"迭起。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阳虚阴结"病机探讨温阳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思路及经验,认为"阳虚阴结"是前列腺癌的基本病机,提出"温阳化气"为前列腺癌的治疗总纲。在临证治疗前列腺癌时应"温阳化气",消除阴翳,温阳抑阴,促阳化气,使人体"阳化气"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同时需依据疾病阶段、变证兼证、证候虚实,辨证选药,随证治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因主要包括外感六淫、内伤劳倦等病理因素.现代研究多根据发病特点,将多发性硬化病病机概括为肾气亏虚、湿邪浸淫、阴阳两虚等.李东垣《脾胃论》认为,阴火应是脾胃气衰,不能正常推动气的运行,气虚郁而化火.故多发性硬化核心为本虚标实,虚因脾气衰败,实因阴火内生.急性期与缓解期均可见阴火夹杂风湿、血瘀、水饮,阴火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乾坤坎离卦象入手,提出"立极阴阳"理论,认为坎离中立极之阴阳为纲纪。并通过分析"立极阴阳"与扶阳学派的核心思想,认为"立极阴阳"是构成了扶阳学派的理论支点。此理论的提出,对我们准确把握扶阳学派之理论体系,以及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广西地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病房及血透室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运用医学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慢性肾衰竭的中医各证型分布规律。结果:在10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正虚证型以脾肾阳虚证患者最多(38.0%),其次为脾肾气虚证(26.0%),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接近(15.0%),肝肾阴虚证最少(7.0%)。邪实证型以湿热证患者出现频率最多(51.0%),湿浊证及血瘀证次之,分别占43.0%和49.0%,水气证和风动证较少(35%)。在中医各虚证证候与肾功能衰竭各期的关系统计中,脾肾气虚证主要见于肾功能代偿期、失代偿期及衰竭期,在尿毒症期降低(P0.05);脾肾阳虚证中尿毒症期为最多,代偿期、失代偿期和衰竭期均较少(P0.05);气阴两虚证主要见于失代偿期、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代偿期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散在见于肾功能衰竭各期中,无明显差异;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肾衰竭期和尿毒症期,尿毒症所占比例较大(P0.05)。在中医正虚与邪实兼夹的分布中,纯虚证未兼挟邪实者以脾肾气虚证为最多;湿浊证在脾肾亏虚证中出现最多,湿热证在气阴两虚证中出现最多,水气证在脾肾阳虚证出现最多,在肝肾阴虚证出现最少,血瘀证主要在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证出现最多,风动证在各虚证中较少见,缺乏统计学意义。慢性肾衰竭不同证型之间的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将为今后的临床中医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午后热甚是现代临床热性病中较为常见且易发生误诊的发热类型,将《伤寒论》《温病条辨》及相关著作中提及的午后热甚类型进行归纳总结,认为由腑实、湿热、血瘀等导致气机阻滞不通的午后热甚为实,治以祛邪并宣通气机为主,而虚性午后热甚应详辨脏腑病位之虚损,治宜滋阴为主,兼以祛邪,临床务须辨清虚实,审证求因,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