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各类终末期肝病患者进行原位肝脏移植时术中成分血用量。方法85例肝脏移植患者根据原发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进行分组,采用单变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变量与血液成分输注量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中平均成分输注量分别为悬浮红细胞11.09±8.47U;新鲜冰冻血浆(8.76±7.48)U;冷沉淀(9.87±10.88)U;单采血小板(0.75±1.17)U。不同原发疾病间悬浮红细胞、冷沉淀及血小板输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异常与正常组间在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INR异常组患者各种成分血用量明显高于INR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病、血红蛋白含量、术前INR可用于评估肝移植术中血液成分用量,指导临床输血实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精氨酸(L-Arg)对输注库存血血管功能的调节.方法 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CPD-A保养液中加入3 000 μmol/L L-Arg,对照组用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作为安慰剂,分别在输注后0d、7d、14 d、21 d、28 d、35 d取血检测pH值、离子浓度、ME及碳酸氢盐浓度、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血气分析及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并对血管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2组所检测pH值、离子浓度、ME及碳酸氢盐浓度、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性、血气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L-Arg对红细胞膜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库存血的舒张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肝移植术中各血液成分输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74例肝移植患者分别按照性别、年龄、病理诊断和术前凝血酶原时间进行分组,采用单变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各变量与血液成分输注量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中平均血液成分输注量为悬浮红细胞(9.65±8.73)U、新鲜冰冻血浆(7.74±6.34)U、冷沉淀(12.03±17.69)U、单采血小板(0.62±0.87)U。男性组和女性组间各血液成分输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病理诊断可作为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用量的预测因素,不能用于预测悬浮红细胞和单采血小板的用量;术前门异常组的患者术中各个血液成分的输注量明显高于PT正常组(P〈0.05)。结论年龄、病理诊断、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可用于预测肝移植术中血液成分用量,指导临床输血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两种方法洗涤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比较它们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制备提供质量依据.方法 对(-70±5)℃保存30 d的10袋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解冻后采用两种洗涤方法处理,计算出洗涤前后各袋血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 方法一用ACP215型血液处理机渗透压变化率设为350,洗涤3次方法洗涤的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方法二ACP215型血液处理机渗透压变化率设为500,洗涤5次的红细胞,但上清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方法一高于方法二,其他指标接近.结论 方法二洗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对高龄脊柱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脊柱骨科手术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 R组)和对照组( C组),每组30例。 R组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收集、回输,术中经自体血回输仍不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时,可输注同种异体血,C组不进行自体血回输,直接输注同种异体血。分别于手术前(T1)、输血前(T2)、输血后30 min(T3)、术后24 h(T4)观察其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及乳酸(Lac)变化;同时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 FIB)变化;准确评估术中失血量、补液量、输血量,尿量及输血并发症情况。结果输注异体浓缩红细胞量及血浆用量:R组分别为(1 D.44±0.21)U和(137.51±39.94)ml,而C组分别为(2.83±0.42)U和(255.42±31.34)ml,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各时点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血乳酸相比,R组T3和T4时血乳酸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体血回输可显著减少老年脊柱手术异体血输入,降低术后血乳酸生成,且对术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故可安全用于高龄脊柱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涂片检出幼稚红细胞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杨晓春  郝维敏 《淮海医药》2008,26(4):302-304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涂片幼稚红细胞检出率分析,探讨血液肿瘤性疾病与血液非肿瘤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出现幼稚红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992例骨髓细胞学检查患者同时做外周血涂片检查。血涂片计数100个白细胞并分类,幼稚红细胞检出率以100个白细胞同时发现幼稚红细胞数(即幼红细胞数/100个WBC)表示。结果在992例骨髓和外周血同步检查中,外周血涂片检出幼稚红细胞122例。血液肿瘤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幼红细胞检出率为32.3%,血液非肿瘤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幼红细胞检出率为9%,两者外周血涂片幼红细胞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涂片检出幼稚红细胞对血液肿瘤性疾病与血液非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液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幼红、幼粒细胞应引起重视,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血氧分压在4℃保存条件下对不同储存期红细胞的影响。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对采集0、7、14d的库存血进行无菌氧处理,以提高血氧分压。分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加氧),测定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后的血浆游离Hb浓度,血浆K^+离子浓度,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4℃保存条件下,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初期(1-2d),血浆游离Hb浓度和血浆K^+离子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SOD活性、红细胞GSH-Px活性有所提高(P〈0.05);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Hb浓度增加,血浆K^+离子浓度增高(P〈0.01),红细胞SOD活性和红细胞GSH-Px活性降低(P〈0.01)。结论 (1)红细胞能保持较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2)血液红细胞在提高血氧分压的初期没有明显的溶血反应和其它损伤,红细胞抗氧酶活性有所提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溶血反应加重,存在红细胞膜氧化损伤作用,这与氧自由基攻击红细胞膜发生过氧化反应及红细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RhD (-)血液属于非常稀有的血型,我国汉族人群占0.2%~0.5%。为保证RhD(-)患者的输血,我中心常规筛查所有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确定为RhD (-)的血液,在成品库保存6 d,如果6 d内未被患者输注,制备成RhD(-)冰冻红细胞,在-80℃的容器内贮存,以备RhD (-)患者紧急情况下输注。但是时常会发生血液被转化为冰冻红细胞后不久临床又要输注的情况,这时需要将冰冻红细胞进行解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和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变化及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65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哮喘组,其中轻度组24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9例)及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痰及外周血中EOS检测,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重度组痰中EOS(38.6±13.9)%高于中度组(26.8±14.8)%(P〈0.05)和轻度组(15.4±9.5)%(P〈0.05);而中度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三组痰中EOS水平显著高于血(3.8±1.9、4.4±1.8、5.1±2.0)%(均P〈0.01),但三组血中E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2周后,哮喘组痰和血中EOS占白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0.8±11.5)%、(2.7±1.4)%均较治疗前(29.6±12.7)%、(4.2±1.9)%明显降低(均P〈0.01),与对照组的(1.9±1.2)%、(0.9±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87,均P〈0.01)。结论外周血和痰中EOS检测对评价支气管哮喘的炎症程度和病情有一定的价值,且检测痰优于血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衰患者10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入门冬胰岛素,对照组给予精蛋白锌胰岛素30R皮下注入,观察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治疗组(5.20±1.38)d,对照组(8.14±1.47)d;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组(7.23±1.08)%,对照组(7.87±1.23)%;左室射血分数t治疗组(57.31±4.26)%,对照组(50.28±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衰,血糖达标时间短,心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根据2012年颁发的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中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质量控制项目和要求,分析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在血浆灭活过程中对血液成分和功能的影响,探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进一步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称重法、双缩脲法、磁珠法、比色法、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检测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病毒灭活前后的血浆量、血浆蛋白含量、凝血因子Ⅷ含量、亚甲蓝残留量、病毒灭活效果的变化。结果新鲜血浆病毒灭活前后血浆容量分别为(235±15.51)g、(230±14.17)g;Ⅷ因子含量为(1.084±0.045)IU/ml、(0.826±0.029)IU/mk血浆蛋白含量为(83.71±3.24)g/L、(79.09±3.21)g/L;凝血因子Ⅷ含量灭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容量和血浆蛋白在灭活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的残留率为(0.0638±0.013)μmol/L;标本病毒灭活后血浆HBV—DNA及HCV—RNA载量均为〈1000copies/ml。结论利用亚甲蓝光化学疗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血浆成分有一定的影响,但均达到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对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量要求。亚甲蓝光化学疗法简便、无毒、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等显著特点,可有效消除临床输血带来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奥拉西坦浓度的检测方法。方法:取大鼠8只,一次性灌胃给予奥拉西坦200 mg.kg-1,给药2 h后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其血药浓度。色谱柱:Symmetry shiedTMRP18;流动相:乙腈-水(3.2∶96.8,V/V),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奥拉西坦的保留时间为3.65 min;其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100 mg.L-1(r=0.999 8);低、中、高浓度血浆样品的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1.1±5.17)%、(97.9±3.22)%、(98.4±1.99)%,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35±3.01)%、(101.40±3.41)%、(102.23±1.37)%;日内RSD分别为2.86%、4.38%、3.54%,日间RSD分别为3.25%、3.17%、3.14%;奥拉西坦血浆样品-40℃保存30 d及反复冻融3次后性质稳定,血浆样品处理后放置4 h对测定无影响。8只大鼠血浆样品中奥拉西坦的平均浓度为(35.58±10.83)mg.L-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大鼠血浆中奥拉西坦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BBS 926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的质量。方法 BBS 926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完成后,立即留取样本,检测其血红蛋白含量、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残留量、甘油残留量等质量监测指标。结果血红蛋白含量为(23±5)g/L、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为(0.43±0.25)g/L、白细胞残留量为(0.6±0.3)×107个、甘油残留量为(3.6±2.5)g/L、细菌培养试验阴性。结论 BBS 926全自动医用低速离心机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质量标准,能有效地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降糖作用。方法 46例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满意时,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6个月,观察其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等的变化。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空腹血糖(7.7±0.3与10.9±0.3mmol/l,P〈0.01)、餐后2h血糖(9.9±1.2与15.6±2.4mmol/l,P〈0.05)、糖化血红蛋白(7.08±0.57与9.04±0.78%,P〈0.05)、甘油三脂(102.3±7.6与127.1±9.8mg/dl,P〈0.05)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但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6.1±10.7与115.8±12.4mg/dl,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1.7±4.1与55.9±3.7mg/dl,P〉0.05)水平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7%(45.7与6.5%,P〈0.01)及≤6.5%(34.8与4.3%,P〈0.05)者所占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代谢,可能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渗透压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20%甘露醇125ml/次,对照组患者应用20%甘露醇250mL/次。结果①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平均神志转清时间分别为(6.4±1.2)d和(6.3±1.1)d,平均视乳头水肿消退时间分别为(8.5±1.6)d和(8.3±1.7)d,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5d血浆渗透压、尿素氮及肌酐均有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5d,观察组患者血液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降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压疗效肯定,而且对肾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肖蓓  阚明  丁琼 《安徽医药》2009,13(4):432-434
目的观察抗坏血酸(AA)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贫血及营养状态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07年3月~2007年6月维持性透析病人60例。其中女22人,男38人;平均年龄(58±13)岁,平均透析龄(23±9)月,入选病例均稳定透析大于6个月,KT/V〉1.2。随机分组。治疗组30人,对照组30人。治疗组病人予以AA治疗3个月,两组病人均于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和AA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结果AA治疗前,治疗组与非治疗组MHD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原发病、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AA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病人血红蛋白较非治疗组病人明显提高(P〈0.05),与非治疗组相比,治疗组TNF-α、IL-1β、CRP、MDA明显下降(P〈0.05),血浆TAA明显上升(P〈0.05)。结论AA对MHD患者贫血纠正具有明确疗效,其机制部分与AA抑制MHD患者体内TNF-α、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MODS患者进行脓毒症相关脏器衰竭(SOFA)评分,连续观察30 d并记录生存率,于入院后第1 d、3 d、5 d、7 d和15 d行静脉采血,测定血浆PCT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血浆PCT水平和MOD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24,P〈0.01),SOFA评分越高,血浆PCT水平越高[SOFA0~6分PCT为(0.82±0.23)ng/ml,SOFA 19~24分PCT为(23.61±3.20)ng/ml];CRP水平与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r=0.136,P〉0.05)。发病后3 d至15 d内,死亡组患者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两组患者血浆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评价MODS疾病进展及预后方面,血浆PCT测定优于CRP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比较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筛选68例EH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30 mg,每日早上一次顿服,同时进行降压治疗、饮食和运动控制,一共持续12周,对照组仅进行降压和饮食运动控制.在治疗前后测量受试者血压、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采用稳态模型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IR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同时进行肱动脉超声检查评价FMD.结果 治疗组FMD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改善[(10.38±2.45) vs(8.96±2.29)],P<0.05,而对照组FM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2.38) vs(9.08±2.49)],P> 0.05.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餐后血糖,从而改善EH合并IGT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与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关系。方法测定406例糖尿病患者(50-82岁)血脂、HbA1c。动脉硬化诊断仪测量双下肢裸肱指数(ABI)。结果耱尿病合并PAD患者HbA1c[(9.9±2.9)%]高于无合并PDA患者[(8.2±2.6)%](P〈0.05),而两组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和降血糖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HbA1c≥7.0%时PAD发病率(12.2%)较HbA1c〈7.0%(8.0%)高(P〈O.05);调整影响因素后,Logistic分析提示HbA1c〈7.0%和≥7.0%的0R分别为1.25(0.92~1.78)和1.92(1.22~3.62)。结论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存在高水平HbA1c,临床上应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