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增加趋势,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对中风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也大大提高,这样在社会上就存在着大量的中风后功能障碍患者。在中风后偏瘫患者的各种功能障碍中,平衡能力的丧失或减退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严重,常导致偏瘫患者发生摔倒,引起严重的后果。有文献报道,在发生摔倒的成人中以中风后偏瘫患者最多。同时约有34%神经疾病患者一年中至少摔倒一次,而中风患者在发生摔到的神经疾患患者中占有很大比例。在有过摔倒经历的老人中,25%的人会因为恐惧感而使活动水平降低,生活独立性也随之下降,其中中风偏瘫的老人占了很大比重。可见,在偏瘫患者摔倒的原因中,平衡能力的下降是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头皮针结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92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2组均采用常规疗法和平衡功能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头皮针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博格平衡量表(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MMS)评分和肢体肌力评分,统计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89.13%,对照组69.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BBS评分和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1),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1)。2组上、下肢肌力评分均治疗前减少,FMM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上、下肢肌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头皮针结合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平衡功能障碍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接受虚拟现实技术治疗,对照组予传统的平衡功能训练,对比两组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试验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用穴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建库至2020年10月收录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相关文献。纳入文献数据经规范化处理后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对处方涉及的腧穴、腧穴归经、归属特定穴进行分类整理,采用SPSS statistics 23进行聚类分析,采用IBM SPSS Modeler 14.1进行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3篇,涉及93首针灸处方,包含十四经穴154个、经外奇穴9个,用穴总频次1047次。涉及的高频腧穴有足三里(43次)、阳陵泉(42次)、三阴交(40次)、合谷(39次)、曲池(36次)等,涉及的特定穴以交会穴的用穴数和频次最多,十四经脉中阳经使用频率(72.60%)明显多于阴经(27.40%),以膀胱经用穴数和频次最多。高频腧穴可聚为6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曲池→合谷"为最常用腧穴配伍。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注重通补结合,取穴以阳经腧穴为主,尤以膀胱经、督脉、阳明经为重,多使用特定穴以调整脏腑,大致从补益肝肾、醒脑开窍、补血养心、活血通络、熄风舒筋、温阳补髓6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个25例,治疗组采用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纯性康复训练,评定疗效。结果: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组在三级平衡分级比较,Berg评分,FIM评分上均优于单独康复训练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平衡障碍均有疗效,地黄饮子加减配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进行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相对较高,发病后有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尤为突出。因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偏瘫侧躯干及肢体肌力减弱、肢体控制协调及错误等导致的平衡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行走及日常生活。在脑卒中各种并发症的治疗中,针灸及运动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头针疗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结合运动治疗则效果更佳。该文介绍头部留针配合运动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验案1则,指出在焦氏头针的基础上选取穴位,保留头针的同时进行运动锻炼,不仅可以激发经气,还可以促进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因其高致残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在恢复过程中,约有34%的患者1年中至少摔倒1 次,平衡功能障碍是主要因素之一[1].目前对于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训练手段主要有手法训练、仪器训练以及传统中医药疗法等,其中针刺疗法在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近10 年体针治疗脑...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CVA)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我国每年新发完全性脑卒中120~150万人,累积存活者中约75%致残,其中老年患者的残疾率高达80%~9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1]。卒中后偏瘫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功能障碍,而平衡能力的丧失或减退并不被临床工作者十分重视,在临床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探讨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Prokin平衡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太极拳步法配合使用Prokin平衡训练仪进行康复治疗;两组均于治疗6周前后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和A.T.E.本体感觉指数差异平均值评估。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FMB值、BBS值和A.T.E指数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其改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太极拳步法联合平衡仪反馈训练可较好地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深刺晕听区结合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深刺组)40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组)40例。2组均接受常规的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传统针刺组选取患者偏瘫肢体对侧焦氏头针的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双侧平衡区;深刺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用3寸毫针针刺双侧晕听区,头针均留针7~10 h,留针期间深刺组配合针刺运动,每日治疗1次,每周5 d。于治疗前、治疗2 w后、治疗4 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量表(FM-B)、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进行评价。结果:2组各时间段治疗后BBS、FM-B、MBI评分情况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BS、FM-B、MBI治疗4 w后评分均高于治疗2 w后的评分(P<0.05);深刺组治疗2 w后和4 w后的BBS、FM-B、MBI评分高于同期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深刺焦氏晕听区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和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1.
物理疗法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主要方法有: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针灸、平衡训练结合针灸、减重步行训练结合针灸、Bobath疗法结合针灸、运动再学习疗法结合针灸、高压氧疗法结合针灸、电疗法结合针灸。目前关于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实验研究较少,应该加强此项工作,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不同康复训练技术与针灸结合如何掌握介入时机,中风不同时期如何选择有效的干预方法,以及针对老年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优化方案仍需进一步探讨。同时由个体差异带来的诊疗方案的改变也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与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异常密切相关。人脑在静息状态下存在以默认网络为基础的多个连接网络,它们共同构成脑功能网络,负责人的记忆、认知、运动等,而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反映分离脑区在时间上的相关性,特定功能脑区间的连接异常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作为近年脑功能的研究热点,能够通过检测神经元自发活动的同步性来观察区域网络功能连接情况。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可有效调节脑网络间功能连接、促进脑区和默认网络的结构重组,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网络连接的研究是探索中医药改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脑功能机制的新契机,更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有力工具。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围绕中医药对缺血性卒中脑功能网络连接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平衡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神经功能缺陷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本文整理和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较系统了解针灸对该病的影响,并分别从单纯针刺疗法、针刺协同其他疗法等两大方面,整理和论述了运用芒针、头皮针、针刺夹脊穴、针刺躯干肌、针刺阴、阳跷脉等单纯疗法及针刺配合电针、康复训练、穴位埋线及现实虚拟训练等相应综合疗法对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及疗效,提出无论是单纯针刺或是综合疗法都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同时指出对于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仍然存在可发展的空间,也应加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对近10年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不同程度运动功能损伤后背侧运动前区(PMd)、腹侧运动前区(PMv)与初级运动区(M1)之间脑功能连接度(FC)的变化,探究中风偏瘫后针刺脑效应机制和位点,为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提供影像学证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左侧偏瘫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分为轻中度组(50~99分)18例、重度组(0~49分)8例,进行临床量表评价及fMRI扫描。选取双侧PMd、PMv、M1为种子点,比较这15对种子点对间FC的变化及与FMA的相关性。结果:全组在针刺态下健侧PMd-病灶侧M1、双侧PMv、PMd间FC高于静息态(P<0.05)。2组内,针刺态下轻中度组健侧PMd-病灶侧M1、病灶侧PMd-M1、双侧M1间FC高于静息态(P<0.05);针刺态下重度组病灶侧PMv-M1间FC低于静息态(P<0.05)。在静息态,重度组病灶侧PMv-健侧M1、病灶侧PMv-M1间FC高于轻中度组(P<0.05)。在重度组中,静息态时FMA与健侧P...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8):716-718
目的 :观察八段锦结合平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2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纯平衡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八段锦结合平衡训练治疗。治疗8个疗程后,应用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与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FMA-L评分和BBS评分组内比较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八段锦结合平衡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康法,两组患者参照ICARS及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互动式指针疗法”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互动式指针疗法"对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6例采用指针疗法,对照组74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分别评定2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活动Barthel(BI)指数,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和日常活动BI指数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互动式指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可加速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6例缺血性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尼莫地平普通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综合评定、治疗后的MMSE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综合评分为(27.15±2.39)分,对照组患者为(25.14±2.48)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定向力和语言能力外,观察组患者的MMS各亚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对缺血性中风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况,延缓患者痴呆的形成,值得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