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透刺治疗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碧霄  孙瑜 《中国针灸》1996,16(3):45-48
透刺治疗及其临床应用高碧霄,孙瑜,王湃(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银川750004;宁夏医学院中医系)主题词:透针透刺疗法又称透刺法、透针法、透穴疗法。即刺入某一穴位后,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针刺角度和不同的针刺深度,以同一根针作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穴位...  相似文献   

2.
基于《刺法灸法学》多年的教学经历和体会,选取刺灸法理论的4个疑难点,联系临床,辨明要义,为针灸临床和教学服务。4个疑难点:(1)针刺刺激量与疗效的关系;(2)针刺角度和深度的把握:(3)对徐疾、捻转补泻手法操作的阐释;(4)对影响针刺补泻效应三大因素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进针方向,即将针刺入肌肉应保持的角度。目前临床中较多应用的直刺、斜刺、横刺均指此而言。因腧穴的部位和治疗的目的不同,则针刺方向随之亦异。笔者于多年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掌握和运用不同的进针方向,不仅是为了于不同的穴位针刺,也是构成得气和施行补泄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既使同一腧穴,通过不同的方向进针,确能取得不同的治疗效果。1腧穴的作用与进针方向腧穴的作用:必须通过刺或灸才能表现出来,就刺法而言,由于手法不同,同一穴位,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可以完成相反。如合谷穴进针后针尖向上可以止上牙痛,针尖向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回顾分析近10年针灸治疗排卵性不孕症的的文献,总结出针刺法,灸法,针、灸并用法,电针法,穴位注射法,穴位埋线,针挑治疗,填脐灸法,针药配合疗法治疗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概况与研究现状.指出针灸对本病疗效肯定.可作为配合现代助孕生殖技术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本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颈性眩晕的针灸治疗方案进行初步优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南京市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设计,研究穴位及针刺角度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留针时间4因素3水平的9组不同搭配组合方案,以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为观察指标,初步确定颈性眩晕针刺治疗优选方案。结果:针灸选穴针刺方向、针刺深度、针刺根数3因素不同水平在临床疗效方面差有统计学意义异,而留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性眩晕优化治疗初选,采用脑空透风池、脑户透风府,中刺或深刺,应用排针,留针1 h,可以获得相对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总结近几年来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方法。分别从针刺、灸法、穴位敷贴、穴位注射、刺血、穴位埋线、耳穴等方面论述。分析、对比各类针治手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周然宓 《中国针灸》2002,22(12):852-853
1 操作方法其基本操作方法分为只能平刺的浅表穴位和针刺较深的穴位两类 ,具体如下 :(1)只能平刺的浅表穴位 在体表定位处沿经络分布路线向合适的一方旁开应针入针体长度的 1/2 ,然后朝向穴位进针 ,待针尖到达穴位深部后 ,再进针一倍长度 (使刺入人体之针体的中点接近穴位传统体表定位点的深部 )。(2 )针刺较深的穴位 先确定所选穴位应该针刺的垂直深度和针之长度 ,然后在该穴位的体表定位点沿经络分布路线向适当的一方旁开一定距离 (略等于常规针刺深度 )处下针 ,朝着该穴位体表定位处的深部斜刺进针 ,待针尖到达穴位深部后 ,再进针一倍…  相似文献   

8.
刺法灸法学的学科具有技术方法和临床治疗两方面的特点.内容范围包括针刺技术,灸法技术,耳针、头皮针、腕踝针法技术,腧穴特种治疗技术.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针灸感应的获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治功用,针灸处方以穴法和刺灸法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蜂针联合中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近年来应用蜂针联合中药治疗晚期肝癌多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兹结合病案介绍如下。1蜂针疗法简介人类利用蜜蜂螫器官为针具,循经络皮部和穴位施行不同手法的针刺,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称为蜂针疗法。蜂针既给人体经络穴位以机械刺激,同时自动注人皮内适量的蜂针液,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其针后继发局部潮红充血,以兼具温灸效应。所以它是针、药、灸相互结合的复合型刺灸法。  相似文献   

10.
透穴刺法,又名透针法、透刺法,是在传统的针灸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方法。“透穴”意味着针刺深度较深,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加强得气力度,以有效地提高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肩井穴的解剖结构与其针刺安全深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肩井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安全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斜方肌、肩胛提肌外侧、前锯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壁胸膜。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55.96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应控制在3 9 .1 7mm之内  相似文献   

12.
腧穴毫针针刺深度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永显  王启芳  张静 《中国针灸》2005,25(3):203-206
目的:促进腧穴针刺深度标准化研究,保障针刺安全,提高临床疗效,推动针灸学术的国际交流.方法:通过对古今针灸文献的研究、分析,比较其在针刺深度、计量单位、描述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和发展趋势,指出目前存在的混乱,为尽快制定腧穴针刺深度的标准化提出建议.结论:腧穴针刺深度自古至今存在很多混乱,对针灸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国际交流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亟待进行研究整理并早日制定有关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3.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风池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方法 :随机抽样取 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 ,其中男尸 2 4具 ,女尸 3 3具 ,采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进行研究。结果 :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次是 :皮肤、浅筋膜、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针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 49.71mm。结论 :为了安全 ,建议风池穴针刺的深度控制在 3 4.80mm之内  相似文献   

14.
应用CT测量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的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亚东  杨松堤  李健男  李露 《中国针灸》2005,25(12):863-864
目的:为针灸临床提供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针刺安全深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32例成年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3型,应用CT断层技术分别测量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的针刺深度.结果:不同体型的人直刺安全深度不同,如大椎瘦人组为(32.86±3.96)mm,适中人组(37.76±4.91)mm,胖人组(47.93±5.30)mm.  相似文献   

15.
Cheng WP  Dong SP 《中国针灸》2012,32(6):515-518
目的:观测针刺鸠尾穴的安全角度与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该穴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男女各10名,运用MRI对鸠尾穴进行扫描获得图像,得出安全角度和安全深度并与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乳间距和拇指同身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的最小危险角度男女之间无差异;以选定的测量角度针刺时的危险深度男女之间无差异;各个方向针刺的安全深度:直刺为(16.99±2.86)mm,向下45°为(22.72±5.35)mm,向上45°为(24.61±2.92)mm,向下15°为(53.47±5.72)mm,向上15°为(25.76±2.61)mm,向右45°为(24.89±4.34)mm,向左45°为(21.79±3.84)mm,向右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为(51.19±2.69)mm,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为(51.86±2.59)mm;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的最小危险角度,直刺、向下45°、向右45°和向左45°以及向右和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的危险深度与BMI存在相关性;直刺、向下45°和向下15°针刺的危险深度与体质量存在相关性。结论:水平向右和向左针刺时需依据BMI确定最小危险角度;以选定的测量角度针刺时不需区分性别选择针刺深度;直刺、向下45°和向下15°针刺时应参考体质量选择针刺深度;直刺、向下45°、向右和向左45°、向右和向左以最小危险角度针刺时应参考BMI选择针刺深度。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面瘫临床常用治法与刺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建国以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能否向临床实践提供有可靠依据的治法和刺法。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质量的原则和方法对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在实际检出的 96 3篇文献中 ,随机对照试验 (RCT)的文献 83篇 ,目前 RCT提供了针灸治疗面瘫有效的可靠依据及针灸治疗面瘫常用的治法与刺法。结论 针灸治疗面瘫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毫针、电针、灸法等 ,最常用的针刺方法是透刺法、浅刺法等 ,而且透刺法优于浅刺法。  相似文献   

17.
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法:随机抽样取57具较新鲜的成年人尸体,其中男尸24具,女尸33具,要用解剖断面法和解剖层次法,研究缺盆穴的解剖结构和针刺深度。结果:向下直刺的解剖结构依此是皮肤、浅筋膜、劲筋膜浅层,肩胛舌骨肌下腹、臂丛、肋间外肌、是内肌;向下直刺的平均危险深度是38.34mm。结论:为了安全,建议向下直刺的深度控制在26.83mm之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阴交穴适宜针刺深度,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腧穴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观察66例在校女大学生三阴交穴最强针感深度的测定,并分析最强针感针刺深度与受试者周径(以三阴交穴为起点绕小腿内侧一周距离)、纵径(用游标卡尺以三阴交穴为起点卡紧三阴交穴对侧距离)有无相关性,探讨三阴交穴适宜针刺深度。结果:最强针感针刺深度为(25.0±7.0)mm,但与周径、纵径无线性相关(P>0.01)。结论:三阴交穴适宜进针深度为25.0mm。最强针感针刺深度与周径、纵径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王树春 《针刺研究》2002,27(4):307-308
本文概述了王树春经分针刺法的临床运用及针法特点。本针法取穴原则为人体寸寸是穴 ,不遵循传统的取穴原则及方式 ,适应于全科疾病 ,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郑魁山临证针法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选子郑老在揣穴、进针、行针候气、守气等几个方面的临证实践经验。突出介绍了取穴、进针应双手操作、重用左手的具体方法和必要性,善用温通法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热补”及“凉泻”的操作手法,改革、研制的新型子午流注临床应用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