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作为一味中药,其名称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后又在本草古籍中称为艾蒿、灸草、蕲艾、黄草、医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艾叶等等,其功用和主治也发生了变化,文章试就艾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首诗歌可谓是我国人民对艾的最好总结了。在中药学中和我国民间,一般所说之艾主要指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和野艾蒿,泛称为艾,同等食用或药用。丰富多彩的艾类保健食品艾叶和果实入药,嫩茎叶可入食,在我国至少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国最早记载艾的为先秦典籍《诗经》、《尔雅》,艾用于疗疾的较早记载可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历代文献中有关艾的药用或食用记载渐多,甚至连许多诗赋中也涉及艾,这说明前人对艾的开发利用颇为广泛。至迟在春秋战国时代,艾已入药。因孟子已…  相似文献   

3.
灸疗中蕲艾道地药材的选择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疗法.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阐述蕲艾的优点及艾叶的采摘时间与药效关系等相关因素,以便为在灸疗中如何选择艾叶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并为灸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蕲蛇,又名白花蛇、百步蛇。其名始于蕲州。蕲州有“四宝”:即蕲蛇、蕲龟、蕲竹、蕲艾。在《蕲州志》和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均有记载。《本草纲目》曰:“白花蛇,能透  相似文献   

5.
正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县位于我国湖北省的东南部,北靠大别山,南面长江,风景秀丽,环境宜人,古称蕲州。这里人才辈出,物产丰富,当地特产"蕲蛇、蕲艾、蕲龟、蕲竹",被称为蕲春"四大奇珍"。蕲蛇:属爬行纲响尾蛇科动物,因为它身上有黑白色的花,故又名白花蛇。自唐代开始列入贡药,为四宝之首,《开宝本草》中有记载。《本草纲目》尚载十余成方,尤以蕲蛇酒闻名遐迩,至今蕲州还流传着此酒治病的传说。据传,明嘉靖年间有一对夫妇逃难至蕲春,  相似文献   

6.
艾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有医草、灸草之称.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特称蕲艾.两千多年前孟子即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指多年的痼疾,须以三年以上的陈艾来医治.  相似文献   

7.
胡国柱 《肝博士》2007,(6):52-53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您听说过中药"蕲艾"吗?你家备着了吗?你可能会说"我知道艾,还有叫蕲艾的吗?"。其实,蕲艾也叫芙蓉菊,它味苦微甘,性微温,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据《蕲州志》载,"白艾蕲州出"。因  相似文献   

8.
蕲艾挥发油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蕲艾挥发油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小鼠经口给予蕲艾挥发油30d后,采用负重游泳实验,观察记录小鼠游泳死亡时间;小鼠游泳一定时间后采血检测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取肝脏检测肝糖原。结果:经口给予小鼠蕲艾挥发油30d后,能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降低运动时血清尿素氮水平;对小鼠运动后血乳酸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运动后血乳酸的消除;减少肝糖原的消耗量。结论:蕲艾挥发油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
艾叶系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胎之功效。艾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艾叶是山东的道地药材。由于艾叶的野生资源较为丰富,临床用量又不是很大,长期以来,关于艾叶的研究报道为数很少。另外,有的地区以野艾A.lavandulaefolia DC.叶作艾叶人药,《中药大辞典》中也有“…其叶(野艾叶)亦可作艾叶用”的记载。基于此,本文选择了山东省内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采集药材,对正品艾叶与野艾叶进行比较分析,以艾叶的主要有效部位挥发油为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蕲春有四宝,龟、蛇、竹、艾草",这是世代流传于蕲春县民间的谚语。湖北省蕲春县(旧称蕲州府、蕲阳县)位于湖北省东陲、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佳山秀水,景色绮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蕲春大地不仅孕育了宏篇巨著《本草纲目》,更由于蕲春县优越的地理环境,盛产多种中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共收载了1892个中药品种,其中  相似文献   

11.
蕲艾,北艾,川艾挥发油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蕲艾、北艾和川艾是菊科植物中有代表性的品种。通过对它们的挥发油进行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比较研究了各自的组分数、各组分的含量和出油率等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蕲艾具有出油率高、中烟份含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草可燃性特征的转录组学基础。方法 采摘新鲜艾草后分别提取叶、根、茎组织的总RNA并建立3个组织的cDNA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对测序后的原始读段进行过滤得到高质量读段,使用Trinity软件对高质量读段进行de novo组装得到功能基因,再对功能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注释和表达量的计算。结果 艾草高通量测序获得99 807个功能基因,与KEGG数据库比对后得到萜类和纤维素合成的代谢通路,发现参与萜类物质合成的相关基因有116个,编码16种关键酶;参与纤维素合成相关基因有119个,编码5种关键酶。在萜类物质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中,叶、根、茎组织中都仅存在1个MVD基因和2个CMS基因,并且这3种关键酶基因均在叶中的表达水平最高。结论 艾草中存在许多参与萜类和纤维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但其最关键的限速酶在艾叶中的表达量比根、茎高,这可能是艾叶作为灸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艾叶不同炮制品对实验性炎症及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艾叶不同炮制品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及实验性炎症的影响。方法 :以断尾出血时间、耳肿胀等指标检测艾叶的药理作用。结果 :生艾叶、醋艾叶可使凝血时间延长 ,醋艾炭、艾叶炭、煅艾炭则可缩短凝血时间 ;醋艾叶、醋艾炭、煅艾炭、艾叶炭均可使出血时间缩短 (P <0 .0 5 ) ;生艾叶、醋艾叶、醋艾炭、煅艾炭还可显著抑制实验性炎症。结论 :艾叶不同炮制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凝、缩短出血时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蕲艾总黄酮提取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善俊  杨琳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6):22-24,28
目的:鉴定蕲艾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与结构。方法:通过有机溶剂及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蕲艾中的有效成份黄酮类化合物,并进行萃取蒸馏,获得溶液中的溶质部分(黄酮类化合物部分),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黄酮成分,再通过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LC-MS)进行鉴定。结果:从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分离出20个较好的峰。结论:至少有20种不同结构的黄酮化合物。LC-MS结果表明可能含有32种不同黄酮化合物,从整体上可把握艾叶中黄酮化合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5.
广西五月艾、细叶艾与艾叶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艾叶和五月艾、细叶艾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艾叶和五月艾、细叶艾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广西产五月艾与细叶艾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32%、0.29%;五月艾、细叶艾和艾叶挥发油中均含有桉油精、樟脑、龙脑、松油醇、荜澄茄油烯、石竹烯及其氧化物、大根香叶烯D等药效成分,但各成分在不同药材中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别;此外,细叶艾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长叶马鞭烯酮在五月艾和艾叶挥发油中均未检出。结论: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细叶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蕲艾鞣酸对人体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方法对蕲艾鞣酸进行提取,通过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法(MTT法)在体外检测不同浓度的蕲艾鞣酸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对蕲艾总鞣酸正丁醇部位提取分离,得到5个不同极性的鞣酸馏分,并通过MTT法比较不同极性的各提取物对肝癌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蕲艾鞣酸使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效率下降,且呈浓度与时间的依赖关系,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结论:5个不同极性的提取物均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中40%甲醇部位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是蕲艾鞣酸体外抗肝癌肿瘤主要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艾灸疗法是我国传统中医疗法重要组成部分,艾草性苦味温,气味芳香,温通作用显著。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点燃后熏灸人体穴位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扶正祛邪、调节阴阳等功效。目前对于艾灸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现代研究多认为是综合效应产生作用,如艾灸过程中的温热效应、艾的药性作用等。 在艾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并伴随有独特的芳香气味,有学者认为艾烟与灸法有着密切关系其发挥作用的途径可能与芳香疗法有关。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艾烟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从芳香气味角度为深入开展艾烟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的HSC-T6与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共同培养24h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HSC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5%、10%、20%)与空白对照组及生理盐水血清组比较,能显著抑制HSC-T6增殖(P0.0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蕲艾提取液药物血清可显著抑制HSC-T6增殖。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与五月艾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与艾叶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分别提取艾叶和广西产五月艾中的挥发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艾叶和五月艾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艾叶和广西产五月艾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1.05%、1.32%,挥发油中均含有按油精、龙脑、大根香叶烯D、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等特征成分,但挥发油的组分与含量有一定差别。[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合理使用广西产五月艾药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说到艾叶,我们自然会想到将艾叶挂满门窗前以“避邪”的端午节,看来具有“医草”之称的艾叶在很早之前就已经为大家所熟悉。
  艾叶为菊科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艾的叶片,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作用。“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之,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从新》,故艾叶作施灸材料,具有温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等作用。艾叶经过加工,制成细软的艾绒,更有它的优点:第一,便于搓捏成大小不同的艾柱,易于燃烧,气味芳香;第二,燃烧时热力温和,能穿透皮肤,直达深层。又由于艾叶产地广,价格低廉,所以几千年来,一直在灸法中长期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