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歧杆菌粘附素的提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歧杆菌存在于人体肠道,对宿主发挥生物屏障、营养、免疫、控制内毒素血症、延缓衰老、抗肿瘤等生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益生菌制剂(Probiotics)。由于双歧杆菌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开展对其粘附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对双歧...  相似文献   

2.
严重烧 (创 )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并致感染这一现象已被公认。细菌移位的第一步是其粘附于肠粘膜上皮细胞 ,进而定植于肠粘膜表面 ,随后侵入肠系膜淋巴结 ,最终播及全身。铜绿假单胞菌是肠道细菌移位的主要菌群之一。为了更好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粘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后细胞膜的一系列变化 ,本研究拟从体外铜绿假单胞菌粘附肠上皮细胞模型入手 ,探索粘附后细胞膜生物物理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机制。研究采用大鼠肠上皮细胞株IEC 6体外培养模型 ,实验分为铜绿假单胞菌粘附组和对照组 ;分别采用MTT四唑盐法测定细胞活力、生化法检测细胞膜…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对食物中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病原体的入侵是一重要屏障。肠道中sIgA能与细菌或病毒结合,减少微生物的粘附和生长,肠粘膜中淋巴细胞还具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营养支持与胃肠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营养支持的主要方式依据目前的分类习惯 ,营养支持和治疗的方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1)口服膳食 ;(2 )肠内营养(EN)和 (3)肠外营养 (PN)。对FGIDs和DGIM患者 ,最常用口服膳食 ,但在相当多情况下 ,需依赖EN和 或PN的补充。2 肠粘膜屏障与胃肠动力肠道不仅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 ,而且具有免疫、营养代谢调理功能 ,对维持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起着重要作用。肠粘膜屏障由物理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构成。TPN时因肠道缺乏营养物质及随之产生的胃肠激素 ,将可能损害肠粘膜屏障 ,甚至导致细菌移位。3 不同营养…  相似文献   

5.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与双歧杆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屏障功能衰竭的防治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肠粘膜屏障损伤的主要机制有肠粘膜缺血、缺氧、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肠粘膜缺血 再灌注损伤及营养障碍。双歧杆菌在调节胃肠道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它主要有生物和化学屏幕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双歧杆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用激光共距式细胞仪研究了FITC标记的双歧杆菌对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结果表明,双歧杆菌的粘附素是一种蛋白质,由细菌分泌至培养液中;肠上皮细胞上粘附素受体为糖蛋白。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双歧杆菌特异性地粘附于Lovo细胞的刷状缘,被粘附的Lovo细胞表面结构无破坏。  相似文献   

7.
肠粘膜免疫是由肠相关淋巴组织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免疫防御体系,从而可有效地阻挡肠道内细菌及毒素向肠腔外移位[1].Walser等[2]报道,组胺受体阻断剂可降低肠粘膜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而肠道给予小剂量组胺有保护肠粘膜屏障和抑制肠道细菌移位的作用[3],但仍缺乏直接证据.本实验旨在通过小剂量组胺肠道内灌注对大鼠肠粘膜分泌型IgA(sIgA)的分泌调节,来探索组胺在肠粘膜免疫屏障保护中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肠粘膜屏障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粘膜屏障功能是指正常肠道具有较为完善的功能隔离带,可将肠腔与机体内环境分隔开来,防止致病性抗原(肠腔内的细菌、有毒物质、食物抗原物质、致癌物质等)侵入的功能,使机体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肠粘膜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及免疫屏障组成.  相似文献   

9.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IL-12及NO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最主要的生理性细菌.目前证实它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NK细胞及其它免疫效应细胞,使之分泌IL-1、TNF-α及IFN-γ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1].本文以ELISA及Griess试剂分别检测了青春型双歧杆菌刺激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6、IL-12和NO的含量,旨在探讨它们在双歧杆菌调节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肠屏障主要由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构成.肠黏膜缺血及再灌注损伤、肠黏膜应激性损伤、蛋白质缺乏、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均可引起肠屏障功能障碍,从而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细菌易位,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因此,关于肠屏障功能障碍及其调控的研究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在肠屏障相关方面研究甚少.最近研究表明[1],miRNAs在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IEC)的分化、结构和屏障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肠道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化学屏障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和低聚异麦芽糖(IMO)组成的合生元对抗生素相关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大鼠肠黏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以盐酸林可霉素复制AAD模型,治疗组采用不同剂量的合生元灌胃,分别在实验第6d、第9d、第13d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肠黏膜SIgA检测(放射免疫分析)和肠黏膜形态学观察.结果:AAD大鼠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组织中SIgA水平下降;给予合生元后能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黏膜SIgA水平的分泌,促进小肠绒毛的修复,尤以中高剂量组较为明显.结论:嗜酸乳杆菌和低聚异麦芽糖组成的合生元配方对AAD大鼠肠黏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和机械屏障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制剂联合抗生素对细菌性肠炎患儿肠粘膜屏障相关因子,炎性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挑选我科治疗的细菌性肠炎患儿80例,依据其治疗手段的差异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40例患儿采用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对照组40例患儿采用常规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等差异.结果:临床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较对照组患儿77.5%高,差异明显(P<0.05);血清炎性相关的指标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炎性相关指标的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相关免疫指标水平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肠黏膜屏障相关的功能相关因子水平方面,两组患儿治疗前对比并无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较对照组患儿更优(P<0.05).结论:抗生素结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能够较为显著的提高细菌性肠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同时还可减少其炎性反应程度并改善免疫功能,最终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道能防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毒素或细菌穿过肠黏膜进入体内其他组织器官和血液循环的结构和功能总和。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黏膜不仅仅有消化和吸收功能,而且具有重要的防御性屏障功能,发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肠内细菌及内毒素移位是导致SIRS、MODS,甚至MSOF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屏障功能已成为判断危重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为机体肠道内膜菌群的最主要成份,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其中的巨噬细胞,对B淋巴细胞、NK细胞也有激活作用,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则未定论。双歧杆菌的免疫激活作用对维持它的抗肿瘤、抗衰老、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及提高粘膜的局部免疫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沉默信息调节子(SIRT)是一组保守的NAD+依赖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调控细胞的基因稳定、代谢、衰老和凋亡等过程。研究表明,SIRT对肠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其通过参与调节炎性因子的释放、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改变肠道潘氏细胞和杯状细胞的数量等影响肠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与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用药对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胃肠功能紊乱腹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补液、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胶囊,每次2粒,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饭前口服,一日3次,一次2-4粒,两组疗程均为8w。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以临床症状、大便次数、常规检查为疗效评价指标)、肠粘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和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法测定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二胺氧化酶、降钙素原及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双歧杆菌与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用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较单独使用双歧杆菌可明显提高疗效,提高肠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是体内重要的优势菌之一,其活菌、死菌及各种成分都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中多种免疫效应细胞,还可以明显下调人体TH2应答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局部或全身的防御功能,发挥自稳调节、抗感染、抗肿瘤等效应。目前,双歧杆菌对树突状细胞(DC)这一重要的免疫启动因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主要通过体外细胞培养研究双歧杆菌对正常成年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在体外对DC分化、成熟及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屏障、肠道菌群的变化和细菌移位的情况。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4),采用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法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24h后处死,测定血清淀粉酶及血浆内毒素水平,观察胰腺、小肠病理改变并评分,检测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定量分析肠道内菌群数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肠腔内大肠埃希菌属计数明显升高(9.72±3.58,P0.01),乳酸杆菌属(0.67±0.34,P0.01)和双歧杆菌属(4.59±3.42,P0.05)计数明显减少,血浆内毒素测定阳性率增高(P0.01),腹腔脏器细菌移位率升高(P0.01或P0.05),胰腺及小肠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表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黏膜屏障受损,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其与多脏器感染的发生、发展或有关联。  相似文献   

19.
肠道粘膜免疫的构成与功能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正常生理状况下,肠道的细菌和毒素并不对机体产生危害,这与机体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和肠道特有的完整屏障功能有关。其中,由肠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层淋巴细胞、Peyer's淋巴结等肠相关性淋巴组织成的肠道粘膜免疫屏障.在防御和抵制细菌、病毒和毒素的入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增强粘膜免疫功能,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酪酸梭菌(CGMCC No.0313-1)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酪酸梭菌(CGMCC No.0313.1)是人体肠道内暂住的细菌,能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内有益菌共生,并促进其增殖和发育,抑制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和增殖,改善肠道微环境。目前,酪酸梭菌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本实验用氢化可的松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漠型,观察了酪酸梭菌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