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三种液相色谱系统主要研究了人参及有关植物-西洋参、人参三七和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中未见分析报道的酸性皂甙,即葡糖苷酸皂甙(人参皂甙-Ro)和丙二酸单酰皂甙类(丙二酸单酰人参皂甙-Rb_1,-Rb_2,-Rc,-Rd)以及中性皂甙(Rb_1,-Rb_2,-Rc,-Rd、-Rc、-Rf、-Rg_1)的含量,对生药的不同部位-主根、直根、须根中的皂甙也做了比较。系统I:Ultron N-C18(5μm 4.6×150mm),流动相:31%乙腈水溶液,含50mmol/L KH_2PO_4。流量1ml/min,  相似文献   

2.
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芦头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和薄层析分别鉴定为:20(R)-人参皂甙-Rh_1(Ⅰ),人参皂甙-Rg_3(Ⅱ),20(S)-人参皂甙-Rg_2(Ⅲ),-Rg_1(Ⅳ),-B(Ⅴ),-Rd(Ⅵ),-Rc(Ⅶ),-Rb_2(Ⅷ),-Rb_1(Ⅸ),-Ro(Ⅹ).其中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人参芦头中分离得到的已知成分,并对其中9种主要人参皂甙进行了抗氯化钡诱发大白鼠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参花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及反相Lobar柱层析等方法,从人参花蕾中分离得到十八种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光谱分析并与标准品对照进行正、反相TLC,鉴定了其中十三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胡罗卜甙(2),20(R)-人参皂甙-Rh_1(3),20(S)-Rg_2(4),20(R)-Rg_2(5),-Rf(6),-Re(7),-Rg_3(8),-Rd(9),-Re(10),-Rb_2(11),棕榈酸(12)和反式对羟基肉桂酸(13)。其中化合物(1),(2),(3),(5),(8)和(13)为首次从人参花蕾中分离得到的已知成分。  相似文献   

4.
冬天(11月~来年4月初)收获的新鲜人参根甲醇提取物的收率大约是夏天(6~9月)收获时的三倍。用C~(13)-核磁共振光谱定量测定蔗糖提取物表明;提取物收率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在冬天根部蔗糖的明显形成。在甲醇提取物中蔗糖的含量11月为76.4%,1月为75.6%,5月为20%,6月为30.4%。另方面,具有生理活性的达玛脂烷皂甙(人参皂甙)的定量分析表明,在夏天所有的皂甙含量均明显地增加,而且人参根部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先用HPLC制备硅胶柱将从人参根提得的粗皂甙进行极分,随后改用糖分析填料的半制备往可分得大量皂甙的各主要成分,纯人参皂甙-R b_1,-Rb_2,-Rc,-Rd,-Re及-Rg_1提供生物研究。粗人参皂甙制备:人参粗粉热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经乙醚提取后的水层,继以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正丁醇层减压除去醇后的水相冷冻干燥,得粗皂甙。  相似文献   

6.
天然药物     
211.人参皂甙的研究Ⅰ.人参皂甙-R_0、-R_(b1)、-R_(b2).-R_c 和-R_d 的结构人参提取物的薄层层析表明含有多种皂甙,按R_f 值高低顺序为人参皂甙-R_0,-R_(b1),-R_(b2),-R_c,-R_d,-R_e,-R_f,-R_(g1),-R_(g2),-R_(g3)和-R_h,其中-R_(g1)已确定为6,20-二-O-β-D-葡萄糖基-20S-原人参三醇。本文报告人参皂甙-R_0,-R_(b1),-R_(b2),R_c 和-R_d  相似文献   

7.
<正> 人参果皂甙不仅具有抗衰老、抗心律不齐作用,最近发现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有较好作用。为更好开发利用人参地上部分资源,我们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又深入地进行了研究。日本学者Yahara等从人参果中分离鉴定了五种成分是Rb_2、Rc、Rd、Re和Rg_1,收得率分别为0.2、0.1、0.1、0.6、0.04%。我们采用吉林省桦甸县五年生人参果肉(鲜)20公斤经用D-吸附树脂吸附皂甙,除去水溶性糖类杂质及脂溶性杂质,经脱色得总皂甙,将总皂甙用低压硅胶柱层析及分子筛She-phadexLH-20层析方法,分离得到九种单体,经用IR、~(13)C-NMR、FD-MS及标准品对照等方法鉴定了八种结构,分别为人参皂甙(ginsenosides)-Rb_1(收得率为0.02%)、-Rb_2(0.09%)、-Rc(0.08%)、-Rd(0.06%、Re(6.0%)、Rg_1(0.02%)、-Rg_2(20S)(0.01%)、-Rg_2(20R)(0.01%)、-Rh_1(0.02%)及一种未知皂甙(结构式正在研究中)。其中人参皂甙-Rb_1,-Rg_2,-Rh_1系首次自人参果肉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微量皂甙类成分。本文对三种不同产地的人参果肉用高效薄层层析法定性检出结果如下表。  相似文献   

8.
人参叶中的微量新皂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报,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叶中得到十二种人参皂甙,其中两种微量新皂甙分别为20(R)-人参皂甙-Rh_2,人参皂甙-Rh_。本文继续报道两个微量成分的分离和鉴定。20(R)-原人参二醇(Ⅰ),甲醇重结晶得无色针晶,mp243~245℃。Liebermann—  相似文献   

9.
人参茎叶中微量三萜化合物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报告从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地上茎及叶中分得多种成分。日本学者从人参叶中分得人参皂甙-Rb_1,-Rb_2,-Rc,-Rd,-Re,-Rg_1,-F_1,-F_2,-F_3~((1,2))我国学者徐绥绪和王志学等人从人参茎叶(辽宁桓仁)中分得人参皂甙-Rb_1,-Rb_2,-Rc,  相似文献   

10.
前文报道了作者用改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人参皂甙-Rb_1、-Rb_2、-Rc、-Rd、-Re、-Rg_1。本文报道作者应用这一迅速而方便的方法分离人参皂甙-Rf、-Rg_2和-Rh_1。仪器:ALC201和制备LC/system-500,示差折光仪检测,用CarbohydrateAnalysis填装的不锈钢柱(30厘米×3.9毫米和30厘米×7.8毫米)以及制备的PAK-500/SiO_2药筒(30厘米×5.7厘米)。样品和标准品溶液进样前TM-2P膜滤器过滤。如前报道的,把从人参中获得的粗人参皂甙用制备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成10份,每份含2~3个人参皂甙。其中的部分I用半制  相似文献   

11.
川产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ayer)的活性成分研究,从其根茎中已分别获得四种皂甙元和七种皂甙单体。四种皂甙元分别证明为齐墩果酸(Oleanalie acid)(Ⅰ),人参二醇(Panaxadial)(Ⅱ),人参三醇(Panaxatniol)(Ⅲ)及3β、6a、12β、25-四羟基(20S、24R)-环氧达玛烷(Ⅳ)。  相似文献   

12.
三七叶皂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七叶中分得五种皂甙,分别命名为三七叶皂甙a_1,a_2,g,h_1和j。三七叶皂甙a_1量太小,未作鉴定。经~(13)C核磁共振,乙酰化衍生物质谱测定及矿酸水解后皂甙元及糖的鉴定,分别确认三七叶皂甙-a_2为20(S)人参皂甙-Rg_3,系首次从三七叶中分得;三七叶皂甙-g为人参皂甙-Rc;三七叶皂甙-h_1为人参皂甙-Rb_3;三七叶皂甙j为三七皂甙-Fc。  相似文献   

13.
本品由人参提取物或其皂苷[人参炔三醇,人参环氧炔醇,人参炔醇,人参皂苷Rc、Rb1,20(S)-人参皂苷Rg3,20(R)-人参皂苷Rg3,20(S)-人参皂苷Rh2,20(R)-人参皂苷Rh2,20(R)-原人参萜二醇,20(S)-原人参萜三醇,20(S)-人参皂苷Rh1和20(S)-原人参萜三醇]及载体组成。  相似文献   

14.
以人参皂甙 Re 为标准品,5%(w/V)香兰素冰醋酸—高氯酸为显色剂,用 TLC-比色法和大孔吸附树脂—比色法对红参中总皂甙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以11种人参单体皂甙(Ginsenoside-R_0、Rb_1、Rb+2、Rc、Rd、Re、Rg_1、20(R)-Rg_2、Rg_3、20(R)-Rh_1、Rh_2)为标准品作对照,用薄层光密度法对国产主要商品红参与高丽红参中分组皂甙及单体皂甙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产红参总皂甙含量并不低于高丽红参,特别是红参中特征成分 Rh_2、20(R)Rh_1、Rg_3、20(R)Rg_2及三醇组与二醇组的比例均不亚于高丽红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作者从中国传统药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花蕾中分离得到五种皂甙,鉴定为具有生物活性的20(S)-原人参萜二醇[20(S)-protopanaxadiol(12)]的达玛烷甙类,它们是人参皂甙(ginsenosides)-F_2(9),-Rd(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参提取物转化产物中20(S)、20(R)-人参皂苷Rg2和20(S)、20(R)-人参皂苷Rh1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迪马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人参提取物转化产物中20(S)、20(R)-人参皂苷Rg2和20(S)、20(R)-人参皂苷Rh1质量浓度分别在4.0~80 mg.L-1、2.8~56 mg.L-1、3.2~64 mg.L-1、2.4~48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8、0.999 1、0.999 7,回收率分别为100.3%、98.1%、98.0%、99.9%,回收率的RSD值分别为3.1%、2.7%、4.7%、4.0%。结论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人参提取物转化产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泽泻提取物三萜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泽泻提取物中三萜类成分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5%香草醛(用冰醋酸配制)-高氯酸显色,在555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泽泻提取物总三萜含量;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泽泻提取物中12个三萜类成分,采用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5%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08 nm。结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三萜含量,以23-乙酰泽泻醇B计,质量浓度在5.9~15.6μg·m L-1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9.05%,RSD为2.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2个泽泻三萜类成分含量,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回收率均在95.89%~99.33%范围内,RSD为2.0%~3.4%。泽泻提取物中12个三萜类成分的含量:泽泻醇A 5.71%~5.95%、泽泻醇B 3.47%~3.99%、泽泻醇C 2.53%~2.97%、泽泻醇G 3.07%~3.93%、泽泻醇L 3.65%~3.99%、23-乙酰泽泻醇A 2.39%~3.02%、23-乙酰泽泻醇B 10.56%~11.32%、23-乙酰泽泻醇C 9.44%~9.86%、16-羰基-23-乙酰泽泻醇A 0.63%~3.14%、16-羰基-24-乙酰泽泻醇A 1.08%~1.21%、11-去氧泽泻醇B 2.29%~2.85%、24-乙酰泽泻醇A 4.04%~5.02%。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文建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以用于检测泽泻提取物中总三萜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可用于检测泽泻提取物中12个泽泻三萜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8.
人参叶微量新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叶中分离出14种单体化合物。其中4种微量成分用IR、MS、~1HNMR、~(13)CNMR及化学方法等分别鉴定为20(R)-原人参三醇(Ⅰ)、胡萝卜甙(Ⅱ)、3β,12β-二羟基-20(22),24-达玛二烯—3—0—β—D—葡萄吡喃糖甙(Ⅲ)及20(R)-原人参二醇—3—0—β—D—葡萄吡喃糖甙(Ⅳ)。其中Ⅲ及Ⅳ系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人参皂甙-Rh_3(ginsenoside-Rh_3)及20(R)-人参皂甙-Rh_3[20(R)-ginsenoside-Rh_2]。  相似文献   

19.
从辽宁产的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根中分离得到的人参皂甙 B,经化学及光谱分析,其结构鉴定为20 S—原人参三醇-6-[0-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20-0-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即与 Syuichi Sanada 等人提出的人参皂甙 Re 的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 人参茎叶皂甙具有多种疗效,已作为药品投入生产及临床使用。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人参茎叶皂甙的主成分是20(S)-人参皂甙-Rg_2[简称20(S)-Rg_2]。为此对该成分做了大鼠消化道內的代谢产物化学研究?椒ㄊ侨?0(S)-Rg_2,先在大鼠胃液中温孵(37℃),经时检查结果发现在胃液中的代谢产物有化合物1、2、3及4(见图)。然后再将上述代谢物分别用大鼠肠液温孵,结果发现化合物1代谢成5及9;2代谢成6及10;3变成7及11;4成8及12。该实验表明20(S)-人参皂甙-Rg_2在消化道中的基本代谢规律为:1.在胃液作用下,发生C-20绝对构型的转变[由不稳的20(S)型转变成20(R)型,产生化合物3]及双键△~(24)的水合反应,形成25-羟基化合物2及4。2.在肠液中,各化合物被逐步水解,先失去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