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及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ALT<2倍ULN但肝脏炎症/纤维化≥G2/S2的CHB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符合ALT≥2倍ULN的CHB患者78为例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开始抗病毒治疗后第12周、24周、36周、48周时的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并对观察组的部分患者再次复查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阳性患者的ALT复常率(88.46% vs 97.44%),HBV DNA阴转率(96.15% vs 92.31%),E抗原阴转率(30.76% vs 41.03%),E抗原血清转换率(19.23% vs 35.89%)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阴性患者的ALT复常率(96% vs 100%),HBV DNA阴转率(100% vs 97.43%)。对观察组8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穿病理对比显示,5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前好转,其中1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由S3转为S1。结论 ALT<2ULN但肝穿病理≥G2/S2的CHB患者初始给予ETV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诊断和临床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本院经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240例,根据其病变程度进行分型.将其与病理学检验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理活检轻度79例,中度106例,重度33例,早期肝硬化22例,与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轻度(G1~2,S0~2)符合率为49.38%,中度(G3,S3)符合率为53.33%,重度(G4,S4)符合率为50.00%,早期肝硬化符合率为80.00%,符合率较低。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免疫诊断HBsAg、HBcAg阳性率较临床诊断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不能作为诊断“金标准”,为明确诊断、早期诊治,推荐应用肝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确诊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相符程度。方法选取该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收治并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0例,测试患者的生化指标,并统计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观察对象中临床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程度。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慢性乙肝患者的其生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66.82%。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确诊过程中,临床诊断只能作为初级诊断,医务人员及患者应及时进行病理检查,以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析血ALT检测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性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5月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结合病理诊断,评价血清ALT指标与炎性活动度与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根据本组探究资料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指标越高,其肝组织炎性活动度与纤维化程度越严重,尤其是在中度与重度患者之间,差异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符合病理诊断结果。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检测指标能够作为诊断肝组织炎性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罗东凤  吴李贤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11-36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肝组织病理诊断的对照.方法:经肝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4例,将病理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对照分析.结果:在154例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58%.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肝组织病理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患者应进行肝活检,以明确诊断,及早发现肝组织病变程度,更好的掌握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评估病情及预后,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的 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分级与临床、血清学指标及B超脾长径间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炎和肝纤维化的相关临床特征。方法对117例患者进行肝穿刺并予肝组织病理炎症分期和纤维化分期,同时测定各临床、血清学指标及B超脾长径。根据肝组织炎症分级,以G2为界,分为G2~4和G0~1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BeAg、HBV DNA定量、脾长径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117例慢性HBV携带者中有98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炎症分级G2~435例,共占35.7%;其中1例(1.0%)已进展为肝硬化;纤维化分期S2~486例,共占87.8%。年龄≥40岁者所占比例在肝组织炎症分级G2~4组高于分级G0~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长径在G0~1组平均值小于G2~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携带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损伤以轻度为主,中重度损伤也占一定比例,对40岁及以上慢性HBV携带者,应高度重视,以防病变的隐匿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肝炎临床病理分级分期的诊断指标。方法 从 5 80 0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各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中 ,按临床和病原学诊断排除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及其他类型的病毒性肝炎 ,随机抽取近 1 0年来单一 HBV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 61 7例 ,进行组织学分级分期量化分析 ,将慢性肝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为 1~ 4级 (G1~ 4) ,肝纤维化程度分为 0~ 4期 (S0~ 4)。取肝活检时临床及血生化的主要检测指标对照统计分析。结果  61 7例慢性乙型肝炎中 ,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 ) ,G1~ 2 ,S0~ 1 ,2 35例 ,占 38.1 % ;慢性乙型肝炎 (中度 ) ,G2~ 3,S2 ,2 0 0例 ,占 32 .4% ;慢性乙型肝炎 (重度 ) G3,S3,93例 ,占 1 5.1 % ;肝炎肝硬化早期 ,G1~ 4,S4,89例 ,占 1 4 .4%。对照血生化 9项主要指标结合临床分析提示 ,反映蛋白质代谢的四项指标 :即白蛋白 (A) ,球蛋白 (G) ,A/ G,γ- GP对临床分型诊断价值更为可靠 ,其次为 TSB,ALG,AST。结论 慢性肝炎临床病理量化诊断指标简单易行 ,便于临床医师掌握 ,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与临床.方法:对420例临床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患者,行肝穿病理检测,评判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HBV-DNA.结果:年龄小于45岁者,以HBeAg阳性为主;而年龄大于45岁者,以抗-HBe阳性为主;HBeAg阳性组,HBV-DNA病毒载量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组,420例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205例肝组织学诊断正常(48.8%);215例有慢性肝病(51.2%);其中GIS0 158例、G2S1 42例、G3S1 11例、G4S4 4例;伴有肝细胞脂肪变14例.结论: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非都不存在进展性肝损害,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年龄大于45岁,除动态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外,应动员患者行肝穿病理检测,及早发现肝组织活动性病变,甚至肝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肝穿刺活检术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有重要作用。但肝穿刺获取组织很小 ,与临床诊断是否存在差异 ,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为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对 4 4例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1996~ 1997年临床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我院住院患者 ,无选择性对 4 4例患者行肝穿刺活检 ,其中男性39例 ,女性 5例 ;年龄 19~ 5 4岁。临床诊断为肝硬化 4例 ,急性肝炎 4例 ,余分别诊断为慢性肝炎的轻、中、重度三种类型。1.2 方法 :采用 1秒钟快速负压抽吸法穿刺行肝穿术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68例ALT反复异常的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对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治疗24周。结果治疗后患者肝组织学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抑制HBVDNA复制等方面均明显好转。结论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抗病毒及抗肝纤维化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辅助检查与肝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关系。方法1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肝穿术,肝组织HE染色,按炎症和纤维化分为G1-4级、SO-4期。并做血清肝功能、血常规、血凝常规等检查。对临床和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54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情况,轻度慢性肝炎80%(72/90),中度慢性肝炎为47.27%(26/55),重度慢性肝炎为0%(0/9)。结论ALT、AST结果不能完全真正反映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情况,临床和病理诊断不能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2.
13.
王冰 《中国处方药》2014,(10):102-102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对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单一的无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观察比较患者在不同的血清ALT指标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诊断结果有无变化。结果经比较分析后发现,患者血清ALT指标较高时,肝组织炎症的活动度增加,说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指标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诊断结果成正相关性,研究还发现,该表现在重度患者及中度患者中更明显。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可以作为诊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临床诊断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平戈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23-1923
全世界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成为现症慢性HBV感染者,我国约占1/3。有15%-40%的慢性HBV感染者在一生中可能有机会发生严重并发症(肝癌、肝硬化、肝衰竭)。我国因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相关疾病(肝硬化、肝癌等)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22.8亿元人民币。2002年中国卫生统计报告病毒性肝炎死亡65.8万人,居全部传染病死亡数之首位。CHB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专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参照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谷丙转氨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及ALT≥2倍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ALT<2倍ULN但肝脏炎症/纤维化≥G2/S2的CHB患者51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符合ALT≥2倍ULN的CHB患者78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随访开始抗病毒治疗后12、24、36、48周时的肝功能、HBV DNA、乙肝五项,并对观察组的部分患者再次复查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结果 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阳性患者的ALT复常率(83.33% vs 97.44%),HBV DNA阴转率(96.15% vs 92.31%),E抗原阴转率(30.76% vs 41.03%),E抗原血清转换率(19.23% vs 35.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E抗原阴性患者的ALT复常率(90.91% vs 100%),HBV DNA阴转率(100% vs 97.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观察组8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肝穿病理结果,5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炎症或纤维化程度较前好转,其中1例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纤维化程度由S3转为S1。结论 ALT<2ULN但肝穿病理≥G2/S2的CHB患者初始给予ETV治疗同样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有关肝纤维化防治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 ,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实验证明 ,肝纤维化是可逆转的[1] 。因此 ,基层医院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诊断肝纤维化 ,为此对 91例CHB病人进行肝穿活检病理诊断 ,同时检测病人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 ,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CHB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以为基层医院诊断肝纤维化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来源  91例CHB病人为 1995年 3月至 1999年11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病人 ,其中男 73例 ,女 18例 ;年龄 15~ 5 9岁。分期 :S0 16例 ,S116例 ,S2 17例 ,S319例 ,S42 3例。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24周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血清学等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实验组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1次/d,共治疗24周。治疗前后行肝穿刺活检并进行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PⅢ型胶原、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结果实验组治疗结束时肝功能复常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各项血清学指标均显著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PⅢ型胶原、层粘连蛋白下降不明显,肝病理组织学中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可以降低血清ALT水平,减轻肝脏炎症活动度,延缓肝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性乙肝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移酶、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BV-DNA等进行比较,计算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通过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特征。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等高于慢性乙肝患者,病毒载量较低,炎症活度多为G1和G2,纤维化程度在S2以下,脂肪变程度多在F2、F3之间,肝脾CT比值低于慢性乙肝患者。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于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应积极行肝组织学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对HBV呈完全免疫耐受,在慢性HBV感染者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该类患者通常生化检查在正常范围,且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目前对于此类患者肝脏损伤整体评估尤其是纤维化方面缺乏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HBV携带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和肝脏超微结构纤维化改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硬度值(LSM)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ALT<2倍ULN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肝脏瞬时弹性超声(Fibroscan)检查及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了解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度,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性别、病程、年龄、体重指数(BMI)、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比较不同肝纤维化、不同炎症活动度患者的LSM,分析影响LSM的相关因素。结果 250例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为S0期4例(1.60%),S1期144例(57.60%),S2期75例(30.00%),S3期27例(10.80%),不同肝纤维化分期患者的LSM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1期、S2期、S3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0期与S1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M从低到高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