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在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与心房纤颤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 62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心房纤颤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后,分为A组:LA〈40mm,B组:LA〉40mm,测定病人在转复前及转复窦性心律后血清BNP的浓度,并随访1年,观察的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脑栓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结果房颤复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律后BNP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复发、脑栓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的风险随BNP升高而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房颤复发率增高。结论房颤可导致血浆BNP水平升高,复律后BNP水平下降,左心房内径的大小影响心房颤动复律的成功率和BNP水平,BNP在房颤的预测、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6):738-739
目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45例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期和转复期血浆BNP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房颤组发作期和转复期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且发作期明显高于转复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5);房颤组发作期和转复期LVEF、LA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高浓度血浆BNP水平可能促进了房颤的发作,且两者与心房重构和心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朱章剑 《江西医药》2014,(12):1461-1463
目的:探究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情况,分析研究其对成人重症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93例,将之分为单纯性肺炎组(51例)和肺炎合并心衰组(42例),另外随机选取4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B型利钠肽水平,并同时用心脏超声对心脏指数(C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测定,比较分析3组病例的BNP、LVEF和CI水平。结果肺炎合并心衰组患者同对照组和单纯性肺炎组患者相比,血清B型利钠肽明显升高,CI和LVEF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B型利钠肽对肺炎合并心衰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CHF患者102例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纳洛酮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2周后比较2组血浆BNP水平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BNP水平低于治疗前,6min步行距离大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纳洛酮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可改善CHF患者心功能,有效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英  王娜 《河北医药》2011,33(7):1010-1012
目的本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B型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检测,探讨脑梗死预后与心肌缺血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行颅脑CT或MRI检查,检测BNP及CTNI值并动态监测心电图。将病例根据化验结果分为CTNI和(或)BNP异常组71例(A组),CTNI、BNP均正常组85例(B组)。结果 A组患者中严重脑梗死发生率高,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组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CTNI和(或)BNP异常率高,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时出现CTNI和(或)BNP阳性提示存在心肌严重病变,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转复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59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3例,转复后对照组给予胺碘酮口服,治疗组联合应用胺碘酮和氯沙坦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2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和左房内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房颤动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明显降低心房颤动复率后再复发,减小左房内径,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前后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功能1-2级的无合并其他心脏病复发性AF患者30例,采用干性免疫法测定AF复律前、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患者血浆BNP浓度,比较BNP的差异。结果复律前患者血浆BNP水平为(82.3±12.1)ng/L,转复为窦性心律时患者血BNP水平为(51.5±15.2)ng/L,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发性AF患者复律前血浆BNP的浓度增高,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时下降,提示BNP的浓度变化可作为复发性AF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硝普钠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与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以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B型脑利钠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项水平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与B型脑利钠肽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血清肌酐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进行治疗,安全有效,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丽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56-145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2型糖尿病(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 78例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37例)和DM+CHF组(41例);检测78例DM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结果 心功能Ⅱ级组、Ⅲ~Ⅳ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和对照组(P〈0.05).Ⅲ~Ⅳ级显高于Ⅱ级组(P〈0.05);Ⅱ级组、Ⅲ~Ⅳ级组LVEF明显低于单纯DM组和对照组(P〈0.05),Ⅲ~Ⅳ级组明显低于Ⅱ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13,P〈0.05).结论BNP是评估DM合并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捷  陈本发  兰军  邓涛 《北方药学》2012,9(4):68-69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治疗对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84例作为心房颤动组,分别检测其入院时、电复律后24h血浆BNP水平,同时选择65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检测其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入院时的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心房颤动组电复律前BNP水平高于电复律后24h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而且和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相关,检测血浆BNP水平有助于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余飞  张珺琳  李斌  张艳  汪丹丹 《安徽医药》2011,15(12):1575-1576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对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将54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疗程12 d。给药前及治疗后12 d分别测定血浆BNP浓度,并观察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BNP浓度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12.
吴春风  廖德祥  胡柯 《安徽医药》2012,16(3):331-333
目的观察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AngⅡ)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4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浆BNP及AngⅡ水平,测定48例持续性房颤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导管消融术前及术后120 d的血浆BNP和AngⅡ水平。结果导管消融后4个月,8例(17%)患者复发房颤。消融术前,房颤组的血浆BNP及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消融后4个月房颤组血浆BNP及AngⅡ水平与术前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前血浆BNP及AngⅡ升高,消融术后均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比较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患者同对照组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各房颤组血清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组hs-CRP比阵发性房颤亚组高(P〈0.05),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亚组hs-CRP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组与对照组相比房颤患者hs-CRP增高,且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均高于阵发性房颤,表明炎症反应在房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变化及其监测意义。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患者人院前和治疗后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ELISA法监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3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心功能不全血浆BNP水平明显偏高,二者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低,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NP水平和LVEDD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和LVEF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心力衰竭程度越重,血浆BNP水平越高。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是患者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对快速诊断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迅速判断心衰严重程度有极为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郑芳  王琴  董士民  李玉兰  付绍莉 《河北医药》2010,32(23):3272-3275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对ACS患者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rhBNP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形态学参数和舒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h、5d、7d两组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5d时2组BNP水平均有所回升,形成第二峰,但rhBNP组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h rhBNP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26.8%、19.6%、17.3%,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5d、7d、14d心脏射血分数(EF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4d时均有增加,rhBNP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rhBNP可以降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BNP水平,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增长,可以阻抑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钠肽(BN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辛伐他汀对心房颤动的预防与治疗机制。方法将10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辛伐他汀治疗;在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分别测定每组患者AngⅡ、hs-CRP和BNP水平,并观察服药3个月后房颤复发率,再分析房颤复发与AngⅡ、hs-CRP及BNP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前与服药后3个月相比较,AngⅡ、hs-CRP和BNP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发现hs-CRP、BNP与房颤复发关系最密切[OR=2.67,95%CI(1.72-5.74);OR=2.48,95%CI(1.48-4.11)],可能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福辛普利治疗房颤患者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AngⅡ、hs-CRP和BNP水平有关,可明显减少房颤复发,hs-CRP和BNP可能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房颤的预测、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肌钙蛋白I(cTnI)、3-碘甲状腺原氨酸(T3)联合检测对老年心力衷竭(HF)诊断、治疗、判断严重程度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92例诊断为HF的患者和61例对照组的血BNP、cTnI、T3水平。评价各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HF组与对照组、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问的BNP、cTnI、T3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组3项指标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BNP、cTnI、T3对HF早期诊断、治疗、判断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叶酸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AMI合并AF 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叶酸(10 mg/次,3次/d).结果 治疗组5 d转复率高于对照组(93.33% VS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10.97±2.31)d VS(16.21±3.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阵发性房颤复发率和转为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 VS 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67% VS 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叶酸治疗AMI合并AF,既能够提高转复率,减少住院时间,又能降低房颤的复发与维持疗效,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