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分布研究规律及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对其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符合冠心病早搏临床特点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索其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冠心病类型相关性及冠心病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以及中医分型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分析。结果: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分布为心血瘀阻型>气阴两虚型>痰火扰心型>心阳不振型>心脾两虚型;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冠心病类型无关;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异常与家族史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关系;中医证型与病变血管部位无关,与病变血管支数相关;冠心病证型与病变积分方面:心血瘀阻型冠脉病变程度比痰火扰心型、心脾两虚型严重,各证型冠脉病变程度均较心脾两虚型严重。结论:冠心病早搏中医证型与体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冠心病非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纳入行冠脉造影检查且符合标准的冠心病高血压患者103例,冠心病非高血压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全部患者症候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根据症候表现确定相应证型并评估冠脉病变情况。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心病高血压组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以多支为主,冠脉狭窄程度以4级为主,Gensini评分亦高于冠心病非高血压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高血压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以气滞心胸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为主,其中气滞心胸证、心血瘀阻证与其关系密切,有统计学意义(PΧ20.01,PX30.01)。两组患者单一证型及兼夹证型冠脉Gensini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更重,中医证型以实证居多且气滞心胸证和心血瘀阻证与其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前瞻性收集698例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的人口学、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的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按频次高低依次为: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阴阳两虚证及其他证型;各中医证型与家族史、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方面存在相关性,其中阴虚阳亢证合并糖尿病的较多;痰湿壅盛证合并肥胖较多。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火亢盛证为突出证型,并与家族史、糖尿病、肥胖等方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女性与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差异,探讨女性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冠脉造影确诊的146例女性冠心病患者与同期造影确诊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特点相互对比分析。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比例高,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冠脉病变程度严重,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及三支的比例较男性高(P〈0.01);中医证型方面,伴有气虚、阴虚及气滞等证表现者其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或P〈0.01),而具有血瘀、痰浊、寒凝等证的比例则与男性相似(P〉0.05)。结论:与男性相比,女性冠心病患者年龄偏大,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者比例高,冠脉病变程度严重,应重视绝经期后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中医治疗应在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治标的同时,顾护正气,加强益气养阴,同时注意调畅情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0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糖、血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IFG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阴阳两虚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滞痰湿证和肝郁脾虚证。不同年龄段的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年龄关系密切。结论:阴阳两虚证是IFG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一个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人群中多重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以及其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就其一般资料、病史、多重危险因素以及肝肾功能等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其具有的危险因素加以明确,针对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加以确认.运用中医的血瘀证、虚证、痰浊证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分析.结果:年龄、危险度分层、高教C反应蛋白、血脂是临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具有的4个危险因素;而中医证候得出除却血瘀证意外,阴虚证、心虚证、痰浊证均与心血管疾病爆发的相关性较强.结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而多重危险因素存在会对患者的影响更大,需要临床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上海某远郊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了解不同证型之间危险因素的差异性,以提高高血压的现代中医药防治疗效。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某远郊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观察、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及脉象,填写高血压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标准将中医证型分为:肝火亢盛证组、阴虚阳亢证组、痰湿壅盛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4型。统计患者中医证型、性别、年龄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741名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从高向低依次为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痰湿壅盛组男女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递减分布,而阴阳两虚组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独居、肥胖、体育锻炼、心血管疾病史、饮酒、吸烟等因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相关性。 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阴虚阳亢、阴阳两虚证最为多见,中医辨证可以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高危人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多重危险因素分布特点。方法:采集近年来到医院就医的71例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患者的一般状况、病史、多重危险因素以及肝肾功、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应用SPSS18.0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并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有关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脾虚证等标准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学分析得出,除普遍高发生率的风证、血瘀证、热证外,肝虚证与发生心血管事件高度相关。肥胖患者风证、气虚证的发生率较非肥胖患者高。结论:高血压合并血糖异常高危人群中,风证、血瘀证、热证、肝虚证等以实证为主的患者更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肥胖患者表现为风证和气虚证的风险较高,提示早期治疗以益气熄风为主可能会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查阅慢性病管理档案,收集相关资料,并做以分析。结果在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48.92%,冠心病患病率25.89%,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冠心病患病率显著增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LDL-c≥2.6mmol/L的比率显著增高于无冠心病组。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注重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粤港地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中医证型构成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60岁以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填写"高血压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数据,应用Epidata 2.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应用描述性统计,利用x2检验分析其中医证型构成与性别、年龄、病史、家族史、吸烟和饮酒史、生活习性、体重指数、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代谢疾病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共调查EISH患者302例,其中阴虚阳亢证91例(30.1%)、阴阳两虚证51例(16.9%)、肝肾阴虚证49例(16.2%)、肝阳上亢证37例(12.3%)、痰湿壅盛证37例(12.3%).EISH中医证型构成在不同年龄、性别、血压分级、病程、生活习惯中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EISH中医主要证型依次为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年龄、性别、血压分级、病程、生活方式是EISH中医证型分布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高血压病都是一种高发疾病,又多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并发症,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目的 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2001-2013年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人群,随访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病情病史特征、实验室指标、血管功能及心功能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等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风险发生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9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55.8±5.8)岁,病程(10.6±4.2)年,其中284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及共线性诊断提示:不同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情绪、饮食习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Na+、平均踝-臂血压指数(ABI)、平均动脉压、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头痛、水肿、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程〔HR(95%CI)=1.282(1.131,1.322)〕、性别〔HR(95%CI)=2.719(1.619,4.56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HR(95%CI)=1.547(1.214,1.970)〕、BMI〔HR(95%CI)=1.023(1.003,1.993)〕、饮食习惯〔HR(95%CI)=1.625(1.160,2.278)〕、Hcy〔HR(95%CI)=1.022(1.008,1.037)〕、平均ABI〔HR(95%CI)=0.058(0.015,0.223)〕、平均动脉压〔HR(95%CI)=1.204(1.064,1.987)〕、FMD〔HR(95%CI)=0.959(0.909,0.994)〕、头痛〔HR(95%CI)=1.344(1.055,1.712)〕、水肿〔HR(95%CI)=39.079(4.716,323.841)〕、气虚血瘀证〔HR(95%CI)=1.327(1.171,1.870)〕、阴虚阳亢证〔HR(95%CI)=1.085(1.063,1.880)〕、肝肾阴虚证〔HR(95%CI)=1.172(1.086,1.595)〕、阴阳两虚证〔HR(95%CI)=1.204(1.143,2.439)〕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关系密切(P<0.05)。结论 病程、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BMI、饮食习惯、Hcy、平均ABI、平均动脉压、FMD、头痛、水肿、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心血管风险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456例患者,分别统计吸烟史,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及痰阻心脉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证型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均升高(P〈0.05),其痰阻心脉证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P〈0.05),痰阻心脉证及气滞血瘀证均以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最为明显(P〈0.05),FPG水平以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阴虚证升高为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脂TG、TC、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HDL-C降低(P〈0.05),其中TG、T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阳气虚衰证最低(P〈0.05);LDL-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最低(P〈0.05);HDL-C以气阴两虚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P〈0.05)。结论吸烟、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206例入选的CHD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血瘀阻证、痰阻心脉证、阴寒凝滞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6组,采用惠普HP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对各证型Hcy进行比较。[结果]CHD患者Hcy水平高于正常健康人(P〈0.05),而心血瘀阻、痰阻血脉两组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其它4个证型(均P〈0.01)。[结论]血浆Hcy的异常增高是冠心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以作为冠心痛心血瘀阻、痰阻血脉证型的辨证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252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填写“冠心病调查表”及行各项化验检查,对比分析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在中医证型上阴寒凝滞型23例(9.1%)、痰浊闭阻型59例(23.4%)、气滞血瘀型63例(25.0%)、心肾阴虚型36例(14.3%)、气阴两虚型34例(13.5%)、阳气虚衰型37例(14.7%)。性别、年龄分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有无吸烟在中医证型上存在明显差异(P〈0.01);性别、年龄分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有无吸烟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P〈0.01),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其他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证型与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将343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气虚痰浊四型,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EH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并检测血脂水平。[结果]EH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气虚痰浊型血浆HCY及LP(a)(脂蛋白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气虚痰浊型血浆HCY与LP(a)水平呈正相关(r=0.2676,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异常增高是EH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EH患者血浆HCY及LP(a)水平显著增高且呈正相关可作为中医证型气虚痰浊型的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中医证型特点及其与冠心病预测因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关系。方法共纳入300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调查其中医证型,检测并比较各证型患者血清Hcy、Cys C、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和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水平。结果 300例患者中,痰湿阻遏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血瘀脉络型和脾肾阳虚型和其他证型的病例数分别105、84、34、39、12、16。各证型患者HbA1c和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瘀脉络型患者Hcy、Cys C和HOMA-IR水平为最高(P0.05,或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以痰湿阻遏型和气阴两虚证型最为常见,血瘀脉络型患者冠心病预测因子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7.
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证候之一,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两者相互胶结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从痰瘀同治,并根据其发病标本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情况,按气虚、气滞、气阴两虚、阳虚、寒邪、热邪、毒邪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该文通过对冠心...  相似文献   

18.
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起于心气亏虚,成于脉络瘀滞,有阴阳痰水风之变,其治疗宜以益气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擅用芪丹护心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对于心气亏虚脉络瘀滞证,方用芪丹护心饮加减;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合用生脉散;阳气亏虚脉络瘀滞证,合用桂枝甘草汤;心气亏虚痰瘀阻络证,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心气亏虚瘀水互结证,合用苓桂术甘汤;气虚络瘀阳亢风动证,合用天麻钩藤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中医证候证型分布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随机调查患者211例,比较中医证型及慢性肾脏病(CKD)原发病种、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间的相关性。结果 211例患者共涉及7个中医证型,其中单纯气虚(定位肺脾肾)52例,气阴两虚75例,单纯阴虚(定位肝肾)32例,为慢性肾脏病的主要3个证型。共涉及3类原发疾病,其中:气阴两虚在肾小球肾炎中表达率最高(40.84%),脾肾气虚在肾小管间质病中表达率最高为(28.78%),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多表现为气血两虚(32%)。本虚证中,阳虚多见于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88%);标实证中肾小球肾炎易出现浊毒证(75%),高血压相关肾损害组易出现血瘀证(75%)。随着CKD分期及病情的不同,CKD4期的患者最容易表现为气血阴阳虚证,浊毒证及血瘀证逐渐加重,气滞证表现不明显。结论肾小球肾炎与气阴两虚证、浊毒证、血瘀证相关;肾小管间质病与脾肾气虚、浊毒证相关;高血压相关肾损害与气血两虚(阳虚)—血瘀证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血小板四项的关系,寻找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量化依据。[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中医阴虚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证、血瘀脉络证各3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30例,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四项参数,统计分析中医各证型与血小板四项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脉络证组MPV、PCT、PDW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小板四项与血瘀脉络证有显著的相关性,血小板四项能为2型糖尿病血瘀脉络证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量化依据,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