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9例,按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对入选患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动脉造影。结果:B组和C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高于A组(P<0.01或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肌酐清除率小于A组(P<0.01或P<0.05),B及C组较A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重(P<0.01或P<0.05)。结论:静息心率增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压晨峰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分析,分为晨峰组37例与非晨峰组36例,依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心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并计算ACR;以颅脑磁共振或CT筛查脑梗死,并测定血清尿钠肽(BN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 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BNP、LVMI及AC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晨峰组脑梗死发生率较非晨峰组显著增高(P<0.05);晨峰组血糖、LDL、Fib及CRP均较非晨峰组显著增高(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护理方案和服药时间,减少血压晨峰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对7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分析,分为晨峰组37例与非晨峰组36例,依据超声心动图计算心肌左室质量指数(LVMI)、尿微量白蛋白及肌酐,并计算ACR;以颅脑磁共振或CT筛查脑梗死,并测定血清尿钠肽(BNP)、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ib)及c一反应蛋白(CRP)。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BNP、LVMI及ACR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晨峰组脑梗死发生率较非晨峰组显著增高(P〈0.05);晨峰组血糖、LDL、Fib及CRP均较非晨峰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应根据血压变化调整护理方案和服药时间,减少血压晨峰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隐匿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门诊患者302例,根据门诊血压和动态血压分为血压正常组(NT),白大衣性高血压组(WCH),隐匿性高血压组(MH)和持续性高血压组(HP),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结果:LVMI、IMT、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NT组与WCH组相近,MH与HP组相近,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MH组和HP组明显差别于NT组和WCH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5.
渠甜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7,17(8):118-120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我中心住院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98例,连续7 d测量血压,以收缩压(SBP)值的标准差作为长时BPV的量化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BPV≥8.80 mm Hg组、BPV<8.80 mm Hg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长时BPV≥8.80 mm Hg组脑卒中患病率、尿蛋白阳性率、SBP、左心室肥厚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均高于BPV<8.80 mm Hg组(P<0.05);BPV≥8.80 mm Hg组与BPV<8.80 mm Hg组在性别、年龄、糖尿病患病率、饮酒率、吸烟率、高血压病程、BMI、FBG、TG、TC、LDL-c、HDL-c等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IMT的各因素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PV、LDL-c、HDL-c与IMT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时BPV与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具有很好的心脑血管病预测价值,应当重视对长时BPV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 1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RHR值分为3组,RHR<65次/min为1组(54例),65次/min≤RHR<80次/min为2组(58例),RHR≥80次/min为3组(50例).对入选患者测定RHR、血糖、血脂、体质指数、肌酐、尿酸,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随着RHR的增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有上升趋势;左室质量指数、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左室射血分数下降、颈动脉内径增大,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RHR增高与老年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密切关系,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应注重心率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及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分为脉压≥50mmg和脉压〈50mmg两组,均做心电图、超生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血尿素氰(BUN)、血肌酐(Cr)及尿白蛋白的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脉压≥50mmg组与脉压〈50mmg组比较,其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块发生率、BUN、Cr,尿白蛋白等指标均高(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控制脉压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赵春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9):38-39
目的:分析总结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要点以及控制血压对靶器官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2013年3月间门诊收治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85例实施个体化降压治疗,强调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并注重动态检测血压波动水平。结果:单纯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者6例(7.06%);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血压控制良好者18例(21.18%);降压药物联合应用的基础上注重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后血压控制良好者61例(71.76%)。结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治疗应注重药物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两方面协同作用,在此基础上保持血压稳定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卒中、心肌梗死、高血压肾病等多种靶器官损害的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24hPP)对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对139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其中 24hPP≥60mmHg的患者72例列为A组.24hPP〈60mmHg的患者67例列为B组,将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颅脑CT、血肌酐等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低于B组(P〈0.05),E/A〈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左心室肥厚、脑损害、肾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均P〈0.01),显示随着脉压增大,靶器官损害加重。结论:24hPP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多种并发症,是许多疾病的发病因素和致死因素。随着病程延长可伴有心,脑,肾,血管等器官的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是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威胁老年人生命最主要疾病之一。我国约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其中老年患者占绝大多数,并发症多,发生率为40%。明显高于成年人(20.4%)。与青壮年人相比,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高2倍,冠心病高3倍,脑血管意外并发症高8倍。病死率高,为13%,而成年人仅6.9%。降压治疗达标可防止或延缓心,脑,肾等脏器损害。我院老年病科经过几十年的临床治疗及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用于预防老年患者碘海醇造影致肾损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我院静脉注射碘海醇行增强CT检查的老年患者74例根据患者检查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A组(A组,n=26)、治疗B组(B组,n=25)和对照组(C组,n=23),A组患者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NAC600mg,每日2次;B组患者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NAC600mg,每日1次:C组患者于造影前48h和造影后48h口服安慰剂,每日1次。结果:本组共发生造影剂肾病(CAN)11例(14.9%),A组CAN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造影后48h。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造影后28h,5d和7d,A组24h尿蛋白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600mg,每日2次可有效预防碘海醇造影所致老年患者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理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上,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每周1次,每次15~30min,每4周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以治疗组明显,且临床症状改善也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可显著提高药物疗效和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和生活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干预.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24h动态血压和各时段血压变异系数.[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干预组治疗前后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下降,但对照组下降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24hSBP、dSB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SBPCV、24h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均显著低于治疗前,24hSBPCV、dSBPCV、dDBPCV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计划,有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诊治措施和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手术治疗。其中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5例,行单纯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术5例。梗阻原因:胆总管中下段结石25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27例患者治愈出院,3例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感染性休克1例),治愈率为90.0%。结论早期诊断、纠正休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特拉唑嗪改善老年高血压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副作用。方法 4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用特拉唑嗪前后均做ABPM的观察。结果 用特拉唑嗪后全天平均血压、白天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特拉唑嗪为长效降压药,对脏器无毒害,用药安全系数大,同时可兼顾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夜尿增多。 相似文献
16.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降压前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收缩期高血压(SHE)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超声检测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测定109例无合并症SHE患者降压治疗前后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时间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降压治疗后患者RI、PI降低(P<0.01).结论所测的血流参数对SHE患者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邹志宏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1999,(1)
目的 比较卡托普利与硝苯吡啶对老年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38例,男28例,女16例,年龄60—82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均为19例,单独服用降压药硝苯吡啶或卡托普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卡托普列降压作用与硝苯吡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卡托普利与硝苯吡啶均能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高血压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治疗达标组(A组)108例、治疗未达标组(B组)95例作有关心理社会因素评估。结果:(1)A组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生率(7.4%和5.5%)明显低于B组(29.8%和25.3%,P<0.05);抑郁自评分和焦虑自评分A组 (35.4±6.5和32.8±7.6)也显著低于B组(56.5±10.6和48.3±9.5)(P<0.001)。(2)A组负性生活事件(4.6±3.8)、负性生活刺激量(11.4±5.4)、生活事件总刺激量(20.6±7.1)分别显著低于B组[(6.9±3.9)、(21.0±7.7)、(28.7±8.5),P均<0.001];A组社会支持总分(37.3±8.6)、客观支持分(12.5±4.3)、主观支持分(22.2±7.3)、支持利用度(9.6±3.2)均明显高于B组[(26.2±7.8)、(7.6± 3.8)、(12.5±6.3)、(4.8±2.1),均P<0.05]。(3)多因素Logistic分析证实SDS评分、SAS评分、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生活事件总刺激量、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7因素对降压是否达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观察银杏叶对血液流变性的作用,以期寻求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活性及血液黏稠度的新途径.方法 6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N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阿司匹林组(A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拜阿司匹林100mg睡前顿服;银杏叶组(Y组):拜心同30mg早晨顿服+银杏叶片2片三餐后用水吞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浆中血小板α2颗粒膜蛋白、血栓素B2 水平及血液黏稠度指标.结果 N组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某些指标有所下降(P<0.05),而A组及Y组所测指标较治疗前好转更多(P<0.01或P< 0.05),且A、Y两组间比较仅在个别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 银杏叶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小板功能及血液黏稠度的影响与阿司匹林作用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