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讨青年心源性猝死主要原因的预防对策,对1950 ̄1990年间青年(16-39岁)心源性猝死78例尸检病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27例(34.6%),心肌疾患19例(24.4%),风湿性以及病14例(17.9),其它心脏病18例(23.1%)。76.9%的病例有左心室肥厚和(或)心脏增大。上述结果提示,冠心病是青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脏增大和左心室肥厚是青年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防治冠  相似文献   

2.
猝死已成为西方国家的一个主要死亡原因,约占心血管病死率的20%。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死亡。本文分析5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比50例非心肌梗塞冠心病Q-Tc间期显著延长,且AMI的Q-Tc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分析心源性猝死的原因。方法5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心室晚电位、影像技术、动态心电图、彩色超声及心脏运动负荷试验和采取实验室尸体解剖检查等来判断患者可能发病的原因。结果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痉挛粥样硬化)(78.57%)、心室肥厚(67.86%)、急性心力衰竭(58.92%)和瓣膜心脏病(48.21%)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比较高,尤其是冠心病引起的心源性猝死率占首位,其比率达78.57%。结论心源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复杂,要根据患者病史及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但因其具有发病速度快、出人意料和自然死亡的特点,所有应多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4.
关磊  姜杰  宋晓昀 《河北医药》2016,(3):441-443
目的:了解大连市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病种构成及就医情况,为制订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年大连市医疗单位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年合计报告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病例161838例,其中男50.14%(81141/161838),女49.86%(80697/161838)。高血压患者18.97%(30697/161838),冠心病患者30.8%(49839/161838),脑血管病患者50.24%(81302/161838)。高血压患者中Ⅰ期、Ⅱ期、Ⅲ期、其他高血压病例分别占0.59%、3.1%、84.89%、11.42%。冠心病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其他冠心病分别占11.24%、47.13%、0.12%、41.52%;脑血管病患者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他脑血管病分别占7.78%、47.4%、39.11%、5.71%。结论住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以45岁以上人群为主;心源性猝死、出血性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猝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遇到的死亡患者中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39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0例,占76.9%;心肌病5例,占12.8%;心律失常4例,占10.3%。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发生规律、心电图显示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遇到的符合心源性猝死标准的4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冠心病34例,占79.1%;心肌病4例,占9.3%;心律失常5例,占11.6%。结论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即刻现场有效的心肺脑复苏抢救是生命复苏成功的关键,探讨心源性猝死的预防措施是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与心源性猝死有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心源性猝死疾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部收治抢救的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62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 (1)急救结果:成功复苏患者为11例,占17.74%,死亡51例,占82.26%。(2)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与冠心病相关性很强,占76.48%,猝死前多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3)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诱发原因为心理应激状态(35.29%),用力排便(21.57%),运动或过度劳累(19.61%)等。(4)在心源性猝死诸多危险因素中,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等。(5)心源性猝死患者在发病年龄段、性别、发作时间、发作季节、心电图特征、基础疾病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在于提高对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黄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81-181,184
目的:探讨心电图早期复极化改变与心源性猝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02~2009年体检人群心电图存在早期复极改变的体检者246例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组),并且同300例正常心电图体检者进行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1年后发生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的比例差异。结果:观察组体检者1年后发生心源性猝死5例(2.0%),心律失常14例(5.7%),对照组无发生心源性猝死者(0.0%),发生心律失常4例(1.3%),观察组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电图早期复极可能预示着心脏电生理行为的潜在异常,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其可能与突发的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裂或出现裂纹,继而出现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其临床表现可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 linfarction,AMI)或心源性猝死,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3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内科治疗的方法资料。结果 40例心源性猝死患者中,冠心病32例,心肌病4例,心律失常4例。复苏抢救成功25例,15例死亡。结论内科治疗包括进一步的心脏生命支持和药物稳定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随诊3个月后,观察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衰、及心源性猝死2组有无可比性。结果临床追踪3个月后两组心血管事件比较心绞痛、再梗死、心衰、及心源性猝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对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的疗效肯定,使AMI患者生存率增加20%~2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脏性猝死(SCD)的发病的危险因素、猝死的临床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48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SCD主要病因为冠心病37例,占77.08%。全部病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达84%。结论老年人中SCD占所有猝死者的80%~90%以上,在临床工作中更应注意老年性猝死,可以通过干预手段预防其发生和发展,干预SCD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心血管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病因并进行分析.方法 2004年6月至2011年7月诊治的61例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因调查、体检、影像学检查、动态心电图以及尸体解剖等,进行发生原因的判断.结果 冠状动脉病变占总例数78.69%,心室肥厚(LVEF减少)占总例数67.21%,急性心力衰竭占总例数57.37%.结论 心源性猝死病因复杂,应详细了解病史资料,密切观察病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6~12时及18~24时是猝死的易发时间,3~6月及11~12月是猝死的易发季节。猝死常见的直接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控制多种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将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原因,便于指导临床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13年9月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48例,分析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及时间过程。结果 48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有冠心病17例(35.42%)、扩张型心肌病7例(14.58%)、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12.50%)及风湿性心脏病5例(10.42%)。患者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于病情恶化6h以内,约45例(93.75%)。结论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院内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后6h内死亡,需要密切关注该类住院患者的病情进展,并进行有效监护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16.
猝死的防治 ,仍然是心内科领域的难题。自动态心电图应用于临床以来 ,对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机制逐步有所认识 ,为防治这一高危疾患提供较好条件。我们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00例中 ,发现10例有心源性猝死倾向 ,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0例临床诊断包括冠心病劳累后心绞痛3例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IHSS)1例 ,正常体格检查1例。二、方法 :患者佩带Holter24小时 ,在此期间活动量与平常无差异。三、结果 :10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所见各种心律失常有如下表现 :(1)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住院10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54例,常规治疗联合应用罗格列酮。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如:接受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但是接受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心源性猝死等MACE的发生率虽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缺血性MACE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加充血性MACE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晋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136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氨茶碱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恶性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影响因素,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方法对我院2008年1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发于50~60岁,男性多于女性,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情绪不稳是其主要诱发因素,患者多死亡于院外。结论加强对心源性猝死致病疾病的预防、检查和治疗,减少诱发因素,多进行复苏知识和技能的指导,是降低该病发生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8月间在韶关市新丰县人民医院内科发生心源性猝死的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源性猝死的诱发因素主要有低钾血症、负面情绪刺激、不合理的活动、用力排便、暴饮暴食、饮酒等。结论针对诱发因素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并进行积极救治是心源性猝死防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