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84-278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广泛性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14例,观察术后的创面愈合和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完全切除上颌窦及鼻腔病变,术后随访2~30个月,仅1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复发,经下鼻道开窗口清除、电凝,随访未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手术手术视野宽、创伤小、复发率低、术后便于观察术腔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均无并发症发生,仅1例术后1个月复发,局部处理后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治疗具有术野清晰无死角,能够准确完整地清除病变,创伤小,术后复发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36例,上颌窦息肉4例,上颌窦囊肿24例,鼻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鼻腔及上颌窦真菌病6例。术前均行鼻窦CT扫描,上颌窦囊肿24例均位于上颌窦内壁、底壁、前下壁,怀疑内翻性乳头状瘤行MRI扫描,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开口无法清除病变,改用泪前隐窝入路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彻底清除病变,随访5个月~2年,头昏、头痛、鼻出血、闷胀、鼻涕倒流、臭味、流鼻涕等症状逐渐消失,其中,有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后复发,在随访过程中经鼻内镜下鼻道开窗口发现上颌窦有新生物,清除并行病理证实为复发,其根用电凝吸引器电凝,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余35例经鼻内镜随访下鼻甲形态良好,上颌窦黏膜光滑,下鼻道开窗口形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上颌窦良性病变切除能良好地暴露上颌窦各壁,视野宽、创伤小,便于上颌窦内病变的观察和清除,不留死角,疗效满意,维护了鼻腔正常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与唇龈沟进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差异,探讨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两种手术进路治疗47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种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的差异。结果泪前隐窝进路在术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唇龈沟进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方面两种手术进路无明显差异。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较鼻内镜下唇龈沟进路具有损伤更小、术后反应更轻、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更易于患者接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与鼻内镜下经中鼻道联合尖牙窝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NI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5年7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NIP患者为86例,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肿瘤切除联合泪前隐窝进路上颌窦内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下经中鼻道肿瘤切除联合尖牙窝进路上颌窦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达19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进路治疗NIP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复杂上颌窦病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采用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的复杂上颌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11例,上颌窦含牙囊肿4例,出血坏死性息肉2例,复发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3例,上颌窦恶性肿瘤3例.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术中通过中鼻道开放上颌窦口,经过泪前隐窝入路清除上颌窦病变,同时处理鼻腔、其他鼻窦病变.结果 术后通过换药、鼻腔冲洗,随访6~24个月,除1例上颌窦恶性黑色素细胞瘤术后1年于上颌窦内局部复发外,其余患者切口均完全愈合,窦腔上皮化,临床症状消失,无鼻泪管损伤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 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操作方便,病变清除彻底,是治疗复杂上颌窦病变创伤小、疗效佳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4例。结果经鼻内镜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4例,术后随访30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术后复发2例,复发部位为前筛顶、额隐窝,再次手术,随诊12个月无复发。本组手术无眶眼、颅底并发症。结论鼻内镜外科技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彻底切除瘤体,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同时避免了鼻侧切开等人为手术入路创伤,术后面部无切口瘢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泪前隐窝入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径路及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62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在鼻内镜下经鼻腔彻底清除了病变,保留了下鼻甲,保护了鼻泪管,无一例发生下鼻甲坏死及鼻泪管损伤。随访12~36个月,仅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损伤小,窦腔暴露充分,并为术后内镜复查和处理复发病变提供了视窗。该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是一种操作容易掌握、效果较为理想的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5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疗效满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全部为良性病变。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和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在2009年~2015年期间收治的60例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为本次研究主体,将其分为A组32例和B组28例。A组的治疗方法为鼻内镜联合柯陆手术,B组的治疗方法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24个月的随访,其中,A组的治愈率为81.25%,复发率为18.75%;B组的治愈率为89.29%,复发率为10.71%。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复发率对比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对于复发性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效果较好,是该病治疗方法中的最优选择,可普遍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收治的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60例,其中累及上颌窦的上颌骨囊肿32例,鼻内翻乳头状瘤28例.按照手术路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观察组采用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观察2组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清除上颌窦内病变,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22/30)、93.33%(28/3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能够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可作为处理上颌窦良性病变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肖嵩  张兴梅  徐杰  郝中平  傅艳 《安徽医药》2012,16(7):987-989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处理复杂上颌窦良性病变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位于上颌窦前内下壁或占据整个窦腔的息肉、囊肿、真菌、内翻性乳头状瘤等复杂良性病变,采用经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的手术方法,对病灶进行清除。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复查时进行鼻内镜检查,20例行CT检查。鼻腔干燥1例,下鼻道造口闭锁2例,上颌窦开口囊泡形成2例,鼻内镜下换药至上皮化。无面部肿胀麻木、溢泪、视物模糊、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占据整个上颌窦窦腔或位于前内下壁的复杂病变,可以采用泪前隐窝入路的方式清除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应用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治疗36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患者完整随访4~12个月,无复发,无鼻腔干燥、面部麻木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术眼的溢泪,经眼科会诊考虑泪总管阻塞,给予置管处理后缓解。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可保留鼻腔正常结构、减小手术创伤、彻底清理上颌窦腔内病变,降低手术复发率,是切除上颌窦良性病灶的一种可靠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肿瘤,症状消失,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术后经病理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于术后6个月内按鼻内镜常规要求换药,并定期复查。全部患者随访1~4年,其中6例在随访期第3年复发,均为侵犯上颌窦肿瘤,再次手术后未有复发。2例在第4年复发,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肿瘤恶变,行鼻侧切开术切除肿瘤,术后配合放疗,目前患者状况较好。结论鼻内镜下切除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鼻腔及鼻窦的其他病变,术后随访简单易行。单纯采用鼻内镜手术时,要选择好适合病例,对病变范围广泛,手术难度大,鼻内镜下联合其他方法治疗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周静  陈崇喜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07-2308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例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随访2~5年,28例中3例复发,再次经鼻内镜手术后未再复发.结论 经鼻内镜手术切除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满意.准确的术前评估、骨膜下层切除肿瘤和术后定期随访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在鼻内翻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上颌窦手术切除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彻底切除,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患者完整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结论: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术在鼻腔内翻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其优点是,可避免面部瘢痕,创伤小,术后恢复期短,术中视野清晰,能彻底切除肿瘤,为彻底切除上颌窦病灶提供一种新的微创入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为35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施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2-70个月。结果:35例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完整地切除肿瘤,随访期内31例治愈,4例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为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提供了较好的方法,其优点是面部不留瘢痕,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完整地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鼻内镜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行泪前隐窝入路进入上颌窦,清除上颌窦各壁及隐窝的菌斑,术毕于上颌窦自然口-中鼻道放置“T”型管,术后经“T”型管灌注抗真菌药物冲洗。结果42例患者上颌窦腔无真菌斑残留复发,下鼻甲形态良好,无面部麻木肿胀,无鼻泪管损伤。结论经鼻内镜鼻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既微创又有良好的视野清除菌斑,手术方法快捷,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多种入路上颌窦病变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犬齿窝入路上颌窦开窗术、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Denker术式联合鼻内镜上颌窦病变切除术等多种入路对59例上颌窦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痊愈外,其他患者均无复发。结论根据上颌窦病变的不同临床特点,采用不同鼻内镜手术入路既可有效治愈上颌窦病变,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和无复视、斜视及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2年,74例治愈,6例肿瘤复发。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又随访12个月以上,未复发。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无面部瘢痕、病变切除彻底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