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种胰岛素治疗方法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和胰岛素笔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分别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A组)和使用胰岛素笔(B组)每日2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理想降糖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A组在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优于B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能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禁食状态下使用不同胰岛素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44例2型糖尿病患者禁食状态下按照使用胰岛素的不同分为:胰岛素泵组(A组)60例,甘精胰岛素注射组(B组)64例,微量注射泵组(c组)59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NPH)皮下注射组(D组)61例,观察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相同治疗目标下,血糖达标所用时间:A组(2.89±1.32)d、B组(3.14±1.25)d、C组(4.91±2.81)d、D组(5.62±2.52)d,A组与其他三组、B组与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A组(30.61±2.21)IU/d、B组(31.12±3.38)IU/d、C组(42.25±4.01)IU/d、D组(44.31±3.22)IU/d,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同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糖发生率:A组3.3%、B组4.7%、C组15.2%、D组16.4%,A、B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分别同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D两组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岛素泵治疗比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法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上有明显优越性,可以推广在禁食的糖尿病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33):4644-4646
目的:探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T2DM)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血糖控制不佳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并停用其他降糖药物;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按0.5 U/(kg·d)计算总用量,分别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B组患者给予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按0.5 U/(kg·d)计算总用量,午餐前皮下注射6~10 U,其余剂量分别于早、晚餐前皮下注射。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达标所用时间,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血糖每日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A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显著短于A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水平、血糖每日波动幅度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与每日2次的给药方案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每日3次给药方案治疗血糖控制不佳T2DM,可有效提高血糖控制达标率,改善血糖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张娟 《河南医药信息》2013,(10):120-121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强化治疗效果。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组)和B组(诺和灵30R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每日用量、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和低血糖反应。结果A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每日用量少、空腹血糖和三餐后2h血糖低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控制血糖迅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组(CSH)与常规每日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H),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选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应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诺和锐)笔芯300 U入Medtronic美敦力722系统泵24 h持续皮下肌注为治疗组;每日4次皮下注射即门冬胰岛素笔芯(诺和锐),三餐前5 min皮下注射,睡前9 pm皮下注射诺和锐30为对照组。观察2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应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CSH组与MSH组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均可达标,CSH组血糖达标天数(7.83±2.47)d,每日胰岛素用量(38.21±6.43)U,无心悸、出汗、低血糖现象,无黎明现象;对照组分别为血糖达标时间(13.01±3.07)d,每日胰岛素用量(45.70±6.93)U,低血糖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可以短时间、更平稳降低血糖,CSH组比MSH组更安全、有效避免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晓文  金亚  陈勇 《中国药师》2009,12(8):1107-1108
目的:比较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与安全性。方法:60例口服降糖药两种而血糖控制不理想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60岁,病程≥5年,随机分为A组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和B组诺和灵30R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时每日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30R的剂量、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A组甘精胰岛素组在空腹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每日胰岛素的剂量方面均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注射联合口服药的血糖控制及安全达标率明显优于预混胰岛素,且患者依从性好,更易于长期坚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初诊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空腹血糖>11.1 mmol/L的8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每日MDI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间、胰岛素总量CSⅡ组显著少于MDI组,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显著低于MDI组。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较快、平稳控制血糖,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危险,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以前,28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是采用间断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29.5±16.4)岁,病程为诊断到16年,平均(3.4±6.7)年。从2013年1月开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观察组)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28.3±15.6)岁,病程为诊断到14年,平均(4.6±5.2)年。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水平,胰岛素每日平均用量(U/d),血糖值达标时间(h),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 >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 血糖低于对照组(P <0.05),胰岛素每日平均用量、血糖值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的临床效果优于胰岛素间断皮下注射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  相似文献   

9.
王明丽 《贵州医药》2014,(5):400-402
目的:观察实时动态胰岛素泵(SAP)与单纯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S A P组用72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T -CGMS)监测血糖;单纯CSII组用712型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超短效胰岛素及餐前追加大剂量调整血糖,应用血糖仪监测指尖血糖。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 )、餐后2 h血糖(2hPG)均有显著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单纯CSII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3.7±0.4)VS(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血糖发生频次(0.25±0.44) VS .(0.6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P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CSII更快、更安全,在显著降低血糖的同时并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连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Ⅱ,n=70)和每天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Ⅱ,n=64)。CSⅡ组将短效胰岛素置于胰岛素泵内持续皮下注射,进餐前再按所需输入负荷量;MSⅡ组将短效胰岛素装入普通注射器内于每天三餐前及22:00皮下注射,治疗2周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2种方法均可使患者的血糖达标。C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为(6.5±1.3)d,MSⅡ组所需时间为(10.1±2.1)d;C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为(36.1±7.3)U/d,MSⅡ组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为(42.7±6.9)U/d,C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3次/(d.人),MSⅡ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为0.08次/(d.人)。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CSⅡ能更快速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所需胰岛素用量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与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的病人采用三餐前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B组的病人采用胰岛素泵(使用赖脯胰岛素)降糖治疗。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全天血糖谱的变化,观察并比较血糖达标所需要的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等情况。结果A组与B组相比,在血糖达标所需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疗效、安全性方面接近胰岛素泵,在治疗费用方面则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高峰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8):1169-116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2型糖尿病患者(都经过OGTT及胰岛素C肽测定确诊的)住院期间随机分成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与皮下多次胰岛素注射治疗组两组进行疗效观察,分别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胰岛素泵组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且每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组。结论:胰岛素泵是目前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它能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促进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及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体会。方法将36例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组20例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组(MSII组)16例。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日间及夜间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与MSII组相比,双C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低,血糖波动幅度小(P〈0.05)。结论双C方案治疗难治性糖尿病效果优于MSII,患者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9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82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空腹血糖正常比例、餐后2h血糖、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12周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空腹血糖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胰岛素用量为(34.4±5.2)U,低于对照组(38.8±3.8)U,治疗期间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9.8%)也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治疗期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好,使用胰岛素剂量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用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需要胰岛素治疗的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和胰岛素泵连续输注胰岛素(CSII)组,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更少,血糖波动更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性输注治疗方法 (即CSII组),50例进行多次皮下胰岛素法(即MSII组)。两组均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均能达到控制目标。CSII组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低于MSII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MSII组。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能模拟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控制胰岛素用量,降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波动,缩短用药后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的时间,治疗效果较优,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常规皮下注射(诺和灵R/N、诺和灵30R)3种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7例,随机分为诺和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组(A组)、诺和灵R、N组(B组)和诺和灵30R组(C组)各19例;A组以每日胰岛素总需量的50%为基础率,由泵持续24h输入皮下,剩余的50%作为追加量由泵直接泵人皮下。B组用诺和灵R三餐前、诺和灵N晚10点皮下注射。C组诺和灵30R每日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组在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天数、每日所需胰岛素量均较常规皮下注射组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快速、稳定、理想控制血糖的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每日胰岛素使用量、血糖达标率、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引起低血糖反应的风险小、用药剂量低,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惠君  张巧  吴丹荣 《贵州医药》2004,28(6):508-509
目的 观察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6例,随机分成2组,CSII组12例,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MSII组患者14例,采用多次胰岛素注射法,在每日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并在每晚睡前加注中效胰岛素。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达到较好的水平,CSII组需要的达标血糖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较好的模拟胰岛素分泌的生理节律,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血糖的波动和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CSII)在重症监护病房(ICU)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采用CGMS与CSII结合治疗模式(40例),B组采用单纯CSII治疗(40例),C组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40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治疗7d后,A组和B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F)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优于C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C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A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CGMS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ICU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