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P-HPLC测定不同产地藏药材红毛五加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为五加科植物.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其中四川小金县为该药材的主要产区.茎皮入药,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之功效[1].  相似文献   

2.
千斤拔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千斤拔是我国南部地区常用的中草药,1977年版药典附录收载,原植物是蝶形花科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在广西已收购成为商品药材,根入药。有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的功能,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盗汗、痈肿等症。有的地区将同属植物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ilid.)Merr.)称千斤拔供药用,但一般认为功效较差。蔓性千斤拔的成分为香豆精、酚及氨基酸。大叶千斤拔据国外报道,叶及花含多种色烯查耳酮,皮部含羽扇豆醇、α-爱留米脂  相似文献   

3.
千斤拔属植物在中国一直作为民族药及民间药被广泛使用,其中有六种有确切药用历史,在中医上此属植物具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消炎止痛、舒筋活络等功效,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腰腿痛、乳房疾病、牙痛及妇科病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此属植物中含有糖类、黄酮类、氨基酸、甾体、生物碱、挥发油等其他化学成分,且具有类雌激素及抗雌激素样作用,以及良好的抗炎、抗血栓、抗氧化、镇痛、对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等生物活性。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近年来国内外所研究的千斤拔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此属植物进一步研究,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东  夏伯候  李春  刘莎  李亚梅  廖端芳  林丽美  吴萍 《中草药》2016,47(24):4456-4471
千斤拔入药始载于清朝吴其濬所编《植物名实图考》,是我国多民族使用、多基原药材。主要从千斤拔属药用植物的应用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为以后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千斤拔属药用植物提供依据,并且对其发展的市场潜力能有更直观的认识。迄今为止,千斤拔属植物中共有197个化合物被分离鉴定,结构类型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及三萜类、蒽醌类和挥发油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千斤拔属植物(主要为黄酮类)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镇痛与抗炎、抗菌、雌激素样、皮肤保护、神经保护、保肝等方面作用。千斤拔资源丰富,但其种质资源复杂,质量控制指标目前仍未统一,对千斤拔属植物进行更深入的多成分综合研究,将对进一步开发千斤拔属植物药用价值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千斤拔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筛选一种可准确、高效鉴别千斤拔属Flemingia Roxb.ex Ait.et Ait.f.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序列。方法对4种14份千斤拔属药用植物的ITS2、rbc L、psb A-trn H序列进行扩增和测序,同时查找NCBI数据库中千斤拔属植物的相应序列,共计7种20份,比较不同序列的扩增效率及测序成功率,并对其进行种内、种间变异分析,barcoding gap检验及NJ聚类图分析,以评估不同序列对千斤拔属植物的物种鉴别能力。结果测序成功率方面,ITS2与rbc L序列对所分析样品的测序成功率为100%,psb A-trn H的测序成功率为85.71%;3条序列中,只有ITS2在barcoding gap检验中具有显著gap;从NJ聚类图来看,ITS2可明显区分千斤拔属植物的不同物种(除F.philippinensis与F.stricta外)。结论 ITS2序列能准确鉴别千斤拔属药用植物,可作为千斤拔药材基原植物鉴定的条形码序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本草文献中探讨天然药物薤白的确切基原与性效。方法 :通过本草文献考证 ,结合实地调查中医临床用药情况分析。结果 :薤白 ,古今有别。古代本草文献所载薤白不是现代药用品种小根蒜。结论 :古代医药文献所载薤白是百合科植物薤 Aillium chinense而不是同属植物小根蒜 A.macrostemon薤白小根蒜应分分别用名 ,分别入药。全国统编教材 ,《中国药典》收载薤白品种应定为薤。小根蒜应立中药名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入药部位、不同产地5种千斤拔中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评价其非传统入药部位及不同种、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以期寻找新药用资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10 nm波长处测定总黄酮的量.结果 芦丁在9.17~64.19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99.63 %,RSD为1.36 %(n=9).不同种千斤拔中,与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中国药典>收载)比较,球穗千斤拔、宽叶千斤拔根中总黄酮的含量较低,腺毛千斤拔根中总黄酮的含量接近;各个种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普遍较高,茎中量较低.不同产地千斤拔根中:大叶千斤拔以购于四川成都(云南产)含量最高,蔓性千斤拔采于湖北宜昌夷陵区最高,球穗千斤拔含量均较低.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千斤拔药材质量控制.不同产地中千斤拔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海拔高度、气候、土壤等条件、生长年限、贮藏年限等对千斤拔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影响.从有效成分总黄酮、资源的综合及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千斤拔各种的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其茎的含量也可以考虑使用;腺毛千斤拔可以与药典收载种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8.
刘圆  孟庆艳  彭镰心  吴远波  安静 《中草药》2007,38(2):283-284
红毛五加为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红毛五加Acan-thopanax giraldii Harms的干燥茎皮。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四川、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其中四川为该药材的主要产区。其茎皮入药,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之功效。红毛五加含有多种皂苷成分[1],其多糖[2]和挥发油量也较高[3]。主治风寒湿  相似文献   

9.
白头翁为毛莨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下品,且历代本草多有记载。由于早期本草对白头翁形态描述不明,多以“近根处有白茸”的  相似文献   

10.
灯盏花始载于《滇南本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的干燥全草,能入药的短葶飞蓬只有3种,主要产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南、贵州及西藏等地亦产,  相似文献   

11.
广东合欢花的本草考证与紫外光谱法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洁媚  罗集鹏 《中药材》2005,28(3):186-188
本草考证结果认为,古代本草记载之合欢为豆科植物合欢Albizia julibrissin Durazz.,多用其树皮、叶及枝.合欢花的药用记载可能始于<证类本草>,此种应视为合欢花之正品.同属植物山合欢A. kalkora(Roxb.)Prain可能就是<名医别录>记载"生益州"的合欢,故亦可能是古代本草记载之"合欢"的品种之一.木兰科植物夜合Magnolia coco (Lour.) DC.的花的药用未见本草记载,是广东、广西和福建的民间药物;其植物来源与正品相距甚远,所含化学成分及功效也极不相同,故不宜作合欢花入药,应恢复其本来名称"夜合花",区别应用.本文应用紫外光谱法对合欢花与夜合花进行了比较鉴别,两者的零阶、一阶和二阶紫外光谱差异显著,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12.
HPLC-ELSD法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和不同药用部位中β-谷甾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圆  任朝琴 《中草药》2008,39(12):1891-1894
目的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中β-谷甾醇的量,以期评价不同种的药材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35℃,载气(N2)体积流量2 mL/min。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β-谷甾醇在0.65~3.25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n=9),RSD为0.87%。球穗千斤拔与《中国药典》收载种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比较,其根、茎和叶中β-谷甾醇的量低很多,蔓性千斤拔茎、叶中β-谷甾醇的量远高于其根的量,大叶千斤拔茎、叶中β-谷甾醇的量也相近或略高于其根中的量。结论球穗千斤拔不宜替代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入药;蔓性千斤拔和大叶千斤拔的茎、叶可以与其根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千斤拔的不同种、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产地根中多酚和鞣质的含量,不同种根中水分、灰分的含量测定,以期评价不同种的药材质量,为寻找新药源和新的药用部位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版总酚、鞣质、水分、灰分测定方法。结果:不同种千斤拔中:与蔓性千斤拔、大叶千斤拔(药典收载)比较,各种叶中鞣质、多酚的含量与根接近或更高,茎的含量较低;不同种以宽叶千斤拔、腺毛千斤拔较高,球穗千斤拔较低。不同种千斤拔根中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含量差别不大,以采于广西恭城的球穗千斤拔含量较高。不同产地千斤拔根的鞣质、多酚含量中:大叶千斤拔以采于四川华西植物园的含量最高,蔓性千斤拔以购于深圳解放路(广东产)最高,球穗千斤拔含量均较低。结论:不同产地中千斤拔总酚、鞣质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环境条件对其含量有明显影响。从有效成分总酚、鞣质和资源的综合、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建议进一步进行药理实验研究,考查千斤拔各种的叶和茎能否与其根同等入药;宽叶千斤拔、腺毛千斤拔能否与药典收载种同等入药。  相似文献   

14.
<正>大叶千斤拔(Flemingia macrophylla(Willd.))Merr.为蝶形花科大叶千斤拔的干燥根。别名有:大猪尾、千斤力、千金红、红药头和白马屎[1]。由于其喜热性,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广西、云南、广东、贵州、四川、江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根供药用,具有止血、化淤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祛风活血,强腰壮骨,治风湿骨痛等症。大叶千斤拔是治疗痛经等妇科疾病的主要用药[2-3],是目前市场上千斤拔的主要替代品,  相似文献   

15.
茯苓类药材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茯苓、白茯苓、赤茯苓、茯苓皮、茯神、茯神木等茯苓类药材的药用历史沿革、来源及原植物等进行本草考证。方法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并结合现代研究的文献。结果查清了药用历史沿革及其基源。结论在东汉以前茯苓以整体入药,东汉的《中藏经》始载茯苓皮入药,东晋始有茯苓、茯神之分,白、赤茯苓的记载始于南北朝时期的《本草经集注》,其功效明确于唐、宋,其归经阐明于金、元,并在明清时期得到发展。茯神木始载于唐代《药性论》。历代本草对茯苓的描述和附图与当今的茯苓原植物基本相符。该研究可为茯苓类药材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西河柳进行始载年代、古名称、原植物、产地和药性功效等的考证.方法:查阅并考证古代文献记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西河柳始载于<尔雅>,本草始载于<本草拾遗>;历代本草记载的名称有15余种,古代西河柳原植物的主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Tamarix chinensis Lour.,古今产地基本一致.现代西河柳的主要药性、功效和主治与本草相似,但有差异.结论:古今西河柳的来源、产地和药性功效等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薤白基原与性效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本草文献中探讨天然药物薤白的确切基原与性效。方法:通过本草文献考证,结合实地调查 中知临床用药情况分析。结果:薤白,古今有别。古代本草文献所载薤白不是现代药用品种小根蒜。结论:古代医药文献所载薤白是百合科植物薤Aillium chinense而不是同属植物小根蒜A。macrostemon薤白小根蒜应分分别用名,分别入药,全国统编教材,《中国药典》收载薤白品种应定为薤,小根蒜应立中药名称。  相似文献   

18.
白藓皮为芸香科植物白藓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混淆品为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ehoz的干燥根皮。(称金雀花根或阳雀花根。今全国各地以正品入药,曾有些地区以豆科植物锦鸡儿和萝摩科植物鹅绒藤的根皮,误作白藓皮入药。因原植物科属不同成分功效有别。不能混淆应分别用药,现将两者鉴别如下。1性状理化鉴别“其叶似茱萸,苗高尺余,根皮白而心实,花紫白色。根宜二月采……。”详见表1。2讨论本草所述植物与现今所用白藓皮的原植物白藓相符。白藓皮性寒、味苦,有清热解毒、除湿、祛风、杀虫的功能。锦鸡儿根性平、味甘、…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2)
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本草,对蓍草的名称、基源、产地及功效进行考证。商、周、汉时期所指的蓍草为单基源植物,唐、宋、明时期所指的蓍草为多基源植物,明末以后所指的蓍草为单基源植物,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蓍草也为单基源植物;明末以前的本草中是以其果实入药,名为蓍实;明末以后的本草中开始出现果实与叶分开入药,且功效也不同; 2015版《中国药典》中是以植物地上部分入药,名为蓍草。将古籍文献及历代本草中包含的内容进行比对,阐明其基源植物的变化,梳理蓍草与蓍实之间关系,理清中药蓍草名称、基源植物及药用部位的变化,以期为研究中草药时查阅古籍文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灯盏细辛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灯盏花始载于<滇南本草>,又名灯盏细辛.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又名灯盏花、东菊,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的干燥全草,飞蓬属约有200种以上,而能入药的短亭飞蓬只有3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