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所有患者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1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治疗组TIMI 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复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心力衰竭、病死率均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是处理冠状动脉内血栓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改善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术联合血栓抽吸管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相同的条件基础上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随访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以及病变血管支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CK-MB峰值、TnT峰值比较对照组显著要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心电图ST段回落率比较对照组显著较大。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心衰发生率、病死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疗效可靠且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情况,有利于改善患者心肌组织灌注,对提升术后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在治疗冠状动脉支架血栓时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支架血栓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ZEEK血栓抽吸导管通过支架血栓病变的能力;抽吸后血栓改变情况;抽吸后病变血管远端血流恢复情况;抽吸后心肌呈色分级情况;抽吸后新发冠状动脉夹层情况;住院期间死亡及再发支架血栓等主要临床事件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有30例(93.8%)血栓抽吸导管通过支架血栓病变;抽吸后血栓明显减少;抽吸后病变血管远端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分级(TIMI)3级的例数为25例(78.1%),较抽吸前(2例)增加23例;抽吸后心肌呈色达到3级的例数为21例(65.6%),较抽吸前(2例)增加19例;抽吸后无新发冠状动脉夹层并发症出现;住院期间有3例(9.4%)患者死亡,有2例(6.2%)再次出现支架血栓。结论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支架血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联用血栓抽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4例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抽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96.88%(31/32),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6.45%(2/32),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2.50%(4/32);对照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87.50%(28/32),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12.50%(4/32),出血并发症发生率15.63%(5/3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常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高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介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对比及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有效率97.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4.78%,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而言,采用血栓抽吸导管及介入法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比较高,可以将冠状动脉中的血栓全部有效清除,使心肌组织的灌注得到改善,进而使心功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新型血栓抽吸装置DIVERTMCE导管在急诊PCI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采用一种新型血栓抽吸(PT)装置DIVERTMCE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发病12 h内的AMI病人42例,均行急诊PCI治疗,其中单纯PCI组23例,PCI PT组19例,比较两组术后冠脉血流灌注水平(TIMI分级)、心肌血流灌注水平(TMP分级)及30 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PCI PT组术后平均罪犯血管TIMI血流恢复至(2.74±0.56)级,明显优于单纯PCI组[(2.30±0.63)级,P<0.05];PCI PT组心肌灌注TMP分级(2.53±0.61)级,明显优于单纯PCI组[(2.13±0.55)级,P<0.05];30 d内的MACE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AMI患者急诊PCI治疗中运用血栓抽吸装置DIVERTMCE导管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PCI术.  相似文献   

7.
焦祺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5):49-51,55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收治的7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抽签方法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血栓抽吸导管下行PCI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ST段回落率、术中大出血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 d心脏超声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d的LVEF、LVEDd、LVESd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MACE及术中大出血发生;观察组手术成功率、TIMI血流Ⅲ级率和ST段回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完成PCI手术,TIMI血流良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87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常规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研究组抽吸导管+PCI治疗,分析两组血栓积分(TS)、血流分级(TIMI)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TS低于对照组;研究组TIMI3级例数多于对照组;研究组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抽吸导管可显著加强AMI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尽管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术开通了梗死相关血管,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慢(无)血流现象,导致心肌水平再灌注失败,影响手术疗效和患者的预后[1]。近年来兴起的血栓抽吸术可有效去除"罪犯"血管的血栓,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国外研究表明,在常规PCI术前使用抽吸导管可以改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再灌注及预后[2]。为此,将我院开展导管血栓抽吸术联合PCI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报告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4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明显血栓负荷,其中观察组48例介入治疗前给予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照组46例仅行PCI术。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在梗死血管的TIMI3级血流、术后2h ST段回落百分比、酶峰值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IRA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3个月时治疗组LVEF、LVEDd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血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心肌梗死可减少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改善心肌灌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符合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共128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给予血栓抽吸与盐酸替罗非班,对照组给予盐酸替罗非班完成PCI术。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情况、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LVEF、术后即刻TIMI血流情况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MACE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的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时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因其能够快速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而被普遍认为是AMI 患者血运重建的首选方法。然而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从早期开通血管的治疗中获益[1‐2],评价血管开通后心肌组织的实际灌注情况对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补救治疗至关重要,而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相关导联ST 段的回落对判断再灌注效果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ST 段的演变与血栓抽吸导管的关系,以证实ST 段的早期回落对判断再灌注效果、评估早期预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介入术中应用疗效。方法 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76例,其中应用抽吸导管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40例)和,另常规PCI对照组(36例)。观察2组的造影结果、术后效果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结果研究组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ST段回落〉70%和术后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情况[分别为(5.3±2.5)h、26(65.0)、37(92.5)]明显好于对照组[分别为(6.1±3.1)h、18(50.0)、28(77.7)],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5.0)VS5(1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cTnT峰值及CK-MB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5±3.6)ug/L、(128.0±74.5)U/L及(11.2±3.9)ug/L、(168.3±80.2)U/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6.2±12.5)%及(44.3±11.2)%],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增加心肌的血流灌注,有可能改善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在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进行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96例,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采取直接支架置入或球囊预扩张后置入支架.研究组此之前沿导丝送人ZEEK血栓抽吸装置至病变部位负压抽吸.观察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发病距血管再通时间、直接支架置入率和术后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情况[分别为(5.1±2.3)h、44.0%(22/50)、92.0%(46/50)]明显好于对照组[分别为(6.2±3.5)h、30.4%(14/46)、82.6%(38/46)],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2/50)比13.0%(6/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cTnT峰值及CK-MB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5.1±2.6)pe/L、(142.0±68.3)U/L及(8.5±2.9)μg/L、(176.0±71.2)U/L],心电图ST段回落率、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4.0%(32/50)、(56.0±13.5)%及45.7(21/46)、(45.6±10.2)%],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再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心源性死亡率较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4.0%(7/50)、0、2.0%(1/50)及23.9%(11/46)、4.3%(2/46)、8.7%(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TEMI急诊介入术中血栓抽吸治疗安全可靠,增加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坏死心肌数量,改善STEMI患者的近期预后.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rombus-aspiration during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Methods The STEMI patients underwent emergent PCI from June 2008 to June 2010. Fifty patients received aspiration thrombecto-my were enrolled in study group and 46 patients who only received routine PCI were enrolled in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information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follow-up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on baseline. In the study group, stents were directly implanted and TIMI flow grade 3 was obtained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no-reflow/slow flow ( P = 0. 029 ). There were lower peak serum CK-MB(P =0.031) , TnT(P = 0.023)and faster ST segment resolution(P = 0.005) in the study group. The heart failure(P = 0.025) , re-infarction(P = 0.041)and mortality(P =0.043)in the hospital were decreased in the study group. Conclusion Thrombus-aspiration is safe and has good immediate effects during emergency PCI with STEMI, which can improve myocardium perfusion and reduce myocardial necrosis.  相似文献   

16.
周高亮  高潮  冯俊  陈振飞 《安徽医药》2014,(9):1728-173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97例,分为直接PCI组(A组)、PCI+血栓抽吸或替罗非班组(B组)、PCI+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c组),比较各组术后TIMIⅢ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IMI血流帧数(TFC)、心肌呈色分级(MBG)、2h内ST段回落率、术后1W周及3月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大出血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三组术后TIMIm级血流、慢血流或无复流、TFC、MBG、2h内ST段回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期间大出血情况、MACE以及术后1w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3月后三组LVEF、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能有效减轻STEMI患者冠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应用Diver CE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在血栓负荷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血栓负荷较大的AMI患者,在介入治疗时采用DiverCE血栓导管对梗死相关血管内血栓进行抽吸,观察抽吸前后的血栓负荷和血流情况,并以同期采用常规急诊PCI治疗的28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DiverCE PCI组30例患者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血流TIMI分级及TMP分级均较单纯PCI组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较低,ST段回落幅度大,近期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与常规PCI比较,在血栓负荷较重的AMI患者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能有效地减少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评价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符合急诊PCI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40例,平均分为两组(血栓抽吸组与单纯介入组),血栓抽吸组在PCI术中使用血栓抽吸导管,单纯介入组实施常规PCI治疗。通过术后TIMI血流分级评价冠状动脉再通情况。结果 PCI术后抽吸组TIMI血流3级患者共18例,占90.0%,TIMI血流2级患者2例,占10.0%;对照组TIMI血流3级患者9例,占45.0%,TIMI血流2级患者6例,占30.0%。两组相比,术后TIMI血流3级血流患者抽吸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TIMI血流2级血流患者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中适宜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能显著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能有效改善IRA的TIMI血流分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中A组30例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B组3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使用抽吸导管,C组32例行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三组术后者血管再通时的血流血管心肌梗死溶栓( 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 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心肌酶学的变化、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构指数等。结果3组临床基本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异( P﹥0.05)。C组TIMI 3级、TMPG 3级、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构指数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CK-MB峰值及达峰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较A组TIMI 3级、TMPG 3级、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的比例、CK-MB峰值及达峰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重构指数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PCI术不仅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再灌注,还可以提高患者左心室功能,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甲组、乙组,各38例,其中甲组单独予以替罗非班,乙组予以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方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乙组心功能改善程度、N末端B型利钠肽原含量高于甲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随访1个月,乙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甲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EMI患者应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近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值得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